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例以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起病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ATP结合盒转运子超家族成员D1(ABCD1)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纳入1个2代中有2例发病的汉族X-ALD家系,收集该患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弟弟行ABCD1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例发病患儿均为男性,先证者表现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大脑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血极长链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先证者弟弟2岁10个月时出现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状,目前无神经系统症状。先证者及其弟弟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ABCD1基因第7号外显子区域(Exon7)存在c.1666C>T杂合突变,经家系验证,该突变遗传自其母亲。结论ABCDl基因c.1666C>T突变可导致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神经系统异常为X-ALD典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3例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 X-ALD)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生化与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治疗情况, 并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adrenoleukodystrophy protein, ALDP)结构进行分析, 提高对X-ALD的认识, 减少误诊误治。3例患者均为男性, 患者1、2为儿童脑型(childhood cerebral ALD, CCALD), 患者3为肾上腺脊髓神经病, 早期均被误诊。头颅MRI、血液学检查显示了X-ALD的神经系统脱髓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以及极长链脂肪酸的堆积。ABCD1基因测序发现3种新发致病突变[c.910delins22(p.A304delins8)、c.887A>C(p.Y296S)、c.14511481del(p.P484fs)], 影响ALDP的关键结构, 进而致病。患者1、2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术后病情继续进展;患者3病情较稳定。本研究发现了3种新的突变, 扩充了X-ALD患者ABCD1基因突变谱;对于X-ALD, 应早期识别、早期...  相似文献   

3.
《中华内科杂志》2022,(6):682-684
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罕见, 报告1个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系, 该家系患病成员均为男性, 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 反复低血钾, 但发病频率、起病年龄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基因检测提示SCN4A基因变异(突变位点R669H)。该位点突变在国内所报道的家系中未见报道。通过该家系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葡萄糖激酶基因(GCK)及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HNF-1α)同时突变致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9月诊断的一例MODY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对家系成员进行MODY相关致病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的5名成员检测到GCK基因(NM_000162)c.686C>T(p.Thr229Met)杂合突变。其中3名成员同时检测到HNF-1α基因(NM_001306179)c.1531C>G(p.Gln511Glu)杂合突变。结论MODY混合家系GCK及HNF-1α基因突变导致同一家系出现不同的MODY类型。诊断时需考虑混合家系的可能性,以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样骨发育不良(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P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筛查致病基因WISP3的突变类型。方法抽取所有受试对象的静脉血5 m L,抗凝保存于-80℃冰箱,利用常规方法抽提基因组DNA。使用Sanger测序技术对4个家系的先证者致病基因WISP3进行检测,再对其父母亲进行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4个家系先证者中均发现WISP3基因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其中家系1中的突变位点p.Cys209Metfs X21、家系2突变位点p.Tyr116X、家系3突变位点p.Cys114Trp和家系4的突变位点p.Cys223Gly均为首次报道的新发现位点。结论 PP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特点及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首次发现了WISP3基因4个新突变位点,开展WISP3基因检测有助于PPD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帕金森病(PD)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进行PARK1基因G88C(位于3号外显子)、G209A(位于4号外显子)突变分析.方法 该家系祖籍为吉林省白山市,汉族,可追溯4代25人,其中9例发病(3人已去世),4人可疑.家系图谱分析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家系,总结该家系发病的临床特征.采家系成员外周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PARK1基因第3、4号外显子是否存在突变.所得产物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该家系有典型PD临床表现,且具有发病年龄早、发病成员临床症状相似等特点.采集的所有血标本的扩增产物分别经MvaI和NmucI酶切后未见小分子片段,未发现G88C、G209A错义突变.结论 该家系为以震颤及强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D大家系,该家系不存在PARK1基因错义突变.有待于进一步查找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4代家系成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探讨该家族FH可能发病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LDL-R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PCR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结合DNA测序,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 Bank比对寻找突变;采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apoB100基因R3500Q、R3531C和R3500W位点以及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基因,以排除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和PCSK9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第6号外显子发生Cys276X杂合无义突变,为半胱氨酸改变为提前终止密码子,使终止密码子在第276位提前出现,为致病性突变,国内尚无报道;另外,第15号外显子发生Arg744Arg同义突变.其母未发现上述突变,未检测出患者及其家系apoB100基因R3500Q、R3531C和R3500W突变以及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基因突变.结论:此患者及家系LDL-R基因存在Cys276X无义突变,可能是FH的致病突变,该突变是我国FH患者LDLR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收集的1例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突变位点分析,阐明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利用目标外显子捕获技术和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与肥厚型心肌病有关的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使用Sanger测序法验证可疑突变位点,同时筛查患者家系成员4例和健康人100例,确定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并利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这3种软件进行突变基因功能检测。结果:该家系除先证者外,4例有血缘关系的研究对象中3例携带ACTN2基因c.1162TA错义突变(p.Trp388Arg),2例携带MYBPC3基因c.472GA错义突变(p.Val158Met),2例携带TNNI3基因c.235CT错义突变(p.Arg79Cys)。该家系的先证者同时携带上述3种突变基因。3种预测软件预测这3种突变均为有害突变。结论:在该患者家系中发现的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是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突变,携带多种突变的家系成员更易发生肥厚型心肌病,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个经基因检测确诊为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10型家系。提取先证者外周血DNA,进行特殊类型糖尿病检测包的二代测序。将基因检测结果与遗传学数据库比对,从而发现可疑致病突变,并对先证者亲属相应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发现先证者及其两名家系成员于胰岛素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发生错义突变c.137G>A(p.R46Q),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的家系成员未发病。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并发症及合并症筛查、血糖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并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国内外已报道的MODY10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个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例发病9年的32岁女性糖尿病患者家系成员进行调查,该家系中有两代糖尿病患者,采用目标区域捕获高深度测序技术在先证者中找到突变基因,使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突变位点并筛查其他家系成员。结果基因检测发现家系中3个个体携带肝细胞核因子1仅(HNF·1α)基因V380Cfs。39移码突变,该突变在家系中表现为与糖尿病共分离。结论该家系为一个新的HNF-1α仅基因突变所致MODY3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