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超声、多排螺旋CT(MS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及病因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128例患者行超声、MSCT及ERCP检查,其中35例患者行MRCP检查。结果在梗阻部位的诊断上,四种方法对肝内胆管和胰头部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与MR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超声和MSCT;在病因诊断上,对于胆系结石、胆管炎和胰头癌的诊断准确率,四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ERCP和MSCT对于胆管癌诊断准确率均优于超声;此外,ERCP在诊断乳头部肿瘤、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时优于超声和MSCT。结论 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尤其是肝外胆管和十二指肠乳头部)及病因(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正确判断胆道梗阻原因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一种无创性胰胆管成像技术,利用MR重T2加权效果显示含液体的胰管和胆管,提供完整的胰胆管影像,对于诊断胆道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价值〔2,3〕。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是检查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本研究对比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胆道梗阻性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可由肝、胆、胰等部位的良性或恶性疾病所致,准确诊断胆道梗阻的原因及病变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判断和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1]。该类疾病由于位置特殊,诊断一直比较困难。近30年来,超声、包括体内超声(EUS或IDUS)、CT、MRI(MRCP)等技术的应用,使胰胆管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但这些影像学技术始终无法解决最后的病理定性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用于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疾病的一种非侵入性的胰胆管成像新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1997年开始我科开展应用此技术对70例肝外胆道梗阻疾病进行了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2例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超声与高场MRCP影像学资料,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42例,比较高场MRCP与超声梗阻定位的准确性,及2种检查方法鉴别诊断老年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1)高场MRCP胆道梗阻定位准确率为98.91%,显著高于超声定位的85.87%(χ~2=16.43,P0.05);(2)MRCP诊断胆道梗阻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3%、94.00%、94.57%、93.02%、95.92%,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的83.33%、84.00%、83.69%、81.40%、85.71%(P均0.05);(3)良性病变胆管以轻中度扩张、不完全阻塞多见,恶性病变胆管以重度扩张、完全阻塞多见。结论高场MRCP技术在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且对胆系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超声内镜(EUS)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检索多家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和中文杂志.2位研究者各自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资料进行提取和质量评价,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3位研究人员协助解决.根据QUADAS质量评估系统评价研究的质量.计算合并统计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其95%置信区间,绘制概括性受试者特征性工作曲线(SROC)并计算二者的曲线下面积,通过t检验比较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总计1200例患者.MRCP与EUS对胆总管结石所致梗阻诊断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870与0.935,合并特异度为0.952与0.947,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4.055与16.653,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77与0.076,S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3与0.9771;MRCP与EUS对胆道恶性梗阻诊断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805与0.959,合并特异度为0.927与0.975,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3.448与23.398,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34与0.059,S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6与0.9870.MRCP与EUS对胆总管结石所致梗阻及胆道恶性梗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与EUS对胆总管结石及胆道恶性梗阻所致的胆道梗阻疾病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象(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外胆管病变的诊断结果,并评估其对胆道梗阻水平和病因的诊断作用以及评估两者总的诊断正确性,本文对46例资料完整、同期作过MRCP和ERCP检查的病例进行了复习和评价。其中女性24例,男性22例,年龄31~95岁。结果表明,46例中有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胆管病变(ITBL)是导致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功能不良和肝衰竭中最难处理的一种胆道并发症,其发病率为5% ~ 15%[1].目前对ITBL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金标准[2-3],但其存在并发症和有创性.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临床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超声造影(CEUS)在肝移植术前及术后胆道及血管并发症等的检查中有一定的应用,且其在肝移植术后ITBL的诊断方面已有初步研究[4-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MR断面图像在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肝移植术后怀疑有胆道并发症的患者行MR检查,分析其表现,并与手术、胆道造影、肝脏活检和,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比较MRCP和MRCP联合MR断面图像对胆道并发症诊断的确诊率.结果:57例患者胆道并发症发生率64.9%(37/57).其中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非吻合口狭窄8例.孤立性胆道结石或胆泥淤积5例,胆管炎及胆管周围炎3例,胆汁湖/胆汁瘤3例,供体-受体胆总管不匹配3例,肝外胆管吻合后过长1例.对胆道并发症诊断的准确率,MRCP为75.7%(28/37),MRCP联合MRI断面图像为94.6%(35/37),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P联合MR断面图像能提高胆道并发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肝门胆管狭窄的病因并探讨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肝门胆管狭窄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1982-200482例资料完整的肝门胆管狭窄患者的主要病因以及超声(US)、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等影像诊断结果,分析各项影像技术在肝门胆管狭窄诊断中的适应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恶性病变占肝门胆管狭窄病的87.80%,其中大部分由肝门胆管癌引起,占总例数的76.83%,其次胆囊癌占7.32%,结肠癌肝门转移1.22%,肝细胞癌并发癌栓2.44%等.良性病变占12.2%,主要为损伤性胆管、胆管囊肿、硬化性胆管炎以及胆管结石等.US,ERCP,PTC,MRCP对肝门胆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15%,92.86%,100%,100%.结论:恶性病变是肝门部胆管狭窄病的主要原因,良性病变相对比例较小.在肝门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技术扮演着关键辅助作用的角色,能协助临床迅速获得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11.
程益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56-2358
小肠梗阻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早期准确的诊断梗阻部位和病因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但是由于小肠走行迂曲,发生在小肠的梗阻定位、定性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MSCT)和相关后处理技术的普及运用,其在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及梗阻程度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小肠梗阻的CT表现,旨在探讨MSCT检查对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程度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与胰腺肿瘤相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特征.结果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多见于老年人、男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腹部不适.血清CA19-9水平可轻度升高,通常<100U/ml,较胰腺癌低.B超对肿块型CP诊断的准确率仅18.2%,只能作为初筛手段;CT的诊断准确率为45.5%,表现为主胰管及其分支呈球样扩张,可见胰腺假性囊肿和钙化;MRCP和EUS均可见胆总管、胰管不规则扩张,表现与胰腺癌相似;ERCP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病变部位、梗阻性质、胰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等,与CT检查结合,对鉴别肿块型CP与胰头癌有重要意义.根据组织病理检查,少部分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结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相似,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是中国最常见的胰腺炎之一。AG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其中辅助检查在AGP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肝功能异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升高,以及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提示胆管扩张或梗阻等影像学主要表现。AGP的治疗临床上主要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和外科治疗等。迄今,内镜微创治疗已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治疗成为AGP的一线治疗方法,如胆管梗阻应尽量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有症状且并发感染坏死的AGP,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术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4.
在胰胆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越来越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除了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作为胰胆系疾病的无创伤性诊断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早期研究显示,MRCP在胰胆管扩张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在胆总管结石与肿瘤的诊断方面尚有争论.本文就ERCP和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nCTCP)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系梗阻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55例经临床确诊的胆系梗阻病例予以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作过胆囊切除术.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双期扫描.以门脉期数据经重组分别获得2D多平面重组像及厚块最小强度投影(MinIP)nCTCP像.2D磁共振(MR)成像采用T1WI、T2WI扫描序列;MRCP采用2D厚块SSFSE序列,以最大强度投影(MIP)显示胰胆管结构.应用5°评分法评价2种方法对胆管显示能力及胆囊、胆囊管和胰管显示率;对照临床诊断结果,就2种方法判别梗阻部位和性质作出比较.结果 nCTCP对胆管显示能力平均为4.46°(2°~5°),胆囊、胆囊管和胰管显示率分别为97.7%(42/43)、62.8%(27/43)及87.3%(48/55),MRCP相应为4.52°(2°~5°)、86.0%(37/43)、60.5%(26/43)和92.7%(51/5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种方法同时发现14例肝内胆管变异、3例胆囊管残留;MRCP另见4例胰管变异,nCTCP为3例.定位准确度2种方法均为100%(55/55).nCTCP定性准确度为87.3%(48/55),MRCP为83.6%(46/55);结合2D像,二者分别为94.5%(52/55)、94.5%(52/55).结论 nCTCP、MRCP对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相近的效果,nCTCP可以作为MRCP检查的一种有效补充技术.2种方法结合2D像,不仅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准确度,而且能提供临床更充分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表明,胆道及胰腺病变与胆道微结石密切相关,不同的研究结果显示占所有病因的6%~80%。但由于胆道微结石体积小,常规影像学方法对其诊断率低,临床上常易漏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例胆总管微结石患者,均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术前行内镜超声(EUS)、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进而评价上述3种方法在胆总管微结石病例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检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诊断和治疗性胰胆管造影并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性疾病和胆道梗阻部位对诊断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发胆道感染的影响,分析胆道感染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587例次诊断和治疗性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恶性梗阻、胆管结石、炎性狭窄和胰胆管未见异常之间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胆道感染又按梗阻部位分为肝门组、肝总管组、胆总管组及胆管未见异常组,比较各组间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20例次,梗阻原因中恶性胆道梗阻发生率最高(65%),梗阻部位又以肝门部发生率最高(81.8%),其次为肝总管(42.2%)和胆总管(18.2%),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4例胆道感染合并败血症患者血培养阳性,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9.5%)。结论在ERCP操作中,肝门部梗阻和恶性梗阻是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确保胆道胆汁引流通畅和感染早期应用强效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利用GE0.2T磁共振仪,对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CP检查,将其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对照分析,以评价低场强MRCP检查的效果。结果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能较好地显示胆管扩张,患者均经一次扫描成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利用低场强磁共振进行MRCP检查,具有无创、安全、简单易行、可显示梗阻部位、准确判断引起梗阻原因等优点,基本可以达到高场强磁共振仪的扫描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胆道术后综合征是指胆道术后由于肝外胆管解剖与生理方面的紊乱而引起的右上腹痛、阻塞性黄疸及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包括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和胆管术后综合征,临床上常以胆总管结石、胆管良性狭窄及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为多见.以往胆道术后综合征常选择ERCP来明确诊断,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近年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正逐步取代ERCP在该类疾病中的诊断地位,但对于存在MRCP检查禁忌证者行ERCP检查仍然是有效的手段.我院2005年4月至2010年11月间对98例存在MRCP检查禁忌证的胆道术后综合征患者进行了ERCP诊断及对症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管微小结石相关性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16例胆道结石梗阻患者,入选患者同时完成MRCP、ERCP检查治疗,所发现胆胰结石直径均小于3 mm,分析比较两种方法 对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患者MRCP明确提示存在胆总管末端狭窄或胆胰管扩张,占94.4%:61例患者ERCP检查可直接发现微小结石,占84.7%:8例患者通过EST切开及取石球囊取石才发现微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结论 MRCP作为胆胰疾病的一种无创检查而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ERCP对于微小结石导致的胆胰疾病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