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眼内手术后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了2007/2009年3a间眼内手术后患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探讨。方法:收集眼内手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0例,白内障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8例,玻璃体切除术后9例,青光眼术后3例。对其病史,角膜炎发作时间,发病时症状,眼部查体以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30例中18例有病毒性角膜炎或重度病毒性结膜炎感染史,6例患者有感冒或消化道疾病等诱因,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查体角膜点状侵润或树枝状混浊。应用抗病毒药物和营养角膜药物后治愈。结论:眼内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跟病毒性角结膜炎感染史,机体免疫力低下,破坏泪膜稳定性,损伤角膜内皮,术后大剂量激素用药等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治疗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诊断为药源性角膜病变的患者15例(18只眼),其中原发基础病为白内障术后患者5例(5只眼)、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例(7只眼)、干只眼症患者2例(4只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例(2只眼),予持续配戴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根据病情,调整局部用药。观察记录刺激症状缓解及并发症情况,并分别于戴镜后1、3 d及根据病情每周不少于1 d随诊,观察记录角膜病变及上皮愈合情况,询问眼局部刺激症缓解情况,上皮愈合后及时去除镜片。结果15只眼(83.33%)戴镜后刺激症状明显缓解,3只眼(16.67%)部分缓解。至戴镜后30 d,17只眼(94.44%)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平均时间(10.33±7.31)d,1只眼(5.56%)角膜上皮呈部分愈合。无一例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治疗药物源性角膜病变安全、有效,能明显缓解眼局部刺激症状,加速角膜愈合。  相似文献   

3.
腺病毒角结膜炎,由腺病毒血清型8,19,37引起。腺病毒结膜炎典型的体征包括耳前淋巴结病变,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下出血,结膜滤泡。腺病毒角结膜炎角膜受累情况各不相同,多数患者有弥散的轻微的浅层角膜炎,局部隆起的点状上皮损害,随后形成上皮下混浊。我们报道一例罕见的腺病毒角结膜上皮炎,为临床表现特殊的流行性角结膜炎(EKC),并回顾相关特殊病例文献。患者,男,35岁,患腺病毒结膜炎,临床表现罕见,表现为角结膜上皮炎形式,这种病例文献未见报道。经过保守治疗患者痊愈。角结膜上皮炎可以是临床表现特殊的腺病毒角结膜炎。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角结膜炎,由腺病毒血清型8,19,37引起。腺病毒结膜炎典型的体征包括耳前淋巴结病变,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下出血,结膜滤泡。腺病毒角结膜炎角膜受累情况各不相同,多数患者有弥散的轻微的浅层角膜炎,局部隆起的点状上皮损害,随后形成上皮下混浊。我们报道一例罕见的腺病毒角结膜上皮炎,为临床表现特殊的流行性角结膜炎(EKC),并回顾相关特殊病例文献。患者,男,35岁,患腺病毒结膜炎,临床表现罕见,表现为角结膜上皮炎形式,这种病例文献未见报道。经过保守治疗患者痊愈。角结膜上皮炎可以是临床表现特殊的腺病毒角结膜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角膜地形图光密度值在钱币状角膜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眼科医院明确诊断的14例(21只眼)钱币状角膜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50±3.82)个月。观察钱币状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裸眼视力、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的扫描图像特点、确诊前钱币状上皮下浸润存在时间与浸润消退所需用药时间的关系,以及钱币状角膜炎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角膜地形图光密度值的变化特点及其治疗转归。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6例(6/14),女性8例(8/14);年龄17~69岁,平均(39.00±14.9)岁;单眼发病7例(7/14),双眼发病7例(7/14);14例患者角膜上皮下浸润出现前均有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诊断,裂隙灯下角膜病变相似,表现为角膜上皮下浅基质层内有散在或密集的圆形钱币状浸润,荧光素染色阴性;确诊时裸眼视力(UCVA)均值(0.46±0.28),治疗8个月后UCVA均值(0.64±0.30)(P<0.05),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有所提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检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眼中泪液及角膜上皮病毒,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其中点状角膜病变24例,树枝地图状角膜病变29例,盘状角膜病变7例)患者的患眼泪液及角膜上皮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患者中阳性46例占76.7%,阴性14例占23.3%。结论 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诊断不能袱根据其临床特徵来诊断;聚合酶链反应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共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6例(16只眼).临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者)经及时,规范的抗真菌药物治疗4~6周,角膜溃疡病灶仍存,荧光素染色上皮缺损至少2 mm角膜浸润病灶未累及角膜深层(裂隙灯检查浸润病灶深度<1/3角膜厚度,无内皮斑、前房积脓)者,行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68.8%)病变处于活动期(术前共焦显微镜检查及10%氢氧化钾涂片检查:阳性),5例(31.2%)病变处于非活动期(术前共焦显微镜检查及10%氢氧化钾涂片检查:阴性)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3.21±6.35)d(7~26)d;其中活动期病变组平均上皮愈合时间(14.22±7.05)d;非活动期病变组平均上皮愈合时间(11.40±5.03)d.两组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期间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对治疗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有着良好的疗效,是治疗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的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绍伟  王瑶 《眼科》2006,15(3):177-179
目的报告局部血管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免疫性角结膜炎的初步临床结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病变反复发作并开始累及角膜、药物控制欠佳的泡性角膜炎患者2例、结节状巩膜炎累及角膜1例、角膜基质炎2例。方法切除局部角巩膜缘部结膜及巩膜表面变性组织,并移植相应大小的羊膜组织。术后局部免疫抑制剂治疗2 ̄3周,随访6 ̄12个月。主要指标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4例患者在停药4 ̄10个月后无复发,角膜浸润逐渐减轻,血管萎缩。1例结节状巩膜炎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病变复发,但仅局限于球结膜部位,角膜病变无复发。结论对于反复发作、病变累及角膜的免疫性角结膜炎,局部球结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可以阻止角膜病变的进展。(眼科,2006,15:177-17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收集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3个月以上的患者65例108只眼,分为单种药物使用组(A组)和多种药物使用组(B组);另收集正常对照组(c组)25例25只眼.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结膜上皮虎红染色以及结膜印迹细胞(IC)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BUT(12.25±5.40)s,ST(11.65±4.66)mm,A组BUT(6.97±4.87)8 9ST(7.19±5.36)m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UT P=0.000;STP=0.001). B组BUT(4.81±2.45)s,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A组(P=0.008);ST(5.20±2.97)mm,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A组(P=0.026).A组和B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结膜虎红染色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IC评分2-3级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膜上皮表现出鳞状上皮化趋势.结论 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会导致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增多,结膜上皮杯状细胞减少、上皮细胞呈鳞状上皮化等泪膜、角膜和结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眼科》2006,15(4):i0001-i0002
一、过敏性结膜炎诊断与治疗简易流程(1)初诊患者主要因结膜充血就诊(2)初步评估是否为眼部外伤所致?是改变诊断给予患者适当诊治否否(3)进一步检查眼部是否有异常分泌物?是诊断有干眼症状干眼症:眼干涩、异物感,经干眼相关检查后确定有长期局部用药史药物毒性眼表疾病:排除其他症状类似的疾病后确诊伴眼痛、视力下降虹膜炎:单眼发病、前房反应、瞳孔异常角膜溃疡:眼部检查发现溃疡病灶青光眼:眼压升高伴头痛、眼痛诊断水样或浆液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急性病程和/或耳前淋巴结肿大,结膜下出血沙眼:慢性病程,结膜滤泡上方角膜缘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并初步探讨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LASIK术后视力下降病例134例175眼,统计各种原因的构成比,分别将治疗前后的UCVA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LASIK术后视力下降的总体发生率为1.86%,其中屈光回退的构成比为51.43%,治疗后UCVA由0.61±0.22上升为0.90±0.38(t=8.00,P<0.001);角膜上皮点状缺损构成比为32.57%,治疗后UCVA由0.60±0.19上升为1.20±0.24(t=20.00,P<0.001);调节痉挛构成比为5.14%,治疗后UCVA由0.76±0.21上升为1.32±0.22(t=8.14,P<0.001);角膜瓣移位和皱褶构成比为4%,治疗后UCVA由0.29±0.26上升为1.24±0.28(t=6.33,P<0.001);激素性高眼压构成比为4%,治疗后UCVA由0.57±0.05上升为1.0±0.16(t=2.53,P<0.05);眼底病变和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构成比共为2.86%,经治疗后U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LASIK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获得良好疗效,恰当的预防措施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iggyback(背驮式)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01/2013-06因超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角膜散光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行piggyback Toric IOL植入,背驮植入囊袋的两枚IOL分别为一枚正度数Acysoft IQ Toric IOL和一枚负度数折叠三片式IOL,对照组30例植入无散光矫正功能的普通折叠IOL。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视力、IOL位置、术后残留散光及并发症等。

结果:术后6mo, 观察组裸眼视力从术前的3.52±0.03提高到4.78±0.01,对照组从术前的3.51±0.03上升到4.30±0.13,观察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12, P <0.05)。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均较高,观察组1.70~4.27(平均2.97±0.87)D,对照组1.50~4.90(平均2.92±0.97)D,术后6mo观察组残留散光明显降低到0.25~1.00(平均0.48±0.23)D,而对照组仍残留散光1.00~5.20(平均2.87±1.1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5,P<0.05)。术中及术后未见并发症。

结论:Piggyback Toric IOL植入术可帮助解决目前超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眼无匹配Toric IOL度数的难题,有效提高其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降低散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g/L玻璃酸钠联合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2017-03/2018-03行手术治疗的单眼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分为A、B、C三组。A组角膜绷带镜+3g/L玻璃酸钠治疗;B组角膜绷带镜+1g/L玻璃酸钠治疗;C组:3g/L玻璃酸钠+包盖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眼表刺激症状评分、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结膜植片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术后A组各观察时间点眼表刺激症状评分均低于C组(P<0.001);A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2.08±0.78d)、结膜植片水肿消退时间(4.62±1.17d)均较C组(5.13±2.34、6.42±1.51d)明显缩短(P=0.001、0.002)。A组与B组术后各时间点眼表刺激症状以及结膜植片水肿消退时间均无差异(P>0.05),但A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8)。结论:3g/L玻璃酸钠联合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缓解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4.
林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0):1728-1732

目的:观察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方法:对我院35例35眼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15例,使用生物工程角膜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对照组有两组:对照1组10例,使用保存人角膜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对照2组10例,实施自体结膜瓣遮盖手术。随访3~20mo,观察视力、感染控制情况以及角膜透明度。

结果:观察组15眼术后感染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除1眼在随访中发生植片混浊外,其余14眼植片均维持基本透明。对照1组,除1眼病毒性角膜炎因病毒复发导致角膜混浊外,其余9眼角膜植片维持透明。对照2组,除1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感染加重,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其余角膜溃疡瘢痕修复。

结论:生物工程角膜是一种新型的人角膜替代材料,为解决逐年增长的角膜病患者与短缺的角膜供体之间的矛盾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晶  王林农  周如侠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194-2197
目的:评价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FSPKP)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8眼FS-PKP术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2.35±1.01(标准对数视力表),角膜病变累及全层,包括圆锥角膜、白斑、外伤性瘢痕等。采用飞秒激光制作不同直径和边缘形状的全层角膜植片与对应植床,进行角膜移植术,术后治疗与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传统PKP)相同。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6,10mo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CA)值、手术并发症。将同期完成的43例44眼传统PKP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和χ2检验。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与传统PKP的比较中,两种术式的术后UCVA在术后1mo时分别是3.48±0.43和2.97±1.1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9);术后3mo时UCVA分别是3.86±0.25和3.74±0.73,术后6mo时分别是4.04±0.23和3.98±0.29,均无统计学差异(P=0.146,P=0.56);FSPKP组术后1mo BCVA优于传统PKP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而术后6,10mo,两组的B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6mo=0.132,P10mo=0.47);但在术后散光、高眼压、切口裂开等方面FS-PKP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K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早期的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值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体现了这一新技术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阿昔洛韦联合玻璃酸钠及氟米龙眼液滴眼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疗效。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阿昔洛韦200mg口服,5次/d,玻璃酸钠眼液点眼,4次/d,当发生角膜基质炎、盘状角膜炎或者角膜内皮炎时使用1g/L氟米龙眼液点眼,4次/d; 对照组给予1.5g/L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4次/d。随访3~4wk,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在患者局部疼痛及畏光缓解时间、角膜损伤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

结论:口服阿昔洛韦联合玻璃酸钠及氟米龙眼液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王骞  朱俊英  肖燕  陈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618-1619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

方法:对21例26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散光、总散光,术后角膜散光及残余散光; 以及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度。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 术后残留散光0.55±0.33D,与术前总散光2.05±0.57D相比明显下降(t=13.574,P<0.05); 与术前预留散光0.47±0.19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05)。术后3mo角膜散光-1.89±0.53D,与术前角膜散光2.01±0.58D相比无差异(t=1.908,P>0.05); 所有26眼的人工晶状体旋转度均<20°,平均旋转为(3.65±2.86)度。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矫正散光手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散光,术后IOL旋转稳定性良好,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describe a modified allogenic simple limbal epithelial transplant (SLET) technique with large donor tissue explants followed by keratoplasty.

Methods: A 69-year-old with conjunctival melanoma on her left eye developed total 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 (LSCD) after multiple cycles of topical mitomycin. She also had herpes stromal keratitis while on treatment with mitomycin. She underwent modified allogenic SLET with large donor limbal tissue explants glued on the cornea directly and the amniotic membrane placed over the limbal explants.

Results: Unfortunately she had recurrence of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that caused worsening of stromal scarring and neovascularization. She underwent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to improve vision. There were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corneal graft remains transparent 11 months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with 6/12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Conclusions: Modified SLET with large donor limbal explants followed by keratoplast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store corneal transparency in cases of total LSC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01/2012-01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患者91例91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和更昔洛韦凝胶,B组应用5g/L氯替泼诺滴眼液和更昔洛韦凝胶,其余均为对症治疗,随诊观察6~12(平均10)mo。结果:两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治愈时间平均5.1±2.4d,B组治愈时间平均6.2±2.8d,A组较B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患者应用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能够安全有效治愈,且治愈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探讨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原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
  方法:选取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97例143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20例40眼。采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细胞变异系数等各项指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
  结果:年龄相匹配正常人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893.88±255.026个/mm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1674.11±683.95个/mm2,开角型青光眼组2687.22±391.87个/mm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2706.97±351.27个/mm2。,在各项指标中,角膜内皮平均密度、平均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F=62.950,8.795;P值均为0.000),其中尤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与各组相比差异显著。
  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开角型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有差别但不显著。眼压升高时限是损伤角膜内皮细胞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