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M)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探讨VM与翼状胬肉进展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翼状胬肉标本,进行胬肉分期(静止期/进展期)、分型(初发型/复发型)及临床特征指标采集。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检测不同类型翼状胬肉中VM的形成差异。以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为研究对象,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分析VM与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临床病理特征及MMP-2、MMP-9、VEGF的相关性。结果 静止期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15.38%,进展期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68.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初发型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40.80%,复发型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81.48%,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VM与进展期及复发型翼状胬肉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VM阳性的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其血管分级、上皮细胞层数、杯状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炎症细胞数、纤维化程度、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VM阴性者,而变性程度低于VM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VM与翼状胬肉血管分级、上皮细胞层数、杯状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炎症细胞数、纤维化程度、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与胬肉变性程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存在VM结构,可作为其血供途径之一,VM可促进翼状胬肉的进展,MMP-2、MMP-9及VEGF可能是翼状胬肉VM形成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mono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54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原发50例,复发4例)和18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MOGAT2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强弱,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翼状胬肉组中MOGAT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4例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29例,弱阳性表达8例,阴性表达9例;1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1例,阳性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3例,阴性表达8例。MOGAT2在翼状胬肉组和正常结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P=0.016)。在翼状胬肉组中,不同年龄、性别MOGAT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OGAT2的表达强度与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户外工作时是否防护、是否吸烟、饮酒、血糖、血压情况及初、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P<0.05)。结论 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呈高表达,进展期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静止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高阳  周瑾  孙晓芳 《眼科》2015,24(1):44-46
目的 评价泪膜功能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活动度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中山市南朗医院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53例。方法 纳入翼状胬肉静止期患者14例、活动期患者39例。所有患者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Logistic 回归分析胬肉活动性与患者年龄、性别、泪膜检查结果的关系。主要指标 Schirmer试验、BU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结果。结果 静止期与活动期翼状胬肉患者Schirmer试验分别为(9.43±2.28)mm、(8.67±2.14)mm(P=0.267); BUT分别为(8.79±1.97)s、(5.05±2.14)s(P=0.000);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是(38.79±2.83)个/10个高倍视野、(32.74±3.30)个/10个高倍视野(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BUT对翼状胬肉是否活动有一定影响(P=0.01)。结论 翼状胬肉生长状态与患者眼表状态相关,活动期患者较静止期患者泪膜功能差。(眼科,2015,24: 44-4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组织因子(TF)在人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组织13例和正常球结膜组织5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TF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法分析T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结果所有翼状胬肉组织中均检测到TF的表达。TF位于基底细胞、基底上层细胞、表层上皮细胞胞浆中。翼状胬肉TF阳性上皮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结膜中TF阳性上皮细胞(P〈0.001)。α-SMA阳性或阴性的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均检测到TF的表达。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检测到EGFR的表达,并且与TF表达在同一位置。结论TF人翼状胬肉中表达上调,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起着潜在作用,TF的表达可能是通过依赖EMT和非依赖EMT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它们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差异。 结果:TGF-β1在翼状胬肉的鳞状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在其基质层和内皮层有中等量表达,同时,在翼状胬肉纤维层的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TGF-β1也有明显表达。与此相反,在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表达较弱。 HSP-47在翼状胬肉的固有层高表达,在上皮细胞表达较弱,在正常结膜组织中则未见明显表达。 结论:相比正常结膜组织,TGF-β1和HSP-47均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因此推测二者在诱导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拟态与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例正常眼的结膜组织及翼状胬肉静止期和进行期各50例标本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过碘酸雪夫( PAS)染色、免疫组化CD34、VEGF染色及免疫组化CD31染色联合PAS双重染色观察翼状胬肉新生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情况。
  结果:CD34和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织(两者P<0.05),并且两者在进行期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静止期(两者P<0.05)。 PAS染色血管拟态区网眼间隔染成紫红色,进行期和静止期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的例数分别是38例和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管生成拟态与进行期翼状胬肉呈显著密切正相关( Spearman’s相关系数r=0.540>0.5,P=0.000)。
  结论:翼状胬肉除了新生小血管形成增多外,血管生成拟态也是其血供方式之一,并且血管生成拟态与翼状胬肉的进展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翼状胬肉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4例正常人结膜组织、11例初发性翼状胬肉和9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SDF-1/CXCR4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结膜组织中SDF-1/CXCR4仅表达于基底部上皮细胞;胬肉组织中有17例,全层上皮细胞均有SDF-1/CXCR4的表达,胬肉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CXCR4的蛋白表达;3例初发性翼状胬肉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相似。结论翼状胬肉组织SDF-1及其受体CXCR4蛋白表达增加;上皮细胞分泌的SDF-1通过与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血管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进行期与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COX-2与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将34例翼状胬肉和10例正常结膜标本,经固定包埋,制成切片染色,抗体为COX-2多克隆抗体,以胞浆和核膜呈棕黄色染色作为COX-2阳性染色的标准,所得结果用X^2检验。结果正常球结膜组织中很少有COX-2的阳性染色(2/10),而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可见较多COX-2的阳性染色(26/34)。统计分析发现COX-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球结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在进行期翼状胬肉中的表达(23/26)明显高于静止期(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X-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生、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之一。(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92-94)  相似文献   

9.
Bcl-2、Bax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中Bcl-2和Bax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20例翼状胬肉中Bcl-2阳性表达19例,Bax阳性表达16例;正常结膜中Bcl-2阳性表达2例,Bax阳性表达6例.经统计学处理,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2组间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860,P<0.001),而Bax阳性表达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8,P>0.05).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 Bcl-2和Bax的表达失衡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生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翼状胬肉中血管增殖与Cox-2、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x-2、VEGF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15例正常结膜中Cox-2、VEGF的表达。 结果:30例翼状胬肉和15例正常结膜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静止期为57.1%.进行期为69.2%,复发性翼状胬肉为100.0%,正常结膜为13.3%;Cox-2的阳性表达率,静止期为42.8%,进行期为84.6%,复发性翼状胬肉为90.0%,正常结膜为6.6%。Cox-2、VEGF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和P〈0.001。 结论:Cox-2、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有新生血管化的发生,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和术后复发有关,选择性Cox-2、VEGF抑制剂可望成为治疗翼状胬肉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眼患者行LASIK的治疗方法、疗效、特殊性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方法:1999-08/2007-03对21例39眼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对术前设计、术中情况以及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后翼状胬肉的生长无明显变化。手术后1d:视力≥1.0者34眼(87%),视力≥0.8者5眼(13%);手术后1a:视力≥1.0者36眼(92%),视力≥0.8者3眼(8%)。结论: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疗效依然确切、安全可行。2a内LASIK手术对翼状胬肉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特别是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瓣区域后,由于角膜表面应力的改变引起的屈光变化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包扎术眼及局部滴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 方法: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38例38眼,胬肉侵入角膜在2~5mm范围内。均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后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9例术后每日结膜囊内涂氧氟沙星眼膏,绷带包眼至角膜上皮完全愈合;B组19例术后当日给予结膜囊内涂氧氟沙星眼膏包眼,自术后第2d起每日给予氧氟沙星眼水4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水4次滴眼。对两组病例的角膜情况进行观察,统计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4.1±1.4d,B组为65±2.9d,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包眼较局部滴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水更能加快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45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先行激素点眼及用含950mL/L酒精的小棉片贴敷后手术切除。术中加用丝裂霉素C并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有睑球粘连患者加用羊膜覆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mo,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对复发性翼状胬肉应根据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06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静止期翼状胬肉30眼,进行期翼状胬肉30眼),翼状胬肉眼为病例组,对侧健眼为对照组,病例组又可分为静止期组和进行期组。对患者双眼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 Ⅰ test)。应用组间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静止期翼状胬肉病例组Shirmer Ⅰ试验值为(9.23±0.35)mm,相应对照组为(9.37±0.26)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进行期翼状胬肉病例组Shirmer Ⅰ试验值为(9.46±0.43)mm,相应对照组为(9.54±0.29)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静止期翼状胬肉病例组BUT为(9.17±0.35)s,相应对照组为(9.69±0.57)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进行期翼状胬肉病例组BUT为(7.24±0.15)s,相应对照组为(9.33±0.41)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止期与进行期原发性翼状胬肉对基础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影响,而进行期翼状胬肉对泪膜破裂时间有一定影响(BUT减小)。由此可知,静止期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无影响,而进行期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60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制备完成后,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DM)组、TBK1过表达(TBK1-OE)组 (大鼠玻璃体内单次注射TBK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5 μL,病毒滴度为 1.0×109 IU·mL-1)、TBK1空载体(TBK1-NC)组(玻璃体内注射等剂量病毒包装的阴性对照液),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CON)组,每组15只。1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蛋白表达定位,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RGC凋亡,ELISA检测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TBK1在大鼠RGC中特异表达。与CON组相比,DM组、TBK1-NC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TBK1-OE组各指标均增加(均为P<0.01);而与DM组相比,TBK1-OE 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均为P<0.01)。而DM组与TBK1-NC组大鼠之间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TBK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过表达TBK1对糖尿病大鼠RG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断RIPK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吴兵  杨建  魏谨  马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00-1004
目的:检测不同翼状胬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及其Ⅰ型受体P55的表达变化,探讨TNF-α及P55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V)检测翼状胬肉(72眼)及胬肉旁结膜组织(30眼)中TNF-α及其受体P55的表达,分析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NF-α在翼状胬肉和胬肉旁结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47/72),26.7%(8/3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706,P〈0.01)。P55在翼状胬肉和胬肉旁结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41/72)及16.7%(5/30),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3.875,P〈0.01)。TNF-α在复发性胬肉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性胬肉(χ2=6.547,P=0.011),表达强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1.288,P=0.393); 进展期胬肉阳性表达率高于静止期胬肉(χ2=4.082,P=0.043),表达强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489,P=0.708)。P55在复发性胬肉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性胬肉(χ2=9.907,P=0.002),表达强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1.175,P=0.424); 进展期胬肉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静止期胬肉(χ2=11.140,P=0.001),表达强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665,P=0.621)。结论:TNF-α及P55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发病状态和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变化。TNF-α及P55表达与临床分类、临床分期、患者工作生存状况相关。TNF-α及P55在翼状胬肉不同发病状态及临床分期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酰肽受体Fpr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中对胶质细胞改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新生C57BL/6J小鼠、Fpr2-/-小鼠分别诱导建立OIR模型后分为氧诱导组和Fpr2-/-氧诱导组。正常对照组和Fpr2-/-组小鼠正常环境饲养。收集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并制作成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中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P38的蛋白磷酸化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小鼠视网膜中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诱导组和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Vimentin、GFAP、IBA1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与氧诱导组相比,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Vimentin、GFAP、IBA1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Fpr2-/-氧诱导组相比,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诱导组和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p-ERK 1/2和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而与氧诱导组相比,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p-ERK 1/2和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为P<0.05)。与氧诱导组相比,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新生血管形成和无灌注区面积均减少(均为P<0.05)。结论 抑制Fpr2能够抑制OIR模型小鼠视网膜胶质细胞活化,下调炎症因子表达,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无灌注区面积,此过程中涉及ERK、P38信号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