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角膜新生血管(CNV)是炎症性角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角膜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和治疗一直是国内外角膜病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对碱烧伤大鼠CNV核转录因子KB(NF—KB)、白细胞介素1α(IL一1αt)、IL一6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浸有1mol/LNaOH的3mm圆形滤纸贴附于72只SD大鼠的右眼角膜中央30s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另6只匹配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和碱烧伤0.03mgEPA治疗组大鼠分别于碱烧伤后即刻结膜下注射0.04ml剂量为0.02mg或0.03mgEPA,碱烧伤模型组结膜下注射0.04ml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结膜下注射。大鼠干预后每天裂隙灯下观察CNV的生长面积和角膜水肿。分别于造模后24h,4、7、14d过量麻醉处死动物后制备角膜标本,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CD34的表达以计数血管内皮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L-1α-mRNA和IL.6mRNA的表达及NF—KBp65的蛋白表达。结果裂隙灯下见造模后2~4d,CNV缓慢生长,角膜水肿,上皮缺损;造模后7~10d,CNV面积增加,角膜水肿减轻;造模后14d,CNV面积最大,血管变细。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碱烧伤后7d碱烧伤组角膜上皮部分缺损,基质层水肿明显,可见较多炎性细胞及大量CNV;碱烧伤0.03mgEPA治疗组与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均可见角膜上皮修复,基质层水肿减轻,少量炎性细胞,未见CNV。碱烧伤后7d和14d,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CNV相对面积分别为(15.80±6.43)%、(11.06±2.14)%,碱烧伤0.03mgEPA治疗组为(16.10±7.41)%、(11.06±2.51)%,均明显小于碱烧伤组的(84.74±7.77)%、(89.6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烧伤后7d,碱烧伤组CD34在CNV的内皮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0.03mgEPA治疗组角膜中未见表达。RT—PCR检测结果表明,碱烧伤后4d,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0.03mgEPA治疗组IL一1α、IL一6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碱烧伤组,蛋白印迹检测证实NF—KBp65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碱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A能够抑制NF—KB、IL一1α、IL一6的表达,从而抑制碱烧伤后CNV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内皮抑素(PEG—endostatin)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在碱烧伤后1d,治疗1、2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50μg/mL PEG化内皮抑素、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生理盐水各0.2mL。以后隔日注射1次,共8次。动态观察CNV的生长状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治疗1、2组CNV的长度和面积、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治疗1组的CNV的长度和面积、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治疗2组(P〈0.05)。结论PEG化内皮抑素及重组内皮抑素都可有效抑制CNV的生长,但前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角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ADP一核糖基化因子(ARF)对肿瘤细胞的增生有调节作用,抑制ARF能抑制血管的形成,但ARF抑制剂对CNV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ARF抑制剂在碱烧伤诱导的C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龄清洁级雄性BABL/c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S对照组和ARF抑制剂干预组,每组各30只。所有小鼠采用角膜碱烧伤诱导法构建CNV模型,ARF抑制剂干预组小鼠于造模后1周腹腔内注射0.5g/LARF抑制剂溶液0.5ml,每周3次,共1周,PBS对照组小鼠以同样方式注射0.5mlPBS。各组分别取24只小鼠,于造模后0、4、7、14d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ARFmRNA和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于造模后14d,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各组另取6只小鼠,于造模后2、4、7、14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CNV形成情况,并于造模后14d,采用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CD31在CNV中的表达。体外实验中应用ARF抑制剂干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Cs),CCK8法和细胞划痕法检测ARF对人RECs增生和迁移的影响。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喂养遵循视觉及眼科学研究协会有关规定及苏州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指南》。结果造模后PBS对照组和ARF抑制剂干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ARFmRNA在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在造模后14d达高峰,各组小鼠角膜中ARFmRNA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5.17,P=0.00),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P=0.18);造模后14d,ARF抑制剂干预组实验后不同时间点ARF蛋白水平相对表达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7,P=0.00)。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发现,ARF抑制剂干预组CNV相对面积为0.45±0.05,PBS对照组为0.72±0.11,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全角膜铺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ARF抑制剂干预组小鼠角膜组织CD31表达面积明显小于PBS对照组。造模后14d,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ARF抑制剂干预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为1.20+0.21,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2.47±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ARF抑制剂质量浓度的增加,ARF抑制剂对人RECs的抑制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P=0.02)。细胞划痕实验后24h,100μg/L和1000μg/LARF抑制剂干预组人RECs迁移距离分别为(5.46±1.32)μm和(5.04±1.68)μm,与PBS对照组的(8.49±1.18)μm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2.91,P〈0.05)。结论ARF抑制剂能抑制碱烧伤诱导的CNV发生,可能与其下调VEGF的表达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洁  李立 《眼科研究》2011,29(12):1092-1096
背景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1(AQP1)与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密切相关,碳酸酐酶抑制剂具有抑制AQP1的作用,从而可间接抑制CNV,但其全身应用不良反应较重,因此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布林佐胺滴眼液对CNV的作用受到关注。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布林佐胺滴眼液对大鼠碱烧伤后CNV形成过程中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10只眼、模型组15只30只眼和布林佐胺组15只30只眼。模型组和布林佐胺组大鼠用浸有1mol/LNaOH溶液的滤纸贴附于角膜40s建立角膜碱烧伤大鼠模型,布林佐胺组大鼠在造模后用布林佐胺滴眼液点眼,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点眼。造模后3d裂隙灯下对角膜烧伤程度进行分级;造模后3、5、7、10d对大鼠角膜混浊度进行评分,同时测量CNV的生长面积。造模后第10天获取大鼠角膜组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角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各组大鼠角膜中的表达。结果裂隙灯下模型组与布林佐胺组大鼠角膜碱烧伤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角膜无水肿、无混浊,无CNV生成;造模后5d布林佐胺组大鼠角膜水肿、混浊评分低于模型组(t=2.18,P〈0.05),CNV面积小于模型组(t=6.58,P〈0.01)。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布林佐胺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CNV及炎性细胞少。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CNV旺盛,布林佐胺组大鼠角膜较模型组大鼠角膜血管腔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大鼠角膜组织中可见AQP1和VEGF呈弱表达;模型组及布林佐胺组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VEGF灰度值分别为84.92±9.49和78.18±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2),2个组AQP1灰度值分别为88.01±11.03和58.10±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9,P=0.00)。结论布林佐胺滴眼液能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CNV形成过程中AQP1的高表达,从而间接影响VEGF的表达,抑制或延缓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苏拉明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苏拉明组3组,每组16只(32只眼)。对照组与治疗组制备角膜碱烧伤模型,术后分别给予氯霉素、8g/L苏拉明滴眼液点眼。分别于术后第1、4、7、14d观察新生血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IGF—I的表达。结果术后第1d各组无新生血管生长。第4、7、14d,空白组未出现新生血管,对照组与治疗组可见CNV,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小(P〈0.01)。第1、4、7d,对照组与治疗组VEGF、IGF—I的表达均比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d,3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IGF—I参与CNV形成,苏拉明通过降低角膜上皮中二者的表达,抑制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局部干预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45只,利用碱烧伤法制作左眼CNV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3组实验进行研究.①CNV模型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自伤后分别给予100、500 μg/ml TNF-α(实验组)或0.2%透明质酸钠(HA,对照组)点眼1周.于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小鼠取眼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CD31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NF-α对碱烧伤CNV形成的作用.②CNV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100μg/ml TNF-α点眼,对照组给予0.2%HA点眼.分别于伤后第2天和第4天随机取5只小鼠处死取角膜.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TNF-α对碱烧伤角膜中VEGF表达的影响.③利用二氯亚甲二磷酸脂质体(Cl2MDP-lip)腹腔注射制作小鼠巨噬细胞特异剔除模型.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Cl2MDP-lip实验组及PBS-lip对照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自碱烧伤后均给予100 μg/ml TNF-α滴眼1周.于伤后第14天拍照记录CNV形成情况,图像分析软件测算CNV长度及面积,分析巨噬细胞在TNF-α调控碱烧伤后CNV形成巾的作用.结果 ①碱烧伤后第14天,100μg/ml TNF-α组CNV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50μg/ml TNF-α组CNV形成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整张切片和热点区域MVD值,100 μg/ml TNF-α组为63.25±9.75和114.94±12.93.500 μg/ml TNF-α组为39.53±10.41和108.04±23.55,0.2%HA对照组为30.99±7.08和73.81±13.80.100μg/ml TNF-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0μg/ml TNF-α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碱烧伤后第2天和第4天VEGF mRNA与β-actin的比值,100 μg/ml TNF-α组为0.40±0.12和1.51±0.21,0.2%HA对照组为0.3l±0.10和0.58±0.3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碱烧伤后第14天,Cl2MDP-lip组CNV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l2MDP-lip组的CNV长度和面积分别为(0.84±0.10)mm和(6.64±1.19)mm2,PBS-lip对照组为(1.37±0.24)mm和(12.25±1.33)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源性TNF-α可通过上调碱烧伤角膜组织中VEGF表达来促进CNV的形成,其促进碱烧伤CNV形成机制主要是通过巨噬细胞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维义  高晓唯  任兵 《眼科研究》2009,27(8):688-693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抑素(rHES)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效应。方法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rHES组3组,每组各20只。阳性对照组右眼角膜碱烧伤后不治疗;rHES组右眼角膜碱烧伤后立即100mg/mL rHES点眼,每日3次;20只正常鼠不做任何干预处理作为正常组。观察碱烧伤后1、4、7、10、14d各组角膜情况及CNV的生长面积。碱烧伤后第16天处死动物,取角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量和mRNA在角膜组织的表达,透射电镜下检查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rHES组角膜在碱烧伤后各时间点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阳性对照组(t4d=3.294,P=0.040;t7d=5.391,P=0.000;t10d=6.560,P=0.000;t14d=10.346,P=0.000)。角膜碱烧伤后第16天各组VEGF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62,P=0.00),各组VEGF mRNA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43,P=0.00)。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正常组结构正常,rHES组较阳性对照组角膜结构变化小。PCR结果发现rHES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阳性对照组,但高于正常组。结论rHES用于眼表可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CNV。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含RGD序列的内皮抑素(RGD—ES)抑制兔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方法碱烧伤后诱导兔产生CNV,36只兔(72只眼)随机分为4组。在碱烧伤后,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2mL的50g/L脂质体pCI—RGD~ES转染液(A组)、50g/L脂质体pCI—ES转染液(B组)、空白载体转染液(C组)、PBS缓冲液(D组)。每周注射2次,共4次。动态观察CNV的生长状况。第3、7、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在模型制作后的各个时间点,A组和B组CNV的面积明显小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时间点c组和D组间CNV面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A组和B组角膜的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D组(P〈0.01),其中A组角膜VEGF表达及微血管数量最少。但各时间点c组与D组间角膜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定位于角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质内。结论RGD—ES抑制CNV的活性增强,脂质体是眼病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且脂质体本身对CNV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紧密连接蛋白中的闭锁小带蛋白1(ZO-1)对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发生有调节作用,能通过紧密连接结构构成有效的生理屏障,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长,但ZO-1对CNV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ZO-1在实验性CNV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碱烧伤15s组和碱烧伤40 s组,用NaOH滤纸贴附小鼠左眼中央角膜的方法构建CNV模型,于碱烧伤后2周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组小鼠CNV生长情况,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角膜组织中ZO-1 mRNA的表达.另取鼠龄和性别相匹配同种小鼠54只随机分为3个组,均用NaOH滤纸贴附小鼠左眼中央角膜40 s的方法构建CNV模型,造模后分别用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HA)配制的10 mg/L的ZO-1抗体和0.2% HA配制的5 mg/L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重组蛋白点眼1周,每日3次.于实验后2周摘除大鼠左眼角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在CNV中的表达,鉴定CNV的形成数目和面积;采用RT-PCR法检测3个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碱烧伤角膜中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4/80、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6G的阳性细胞比例,评价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造模后2周小鼠CNV达高峰;碱烧伤15 s组小鼠轻度、中度、重度CNV的眼数分布明显少于碱烧伤40 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2,P=O.049);碱烧伤15s组和碱烧伤40 s组小鼠角膜中Z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3±0.04和1.1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7,P=0.01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ZO-1抗体干预组和HIF-1α阳性对照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31阳性细胞数多于0.2% 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590、-226.820,均  相似文献   

10.
人羊膜匀浆上清液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家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63只新西兰白兔随机选取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制作双眼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4个组: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滴用PBS液,B、C、D组为实验组分别滴用50、200、400μg/mL的羊膜匀浆上清液。术后1、5、7、14、28d每组分别随机处死3只兔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微血管数量、多形核白细胞(PMNL)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结果碱烧伤1、5、7、14、28d各时间点CNV的生长面积、微血管计数、PMNL浸润、VEGF的表达4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均数最小。VEGF、PMNL、微血管计数三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羊膜匀浆上清液有减轻角膜血管化的作用,呈质量浓度依赖性,质量浓度达到400μg/mL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AMD3100对小鼠角膜碱烧伤血管新生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小鼠角膜血管新生(CNV)形成。在碱烧伤后当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AMD31005μg(10μL)和生理盐水(10μL),每日1次,连续用药7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角膜炎症指数。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症细胞数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角膜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在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指数、炎症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MD3100可有效抑制CNV,可能与减轻碱烧伤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温舒  杨炜 《眼科新进展》2018,(1):039-43
目的 研究氢气水(H2水)滴眼对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并探讨H2水抑制CNV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48只48眼,成功建立碱烧伤诱导CNV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1.6×10-6 H2水滴眼,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模型建立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测量CNV长度,计算CNV面积。碱烧伤后第14天深麻醉下取大鼠角膜及房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EDF mRNA表达,ELISA检测房水内TNF-α蛋白表达。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治疗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3.26±1.82)mm2、(8.59±3.98)mm2和(3.24±2.34)mm2;对照组分别为(4.27±2.68)mm2、(6.44±4.67)mm2和(15.98±4.75)mm2;空白组分别为(9.49±2.79)mm2、(17.71±4.06)mm2和(25.35±1.40)mm2。碱烧伤后第3天、7天和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碱烧伤后第3天和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14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碱烧伤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角膜上皮层PEDF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增强,基质层新生血管极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PED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房水中TNF-α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1.6×10-6 H2水滴眼能有效抑制大鼠碱烧伤诱导的CNV。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S)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120只Wistar大鼠制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2.5μgAS组、5μgAS组、地塞米松组、生理盐水组,每组30只。分别给予2.5μg/0.1mLAS、5μg/0.1mLAS、0.1mg/0.1mL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各0.1mL,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共4次。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裂隙灯下观察大鼠角膜混浊度,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分析角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2.5μgAS组、5μgAS组及地塞米松组在第7、10、14天较生理盐水组角膜混浊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μgAS组、5μgAS组及地塞米松组在碱烧伤后第3天起各时间点新生血管面积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能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盐酸多西环素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33只(6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碱烧伤组和多西环素组。对照组3只(6眼)不做处理。剩余30只(60眼)利用1 mol·L-1NaOH滤纸片建立双眼碱烧伤模型,右眼为多西环素组,左眼为碱烧伤组。碱烧伤组不给予药物治疗,多西环素组隔日结膜下注射0.1 mL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10 g·L-1)。观察兔CNV的生长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化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3 d,可见碱烧伤组和多西环素组CNV长入透明角膜。造模后4 d、7 d、14 d、21 d,多西环素组CNV的面积分别为(6.15±2.85)mm2、(14.39±4.04)mm2、(18.07±5.74)mm2、(19.44±6.95)mm2,碱烧伤组CNV的面积分别为(17.00±4.60)mm2、(37.93±6.91)mm2、(42.25±9.32)mm2、(38.81±4.87)mm2,各时间点多西环素组CNV的面积均明显小于碱烧伤组(均为P<0.05)。造模后1 d、4 d、7 d、14 d、21 d,多西环素组角膜上皮层VEGF灰度值分别为167.74±10.59、140.14±12.14、128.69±9.21、103.06±8.29、176.16±9.72,碱烧伤组角膜上皮层VEGF灰度值分别为129.79±10.97、100.51±21.73、81.38±9.98、62.54±10.30、148.81±8.65,造模后各个时间点多西环素组VEGF的表达均明显少于碱烧伤组(均为P<0.05)。造模后4 d、7 d、14 d,多西环素组角膜上皮层MMP-2灰度值分别为83.50±14.81、123.42±16.20、110.90±8.98,碱烧伤组角膜上皮层MMP-2灰度值分别为65.27±12.84、91.31±13.22、94.28±6.46,造模后4 d、7 d、14 d多西环素组角膜上皮层MMP-2表达均明显低于碱烧伤组(均为P<0.05)。造模后21 d,角膜上皮层TIMP-2的表达最强,但造模后多西环素组角膜上皮层TIMP-2表达和碱烧伤组表达强度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MMP-2、TIMP-2在CNV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盐酸多西环素可通过抑制基质胶原纤维的降解来降低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角膜碱烧伤后兔角膜组织中VEGF、MMP-2的表达,进而抑制CNV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鲁铭  朱晶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2):224-22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重组Canstatin蛋白对碱烧伤后小鼠角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2(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 TIMP-2)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B及对照组C,每组20只。采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烧伤小鼠右眼角膜,建立炎症性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分别予以A组、B 组重组 Canstatin 蛋白3μg/mL、5μg/mL 点右眼,4次/d,对照组C组予以生理眼水点右眼。在碱烧伤后第1、3、7、14d以形态学分析评价角膜上皮损伤面积及新生血管生长的情况,并于碱烧伤后第1、3、7、14 d 应用Western-blot检测角膜MMP-2和TIMP-2的表达,增强化学发光法( ECL)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形态学分析显示,A组和B组小鼠在碱烧伤后第3d起各时间点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角膜新生血管均得到抑制,CNV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1)。 Western-blot结果显示,碱烧伤后各时间点MMP-2的表达,A组和B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IMP-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且A组和B组间MMP-2的表达在第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2的表达在第7d及第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Canstatin蛋白可通过抑制角膜细胞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产生MMP-2,促进TIMP-2表达,从而抑制和延迟碱烧伤后角膜融解的发生和发展,对碱烧伤后角膜的重塑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贝伐单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贝伐单抗(avastin)局部应用对小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碱烧伤建立CNV模型,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A组贝伐单抗1mg/mL每日点眼2次;B组贝伐单抗3mg/mL每日点眼2次;C组贝伐单抗5mg/mL每日点眼2次;D组0.1%地塞米松每日点眼2次;E组生理盐水每日点眼2次。分别于术后3、7、14d观察CNV情况并拍照。术后第14天,处死全部小鼠,行CNV内皮细胞荧光标记,计算CNV所占全角膜面积的比例。结果各组CNV面积为A组(37.11±3.17)%、B组(29.75±3.56)%、C组(18.76±2.55)%、D组(20.91±2.75)%,E组(41.65±2.11)%。各组小鼠CNV面积依次为c组〈D组〈B组〈A组〈E组,C组同A、B、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结论局部应用贝伐单抗对小鼠角膜化学烧伤后的CNV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基质细胞源性细胞因子1α/趋化因子受体4(SDF-1αCXCR4)信号途径是机体内介导多种细胞趋化、黏附以及增生的关键分子,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祖细胞向肿瘤组织的迁移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同时也参与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病理过程。目的探讨阻断CXCR4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8周龄BALB/c小鼠80只,将浸有1mol/LNaOH的滤纸贴附在左眼角膜中央40S以诱导小鼠CNV,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透明质酸钠组(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点眼)及CXCR4拮抗剂组(0.2%透明质酸钠配制的CXCR4拮抗剂点眼),自碱烧伤当日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点眼共14d,于第14天裂隙灯下观察两组小鼠的CNV,然后制备角膜悬液,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角膜悬液中CD31的表达值;制备角膜组织切片,以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CR4mRNA和蛋白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内CD31阳性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以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裂解液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使用CXCR4拮抗剂干预小鼠腹腔来源的巨噬细胞,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小鼠角膜碱烧伤后2周,裂隙灯下可见CNV达高峰,与透明质酸钠组比较,CXCR4拮抗剂组CNV明显减少;角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XCR4拮抗剂组小鼠角膜中CD31阳性染色强度弱于透明质酸钠组,CD3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进一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CXCR4拮抗剂组CD31阳性表达率为(9.50±2.34)%,明显低于透明质酸钠组的(17.50±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2,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碱烧伤后2、4、7d小鼠角膜组织中CXCR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小鼠角膜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CXCR4拮抗剂点眼后4d、7d角膜组织内VEGF表达明显低于透明质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27、5.151,P〈0.05)。体外实验发现,细胞培养后12、24和48h,GM—CSF+CXCR4拮抗剂组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GM—C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4拮抗剂能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实验性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张慧  单伟 《眼科新进展》2020,(2):120-124
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9只,A组、B组与C组分别给予20 g·L-1、25 g·L-1、30 g·L-1的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为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每组每天2次滴眼治疗,共14 d。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情况并计算CNV面积。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全部小鼠,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CD34、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碱烧伤后第 3天、7天和14天,A组、B组与C组的CNV面积均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上CNV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 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CNV旺盛致密,CD34和VEGF蛋白表达较强。A组CNV较B组和C组多,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B组和C组棕黄色颗粒分布无明显差异。碱烧伤后第14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柏西普对碱烧伤后大鼠CNV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25 g·L-1阿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CNV)有无抑制作用及其对正常角膜有无毒副作用。方法采用0.5%人参皂苷Rg3滴眼液滴眼21d,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光镜、电镜观察检测人参皂苷Rg3滴眼液的毒副作用。建立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用0.1%、0.2%、0.5%3种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滴眼液及0.1%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4次/d滴眼治疗28d,观察人参皂苷Rg3治疗效果。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船滴眼液滴眼21d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CNV减少(P〈0.01)。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VEGF表达降低,PEDF表达增高(P〈0.01)。结论人参皂苷Rg3滴眼液局部滴眼无明显毒副作用,且对CNV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发CNV模型,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使用Tet前后HIF-1α和VEGF在SD大鼠CNV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角膜,HIF-1α和VEGF没有表达或在上皮基底膜有微弱表达;在新生血管对照组,角膜全层HIF-1α和VEGF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新生血管形成区域和上皮全层;用药组角膜新生血管密度明显减低,HIF-1α和VEGF相应在角膜基质层新生血管形成区域表达减少。经SPSS软件分析,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et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发CNV的生长,降低角膜新生血管HIF-1α和VEGF的表达。[眼科新进展2007;27(2):10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