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机械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军  郭素平  徐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212-1214

目的:观察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IOL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45例52眼房角镜下粘连性房角关闭≥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随访6mo,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粘连范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前眼压为33.92±5.45mmHg,术后1、2、3、6mo眼压分别为15.40±2.67、15.65±2.65、15.57±2.50、16.17±2.65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房角镜辅助下房角分离术对于PACG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ACG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07/2012-06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术后3mo,平均眼压为15.6±3.4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27.3±4.8mmHg)明显下降(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7±0.46mm增加到3.19±0.38mm(P<0.05);房角较术前增宽,术前关闭的房角不同程度的开放。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重  吴作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30-1933
目的:研究房角关闭≥180°(动态房角镜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前后房角形态的变化,并评价此手术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3-01/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动态房角镜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9例79眼术前、术后1、6mo的房角形态、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500(TIA500)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房角粘连度、最佳矫正视力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术后1mo 58眼无需用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6mo 56眼无需用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1、6mo与术前相比房角粘连情况、AOD500、TIA500、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除8眼视神经萎缩无改善,其余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

结论:对于单纯性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病史较长、虹膜附着位置靠前的非瞳孔阻滞性及多种机制共存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则术后可能需要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05/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3例35眼,对术前和术后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关闭或粘连的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患者34眼(9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7眼(77%)术后不需给予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维持在21mmHg以下;术前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虹膜夹角平均值分别为2.04±0.31mm、0.132±0.033μm、15.44°±3.10°,显著小于术后的平均值(3.26±0.29mm、0.407±0.038μm、34.26°±3.60°,均P<0.01);术后房角关闭或粘连范围较术前减少(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方法:分析2004-01/2009-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发作3d以内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58眼,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给予药物控制眼压平稳后,A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B组患者行传统小梁切除术,随访11±1.5(平均12)mo,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平均眼压、房角、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术后疗效对比:A组术后12mo,眼压17.46±3.25mmHg;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11±0.54mm,较术前明显加深;术后房角明显增宽;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B组术后12mo,眼压15.01±3.68mmHg;中央前房深度2.05±0.10m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变化不大。A组术后12mo,眼压与B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仍可控制在正常眼压范围。结论:对于药物可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不仅视力明显提高,而且远期眼压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9-03/2021-04期间收治的实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4眼,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形态、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具有差异(Z=-5.126,P<0.01)。术后1d,1wk,1mo眼压分别为16.72±2.12、13.73±1.68、12.87±3.54mmHg,与术前眼压28.67±4.13mmHg比较有差异(均P<0.01)。房角镜检查术后1mo的房角黏连范围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21.32,P<0.01),术后1mo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及小梁虹膜夹角均显著大于术前(t=-3.37、-3.68、-5.61,均P<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满意度高。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钝性房角分离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参数、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8/2021-02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80眼。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钝性分离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并同期行房角镜检查评估房角开放情况,对所得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wk,1、3、6mo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眼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各时期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ACD均较术前有所加深(P<0.05),术后各时期ACD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TIA均较术前增宽(P<0.05)。术后各时期TIA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AOD500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术后各时期AOD500比较无差异(P>0.05)。患者术前上象限、鼻侧象限、下象限及颞侧象限房角宽度与术后1wk,1、3、6mo时相比,宽角眼数明显高于术前,房角宽度构成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钝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显著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增加中央前房深度,开放房角,且术后效果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8例(54眼),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6mo,54眼中48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54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612±0.354)mm,术后前房深度(3.296±0.243)mm。54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Hg,术后眼压(13.52±3.24)mmHg。房角镜检查术后1mo和3mo随访房角均开放,未发现房角再粘连。48例术后6mo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校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mo眼压平均为(13.5±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为(3.12±0.46)m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被分为两组,Ⅰ组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Ⅱ组不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moⅠ组眼压为15.72±3.02mmHg,Ⅱ组为16.30±3.81mmHg,两组眼压均比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别(P<0.05)。Ⅰ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64±0.45mm加深至术后3mo的3.21±0.41mm,Ⅱ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92±0.52mm加深至术后3mo的3.18±0.39mm,两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加深,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房角明显增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不仅能提高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青光眼视力,而且可彻底解除闭角型青光眼的瞳孔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1例(73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术后随访6~11个月。结果 61例(73只眼)中有69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73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72±0.314)mm,术后前房深度(3.186±0.217)mm(P〈0.05)。66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 Hg,术后眼压(13.52±3.24)mm Hg(P〈0.05)。房角镜术后2个月检查有71只眼房角开放,术后6个月房角镜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64只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4例(35只眼),患者均接受采用颞侧隧道式角膜透明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t=3.951,P〈0.01);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为(14.2±2.8)m/n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t=3.228,P〈0.01);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术前前房深度为(3.65±0.23)mm,术后增加到(4.60±0.35)mm,差异有显著性(t=2.349,P〈0.05);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位,未出现偏位、夹持。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蒋慧中  刘大川  张健  戴惟葭  杨惠清 《眼科》2009,18(5):331-334
目的比较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设计前瞻性同期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需行手术的患者48例(60眼)。方法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非随机选取房角关闭〈180度患者30眼,房角关闭〉180度30眼两组。两组患眼随机再分两组各15眼,其中一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另一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Goldmann房角镜,应用Stratus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术后早期房角形态)情况,平均随访(6.60±2.34)个月。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房角关闭〈180度患眼中,最后随访时两种方法术后眼压分别为(13.26±3.21)mmHg、(12.87±2.66)mmHg(P=0.51);前房深度分别为(2.86±0.42)mm、(2.96±0.50)mm(P=0.47);房角开放程度亦无显著差异。房角关闭≥180度患眼中,最后随访时两种方法术后眼压分别为(17.35±4.18)mmHg、(13.81±3.06)mmHg(P=0.02);前房深度分别为(2.91±0.47)mm(3.05±0.44)mm(P=0.42);但行房角分离术组房角开放更宽。结论对房角未完全关闭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以有效地达到控制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的治疗目的。但对于房角关闭〉180度患眼应行房角分离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前后眼前段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从2009年9月到2011年3月76例(76只眼)CPACG,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前段参数变化.结果患者术前眼压为(34.04±4.12) mm Hg,术后3个月(16.14±2.84) mm Hg,术后眼压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2.47, P <0.05).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CACD)、周边前房深度(PACD)、前房容积(ACV)均较术前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个月时瞳孔直径(PD)小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个月时各象限前房角(ACA)较术前均明显增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 CPACG 眼前段结构的狭窄情况,起到治疗和缓解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51 例279眼,208眼前房角宽度为NⅠ~NⅡ,单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71眼前房角宽度为NⅢ~NⅣ,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结果:术后随访3mo,单纯超声乳化组208眼眼压均保持在正常范围;超声乳化联合手术组68眼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术后1wk有3眼眼压仍波动在20~25mmHg,经给予50g/L贝特舒眼液点眼治疗,眼压控制正常。全部病例视力较术前提高,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及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张建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462-1463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6-06/2007-12就诊于我院白内障患者中,38例(38眼)经术前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前及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宽度、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眼压、视力。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周边前房<1/4CT,静态前房角镜检查>3/4象限不见巩膜突,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阳性;术后所有患者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加宽,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均为阴性。手术前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7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角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手术前后的房角状态,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随访3~24mo术后房角状态与术前比有3眼大部分开放,余房角均开放,随访期内未见房角关闭及粘连范围扩大,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3±4.1)mmHg,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4±3.2)mmHg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2.0±0.3)mm,增加到术后的(3.2±0.4)mm,视力除2眼有视神经萎缩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是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临床收集的80例96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40例50眼).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视敏度值(mean sensitivity,MS)和中央前房深度改善状况,并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和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和中央前房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5,P=0.351).结论: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乳化IOL植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1例(33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IOL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前房角、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变化。术后随访1.5-3年。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下降,平均(14.99±0.65)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43±1.61)mmHg明显降低。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t=5.28,P=0.000)。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0±0.25)mm增加到术后的(3.30±0.35)m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6.24,P=0.000);术后前房角宽度均增加,房角开放。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均增宽,睫状体带易于看见。术后视力明显提高(X^2=63.47,P〈0.01)。结论对由晶状体因素引起的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IOL植入术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手术指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39只眼),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入院后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检查见房角关闭<270,°给予药物控制眼压后行患眼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术后跟踪随访10~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39只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35只眼眼压降至正常,4只眼联合应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后眼压可降至正常。结论白内障手术联合粘弹剂行房角分离对部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