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照射小鼠角膜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C57 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UVA照射组双眼接受位于前上方的UVA照射,波长为320 ~400 nm,照射强度为0.05 W· cm-2,照射距离固定,照射时间24 h.姜黄素干预组在UVA照射前3d给予小鼠姜黄素30 mg·kg-1腹腔内注射,并持续至照射后48 h.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利用裂隙灯观察角膜病变并对角膜混浊进行分级;照射后48 h取小鼠角膜组织,使用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48 h,UVA照射组角膜混浊临床评分(3.10±0.74)均高于对照组(0)及姜黄素干预组(0.35±0.24).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与姜黄素干预组间角膜混浊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UVA照射组与对照组以及姜黄素干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照射后48 h,角膜组织NF-κB表达水平对照组(1.25±0.13)与姜黄素干预组(1.58±0.34)均较低,UVA照射组(3.98±0.58)明显升高.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与姜黄素干预组角膜组织NF-κ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UVA照射组与对照组以及姜黄素干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轻UVA照射对小鼠角膜造成的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角膜组织内NF-κB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紫外线(ultraviolet,UV)诱导大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中NF-κB的活化表达及七叶皂苷钠(aescinate)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晶状体离体培养,分成UV照射A组,七叶皂苷钠处理B,C,D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紫外线照射后在RPMI1640培养液里培养3,12和24hLEC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UV照射组LECNF-κB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与晶状体混浊程度呈正相关;高剂量七叶皂苷钠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较UV照射组、低、中剂量处理组明显减低(P<0.01),中剂量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与UV照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与UV照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外线可诱导鼠LECNF-κB的活化;七叶皂苷钠可以抑制LECNF-κB的活化表达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异体大鼠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段NF-κB在角膜不同组织层次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移植后NF-κB蛋白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大鼠仅角膜上皮及内皮层表达NF-κB:异体移植组术后3d角膜上皮及基质层NF-κB表达增高,5~7d呈强阳性,后逐渐减弱。免疫印迹提示:正常大鼠角膜未见明显NF-κB蛋白表达;异体移植组术后1d即可检测出NF-κB表达,随时间推移其蛋白量逐渐增加,5~7d达高峰,10d后下降,14d接近正常水平。自体移植组7d所检测到NF-κB的表达较异体移植组明显减弱。结论NF-κB在角膜移植中的表达,可能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秦梅  陶黎明  代应辉  项平 《眼科新进展》2007,27(10):742-745
目的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观察不同程度损伤的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凋亡的存在,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大鼠RIRI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角膜损伤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建立角膜损伤模型和建立15kPa、60min高眼压视网膜缺血模型,光镜观察视网膜损伤后的组织病理改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角膜损伤组视网膜无改变,缺血再灌注组出现组织病理改变,包括视网膜水肿,空泡变性,核固缩、溶解,结构紊乱等,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视网膜损害加重。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中,缺血再灌注组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均分布于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细胞,24h时表达最强。NF-κB在再灌注6h开始表达,24h表达最强。结论RIRI主要导致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细胞损伤,NF-κB的表达和凋亡可能是损伤的重要机制,且二者有着密切联系,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核因子(NF-κB)在小鼠视网膜光损伤后的表达及低氧预适应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氧预适应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单纯光照组、低氧预适应组和正常组,前2组又按光照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分为6、12、36 h和7 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和NF-κB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低氧预适应组与单纯光照组HIF-1α和NF-κB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几乎不表达,NF-κB有微量表达.低氧预适应组与单纯光照组比较,HIF-1α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而NF-κB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氧预适应可能通过提高HIF-1α的表达有效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通过降低凋亡的发生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人睫状肌(human ciliary muscle,HCM)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合成针对人核转录因子抑制因子-α (inhibitor α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IκBα)siRNA片段,并将其转染入HCM中,分别于转染后24 h、48 h、72 h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NF-κB p65和MMP-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Zymography技术检测酶原形式的MMP-2 (pro-MMP-2)和活性形式的MMP-2(active-MMP-2)的表达变化.结果 转染IκBα siRNA进入HCM后24 h、48 h、72 h,IκB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下降(均为P <0.05).IκBα siRNA转染入HCM 24 h、48 h、72 h,实验组NF-κB p65总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但细胞核内的NF-κB p65蛋白表达却大幅度升高(均为P<0.05).MMP-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IκBα siR-NA转染入HCM细胞后各时间点均有上升,转染后72 h表达最高(均为P<0.05).Pro-MMP-2和active-MMP-2的表达也在转染后各时间点不同程度增加,峰值也是出现在转染后72 h,分别为170.2%±10.4%和151.8%±8.4%(均为P<0.05).各时间点pro-MMP-2、active-MMP-2均较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均为P<0.05).结论 在HCM细胞中通过抑制IκBα表达,引起NF-κB p65的激活,转位入HCM细胞核,促进了MMP-2分泌和活化,从而降解HCM细胞外基质,增加葡萄膜巩膜房水外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局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PF级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鼠(12眼),Ⅰ组为碱烧伤治疗组(Ⅰ A为低剂量组;Ⅰ B为高剂量组),结膜下分别注射0.2 g·L-1、0.8 g·L-1吡格列酮0.1 mL,每天1次.Ⅱ组为治疗对照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 mg(0.1 mL),每天1次.Ⅲ组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每天1次.所有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做力阴性对照,均连续注射2周.观察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meovascularization,CNV)的发展及PPAR-γ、NF-κB和TNF-α在各时间段表达.结果 PPAR-γ,自烧伤后第 1天开始表达,随着CNV的发生发展,PPAR-γ、NF-κB及TNF-α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Ⅰ B组CNV发生率相比较,Ⅱ组、Ⅲ组明显延迟、生长抑制;Ⅰ A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 B组在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CNV生长面积分别为(5.42±0.25)mm2、(8.14±0.25)mm2、(9.67±0.42)mm2,与Ⅰ A组、Ⅱ组、Ⅲ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7天,Ⅰ B组PPAR-γ的表达较Ⅱ组、Ⅲ组明显上升,NF-κB、TNF-α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大鼠CNV的生成,减轻炎性反应且与剂量浓度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后的PPAR-γ,在炎症早期有效阻止NF-κB活化,降低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角膜碱烧伤中白介素-1与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明昌  王勇 《眼科研究》2007,25(1):33-3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α(IL-1α)与核转录因子KB(NF-κB)在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对角膜碱烧伤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碱烧伤模型,裂隙灯显微镜与病理组织学观察角膜炎症反应。应用western-blot测定角膜中NF-κB的表达;应用酶链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IL-1d的表达。结果碱烧伤角膜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第7d开始溃疡形成,21d左右趋于稳定。活化的NF-κB表达量与IL-1α质量浓度在碱烧伤后早期显著增加,伤后3d达到高峰,7d后回落,14dR至正常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角膜碱烧伤后IL-1质量浓度与NF-κB表达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08(P〈0.01)。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NF-κB显著活化,提高IL-1α的表达,在角膜碱烧伤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90只,同基因移植组Wistar鼠供体10只,受体20只;同种异体移植组及同种异体移植 环孢霉素A(ciclosporin A,CsA)治疗组,均为Wistar大鼠10只为供体,SD大鼠20只为受体.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3 d、7 d、12 d、18 d)测定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并于各时间点观察角膜植片病理学变化,检测NF-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 角膜移植大鼠模型中,在观察期18 d 内,同基因组无1例出现排斥反应,同种异体组在各时间点的排斥反应指数显著高于同基因组(P<0.05),而同种异体移植 CsA治疗组排斥反应较同种异体移植组明显受到抑制(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F-κB与ICAM-1、VEGF分布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各时间点,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中NF-κB与ICAM-1、VEGF的表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而低于同种异体移植 CsA治疗组(P<0.05).对比观察发现NF-κB表达强度与排斥反应指数成正相关(r=0.901,P=0.000),且与下游基因ICAM-1(r=0.833,P=0.000)、VEGF(r=0.935,P=0.000)的表达强度成正相关.结论 NF-κB的激活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CsA通过减弱NF-κB核转位和发挥活性,抑制受其调控的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移植排斥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对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的小干扰RNA(siRNA)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条NF-κB siRNA,1条阴性对照siRNA.实验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常规体外培养HLE-B3细胞;B组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组;C、D、E、F组为转染组,分别转染4条siRNA,24h后加入含TNF-α的培养基培养.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NF-κB P65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 B组与A组比较,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D组与B组比较,NF-κB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异性siRNA可以明显降低HLE-B3细胞株NF-κB 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为RNA干扰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两者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PDTC治疗组,每组30只大鼠。每只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右侧未作结扎作为对照。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再分为1、6、12、24、48、72 h组,每组5只大鼠。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每只大鼠在1、6、12、24、 48、72 h相应时间段行断颈处死前均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并分别计算出左眼或右眼E RG a、b波波幅的比值,得出ERG a、b波的相对恢复率。 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后6 h开始检测到NF-κB和ICAM-1的表达,在24 h表达最强,以后逐渐减弱 。缺血再灌注+PDTC组在再灌注后6 h未检测到NF-κB和ICAM-1的表达,在12 h有NF-κB 和ICAM-1的表达,24 h表达最强,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未检测到NF-κB和ICAM-1的表达。缺血再灌注各组ERG a、b波波幅相对恢复率低于缺血再灌注+PDTC组(P<0.01 )。缺血再灌注与缺血再灌注+PDTC组各时间段ERG a、b波波幅相对恢复率以再灌注后24 h最差(P<0.01)。 结论 NF-κB及其诱导的ICAM-1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75-17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g·L-1地塞米松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右眼角膜碱烧伤后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造模后1g·L-1地塞米松滴眼)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后生理盐水滴眼),每日滴眼4次,连续7d.碱烧伤后7d,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炎症和角膜上皮缺损情况;制备角膜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角膜组织中NF-κB活化率,ELISA法测定IL-1β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碱烧伤后7d,NF-κB活化率比较,角膜基质层地塞米松组为3.81%,生理盐水组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上皮层地塞米松组为14.91%,生理盐水组为1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炎症指数、IL-1β和VEGF表达水平,地塞米松组分别为(13.15±0.93) mm2、0.27±0.08、(105.71±14.77) ng·L-1和(532.86±74.79)ng·L-1,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的(30.07±4.32) mm2、0.65±0.21、(178.17±10.96) ng·L-和(795.01±124.14) 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碱烧伤后7d,两组角膜上皮细胞均完整覆盖伤区.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症和新生血管的作用与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内NF-κB的活化有关,地塞米松不影响角膜上皮的修复.碱烧伤后1周内,1g·L-1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调节人眼小梁细胞(human trabecular cells,HTCs)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和基质 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过程。方法采用RT-PCR法和酶谱分析法(zymography)检测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经0ng/ml(对照组)、lng/ml、10ng/ml、25ng/ml TNF-α处理24h后,细胞表达MMP-3、MMP-9的量;运用NF-κB的特异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吡啶(pyrrolidine dithocarba-mate,PDTC)抑制NF-κB的活化,观察TNF-α对体外培养的HTCsMMP-3,MMP-9表达影响的改变。结果运用RT-PCR法和酶谱分析法研究均发现经浓度为1ng/ml、10ng/ml、25ng/ml的TNF-α处理的细胞在mRNA和上清液中活性蛋白水平均能增加MMP-3、MMP-9的表达,各组mRNA/β-actin吸光度比值和条带酶解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前30min加入PDTC,MMP-3、MMP-9的表达量分别较未加入PDTC组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NF-α可上调MMP-3及MMP-9的表达。PDTC能够下调TNF-α对小梁细胞MMP-3及MMP-9的表达,因此推测NF-κB可能参与MMP-3和MMP-9转录的启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情况及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关系。方法将培养2 d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用塑料滴头划伤细胞,对照组不划伤。比色法测定损伤后2 h、24 h、72 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前后NF-κ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损伤组LDH释放率较相应对照组升高(P<0.05);损伤后时间越长,LDH细胞释放率越低(P<0.05)。损伤后2 h开始,刮伤边缘的扁平细胞增生进入裸区,呈现NF-κB阳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加深,并可见有再生的小圆细胞突起在损伤区大量增生的扁平细胞表面及空白区域延伸,NF-κB染色阳性。结论机械损伤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趋向,而NF-κB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这种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茄病镰刀菌刺激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后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分布状况,探讨TLR4与炎性因子分泌的关系.方法 对小鼠角膜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鉴定;制备茄病镰刀菌液;MTT法观察菌液刺激对角膜基质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免疫组化、RT-PCR测定刺激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基质细胞TLR4的表达;ELISA检测封闭TLR4对菌液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分泌TNF-α、IL-8的影响.结果 采用消化法1~2 d培养出小鼠角膜基质细胞,抗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菌液刺激48h后,MTT法显示刺激组较对照组OD值明显下降;正常角膜基质细胞TLR4在蛋白及mRNA水平呈弱表达,刺激6h可达到高峰,12h开始逐渐降低;菌液可上调角膜基质细胞TNF-α、IL-8的释放,刺激3h、6h、12 h的TNF-α、IL-8的浓度与TLR4 mRNA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预先封闭TLR4,可明显降低TNF-αt、IL-8的释放.各时间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可能通过TLR4识别真菌感染,TLR4在角膜对真菌的免疫炎性防御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1、6、12、24、48、72 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和PC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视网膜无NF-κB和PCNA表达.缺血组两者的表达均24 h达高峰,48 h后下降;治疗组于6、12、24、48、72 h两指标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F-κB和PCNA的表达,rhEPO能增强NF-κB和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照射在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不同剂量UVB照射ARPE-19细胞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应用MTT法检测UVB照射对细胞存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自噬蛋白LC3的表达及LC3-II/LC3-I比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细胞自噬增强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和细胞自噬抑制剂氯化铵(NH4Cl)进一步验证UVB照射对于细胞自噬的调节;采用环氧霉素(epoxomicin,EPO)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对于UVB作用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自噬变化对于细胞生存的影响。结果 UVB照射组诱导细胞剂量依赖性的死亡,100 mJ·cm-2 UVB照射后24 h细胞出现明显死亡,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mJ·cm-2 UVB照射后24 h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剂量的UVB照射后48 h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对照组相比,UVB照射组ARPE-19细胞中LC3-II/LC3-I比率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和UVB照射组相比,UVB+RAPA组ARPE-19细胞中明显升高了LC3-II/LC3-I比率,UVB+NH4Cl组进一步降低了LC3-II/LC3-I比率,RAPA和NH4Cl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UVB照射降低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为P<0.05)。和对照组相比,EPO组明显增加了ARPE-19细胞中LC3-II/LC3-I比率、升高了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为P<0.05)。与UVB照射组相比,UVB+EPO组ARPE-19细胞中LC3-II/LC3-I比率无明显改变(P>0.05),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APA组细胞死亡率增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4Cl组细胞无明显死亡,与UVB照射组相比,UVB+RAPA组和UVB+NH4Cl组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细胞自噬的改变不能逆转UVB诱导的ARPE-19细胞死亡。结论 UVB照射抑制了ARPE-19细胞自噬的启动及自噬流,UPS的改变不影响UVB对于自噬流的抑制。UVB照射可通过减少RPE细胞、损害细胞自噬能力增加RPE细胞变性,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藏红花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8~10周龄健康无眼疾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藏红花素低剂量组和藏红花素高剂量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其余组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内压法建立RIR模型.藏红花素低剂量组、藏红花素高剂量组均于建模前30 min和建模后每天定时分别以5mg/kg、5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藏红花素溶液.建模后6、12、24、48 h,作视网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作视网膜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出现视网膜水肿、结构紊乱、细胞排列疏松等病理改变;藏红花素低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程度较模型组轻;藏红花素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TNF-α在建模后24 h表达量最高,IL-1β在建模后12、48 h时表达量最高.建模后6、12、24、48 h,模型组(t=5.42、7.94、9.32、9.18)、藏红花素低剂量组(t=3.94、4.12、4.98、3.84)TNF-α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红花素高剂量组TNF-α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2.34、2.96、2.78,P>0.05).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低剂量组(t=3.95、4.56、4.01、5.12)、藏红花素高剂量组(t=5.23、7.65、7.74、7.63)TNF-α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6、12、24、48 h,模型组(t=7.23、7.87、7.15、15.60)、藏红花素低剂量组(t=5.65、5.10、5.54、6.87)、藏红花素高剂量组(t=4.38、5.21、4.56、4.75)IL-1β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低剂量组仅于建模后48 h降低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5);各时间点藏红花素高剂量组IL-1β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4、5.36、6.05、10.50,P<0.05).结论 藏红花素可以改善RIR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降低TNF-α、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α-硫辛酸(α-lipoicacid,α-L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ip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DM组),α-LA治疗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C组)。治疗组ip给予α-LA100mg/kg,1次/d。12wk时测定血糖,以及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制备视网膜消化铺片,检测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NF-κ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GSH含量降低(P<0.05),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减少,无细胞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多,视网膜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与DM组相比,α-LA组大鼠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数目增多,无细胞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视网膜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α-LA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视网膜NF-κB活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及抑制蛋白IκBa在视网膜脱离(RD)后继发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 从蛋白水平研究NF-κB 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a在RD后继发黄斑前膜的表达,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 NF-κB P65和IκBa在RD后黄斑前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P<0.05),且复发性RD黄斑前膜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高于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黄斑前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 P65和IκBa高表达与RD后黄斑前膜的发生关系密切,NF-κB p65的高表达还可能与复发性RD的黄斑前膜相关,NF-κB可望成为治疗黄斑前膜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