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恶变可能。本研究通过对卵巢EM恶变、合并EM及未合并EM的卵巢恶性肿瘤病例的分析,了解卵巢EM恶变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共362例,根据卵巢EM恶变诊断标准及病理结果,将EM恶变的17例患者分为A组,其他仅合并卵巢EM的卵巢恶性肿瘤16例患者分为B组,未合并卵巢EM的卵巢恶性肿瘤329例为C组,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三组进行对照分析。同期在本院经手术确诊的卵巢EM患者共1 946例。结果A、B组临床症状多以腹痛为主,其次为盆腔包块;从临床分期来看,A、B组以Ⅱ期居多,分别占70.6%、56.5%,C组以Ⅲ期为多,占47.7%;从组织类型来看,A、B组多为透明细胞癌(分别为70.6%、56.2%),而C组则以浆液性腺癌(50.2%)为主。三组在一般特征、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类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EM恶变的临床症状以腹痛为多,其次为盆腔包块,肿块直径超过9 cm,且CA125水平多在200 U/ml以上;卵巢EM恶变及卵巢恶性肿瘤合并EM病例中早期患者比例较高,具有年轻化(尤其是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的特点,且多为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卵巢EM恶变的诊断与组织病灶程度、临床分期可能有关,卵巢EM病灶恶变可能来源于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因此卵巢EM可被认为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手术确诊为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及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患者共181例,依据卵巢癌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EMT)间的关系分为卵巢EMT恶变组(EAOC组,35例)、合并卵巢EMT组(31例)、未合并卵巢EMT组(115例)。回顾性分析3组在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化疗、预后方面的异同点。结果:(1)3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产次、合并不孕症、CA_(125)值升高比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在化疗耐药、肿瘤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3%(EAOC组)、48.4%(合并卵巢EMT组)、47.8%(未合并卵巢E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比较:EAOC组优于合并卵巢EMT组、未合并卵巢EMT组(P0.05),合并卵巢EMT组略优于未合并卵巢E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在EAOC组与合并卵巢EMT组中,EMT恶变是唯一影响因素(P0.05);EAOC组与未合并卵巢EMT组中,病理分期、EMT恶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重要因素(P0.05)。结论:EAOC患者具有一些特有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分期、EMT恶变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与EMT相关的卵巢癌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相较于绝经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由于发生率的降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内异症往往更易被忽视。绝经后内异症的恶变潜能目前已被广泛认可并取得临床证据支持。内异症恶变多数发生在卵巢,少数为卵巢外的内异症相关癌。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AOC)具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但其治疗方案仍然遵循普通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原则。近年来内异症恶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卵巢内异症女性进行基因检测可用于预测恶变为卵巢癌的风险,其结果可能会影响临床决策。我们或许可以设计内异症恶变风险评估模型,针对内异症患者选择适当的个体化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是指组织学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密切相关,并可能由EMs恶变而来,以卵巢透明细胞癌及卵巢内膜样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的一类上皮性卵巢癌。EAOC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研究显示,EMs尤其是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aEM)与EAOC有共同分子遗传学改变,提示以上病变共享相同的分子致病途径。本文基于国内外临床及基础研究,重点针对EAOC的发病机制、EMs恶变生物学标志物及其易感人群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以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卵巢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atypical endometriosis,aEM)指异位于卵巢的子宫内膜腺体呈异型性,其组织学呈现出“交界性”或“过渡状态”,属于癌前病变。卵巢aEM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严重程度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使该疾病在临床上容易漏诊。现就卵巢a EM恶变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希望提高临床医师对卵巢aEM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和解放军202医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4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病理蜡块进行分析,16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EM组),24例为原发卵巢子宫内膜样癌(NEM组),同期50例原发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为对照组。比较分析3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EM组较NEM组年轻9岁,较对照组年轻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及下腹胀痛,盆腔包块持续半年以上患者多见。NEM组主要为下腹胀痛及阴道不规则流血。EM组5年存活率为75.0%,NEM组为62.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临床医生要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恶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90例,其中卵巢EMs恶变25例(EAOC组),未合并卵巢EMs的卵巢癌165例(NEAO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结果:EAOC组和NEAOC组患者的年龄、首发症状、术前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和卵巢癌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OC组的FIGO分期期别相对较早,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腺癌居多。EAOC组较NEAOC组的中位PFS时间长,中位OS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OC发病年龄早,CA125水平轻度升高,FIGO分期期别较早,病理类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无进展生存期较优,但远期生存期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AOC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0例EAOC组织、30例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蛋白在EAO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83.3%、90.0%,在EMs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33.3%、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AOC组织中,E-cadherin蛋白呈低表达,N-cadherin及Snail蛋白呈高表达,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E-cadherin、N-cadherin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nail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示,E-cadherin蛋白与N-cadherin、Snail蛋白在EAOC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16,P0.05;r=-0.457,P0.05),Snail蛋白与N-cadherin蛋白在EAOC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67,P0.05)。结论: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蛋白均参与EAOC病变的进展,Snail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而调控异位子宫内膜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EAOC的发生及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初次诊治的15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内异症分为EM相关性卵巢癌组(EAOC组)和non-EAOC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与non-EAOC组患者比较,EAOC组患者痛经、扪及包块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发生率高(P0.05),剖宫史比例高(21.62%vs 5.04%,P=0.002),并发子宫肌瘤比例高(35.14%vs 15.97%,P=0.012)。EAOC组和non-EAOC组的血清CA125水平、淋巴结转移比例、FIGO分期分布、肿瘤早期晚期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EAOC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较长(P=0.0256,P=0.0242)。结论:与non-EAOC患者比较,EAOC患者的痛经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较明显,有剖宫产史者较多,更易合并子宫肌瘤,肿瘤分期早,血清CA125水平低,侵犯淋巴结可能性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ndometriosis-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7年7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接受手术的卵巢上皮癌[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和子宫内膜样癌(ovarian endometrioid carcinoma,OEC)]患者139例,根据是否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分为EAOC组(41例)及non-EAOC组(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随访预后情况。结果:EAOC组患者年龄、初潮年龄小于non-EAOC组(均P0.05)。EAOC组未绝经患者比例高于non-EAOC组(χ~2=5.806,P=0.023)。EAOC组孕次少于non-EAOC组(χ~2=3.206,P=0.001)。EAOC组患者痛经及月经紊乱发生率多于non-EAOC组(均P0.05)。non-EAOC组患者腹部不适多于EAOC组患者(χ~2=6.645,P=0.013)。2组患者血清CA-125值、包块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AOC组与non-EAOC组患者FIGO分期分布不同(χ~2=2.497,P=0.013)。EAOC组的5年生存率大于non-EAOC组(χ~2=4.304,P=0.038)。2组患者Log rank分析χ~2=4.916,P=0.028。结论:卵巢EAOC患者较单纯型卵巢上皮癌患者具有年龄及初潮年龄小、未绝经比例高、孕次少、痛经和月经紊乱症状明显、分期较早及预后较好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约15%,临床上以痛经、盆腔痛和不孕为主要表现。EM虽属良性病变,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EM恶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卵巢外异位内膜恶变及恶变的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较少。现报道1例在位子宫内膜及卵巢外异位内膜同时恶变,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内异症恶变与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存在密切联系,甚至被认为是后者的癌前病变。既往临床研究显示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rcinoma,EAOC)患者有某些特殊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相对较好;基础研究发现某些特殊的基因异常表达与其相关。后续研究应着重于从EAOC发现新的分子分型靶点,以便指导临床筛选内异症恶变高危人群、预测疾病进展、实现此类卵巢癌的精准分型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mRNA与蛋白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浆液性癌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收集的31例卵巢浆液性癌组织标本、22例卵巢浆液性良性瘤组织标本中HuR mRNA与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以8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1)HuR mRNA在卵巢浆液性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卵巢浆液性良性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HuR mRNA 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细胞分化有关(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2)HuR蛋白相对含量和胞浆表达阳性率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浆液性良性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HuR蛋白相对含量和胞浆表达阳性率与卵巢浆液性癌细胞分化有关(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3)COX-2蛋白相对含量与卵巢浆液性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依据31例卵巢浆液性癌中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HuR与COX-2之间呈正相关(r=0.680,P=0.000)。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展与胞浆中HuR的过表达有一定相关性,HuR与COX-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卵巢甲状腺肿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观察总结21例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卵巢甲状腺肿平均发病年龄为45.1岁(25-67岁),以盆腔肿物或卵巢囊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类似于颈部甲状腺组织本身的病变。其中单纯性甲状腺肿4例,混合性甲状腺肿16例,恶性甲状腺肿1例(部分恶变为甲状腺型乳头状癌)。术后无复发转移。文献显示,乳头状癌极少出现转移,绝大多数复发转移是滤泡性癌或滤泡-乳头混合性癌。结论:卵巢甲状腺肿是少见的卵巢单胚层畸胎瘤,恶变率低,预后好。部分病例需注意与卵巢类癌、透明细胞癌、粒层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蛋白激酶B1(AKT1)基因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及在化疗耐药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全部病例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化疗耐药30例,化疗敏感37例)、1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0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OCT4和AKT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OCT4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耐药组和敏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KT1蛋白在正常组、良性组、交界性组和恶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0.00%、70.00%、6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耐药组和敏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51.3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OCT4蛋白与卵巢浆液性癌临床病理因素无关,AKT1蛋白与卵巢浆液性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OCT4与AKT1蛋白在耐药组中呈正相关(r=0.388,P=0.034);在敏感组无明显相关性(r=0.246,P=0.142)。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15%左右,恶变率平均为0.7%~1%,恶变发生部位多在卵巢内(81.9%)。EMs恶变有许多高危因素。卵巢不典型EMs在EMs恶变过程中起主要作用。EMs病理特点使不典型EMs及EMs恶变临床病理诊断较困难。有学者通过检测EMs及癌变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和性丢失.从基因水平预测和诊断不典型EMs及EMs恶变。  相似文献   

17.
Ren F  Wang DB  Li T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22-825
目的 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患者的恶变组织、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的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的表观失活在卵巢内异症恶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22例的病理石蜡标本为恶变组(包括11例卵巢内膜样癌、8例透明细胞癌、2例浆液性囊腺癌及1例黏液性囊腺癌),以同期22例单纯卵巢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内异症组)及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对照组)为对照.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22份,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5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0份;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22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7份;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份.通过亚硫酸盐修饰后酶切技术检测各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45%(10/22),显著高于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患者的癌旁内异症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1/15)与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4%(11/22),显著高于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的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2/15)与内异症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位内膜组织中SOPCK2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的关系: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能够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 20/22,P<0.05).结论 SPOCK2基因的表观失活与卵巢内异症恶变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1(TSP-1)和p53肿瘤抑制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和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SP-1和p53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抗体免疫染色后对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合随诊资料,回顾分析上述指标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TSP-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47.4%和72.7%,P=0.042),且多为弱阳性表达;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53的阳性率为61.4%,正常卵巢组织未检测到p53蛋白。TSP一1表达和p53蛋白阳性与卵巢上皮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大网膜转移和癌性腹水相关。卵巢上皮癌组织的MVD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分别30.3土8.5和20.1±8.1,P=0.014)。TSP-1表达与MVD呈负相关(P〈0.001),p53蛋白阳性与MVD呈正相关(P〈0.001)。TSP-1表达与患者的3年存活率呈正相关(P=0.001),p53蛋白阳性与3年存活率呈负相关(P=0.002)。TSP-1阴性而p53蛋白阳性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明显低于TSP-1阳性而p53蛋白阴性组(分别为13.6%和78.6%,P〈0.001)。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TSP-1和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对上述分子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卵巢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0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与痛经的关系。方法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EM患者3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30例在位子宫内膜以及30例非EM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织中OT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以及与痛经的关系。结果OTR在EM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在EM组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OTR在EM组痛经者的表达高于非痛经者(P〈0.05)。结论EM患者OTR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EM发病机制,而且可能与EM的痛经有关,对OTR的深入研究将为EM痛经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p53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卵巢癌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在发病机制上的联系。方法分析45例卵巢癌(卵巢癌组)和5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cyclin D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①年龄:交界性肿瘤组平均年龄为42.5岁(14~82岁),中位数年龄41岁;卵巢癌组平均年龄为53.5岁(26~80岁),中位数年龄51岁。②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交界性肿瘤组Ⅰ期48例、Ⅱ期3例、Ⅲ期3例;卵巢癌组Ⅰ期6例、Ⅱ期8例、Ⅲ期26例、Ⅳ期5例。③病理类型:交界性肿瘤组以黏液型为主[占56%(30/54)],其次为浆液型[其中普通型11例,微乳头型5例;占30%(16/54)];卵巢癌组以浆液型(其中低度恶性19例,高度恶性3例)为主[占49%(22/45)]。④病理分化程度:卵巢癌组高分化5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或未分化23例。⑤预后:交界性肿瘤组5年生存率为98%,卵巢癌组为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cyclin 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和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卵巢癌组cyclin 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4/45)和56%(25/45),p53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20,P=0.032);交界性肿瘤组cyclin 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7/54)和6%(3/54)。其中,普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比较(两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26%,p53蛋白分别为0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而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低度恶性浆液癌比较(两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和2/3,p53蛋白分别为1/5和1/3),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蛋白的过度表达常见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及低度恶性浆液性癌组织中,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更多见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组织中。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而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低度恶性浆液性癌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