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初生24小时内新生儿体温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健康足月分娩母亲及新生儿血清中EGF的表达水平;健康足月自然分娩母亲与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表达水平;正常足月分娩母亲及新生儿血清中GM-CSF与SIL-2R的表达;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方法:将197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未干预组,并设正常婴儿为对照组,参照鲍氏早期教育资料制定干预计划,采用门诊康复训练和家庭干预模式相结合,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测出两组高危儿的行为发育商(DQ)并作比较,同时还与正常新生儿作比较。结果: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各行为能区的DQ均大于未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行为能区的DQ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门诊的康复训练和家庭干预模式相结合可以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围产期高危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的效果。 方法 采用自行编写的 0~ 3岁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大纲、早期预防感觉统合失调被动按摩操等干预方法 ,对高危干预组儿童进行综合干预 ,另设高危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监测。 结果 高危干预组各能区发育商 (DQ)和总DQ( 99.84± 15 .72 )均显著大于高危对照组 ( 80 .99± 15 .0 4 ) (P <0 .0 1) ;但与正常对照组 ( 99.2 2± 13.39)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高危干预组平均DQ <75的比例 ( 1/ 5 8)显著少于高危对照组 ( 8/ 4 2 )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8.72 8,P <0 .0 5 )。 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高危新生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石家庄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分析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高危围产因素。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和有产科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定各研究对象生后7d内不同时间点的末梢血总胆红素水平并分析各围产因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结果 末梢血总胆红素于生后108h达峰值,平均为(266.6±92.9)μmol/L,第95百分位数为317.5μmol/L,随后胆红素水平缓慢下降。剖宫产、母分娩应用催产素、开奶时间延迟、首次胎粪排出延迟、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者末梢血总胆红素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宫内窘迫史、Apgar评分异常、体内出血、使用抗生素等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 河北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总胆红素峰值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高限;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催产素的应用,早期喂养,及时处理新生儿胎粪排出延迟、红细胞增多症和低血糖,也许可以有效地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遗留认知和运动行为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也不断增加[1].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早产儿死亡和导致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2].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是ICH的高发群体.现对本院164例VLBWI发生ICH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从而降低VLBWI的ICH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从60年代的5%上升为现今的20%,有的甚至高达50%.由于剖宫产对新生儿有诸多影响,放值得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一、剖宫产对新生儿的有益因素1.围产医学工作者一致认为,高危妊娠患者如IUGR、重度妊高征、糖尿病等,在产前监护中发现异常,或有宫内窘迫的临床表现时,行剖宫产结束分娩,能防止胎儿在慢性缺氧基础上,由于宫缩或脐带因素  相似文献   

7.
152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1993年5年中,我院新生儿死亡152名,新生儿死亡率为6.06‰。资料分析新生儿死亡的产母82.89%有产科并发症.手术产的新生儿比自然分娩的死亡率高,前者是10.33‰,后者是3.42‰,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早产、低体重儿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死亡率为足月正常体重儿的数十倍.早产儿的主要死因为肺出血、肺透明膜变和缺氧性颅内出血;足月正常体重儿的主要死因为产程缺氧,吸入性肺炎和损伤性颅内出血.72.37%的新生儿死亡有窒息史,重度窒息儿的病死率为666.67‰.新生儿死亡还与产程管理、接产技巧有密切关系.做好高危妊娠的围产保健、预防早产、产程各环节的合理处理和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效果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生后42d的小于胎龄儿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现代医学保健,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干预。1周岁时对其身高、体质量测量和智能发育测评。结果干预组患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小于胎龄儿这一类存在生长发育障碍的高危儿童,尽早进行干预,能更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防止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及其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危新生儿是指有生理缺陷或存在病理征象 ,处在对生命或近期、远期预后有威胁的危险因素中的围生儿。系由母亲高危因素或围生儿本身因素所致。1 高危新生儿的范畴定为高危新生儿的有 :①高危妊娠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②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如各种难产和手术产 ;③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发生不正常现象如Apgar评分低等 ;④兄妹中在新生儿期有因严重畸形或其他疾病死亡者 ;⑤胎龄不足 37周或超过 4 2周 ;⑥新生儿出生体重在 2 5 0 0 g以下 ;⑦小于胎龄儿或大于胎龄儿 ;⑧有疾病的新生儿。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其他致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北省红安县近十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本县新生儿的诊治及保健水平,降低本县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01/2013-12本县总出生新生儿55 623人,其中总死亡新生儿326人进行逐户走访、查阅病例方法 ,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死亡原因、就诊情况、死亡相关因素等。结果红安县2004~2013年新生儿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出生窒息,其次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先天异常;新生儿死亡率逐年波动下降,死亡患儿中就诊率在逐年上升。结论预防早产、窒息、有效复苏、恰当的转诊、做好群众的健康宣教及高危儿的随诊,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管理和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分配为两组,其中44例为高危新生儿干预组,32例为高危新生儿未干预组。两组患儿的围产期情况和环境因素相似。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规范管理和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随访在高危儿发育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住院的高危新生儿106例及门诊58例,106例高危儿出生即接受干预和随访设为新生儿干预组,58例高危儿干预时间在出生1个月后设为婴儿干预组,12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定期随访、评估。观察3组在出生后6个月、12个月的体格发育情况;新生儿干预组与对照组出生1周以及4周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比较;各组大运动发育、原始反射消失以及姿势反射建立时间。结果出生后6个月新生儿干预组、婴儿干预组身长、体质量、头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2个月3组身长、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干预组出生1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4周后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干预组、对照组大运动发育中坐、爬、姿势反射建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婴儿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发育中抬头、翻身以及原始反射消失时间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定期随访在高危儿康复发育过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危重新生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得以救治[1].但由于较长的住院时间、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侵人性操作的开展等原因,导致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院感染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病原菌一直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多重耐药十分严重[2].医院感染是NICU新生儿病死率增加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用药依据,本研究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NICU患儿革兰阴性病原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梗死(NCI)的相对可行的方法.方法 有目的 地收集在我院分娩的NCI高危儿和同顾分析转诊患儿的围产期病史;记录发病或确诊前后患儿临床表现;比较颅脑超声、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对NCI诊断的敏感性及各自特点并分析NCI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1)与NCI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宫内感染、各种原因所致胎儿窘迫和(或)生后窒息、脑血管发育畸形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2)主要临床表现:55.3%(21/38)出现惊厥.其中57.1%(12/21)为与病灶部位相吻合的局灶性惊厥.23.7%(9/38)未出现惊厥,而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和(或)原始反射异常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21.1%(8/38)患儿没有显著临床表现.(3)发病后2~3 d内颅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达85.0%~90.9%,MRI的阳性率为(5/7~9/9),均高于CT的阳性率(2/4~5/9)(P=0.043).三种方法对晚期脑梗死病灶均能有效地做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颅脑超声94.7%、头颅CT 93.8 %,MRI为10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 MRI尤其是弥散加权MRI和颅脑超声均能对NCI做出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程序包括:关注具有高危围产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并给予常规颅脑超声筛查;必要时进行MRI确诊.  相似文献   

15.
围产保健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围产保健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 对1980年1月~1997年12月在本院分娩者根据围产保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并探讨有关因素,包括产前保健、高危妊娠及出生体重,统计各因素的特定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1960年到1997年孕产妇死亡率从31.7/105降到16.1/105,死亡原因从产科因素转向内科合并症.围产儿死亡率从1980年的21.2‰降到1997年10.9‰.结论 围产保健可有效降低两个死亡率,两个死亡率不仅是评估围产保健效果的指标,而且是重要的信息反馈及决定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围产保健对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早期围产保健的孕产妇1893例,作为保健组;选择同时期未用早期围产保健的孕产妇1248例,作为常规组,统计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健组的早产儿发生率、死亡率,围产期死邙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导致早产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早期围产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孕期健康教育可及时发现可能早产的隐患,及时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在一定程度可以预防或降低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0例HIE新生儿的产科临床资料。结果 无产检的新生儿HIE发病率高于有产检者;高危妊娠新生儿的HE发病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HIE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阴道手术产的HIE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两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窘息与HIE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 加强围产保健,提高监护技术,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普及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锁骨骨折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 对1994年10月~1997年12月在我科经阴道分娩的44例新生儿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135例阴道分娩新生儿中有44例发生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4%.34例(77.26%)是在入婴儿室或出院查体时得到诊断.骨折的高危因素有:高出生体重、持续性枕位横和枕后位、第二产程停滞、产钳助产、肩难产等.但有相当比例骨折(41%)发生在无高危因素的正常阴道顺产儿中,骨折多数发生在右锁骨,37例(84%)骨折发生在前肩,可能与胎儿通过骨盆出口时助产者过度压前肩和抬后肩,使胎儿前肩受母亲耻骨联合的挤压有关.结论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常见的产伤,对骨折高危因素存在的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应注意助产方法,对新生儿需仔细认真查体,及时诊断以防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新生儿期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及与出生胎龄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大连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高危新生儿1 800例,随机抽取1 000例高危儿中发生在新生儿期的高危儿780例。采用《IMOCH婴幼儿高危因素评分表》结合新生儿住院期间病历记录,对高危儿的危险因素进行收集。结果高危儿在新生儿期的发生率为78%,其中危险因素百分率从高到低(10%)的依次排序为:新生儿期患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51.28%)、胎龄37周(47.56%)、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2.69%)、新生儿期出现呼吸障碍青紫现象(22.43%)、新生儿期出现易激惹尖叫现象(18.08%)、听力筛查异常(14.6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2.05%),并以单种因素(33.29%)和两种因素合并(32.53%)为主,且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惊厥和新生儿期出现易激惹尖叫现象与高危儿出生胎龄正相关(P0.05),新生儿出现呼吸障碍青紫现象与高危儿出生胎龄负相关(P0.05)。结论高危儿在新生儿期的危险因素是多种的,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且部分因素与出生胎龄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常见的危重症.NR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围产医学水平以及NICU救治危重患儿的效能.本文旨在通过对已经开展的NRF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NRF的病因、高危因素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