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方法 采用5分类法对861名空巢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进行测试.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 600人,其中空巢老年人861人,非空巢老年人739人.空巢家庭老年人较非空巢家庭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μ=2.524,P=0.012);女性较男性自评健康状况差(μ=3.403,P=0.000);空巢独居老年人较空巢偶居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μ=2.930,P=0.003);日常活动能力异常的老年人比正常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μ=2.696,P=0.007);老年人所患躯体疾病种类数(rs=0.234,P=0.000)以及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数(rs=0.288,P=0.000)等因素与健康自评状况相关.结论 健康自评能综合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空巢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差,应采取有关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抽取1 26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1 26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中,健康自评状况为"好"者318人(25.24%),"一般"者592人(46.98%)"差"者350人(27.78%);有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慢性病和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差,家庭月均收入≥1 000元、过去1年接受健康教育活动、就诊一般便利和便利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好。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相对较差;性别、家庭月均收入、是否患慢性病、日常生活功能是否受损、过去1年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活动和就诊便利程度是当地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南市老年人自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济南市1071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并用spss17.0进行Logistj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1例调查对象中,觉得现在身体健康状况很好的有143人,占13.40%,一般的有729人,占68.10%,较差的有198人,占18.50%.老年人熟悉朋友的个数、参加集体活动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需要辅助用具为影响老年人自感健康状况的因素.结论:鼓励老年人多交朋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提高老年人自感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患有慢性病和需要辅助用具会降低自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南市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济南市抽取881名≥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济南市调查的881名农村老年人中,处于社会隔离者272人,社会隔离比例为30.9%;处于家庭隔离者281人,家庭隔离比例为31.9%;处于朋友隔离者327人,朋友隔离比例为37.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主观幸福感为不幸福、机构养老、无子女、医疗服务满意度为一般和不满意是济南市农村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有新农合医保是济南市农村老年人社会隔离的保护因素。结论济南市农村老年人社会隔离比例较高,自评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养老方式、子女数量、医保类型和医疗服务满意度是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社会隔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某县毛南族与汉族老年人高血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毛南族、汉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流行现状和主要危险因素,为农村地区防治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平塘县593名农村老年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4.9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2,P=0.209);毛南族与汉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6,P=0.072).男女之间各级高血压患病无差异(χ2=0.926,P=0.629);民族内部男、女之间各级高血压患病无差异(χ2=0.899,P=0.638;χ2=1.176,P=0.55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59%,两民族各年龄组之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7,P=0.000).本民族内部各年龄组之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1,P=0.000;χ2=14.561,P=0.001);毛南族汉族体质指数、吸烟、烹调用油的种类、职业、劳动强度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227,6.814,16.313,14.506,12.510;P=0.000 0,0.009 0,0.000 0,0.000 0,0.002).[结论]高血压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重视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管理,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意识,改善生活方式,是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现状,为农村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个县3个乡镇8个村的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结果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2.2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7,P0.05);毛南族、布依族、水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8,P0.05);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空巢老人、婚姻属性、年均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慢性病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强基层卫生队伍的慢性病宣教水平与指导能力,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防治知晓率,对保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开封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老龄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7年5月调查区域(禹王台区、顺河区、祥符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的开封地区农村户籍的901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自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901名调查对象,男女比为1∶0.98,受教育程度:未上过学占49.17%,留守老人占比70.48%。健康自评为"差"者360例(39.96%),健康自评为"一般"者379例(42.06%),健康自评为"好"者162例(17.9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封市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有是否为留守老人、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年内住院、BMI指数(P0.05)。结论开封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为积极,健康自评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有是否为留守老人、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年内住院、BMI指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东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1 524例山东省60岁以上老人(居家老人725例,机构老人79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生存状况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机构养老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居家养老老人(χ2=14.608,P0.01),健康自评差异不明显(P0.05);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慢病患病率为75.8%,机构养老中老年人慢病患病率为79.7%,两种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慢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体老年人所患慢性病中,患病率较高的四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高血糖、关节炎或风湿病;居家老人在认知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方面都优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P0.01)。结论与居家养老老人相比,山东省机构养老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但生活满意度自评较高。切实关注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有利于对不同健康特征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抑郁症状发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躯体健康状况与抑郁症状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原则,在北京市城乡社区老年人群中抽取有效样本2506人,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采用综合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4年累积发病率是10.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文盲组、小学组和初中以上文化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0.5%和5.1%;χ2=26.587,P=0.000);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的老年人(15.4%、6.1%;χ2=31.163,P=0.000).健康自评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健康自评为良好、一般和差的各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3%、13.2%和38.0%;χ2=23.385,P=0.00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9.3%、9.6%;χ2=11.947,P=0.001);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37.5%、10.1%;χ2=15.930,P=0.000;操作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17.5%、9.6%;χ2=9.5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健康自评和ADL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文化程度低、居住在农村、健康自评差以及ADL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患病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南京市某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结果 2 033例老年人中有1 558例患有慢性病,总患病率为76.6%,只患有1种慢性病者占9.6%,同时患2种者占32.5%,患3种以上者占34.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老年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慢性病已成为当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在三种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下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性.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拥有不同基本医保的中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员自评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2.74分、2.59分和2.49分;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52.07%、55.66%和57.78%;4周患病率分别为12.74%、16.49%和13.92%.相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对门诊服务(OR=0.82)和住院服务(OR=0.79)的利用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对门诊服务(OR=0.77)和住院服务(OR=0.69)的利用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其中慢性病参保人群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相似,以上O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医保的中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上存在不平等性,应通过统筹发展城乡医保、提高筹资及报销比例来缩小不同医保保障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赵婷  乔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8,(15):2773-2777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新农合方案调整对宁夏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从宁夏“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项目4年5县的入户调查数据中筛选60岁及以上老年人资料,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新农合方案调整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新农合方案调整对宁夏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升高具有持续性影响,2011年、2012年和2015年政策效应的OR值分别为1.273(95%CI:1.010-1.605)、1.614(95%CI:1.291-2.018)和1.269(95%CI:1.022-1.575),对两周患病率和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与男性相比,干预后女性的两周患病率增加,自评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率降低;家庭收入越低,两周患病率越高,自感健康状况越差,而家庭收入越高,慢性病患病率越高。结论 新农合方案调整对宁夏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有持续性的影响,对两周患病率和自评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三师团场汉族和维吾尔族常见慢性病现状并探讨行为生活方式对主要慢性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农三师团场年龄在35岁及以上且在该地区居住10年以上的1044名汉族居民和1004名维吾尔族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及行为生活方式状况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0.88%,标化患病率为51.69%,其中汉族居民患病率为45.50%(标化患病率为46.25%),维族居民患病率为56.47%(标化患病率为57.34%),维族高于汉族(χ2=34.683,P=0.00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χ2=7.599,P=0.006),但维族男女患病率无差异。被调查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最高26.51%,标化患病率为26.99%。一人患两种及以上疾病的占34.26%,汉族和维族居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51,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团场汉族和维族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女性、非体力劳动、公费医疗、吸烟、超重或肥胖、睡眠质量与汉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关;文化程度、年龄大、非体力劳动、月收入较高、超重或肥胖与维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关。结论农三师团场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做前期准备。方法 2011年6—11月对惠南镇辖区内29个村10 05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面体检,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44.9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3.94%,女性为45.64%,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70~79、80~89、9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之间患病率分别为40.8%、46.6%、53.95%、69.39%,各年龄段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病和高血脂患病率分别为32.42%、9.70%、6.43%、4.14%和3.67%。结论农村老年人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切实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夏5县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农村居民家庭卫生健康询问调查"2015年随访数据,采用欧洲5维健康量表(EQ-5D量表)的方法对宁夏5县2595名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1379人(占53.1%),女性1216人(占46.9%),平均年龄为(67.85±6.33)岁。5维度测量中,存在问题维度是疼痛/不适占48.3%,行动占35.2%,日常活动占33.0%,焦虑/抑郁占26.9%,自我照顾占21.8%;老年人自评健康得分(VAS)均值为(62.08±17.46)分。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对生命质量各维度和VAS得分均有影响(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慢性病对生命质量各维度和VAS得分均有影响(P<0.05)。结论宁夏5县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较差,慢性病是主要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群营养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分层抽取安徽省3个乡镇5 652名≥60岁的农村老年人,采用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营养初筛量表评分平均为(5.41±3.97)分.农村老年人营养卫生良好1 171人(30.3%)、中度危险1 342人(23.7%)、营养卫生不良2599人(46.0%).自评营养卫生状况与营养初筛量表得分高度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为0.279,P<0.000 1).多因素有序结果的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较高(OR=0.92)、家庭年收入较好(OR=0.81)、子女孝顺(OR=0.78)、有经济支配权(OR=0.67)、参加娱乐(OR=0.83)、睡眠良好(OR=0.61)、适当为子女操劳(OR=0.64)为保护因素;而家庭功能较差(OR=1.03)、孤独感较重(OR=1.04)、有日常功能障碍(OR=1.06)、独居(OR=1.49)、男性老年人(OR=1.17)、患有慢性病(OR=1.64)为危险因素.[结论]农村老年人群营养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大力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行为指导.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人群对打鼾的认知状况.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3月,对广西南部、中部、北部14岁以上居民进行集中填写问卷辅以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共抽样调查2 862户,11 163人.有20.0%的人认为打鼾是病,其中城市占83.4%,乡村占16.6%;14.2%的人认为打鼾是病需要治疗,其中城市占87.6%.乡村仅占12.4%,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324.689,P=0.000);打鼾者31.9%认为打鼾是病,其中20.3%认为需要治疗.不打鼾者15.6%认为打鼾是病,其中11.9%认为需要治疗,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576,P=0.000),不同职业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521.505,P=0.000).不同文化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486.435,P=0.000).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592,P=0.000).结果 广西城乡20.0%的人认为打鼾是病,14.2%的人认为需要治疗.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居住地(城市、乡村)和打鼾者对打鼾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2 896名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社会人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探讨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患抑郁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3,P<0.001),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抑郁率分别为24.34%、30.11%、36.77%。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主要受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支出、参加社交活动、饮酒、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均有P<0.05),有伴侣(OR=0.774,95%CI:0.640~0.936)、中等家庭月均支出(OR=0.797,95%CI:0.651~0.977)、参加社交活动(OR=0.788,95%CI:0.668~0.930)及饮酒(OR=0.789,95%CI:0.649~0.960)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女性(OR=1.736,95%CI:1.400~2.153)、慢性病(OR=1.328,95%CI:1.091~1.618)及自评健康不良(OR=2.924,95%CI:2.259~3.784)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需要注重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同时还需防治慢性病,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报慢性病患病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关系,为预防控制慢性病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5月—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方法,在辽宁省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使用统一编定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报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健康素养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辽宁省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率为22.08%,其中城市22.72%,农村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随着年龄组升高,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OR=2.002);文化程度越高,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率下降(OR=0.881);与公务员相比,学生的自报慢性病患病率低(OR=0.123);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的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率较低(OR=0.751)。农村居民,女性自报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OR=1.380);随着年龄组升高,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率增加(OR=1.950);教师、医务人员、学生、工人的自报慢性病患病率较公务员低(OR=0.491、0.489、0.402、0.446);具备健康信息素养的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率较低(OR=0.776)。结论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男性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慢性病检出率,以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为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攀枝花冬季阳光康养对外来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间在攀枝花过冬且居住时间1个月的外来人员350名。使用中国人生活质量通用量表,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评价攀枝花冬季阳光康养对外来慢性病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调查对象中≥60岁占96.57%;慢性病患病率73.71%;男性患病率75.17%,女性患病率72.68%,不同性别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2,P0.05);年龄越大慢性病患病率越高(χ~2=21.805,P0.01)。在攀枝花冬季阳光康养1月后,99.23%慢性病患者自我感觉病情稳定或好转;患者来攀后1月生活质量自评量表总得分以及一般健康和生活质量、独立生活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变化得分均高于来攀前(P0.05);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比较所有6个维度得分、生活质量变化得分、量表总得分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攀枝花冬季阳光康养可以提高外来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的稳定或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