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安徽省定远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方法:通过访谈了解安徽省定远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做法及与医共体的关系,收集2014—2016年新农合平台数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据及相关政策文件。结果:定远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存在配套政策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不足、供需双方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识不足等问题。结论:县域医共体通过统一管理制度建立起责任共同体,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形成区域发展共同体,结合按人头支付方式形成区域医疗机构利益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及效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签约人群补偿水平的提升和签约医生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家庭医生制度通过签约的形式促使居民与家庭医生形成良好互动,提供医疗服务,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本文运用微观调查数据,探寻签约家庭医生对自评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时间短,描述性分析与普通最小二乘法均无法证明家庭医生与居民自评健康水平存在因果关系,后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验证了签约家庭医生对居民自评健康水平影响的显著性,同时发现良好的信任关系与医患关系也可以改善居民自评健康感受,揭示了有效的制度设计对居民健康的促进效应。并就如何进一步扩大签约率,对“为签而签”等现象进行了讨论,为促进家庭医生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稳步推进,在一些省市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也摸索出很多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带来医疗领域的三大转变。第一,建立"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家庭医生"的闭环诊疗模式。居民通过与签约家庭医生建立契约关系,可以获得稳定连续的家庭医生服务。家庭医生充分了解签约居民的身体状况和过往病史,可以在疾病预防、慢病管理与康复护理等方面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果居民所患疾病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本研究分析广州市海珠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落实状况,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7-07广州市海珠区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随机抽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5名。根据不同的服务包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指标核查问卷。比较不同签约服务包各规范性指标情况。结果共调查577名签约居民。签订协议规范率为90.3%,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规范率为99.0%,建立居民电子档案规范率为97.3%,签约服务合格率为73.7%,签约医生知晓率为71.4%。不同签约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签订协议(χ~2=33.229,P0.001)、签约医生知晓率(χ~2=44.857,P0.001)和签约服务合格率(χ~2=20.6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签约包规范性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χ~2=5.384,P=0.371)和建立电子档案规范性(χ~2=9.996,P=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指标有助于考核家庭医生绩效,发现家庭医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医改背景下,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措施,传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双重指挥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许多共性的问题,尤其在西部地区更加凸显。本研究介绍了目前国内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分析了西部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政策推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从卫生服务的不同层面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现场调查以及专家咨询构建筛选评估指标的初步框架;通过Delphi法专家咨询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准备性、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8个,主要有人力资源投入、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等;三级指标39个,如每万人口家庭医生数、首诊率、签约居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等。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敏感性和可行性,能够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管理、考核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某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情况。[方法]收集当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的相关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运用描述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居民认知调查中有56. 8%的居民没听过、完全不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4%的居民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做过宣传,有38. 5%的居民通过社区宣传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月收入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之间存在相关(P 0. 05);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有60. 3%的居民愿意签约家庭医生,39. 1%的居民表示不愿意或中立态度,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月收入及文化程度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之间存在相关(P 0. 05)。[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度较低,对家庭医生的签约意愿较高,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宣传,维护并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及意愿,改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条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已在多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其核心是在居民与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契约式签约服务.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意愿程度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有居民对本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知晓程度、就医行为、转诊经历及对社区首诊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讨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负责人及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92.41%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促进健康水平,71.18%的签约居民会通过家庭医生预约转诊,90.94%的被调查者对家庭医生服务表示满意。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居民的健康、经济和获得感三个方面均有正向作用,但是目前服务项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应通过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现况,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建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评估模型,依据模型与调查数据对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现况进行评估。结果重点人群满意度较高,相关制度体系与团队协作服务模式运行顺畅,服务团队已与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按照5级评分,重点人群满意度、团队协作两个指标5分,与居民关系、制度完善程度、职责明确程度3个指标4分,服务内容满足度、终身学习与支持系统、绩效合理性3个指标3分,居民需求满足度、人力资源数量满足度、团队服务能力自评3个指标2分,与上级医院关系紧密度1分。结论天津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服务能力水平与居民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从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家庭医生团队岗位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多角度探索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家庭医生人才短缺的背景下,分析个体开业医生转型家庭医生意向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家庭医生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山东、湖南、云南三省的抽样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个体开业医生转型家庭医生的意向进行系统分析,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分析个体开业医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开业医生的行为意向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影响较大。结论:个体开业医生转型家庭医生的意向受其个人喜好及社会关系的影响较大,提升其参与意愿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及结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率偏低,不同特征人群利用签约服务的水平有差异。年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影响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重要因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更易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更易受就业因素的影响。建议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设计,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签约服务,提高签约服务利用水平,推行有价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需求现状,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城区2 861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服务需求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中医药服务,健康咨询,及时得到医疗服务,慢病管理和康复训练,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老年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前5位需求与全体调查人群基本一致.82.4%的居民赞同患病后首先由全科医生进行诊治,94.9%的居民愿意继续与全科医生团队保持签约关系.结论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接受度高,服务需求存在差异.建议遵循按需服务的工作原则,推出更满足居民需求的签约服务内容.同时继续加强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开展社区首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公立医院系统中出现临床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工作的趋势。外部政策和内部组织变革的压力促使医生采取兼职、全职管理或领导等不同方式参与医院管理。由于制度、组织和个人三个层次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国家具体的医生参与医疗管理模式与参与路径各有差异。医生参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成本控制、有效监管与服务质量改进。本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分析了一些国家医生参与管理的动因、影响因素与绩效,并构建了医生参与管理的过程模型,进而探究我国医生参与管理的现实与改革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我国家庭医生主要的工作激励因素,分析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个人特征。方法:利用中西部三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数据,综合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分类Logit回归。结果:(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报酬、工作压力和工作内容是对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最大的三个因子。(2)从回归结果看,家庭医生的户口类型、学历、职称和工资水平是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应特别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医生薪酬待遇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联合多方力量增进非物质激励,提升其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医生的非技术服务能力是指其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成功地或创新性应对具体的工作情境、发挥其专业技术能力所需要的认知、个人特质及相关的"软能力"。本文运用情境主义的理论对医生的非技术服务能力进行识别和解析。医生作为连接患者和医疗系统的纽带,其在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工作情境包括患者理解、共同决策、服务管理、外部联系以及关系管理五个方面。医生应对这些工作情境的非技术服务能力分别为:患者识别、辅助决策、服务管理、外部协作以及关系管理能力。医生非技术服务能力的框架建构和概念解析有助于对医生行为机制的深入剖析,为医疗服务供需问题的研究提供医生行为视角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the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early intervention literature espouses a family-centred approach to intervention, families have rarely been ask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of these servi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qualitative study that aimed to identify and explore parents' perception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service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services in their daily family life. Ten mothers of children (aged 0–6 years) with disabilities and high support need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nd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others thought in terms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in general, rather than in term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specifically. Mothers used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primarily to enhance their child's abilities, while considering what was best for their family and, as a lesser priority, themselves. Ideally, relaxed and friendly service providers were perceived as having a greater insight into daily family life, and therefore a greater capacity to provide services to meet family needs (e.g., flexible, home-based services). However, the mothers in this study did not experience many ‘ideal’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s and service providers, suggesting that changes are needed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practice and in the education of therapists. Impl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therapy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centred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future research with families. Copyright © 1998 Whurr Publishers Ltd.  相似文献   

18.
社区医生首诊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动力无疑是当前推进基层首诊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动力"相关概念及发展的逻辑综述,并结合当前我国社区首诊服务以及社区医生角色特质分析,提出并界定了社区医生首诊服务动力的概念及内涵,在重点对构成社区医生首诊服务的引力、支持力、推力、压力等外在动力和由职业认同、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三维度形成的内生动力以及相互作用关系规律论证阐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形象和直观为特征的社区医生首诊服务动力形成机理,为当前科学治理和提升社区医生首诊服务动力以及有效推进社区首诊制提供了可供探究的逻辑路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的认知、入住意愿及支付意愿。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主城区35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认知方面,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的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老年人(80.60%)不了解或没听说过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在入住意愿方面,56.72%的老年人愿意入住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在支付意愿方面,老年人的支付意愿较低,大部分老年人(79.70%)的支付意愿在2 000元/人以下。此外,年龄、养老意愿和对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的认知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入住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的认知。采取多种方式,减轻老年人入住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实行分级收费,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入住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