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市中老年社区居民听力损失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样法选取本院附近3个社区≥50岁的中老年居民389例,收集年龄、性别、婚姻情况等基本情况;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检测较好耳0.5、1.0、2.0 k Hz的听阈均值,高频听阈为较好耳4.0 k Hz的听阈值。结果 389例中老年社区居民中听力损失230例(59.13%),其中轻度损失173例、中度损失50例、重度损失5例、极重度损失2例;听力残疾56例(14.40%)。平均听阈在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的中老年社区居民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听阈在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的中老年社区居民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听阈和高频听阈在不同血糖的中老年社区居民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听阈和高频听阈在不同TC、TG的老年社区居民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平均听阈的听力受损分级为因变量,以年龄、婚姻状况、血糖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血糖是中老年社区居民平均听阈听力损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高频听阈的听力受损分级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血糖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饮酒、血糖是中老年社区居民高频听阈听力损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市中老年社区居民听力残疾率略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年龄和血糖是全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和饮酒是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制订相应措施,提升本市老年性听力损失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人的听力损失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群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采取老年人听力障碍量表筛查(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 Screening,HHIE-S)问卷调查,再利用MADSEN ITERA型听力计测量受调查者的听阈值。分析比较年龄、噪声接触史、耳部感染、耳毒性药物使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8个因素对HHIE-S评分的影响。探讨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和吸烟饮酒对平均听阈及高频听阈的影响,同时多因素回归分析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问卷调查表明在300例受调查者中,存在听力损失的受调查者占33.3%(100/300),其中轻-中度听力损失占56%(56/100),重度占44%(44/100)。罹患糖尿病对于HHIE-S得分(P=0.032)、E分(P=0.035)、S分(P=0.042)具有显著影响,年龄对S分具有显著影响(P=0.0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及收入程度与平均听阈有关(P0.05),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与高听阈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是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听力损失不仅仅与年龄有关,同时也涉及到多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因素的机理及机制,以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听力损失劳动者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8例高频听力损失劳动者(高频听力损失组)进行测试,并与110例听力正常的接噪劳动者(听力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高频听力损失组SAS评分、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和焦虑情绪发生率均高于听力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t=4.694,χ2=5.893,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是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增高及接噪工龄较长。[结论]高频听力损失劳动者较易产生焦虑情绪,应关注该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阳市60岁以上自觉听力障碍老年人听力损失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南阳市社区600名60岁以上老年居民采用自觉听力障碍量表筛查版(HHE-S)进行调查,同时使用美国GSI Audio Star Pro双通道听力计检测受调查者听阈值;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吸烟、饮酒对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影响。结果 HHE-S调查显示,600名受调查者听力障碍率为30.83%,其中轻中度听力障碍122人,重度听力障碍63人。听力障碍年龄分布情况:60~69岁年龄段为15.70%、70~79岁年龄段为48.50%、≥80岁年龄段为60.71%。平均听阈在不同年龄段组、不同文化程度组、不同月收入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平均听阈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随文化程度和月收入的增加而降低。高频听阈在不同年龄段组、不同性别组、目前是否吸烟组、目前是否饮酒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高频听阈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目前吸烟/饮酒者明显高于不吸烟/饮酒者。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为平均听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是高频听阈的保护因素,吸烟、饮酒是高频听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南阳市老年人听力障碍率较高,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老年人听力损失不仅与年龄相关,吸烟、饮酒也是主要危险因素,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陆强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808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000 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随着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亦增加,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影响显著,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通市噪声接触电焊工人的听力损失(尤其是高频听力损失)情况,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南通市3 265名噪声接触电焊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7年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相关资料,分析其听力损失情况。
结果 3 265名电焊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3.94%)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左耳各个频率听阈、语频平均听阈和高频平均听阈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右耳(P < 0.01)。左耳的500 Hz听阈、2 000 Hz听阈、3 000 Hz听阈、6 000 Hz听阈、语频平均听阈和高频平均听阈均大于右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男性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性高于女性(OR=1.840,P < 0.01)。年龄增加为电焊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1.073,P < 0.01);相比噪声接触工龄 < 5年组,接触噪声10~年为电焊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1.490,P < 0.01)。
结论 南通市电焊工人左耳的听力损失较右耳严重。企业应降低生产性噪声来源,加强对工人的健康教育,为工人配备合格的个人噪声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以保护工人的听力。
  相似文献   

7.
58名听力障碍儿2次听觉脑干反应听力随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的听力发育变化,并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有效模式。方法: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 itory B rainstem Response,ABR)诊断技术对205名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3个月时进行听力测试,并做高危因素回顾性调查;ABR异常者,6个月时做第2次ABR测试。结果:有58名听力障碍儿参加了第2次ABR复诊。该58名听力障碍儿ABR初诊时听力损失耳共计96只,平均听阈值为60.6±12.0 dBnHL;ABR复诊时平均听阈值下降到48.0±11.7dBnHL,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25名非高危儿与33名高危儿相比较,他们在ABR初诊、ABR复诊时听力损失耳的平均听阈以及前后听阈下降的平均差值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6个月时ABR复诊后再对其中的听力障碍儿推荐配戴助听器等干预措施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下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焦作市社区年龄≥60岁的居民老年性耳聋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并探索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焦作市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随机抽取5个社区,对其中年龄≥60岁的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吸烟和饮酒史等;分别检测听力较好耳的平均听阈和高频听阈,将听力较好耳平均听阈≥26 d B者诊断为老年性耳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1 068名被调查者中有542例诊断为老年性耳聋,占所有被调查者的50.75%。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平均听阈和高频听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月收入被调查者平均听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听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高频听阈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正常的老年居民高频听阈异常率明显低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是平均听阈和高频听阈的危险因素;女性和收入较高是平均听阈的保护因素,不吸烟、不饮酒、胆固醇正常和甘油三酯正常是高频听阈的保护因素。结论焦作市社区居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高;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吸烟、饮酒、血脂水平是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社区老年人听力损失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太原市社区老年人听力损失人群分布特征,分析听力损失影响冈素.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在太原市官地、朝阳两社区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384名,进行听力损失的一般问卷调查.采集5 ml晨起空腹血进行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检测.采用GVSLN-TC-GK2000型听觉评估仪分别测两耳0.5、1、2、3、4、8 kHz听阈,取听力较好耳平均听阈(0.5、1、2 kHz听阈平均值),3、4、8 kHz听阈作为应变量;社会人口学资料、环境因素、生化指标为自变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累加logistic回归进行听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老年人听力损失90.9%,听力残疾为78.6%,其中1.3%配带助听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听阈及3、4、8 kHz听阈值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血糖、胆周醇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加logistic回归显示:除血糖仅纳人中低频组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胆同醇均纳入各频段构建累加logistic回归模型.老年男性、高龄、高血糖、高胆固醇是听力损失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结论 听力损失在老年人群具有较高发生率.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血糖、胆同醇与听力损失存在关联,预防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对延缓听力损失有益.  相似文献   

10.
高银山 《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09-109,112
目的为了解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害水平,调查影响机车乘务员的身体、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2012年度职业有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之际,通过普查的方式,对机车乘务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检查,分析纯音听力检测结果。结果乘务员的听力损失35人,31.4%为货运人员,68.6%为客运人员,主要是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71.43%)为主,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28.5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劳"和无法回避的机车噪声环境是引起机车乘务员听力下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吸烟及饮酒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大型机械厂的噪声暴露工人449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及现场噪声暴露资料,并参照《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对研究对象进行听力检查,最后选择电测听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工人为病例组,<40 dB的工人为对照组。结果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听阈值逐渐增加,且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积吸烟量>10包·年的工人患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性是累积吸烟量<10包·年工人的1.89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发现饮酒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相关。结论吸烟可能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之一,饮酒可能不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单纯接触噪声及与其他混合因素联合作用对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某发动机制造厂工人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单纯噪声组,噪声联合高温组和噪声联合正己烷组。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噪声、高温及正己烷测试,分析各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结果噪声联合高温和噪声联合正己烷组的职业工人高频听阈损失值均高于单纯噪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2,-3.243,均P0.05)。噪声联合正己烷组正常语频听阈损失值高于单纯噪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P0.05)。噪声联合高温组的职业性听力异常检出率为8.6%,噪声联合正己烷组为3.2%。接噪工龄≥15 a的高频听阈损失值高于接噪工龄11~15 a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P0.05)。结论噪声与高温、正己烷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在听力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长期接触噪声并听阈明显下降的108名患者及108名正常体检人员进行纯音测听和ABR测试.结果听力损伤组与对照组纯音听阈测试,所有频区听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语频听阈区,P<0.05;高频听阈区,P<0.01),以高频区听阈下降为主;108名患者216只耳中有172只耳ABR测听阈值结果与纯音测听阈值水平基本一致,占79.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只耳纯音测听高频听阈值高于ABR测听阈值,相差15(dB)以上,占12.96%;纯音测听高频听阈值低于ABR测听阈值的有16只耳,占7.41%;高频听阈值与ABR测听阈值进行相关性检验(r=0.57,P<0.01),呈正相关,而与语频听阈无相关性.结论噪声可造成听力损伤,ABR测试对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船员海船船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状况。方法选取2 200名海员在标准隔音室里,利用AC40纯音测听仪对其进行听力学检查,分析听力损失情况。结果船员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7.05%(595/2 200),其中,甲板部船员听力障碍228人(20.73%),机舱部听力障碍367人(33.36%)。存在听力损失的595人中,有423人为单纯高频听力下降,有172人除高频听力下降外伴有不同程度的语频阈值升高现象。随着工龄增长,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板和机舱船员听力损失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音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频听力下降,听阈提高,听力损失的发生与接触噪音时间及噪音强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使用随身听对听力健康的影响及对其可能造成听力损伤的特征进行评价和估测。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和主观听力状况的相关问卷调查,分析接触随身听使用时间与听力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随着使用随身听时间的延长,各频率段听阈有上移趋势。经方差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听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a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工人的听力情况及防护措施效果。
方法 选择某汽车制造企业2015年参加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2 726名噪声暴露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企业噪声危害特征、工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同时通过纯音听阈测试, 分析不同工龄、厂区及车间工种对工人听阈影响。
结果 作业环境噪声总超标率为58.24%。不同性别接触噪声工人听力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左耳和右耳的语频及高频平均听阈水平在不同工龄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工龄> 5年组工人左耳和右耳的语频及高频平均听阈均最高。所有工龄组工人右耳语频平均听阈均低于左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但两耳高频平均听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水平在不同车间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耳高频平均听阈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整车及总装车间高频听阈平均水平较高, 发动机制造车间相对较低。所有车间工人左耳语频平均听阈水平均高于右耳(P < 0.01);但两耳高频平均听阈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工人的双耳平均听阈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大, 汽车制造企业不同车间的噪声对工人听力影响程度不同, 噪声对左耳语频听阈的影响较右耳明显。
  相似文献   

17.
噪声作业工人个体防护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噪声作业工人实施个体噪声防护后对听力的保护效果.方法 对某火力发电厂184名实施个体防护的噪声作业工人连续进行3年纯音听力监测,测试0.5、1.0、2.0、3.0、4.0、6.0kHz 6个频率的阈值,听阈测试结果与上年度比,阈值≥10 dB(HL)为听力损失变化阳性.比较3年间听力损失检出率及听力损失变化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语言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2.2%,发生工龄均>15年.3年间高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68.5%、66.3%、63.6%.不同工龄高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工龄>15年组明显高于15年以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个体噪声防护后,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发生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上年度比较,阈值下降率最高,为16.3%、17.9%;听阈值提高率也最高,为18.5%、19.6%.P50、P90统计值提示,6.0 kHz处不仅是听力损失主要频段,也是听阈偏移易变频段.结论 个体噪声防护用品的使用可有效地遏制噪声性听力损失随接触年限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对保护工人的听力有明显的效果.如间断或偶尔使用护耳器仍然可以导致渐进性听力损失;反之,可使听力损失有所恢复,尤其表现在听力阈移较大的4.0和6.0 kHz处.  相似文献   

18.
以2022年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并完成空腹血糖、肝功能、纯音听力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 PTA)等检查的噪声暴露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3 378名噪声暴露者中高频听力损失620例;高频听力轻度损失组双耳高频听力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双耳3 kHz与4 kHz、3 kHz与6 kHz听力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重度损失组双耳高频听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不同性别、空腹血糖、血压、吸烟、饮酒、企业规模、行业类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增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 40岁、接噪工龄≥15年、空腹血糖升高、吸烟、饮酒、中小微型企业、金属制造业是噪声暴露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使用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围绝经期使用IUD避孕妇女(615例,IUD组)和围绝经期采用其他方法避孕妇女(538例,对照组)进行生殖健康和围绝经期症状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对IUD组与IUD使用相关终止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UD组月经周期不规则发生率减低,腰腹痛症状高于对照组,附件炎和子宫肌瘤或宫颈肥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UD对经期和痛经的影响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IUD对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和痛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量、痛经、经期、围绝经期症状、阴道炎和宫颈糜烂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置IUD时间对月经周期、经量无影响(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使用IUD未增加月经改变、围绝经期症状、妇科疾病及贫血的发生,但不同种类IUD对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异常有一定影响,应对围绝经期妇女与IUD种类的匹配情况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某水泥厂290名工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将听力损失及其与工龄、工种、性别等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力损失共计175人,占受检人数的60.3%。听力损失随工龄增加和年龄增大而升高,不同工龄、年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间听力损失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及高分贝的暴露,会加大听力损伤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