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头孢他啶比较. 方法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治疗组)与头孢他啶组(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1次/8 h,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他啶针2.0 g,1次/12 h,每个患者治疗至少持续5 d或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48 h停药. 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1.25%,细菌清除率82.7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7.24%,细菌清除率51.85%;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因急性卒中而并发经病原学证实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和头孢他啶对照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后复查痰培养.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48%、92.86%和70.73%、75.61%,两组临床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好,可作为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尿道狭窄感染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病例均来自医院泌尿外科,其中126例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24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尿道狭窄合并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91.67%,细菌清除率为90.72%和93.75%;两种治疗方法相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尿道狭窄合并感染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84例老年髋部骨折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治疗组和哌拉西林/舒巴坦对照组,观察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2%、90.3%及71.4%、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广谱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重症监护室(ICU)医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64例医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分别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并观察临床指标、细菌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他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1.3%,细菌清除率87.8%和7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菌敏感率分别为83.3%和79.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有效治疗院内获得性肺感染,是一种广谱、安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细菌清除状况、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应用巴氏指数(B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总清除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和咳嗽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清除病原菌,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及致病菌清除率. 方法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2001年3月~2003年7月30例老年慢性脓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3~4次/d,静脉注射;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2.0 g,3~4次/d,静脉注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情况. 结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0%和80.43%,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慢性脓胸.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158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和头孢他啶对照组,治疗前后行痰培养.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74%和61.25%、88.89%和58.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更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比较二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感染时间为(9.1±0.5)d,对照组为(12.6±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安全、高效、抗菌谱广的特点,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重症礼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76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和头孢曲松对照组,治疗前后行痰培养.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11%和88.89%、73.68%和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治愈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A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消化道多见,B组以呼吸道多见;住院时间及治愈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30例,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A组真菌8株,肠杆菌科细菌3株、非发酵菌3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B组真菌1株、肠杆菌科细菌7株、非发酵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6株;A组真菌占50.0%,B组真菌占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中无积极意义,相反可增加真菌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细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对67例恶性血液病细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每次4.5 g,q8h静脉滴注,疗程7~14 d.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76.12%,细菌清除率73.15%,不良反应率2.99%.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有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细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观察组B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氯吡格雷每天75mg,1次/d,观察治疗期间(四周)心绞痛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再发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心血管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两组的胃肠道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副作用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A组,5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设为对照B组,观察3组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HSV-1 IgG阳性34例,阳性率为73.91%,HSV-1 IgM阳性32例,阳性率为69.57%,HSV-1 DNA阳性33例,阳性率为71.74%,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B组,略高于对照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患者HSV-1 IgG为(108.40±44.20) KU/L、低切全血黏度为(9.23±1.56) mPas、高切全血黏度为(4.61±0.52)mPas、血浆黏度(1.81±0.23)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5±0.17)、红细胞积压(48.39±6.74)%;各指标均高于对照A、B组阳性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疱疹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影响,与血液流变特性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胸痛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常规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以及不同疾病的分诊准确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为(13.3±2.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7±5.8) min (P<0.05)。研究组的急性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疾病的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主动脉夹层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为抢救争取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关系。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12例与无肺部感染组2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IL-6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检测IL-6基因-572C/G基因多态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吞咽功能障碍和既往肺部疾病,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既往肺部疾病为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肺部感染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基因型GG频率48.21%高于无肺部感染组30.21%(P<0.05)。结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既往肺部疾病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IL-6基因-572G基因频率较高,且基因型GG频率较高,认为G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7.
李素玲 《中国校医》2014,28(5):368-36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住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为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程序护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3%)、平均住院天数均(10.7±3.9)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3,t=10.774,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体外自动除颤仪与人工除颤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急救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急救的95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被归类为体外自动除颤仪组(观察组,n=51):采用体外自动除颤仪方案治疗;人工除颤组(对照组,n=44):采取人工除颤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除颤成功率及存活率.结果:①经过治疗发现体外自动除颤仪方案患者除颤成功率对比人工除颤方案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经过治疗发现体外自动除颤仪方案患者存活率对比人工除颤方案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体外自动除颤仪方案治疗患者的效果确切,对比除颤成功率及存活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关于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该研究未进行深入探讨,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疾病宣教及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三天内排便率为60%,五天内排便率为95%;对照组三天内排便率为10%,五天内排便率为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便秘率,避免患者因便秘而诱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