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使用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艾滋病病人免疫应答情况及免疫重建效果。方法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抗病毒治疗前后各阶段的血液标本检测,根据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对艾滋病病人免疫系统重建的影响。结果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依从性普遍较好,经过治疗后CD4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体重、睡眠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使用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艾滋病病人CD4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说明药物对艾滋病病人的免疫系统重建很有帮助,提高了病人的机体免疫力,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是国家"四免一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最大限度抑制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HIV)的复制,避免病人免疫系统遭受病毒的进行性破坏,降低死亡率.武汉市自2004年1月开始对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到2009年12月共有125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1].本文通过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评估,旨在改进治疗工作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 治疗对象户籍为武汉市或在武汉居住超过3个月的HIV/AIDS感染者和病人.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的要求,由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对AIDS病人进行体检,并由市AIDS抗病毒治疗专家组确定治疗方案. 1.2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省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队列的艾滋病人及其邻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和36条目简明量表(SF-36)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共调查艾滋病病人110人,对照邻居114人。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家庭人口数、职业等方面情况类似,但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家庭收入、自觉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艾滋病病人相对较为弱势。在所有的生活治疗的8个领域中,艾滋病病人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邻居。艾滋病病人和对照邻居的生理生活质量得分分别是47.1±18.5和75.9±22.1(t=-10.390,P<0.001),心理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51.3±21.7和80.7±19.2(t=-10.484,P<0.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组别、性别和年龄等变量与生理生活质量相关,组别、性别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等变量与心理生活质量相关。而在艾滋病病人中,仅病毒载量分别与生理生活质量和心理生活质量相关。结论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艾滋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且覆盖了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确认的艾滋病病人抗病毒药物治疗成年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解艾滋病病人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探讨抗病毒药物对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方法选择鹿寨县抗病毒治疗点的54例CD4 T细胞数低于300且目前仍然存活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抗病毒药物治疗前与治疗后3~4个月的CD4 T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有53例的CD4 T细胞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治疗前后艾滋病病人的CD4 T细胞计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方案规范地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成年人艾滋病是安全、有效的,明显延缓了疾病进程,提高了病人的CD4 水平,降低了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明显提高了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艾滋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病人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及身体内长期携带病毒无疑带来诸多的生活、心理等问题。关注病人的心理精神因素对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采取相应地解决措施将有利于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配合健康教育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确诊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分析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临床症状体征、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抗病毒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病毒载量下降伴部分病例已检测不出病毒、各种机会感染发生率降低、生存率提供、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抗病毒配合健康教育治疗艾滋病疗效显著,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olutions,SSRS)对选定人群进行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调查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均有P〈0.05)。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典型相关关系(F=7.48,P〈0.001)。反映生活质量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主要由心理健康和情绪角色限制决定;反映社会支持的第一典型变量W1主要由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决定。结论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差,社会支持水平低。病人获得的主观支持越多或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则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越少或越低,则由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喀什地区启动艾滋病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缩短病人从检测到治疗的时间,从而提高治疗覆盖率,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方法收集疏附县2014年3月1日—2016年3月31日,莎车县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31日所有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既往已报告但尚未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得到明显提高,新发现病例得到及时治疗;既往报告阳性人员核查与转介治疗工作取得新突破;艾滋病综合示范区管理指标进一步提高;及时为病人提供了治疗、救助服务,及时实施抗病毒治疗;促进县乡村三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网络建设。结论在疏附县、莎车县开展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站式服务"试点项目以来,项目成果显著,新诊断符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感染者/病人得到救助治疗的时间从80天左右缩短到20天左右,做到了"早检测、早治疗",从而真正实现了降低病死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不断增加,艾滋病患者也将大量出现,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已迫在眉睫,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上,还体现在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毒株的出现,也是遏制艾滋病流行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为此,我国政府于2003年开始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随州市于2003年7月开始采取“统一管理,家庭治疗,定期监测和随防”的治疗模式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现将48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化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降低艾滋病病死率以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出现对现有各类一线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需要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二线药物以保障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进行。为了解艾滋病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后病人使用二线药物治疗效果,现将淮北市的21例病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安徽省部分市及县区重点乡镇的801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在现有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信息.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4.5±10.9)岁;177人(22.1%)来自南部地区,中部地区155人(19.4%),北部地区469人(58.6%);现有资料中,经既往有偿单采血浆感染389人(48.6%),经性传播感染361人(45.1%),经其他途径感染51人(6.4%).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均有P<0.05).最近1次随访有副反应(OR=5.062)、年龄大(≥50岁,OR=5.782)和最近1次随访WHO分期高(Ⅲ期及以上,OR=2.163)是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而个人年收入高(≥5000元,OR=0.381)、饮酒(OR=0.452)和社会支持得分高(OR=0.507)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安徽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与一般人群相比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有副反应和WHO分期高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郎溪县从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全县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1]的35例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5年观察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寿命,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随着抗病毒时间延续,部分病人出现了一些副反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艾滋病人抗病毒治疗率和艾滋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所有尚未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怕暴露人群占64.13%,恐惧药物副反应占16.3%,不知道国家免费占13.04%,对生活失去信心占6.52%。结论在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国家对艾滋病防治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反歧视的宣传以及艾滋病人及早进行抗病毒的意义。努力提高艾滋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率及其依从性,全面提高艾滋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减轻从事艾滋病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提高患者管理水平和治疗质量,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基于中国CDC抗病毒治疗数据,开发了"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及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逻辑错误、配伍禁忌、指标进展、申请管理、药品管理、患者的预约随访和检测管理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程序编译后以图形化和表格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患者管理和治疗预警功能。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管理机构可实时掌握下级抗病毒治疗医疗机构的工作完成进度和工作质量,以明确工作重点。同时,医务人员可通过系统对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单个病人的详细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在患者管理、治疗规范性和治疗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福建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福建省CDC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和中国CDC<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管理系统>,对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自2005年开展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至2009年底,累计治疗病人509例,死亡46例.治疗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死亡主要因素,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相关数据,对当地历年抗病毒治疗病死人员基本信息、生存时间、CD4淋巴细胞计数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共计1 722名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41人,累计病死率为8.19%;死亡的患者平均生存452 d,40.42%(57/141)在抗病毒治疗第1 a死亡。死亡患者基线CD4淋巴细胞计数分组比较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地抗病毒治疗病人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死亡主要发生在治疗的第1 a,基线CD4淋巴细胞计数与病人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以MMT门诊为平台开展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数据,探讨对IDU(注射吸毒)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模式,为制定AIDS抗病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80例不同感染途径的AIDS病人在MMT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状况和治疗效果,研究AIDS抗病毒治疗模式.结果 病人非常乐意配合治疗,无失访病例,各感染途径AID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好,病人治疗服药率达99%以上,漏服率低于1%.绝大多数病人CD4细胞逐渐上升,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均<LDL.部份病人已经参加工作,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在通过IDU感染艾滋病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区,以MMT门诊为平台开展AIDS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病毒用药自陈式问卷和SF-36生活质量问卷,整群抽取合肥市某区25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服药平均依从性为99.39%,艾滋病患者在SF-36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与健康人群在躯体功能(PF)、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以及精神健康(MH)等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偏低,应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南阳市艾滋病病人死亡情况,了解近年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南阳市艾滋病疫情数据库、抗病毒治疗数据库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累计确认病例中已有33.70%的病人死亡,年病死率由2003年的34.58%下降到2008年10.93%。2008年死亡病例中确认后存活3年以上者占41.21%,与2005年相比有较大提高。接受治疗者病死率(25.92%)远远低于未治疗者(73.41%),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病死率逐年下降,说明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吉林省建立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管理模式。方法 调查治疗点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资源分布及艾滋病病人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情况;做好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工作的组织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培训有关领导和医务人员,配备医疗资源,建立服务网络,筛选治疗对象,实施抗病毒治疗。结果 从吉林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适合吉林省抗艾滋病毒治疗管理工作模式。经过这种模式的治疗,患者的CIM和劳动能力在治疗前后的X^2值分别为8.58、8,27(P〈0.01)。结论 建立了符合该省抗艾滋病毒治疗工作的三级网络,明确了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为抗病毒治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职责,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病人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恢复了劳动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艾滋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