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胰腺疾病患者120例MSCT和MRI增强扫描资料,其中经病理诊断为胰腺癌58例、慢性胰腺炎62例;评价胰腺病变影像学特征与病变性质的关系,分析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胰腺癌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多为胰腺体组织增大、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慢性胰腺炎组患者多表现为病变内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如斑片状钙化、动脉期强化明显、胰、胆管扩张;两组各种病变类型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MSCT和MRI综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结果准确性均优于单独使用MSCT或MRI(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MSCT和MRI综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准确性均优于单一影像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差异。方法收集天津市武清中医医院通过手术有明确病理诊断胰腺癌90例患者的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CT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CT下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HU值;MRI对胰腺肿瘤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1)CT中胰腺期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T下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HU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RI增强及DWI对胰腺肿瘤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压脂、T2WI压脂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检查存在差异,CT增强扫描中胰腺期及MRI增强及DWI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高,两种技术互相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特点.方法:分析有完整资料的三阴乳腺癌41例,所有病例均在MRI检查结束后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应用GE AW4.3图像工作站观察病灶的MRI特点,包括动态增强病灶的形态、边缘、病灶数目、内部强化特点、TIC类型、ADC值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三阴乳腺癌均为肿块型病变,有46%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灶单发的占85%(35/41),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环形强化占51%(21/41),TIC类型为Ⅲ型的占80%(33/41).边缘光滑的三阴乳腺癌占51%(21/41),边缘不光滑的占49%(20/41),边缘光滑的病灶形态多为圆形,边缘不光滑的病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病灶平均大小、病灶数目、动态增强扫描内部强化特点、TIC类型、ADC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阴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多表现为单发肿块,边缘光滑,环形强化,较低的ADC值和Ⅲ型曲线;边缘光滑的三阴乳腺癌多表现为圆形,边缘不光滑的多表现为不规则形;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4.
徐永寿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41-3142
[目的]对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76例,其中7例并发胰腺癌,其患病率为1.47%,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7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患者男性5例占1.05%,女性2例占0.42%,与2000年胰腺癌病死率2.83/10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胰腺癌的平均年龄与慢性胰腺炎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组分别为6例、1例、3例和4例,与慢性胰腺炎组在黄疸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行手术治疗,导管型腺癌4例,1例未分化癌。癌病可见有广泛的纤维化及不规则结节样硬化,胰腺癌病灶也可见慢性胰腺炎病变。[结论]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当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cm)并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I。利用MRI工作站功能软件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39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癌,20例为良性乳腺肿瘤。19例小乳腺癌SI-Time曲线中15例呈I型,3例呈II型,1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11例≥60%。20例良性肿瘤TIC曲线中2例呈I型,2例呈II型,16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5例≥60%。将恶性病变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60%、I型TIC曲线作为联合诊断标准,其中符合两项为确诊,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95%。结论: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学特征结合TIC曲线及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为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厉红  杨松  岳爱红  王兰英  郝冬荣  杨晓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36-1937,194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在过敏性紫癜肾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尿常规检测结果将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尿常规阳性组和尿常规阴性组,并比较这两组患儿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水平差异。结果 3组儿童的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清蛋白(尿-Alb)、尿免疫球蛋白G(尿-lgG)等尿微量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4、30.21、104.45,P均﹤0.05)。对3组儿童的尿微量蛋白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组的尿-Alb和尿-lg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与对照组儿童进行两两比较,尿β2-MG、尿-Alb及尿-lg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阴性组与对照组儿童进行两两比较,尿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组的尿-Alb和尿-lg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2,P﹤0.05)。对3组儿童的尿微量蛋白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与对照组儿童进行两两比较,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阴性组与对照组儿童进行两两比较,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检测能较早反映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及程度,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71例NMLE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将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NMLE良恶性分布特征、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结果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得知,71例患者中有48例为恶性病变,23例为良性病变。依据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金标准",动态增强MRI诊断灵敏度为95.83%(46/48),特异度为86.96%(20/23),准确度为92.96%(66/71),阳性预测值为93.88%(46/49),阴性预测值为90.91%(20/22);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37)。良性NMLE区域样、弥漫样、多区域样、局灶样分布与恶性NML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NMLE导管样及节段样分布占比低于恶性NM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NMLE网状、斑点样强化占比高于恶性NMLE,不均匀、簇状强化占比低于恶性NM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NMLE TIC类型与恶性NML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诊断乳腺NMLE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当乳腺NMLE出现导管样、节段样分布,不均匀、簇状强化则提示为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70例(78乳)患者的MRI资料,其中乳腺癌46乳,良性占位32乳,观察良恶性乳腺病变的MRI征象及强化参数,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结果①良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恶性病变患者(t=8.225,P<0.05),乳腺恶性病变不均匀性分布较良性病变显著升高(χ2=11.287,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MRI平扫显示率、T1WI与T2WI信号强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26、3.855、5.362,均P>0.05);②乳腺恶性病变峰值增强率(Emax)显著高于良性肿块,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t值分别为10.286、11.445、7.236,均P<0.05);③乳腺恶性病变SI-Time曲线廓清型、平台型、渐进型分别为38例、6例、2例,良性病变分别为0例、5例、27例,两组比较SI-Time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1,P<0.05);④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6.88%、98.72%,均高于 MRI 平扫的78.26%、78.13%、7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82、8.164、8.237,均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MRI扫描具有特异性表现,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65例临床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P组,6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①AP患者BF和BV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P、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P胰腺CT灌注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及正常组比较BF、BV下降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S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多层灌注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应用CT影像学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研究组,选自同时期的胰腺癌患者42例作对照组,分析两组CT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情况.结果 两组的病变的边缘清晰、胰管全长呈现不规则的扩张、胰腺呈假性囊肿和胰腺钙化,以及胰腺的病变区肿大明显、平扫密度显示不均匀、增强扫描呈现低密度和胰管远段呈现均匀扩张,直接征象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两组胆总管的扩张逐步变细中断、腹腔内出现广泛粘连和胰后肾的前筋膜出现增厚,以及胆总管的扩张呈突然性中断、胰周围脂肪层出现受累、胰周围的大血管出现受累和转移征象,间接征象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予以CT检查,两种病CT显示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存在显著差异,CT检查能作为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重要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探讨血清Hcy升高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根据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病、临床肾病、尿毒症期)及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分析160例老年人Hcy的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cy的水平增高,3组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尿病病人间的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cy的水平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对高Hcy血症的干预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MR、动态增强扫描(THRIVE)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均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MRCP检查。结果胰腺弥漫性受累(12/1&),胰头局限性肿块(4/18),胰体尾部受累(d/18);12例可见“假包膜”征。MRCP:14例胆总管胰腺段狭窄,13例见胰管局限性或弥漫性狭窄,4例主胰管未见显示;动态增强后病变区呈延迟性强化。结论常规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MRCP的联合应用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2009年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治疗资料,评价前列地尔联合奥曲肽的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常规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经一疗程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血淀粉酶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奥曲肽治疗伴有微循环障碍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时可更快的缓解症状和体征、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清胰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淀粉酶和胰腺病理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90只,体重(271.59±11.13)g,雄性,常规适应性喂养1周,实验前12h禁食,自由饮水。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C);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清胰汤治疗组(QY);生长抑素治疗组(SZ);联合治疗组(LH);每组18只。并将各组随机分成6h、12h、24h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SAP模型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假手术组胰胆管不穿刺、注药,仅翻动胰腺;生长抑素治疗组、清胰汤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即刻、5h、11h给予生长抑素(1μg/100g)背部皮下注射、清胰汤(1ml/100g)灌胃及两药联合治疗。动态观察记录各组及亚组(6h、12h、24h)Amy(淀粉酶测定速率法),并同步取胰腺组织观察其大体及光镜下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急性重症胰腺炎组各时间点血清AMY值明显升高;胰腺病理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AP组比较,生长抑素治疗组、清胰汤治疗组血清AMY值降低,AMY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病理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清胰汤治疗组、生长抑素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AMY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病理评分降低(P﹤0.01)。结论联合治疗组血清各指标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与单一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中药或西药。  相似文献   

15.
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胜利  杨有文  张大庆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20-3721,3724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7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85例采取同步放化疗为观察组,85例采取单纯放射治疗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1.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所有患者1~3年期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41.17%)例早期发生消化道症状,对照组15(17.6%)例早期发生消化道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结直肠反应、膀胱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6%(15/85)和15.29%(13/85),对照组分别为15.29%(13/85)和12.94%(11/85),观察组10.59%(9/85)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对照组7.06%(6/85)发生放射性直肠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短期生存率,而且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不影响放疗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受检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乳腺癌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II期乳腺癌患者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高于Ⅰ期乳腺癌患者半胱氨酸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与乳腺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 MRI)在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行MR检查初诊颈部淋巴结病变的34例患者,将其经手术、穿刺病理或随访证实的95枚颈部淋巴结依据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组(51枚)和恶性淋巴结组(44枚)。分析颈部良、恶性淋巴结MRI平扫影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达峰时间等指标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检查技术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恶性淋巴结组淋巴结平均长径、短径均大于良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7,t=2.637;P<0.05);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低于良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P<0.05);颈部良性淋巴结时间-信号曲线多为B型,恶性淋巴结则以A型为主;颈部良性淋巴结组的平均达峰时间明显早于恶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83,P<0.05)。mp MRI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序列。AUC的mp MRI>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7,P<0.001)。结论:mp MRI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信息,综合分析能够提高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