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7):897-898
目的比较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择期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5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LC+LCBDE组(184例)和ERCP+LC组(67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和术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RCP+LC组(P<0.05)。LC+LCBDE组的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ERCP+LC组(P<0.05)。LC+LCBDE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ERCP+LC组(P<0.05)。结论与ERCP后择期行LC比较,一期LC联合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术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8年1 1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154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观察A组8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LCBDE),观察B组66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LC),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手术、术后禁食、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观察B组;观察A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4.32%,高于观察B组的7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和ERCP/EST+LC均是有效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方法 ,但其中LC+LCBDE可更为有效清除结石,并减少对患者机体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Iaparoseopic cholecystectomy,IC)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I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 2种微创治疗方法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305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其中LC+LCBDE组180例,EST+LC组125例,对2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需干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LC+LCBDE组显著低于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LC联合LCBDE比EST联合LC具有更安全更大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经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先经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B组41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观察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残石率、结石取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ERCP+EST+LC较LCBDE的并发症、残石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更小,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增加(P均〈0.05)。结论 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创伤更小,残石率和合并症发生率低,但住院费用增加。内镜、腹腔镜联合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7-12月收治的1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组),先应用十二指肠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对照组为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21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 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11.5±3.4)d]及住院费用[(15 495.5±1736.3)元]与对照组[分别为(26.3±11.7)d、(26 749.1±4593.6)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C联合十二指肠镜下EST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特点,治疗效果及经济学评价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下逆行置放鼻胆管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Ⅰ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普外科2010年6月~2013年12月应用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2例的临床疗效。其中LC+LCBDE+T管引流术33例(A组),LC+LCBDE+胃镜辅助下逆行留置鼻胆管+胆总管Ⅰ期缝合组2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血尿淀粉酶、术后肝功能、术后胆漏、术后带管时间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血淀粉酶及肝功能改变、术后胆漏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带T管时间及住院时间,B组优于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应用LC+LCBDE+胃镜辅助逆行留置鼻胆管+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简单、安全、微创、可靠的特点,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83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腹部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均诊断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根据患者的意愿选取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组(A组)(n=116),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LCBDE)组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LTCBDE)组(B组)(n=67)。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白细胞数、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所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79、6.385、16.059、4.003、5.129、2.504、4.498,6.487、4.609、10.590、2.606、2.871、1.941、2.265,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相当,且同样安全、有效。但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体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震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90-4591
目的 分析内镜联合腹腔与开腹胆道治疗胆囊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0例为观察组和30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低、切口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ERCP+LC对胆囊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具有痛苦小、重复性好、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创伤骨折择期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对象,纳入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分别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以及凝血酶原片段(F1+2)。结果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PTT与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B、D-D、TAT以及F1+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APTT、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3 d的FIB、D-D、TAT以及F1+2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存在凝血、纤溶指标异常,特别是FIB、D-D、TAT以及F1+2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向阳林 《现代养生》2014,(22):89-89
目的:探讨开腹应用胆道镜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研究组(开腹应用胆道镜),各为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胆管扩张、结石残留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管扩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胆管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无创安全,术后患者康复较快,为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胆总管取石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导致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与病原菌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开腹组与微创组,每组各105例,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发生腹腔感染26例,导致感染的诸多因素中,胆漏比例最高占57.69%,其次是残余结石占23.08%,各种感染因素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5.3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6.92%、粪肠球菌占19.23%;微创组患者手术失败5例,成功率为95.24%,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结石残余与结石复发各有6例,其中手术失败、结石残余及结石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通气天数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开腹组,且两组患者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发生腹腔感染率低,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胆总管取石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导致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与病原菌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开腹组与微创组,每组各105例,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发生腹腔感染26例,导致感染的诸多因素中,胆漏比例最高占57.69%,其次是残余结石占23.08%,各种感染因素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5.3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6.92%、粪肠球菌占19.23%;微创组患者手术失败5例,成功率为95.24%,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结石残余与结石复发各有6例,其中手术失败、结石残余及结石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通气天数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开腹组,且两组患者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发生腹腔感染率低,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41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抽取73例行EST联合LC(联合组),与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68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90.5±15.1)h]、住院时间[(9.2±2.5)d]、术后排气时间[(1.8±0.7)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38.1±36.6)h、(16.9±3.9)d、(3.3±0.9)d](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充分体现了内窥镜、腹腔镜的优越性,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卵巢型EMS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依据1∶1配对设计原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疾病分期、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评分患者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水平,分析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与疾病分期、EFI评分相关性。研究组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生育指导,随访6个月,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与未妊娠,对比不同妊娠情况患者入院时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水平,分析各指标对妊娠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小于对照组,FIB、D-D、BDNF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随疾病分期增加逐渐缩短,随EFI评分增加逐渐延长,FIB、D-D、BDNF随疾病分期增加逐渐升高,随EFI评分增加逐渐降低(均P<0.05);卵巢型EMS患者外周血PT、APTT、TT与疾病分期呈负相关,与EFI评分呈正相关,FIB、D-D、BDNF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EF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研究组未妊娠者入院时外周血PT、APTT、TT小于妊娠者,FIB、D-D、BDNF高于妊娠者(均P<0.05);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预测卵巢型EMS患者未妊娠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5,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69,联合预测的最佳预测敏感度为97.73%,特异度为92.31%。 结论 卵巢型EMS患者外周血PT、APTT、TT明显缩短,FIB、D-D、BDNF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且在预测妊娠结局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胆囊切除组(OC组,n=42)和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C组,n=4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O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LC组(P0.05);而LC组术后切口疼痛以及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OC组(P0.05);LC组和OC对胆囊结石的疗效和严重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和OC对老年患者均安全可靠。鉴于LC的优点,推荐老年患者采用L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照组经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并T管引流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T管引流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并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干预方案在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海南临高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重症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方案,研究组联合应用风险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髂静脉、股静脉及腘静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研究组静脉血栓发生率(3.8%)低于对照组(15.4%)(P0.05);干预前,两组髂静脉、股静脉及腘静脉血管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干预前降低(P0.05);研究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干预前增加(P0.05);研究组平均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PT、APTT、FIB及D-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IB及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T明显缩短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瘤重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风险干预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血管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35-1436
目的对比与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的疗效确切,创伤小,而且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胆总管直径及有无二级支肝管结石等指征对15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分别行LC-CBDE及EST-LC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疗效、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行EST-LC患者92例,行LC-CBDE患者60例,两者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CBDE患者手术时间少于EST-LC患者[(165±19) min比(204±18) min,P< 0.05].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应用时应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胆总管结石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胆总管结石病例.62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LCBDE组和开腹组),分别行LCBDE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组,观察两组病例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LCBDE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上等与开腹组比较有明显优势,并发症与开腹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值得推广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