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MELDNa、MESO评分)在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12个月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的11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MELD、MELD-Na、MELDNa、MESO评分模型进行评分,并了解其6、12个月内的病死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12个月预后的能力,并采用Z检验比较各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中,生存和死亡患者间MELD、MELD-Na、MELDNa、MESO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ELD-Na、MELDNa、MESO评分在判断患者6、12个月的预后方面其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在数值上优于MELD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联合血清钠模型在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12个月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但未显示比MELD评分有更佳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高危因素,并分析三种预后评分模型对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100例慢性HBV感染合并ACLF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与iMELD评分对慢性HBV感染合并ACLF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饮酒史、用药史(抗病毒药物、肝毒性药物)、外科手术史、病毒重叠感染情况、是否细菌感染、是否为高PCR-HBV DNA定量等因素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肝毒性药物、外科手术史、病毒重叠感染、细菌感染、高PCR-HBV DNA定量为慢性HBV感染患者ACLF发病独立高危因素(P0.05),抗病毒药物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生存组MELD、iMELD、MELD-Na评分低于病死组(P0.05);MELD评估患者预后敏感度62.3%,特异度86.4%,iMELD敏感度67.4%,特异度80.8%,MELD-Na敏感度65.4%,特异度83.6%。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ACLF发病高危因素包括饮酒史、肝毒性药物、外科手术史、病毒重叠感染、细菌感染以及高PCR-HBV DNA定量,临床可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对策,MELD、iMELD、MELD-Na评分模型对患者预后均有较高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内毒素与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6,12个月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列入生存组与死亡组,根据有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结果计算两组i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分析血清内毒素与i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中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3个月,5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的iMELD评分分别为(39.26±7.29),(49.29±8.63)分,CTP评分分别为(9.32±2.12),(12.03±2.75)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9.21±2.24),(15.39±5.12)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iMELD评分分别为(41.35±8.03),(52.18±10.37)分,CTP评分分别为(9.78±2.05),(12.93±1.99)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96±2.41),(16.43±6.03)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19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iMELD评分分别为(40.74 ±6.38),(52.29±8.53)分,CTP评分分别为(10.01±2.23),(13.27±1.69)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53±2.34),(16.52 ±6.08)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2,标准误为0.048,95%可信区间为0.790~ 1.022.i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8.00分,iMELD评分增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血清内毒素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1.00 ng/L.结论 血清内毒素水平与iMELD评分对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外伤后智力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脑外伤120例患者进行智力鉴定,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鉴定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给予鉴定,并对两组患者进行WAIS-RC评分及BFDM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记忆及智商水平。结果干预组伪装者比例低于对照组(8.33%VS28.3%,P〈0.01)。干预组韦氏智力测验全量表评分[(69.36±21.27)分]、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总分[(21.29±5.63)分]高于对照组[(58.85±18.37)分、(19.18±4.02)分,P〈0.01或P〈0.05]。结论对脑外伤后患者智力鉴定时进行心理干预,其被鉴定人能提高法律意思,极积配合鉴定,可降低智力测验的伪装率,其结果具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As、MELD-Na、i-MELD以及MESO在判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硬化治疗术(EIS)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在行急诊EIS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中,选取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价上述各模型在判断行急诊EIS患者预后的准确性.获取各模型判断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78例患者中随访6、12个月,分别死亡8例(10.26%)、11例(14.10%).在随访6、12个月中,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判断患者预后时,ROC曲线下面积值大于0.800的模型,6个月为MELD-AS(0.837)、MESO(0.830)、MELD(0.830)、MELD-Na(0.818);12个月为MELD(0.822)、MELD-AS(0.821)、MESO(0.814).结论 MELD-AS、MESO及MELD在判断急诊EIS患者6、12个月的预后方面准确度较高,是该类患者中短期死亡风险的较好判断指标,亦可作为临床EIS术前的筛选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修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SS)评分单独和联合应用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7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入院时的ASS评分,并检测血清PCT,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PCT、ASS评分单项及联合应用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患者PCT浓度、ASS评分分别为0.47 ng/ml±0.36 ng/ml、(5.25±2.72)分,而死亡组分别为1.31 ng/ml±1.27 ng/ml、(7.90±3.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随PCT浓度和ASS评分的增加而升高(P0.01)。PCT、AS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661~0.865)、0.808(0.698~0.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PCT、ASS评分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7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ASS评分均可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两者的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邵荣  韩伯军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31-1233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203例首次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DWI检查结果,按照ABCD。评分法进行评分。分析不同ABCD2评分、DWI表现与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203例TIA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2.8%。ABCD2评分与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ABCD。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r=0.786,P〈0.05);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患者间脑梗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阳性的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与DWI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2评分结合DWI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741)高于ABCD2评分法(0.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CD2评分法能有效预测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一步结合DWI检查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ELD、MELD-Na评分系统及Child-Pugh分级系统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通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3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MELD-Na、Child-Pugh等评分系统计算分值,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ELD、MELD-Na评分<30及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在行血浆置换术后生存率分别为78.85%、73.72%、69.05%,而MELD、MELD-Na评分≥30及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在行血浆置换术后生存率分别为26.83%、4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ELD、MELD-Na评分系统与Child-Pugh分级系统皆能较准确预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为肝衰竭患者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观察患者肝眭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53例,发生率为44.17%(53/120)。肝性脑病患者MELD评分为(21.69±9.22)分,非肝性脑病患者MELD评分为(9.32±4.6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随MELD评分的增高而增加(P〈0.01)。MELD评分预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最佳临界值是14.13分(敏感度86.05%,特异度88.37%),MELD评分≥14.13分患者3个月内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MELD评分〈14.13分患者[63.16%(48/76)比11.36%(5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2,P〈0.01)。结论MELD评分有助于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运用ROC曲线分析它们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ACS患者191例(ACS组)和具有胸痛等相似症状的非ACS患者206例(非ACS组),于入院6h内分别检测心电图、cTnI、血常规、肌酐和血脂等,并观察RDW、MPV和cTnI的ROC曲线特征。结果ACS组RBC、Hb、PLT、CREA和LDL-C的测定值分别为(3.82±0.57)X10^12/L、(101.3±3.3)g/L、195(98.6-334.8)×10^12/L、69(45-120)μmol/L、(2.95±0.85)mg/dl;非ACS组分别为(3.89±0.50)×10“/L、(103.5±3.7)g/L、201(135.2-346.9)×10’/L、71(49-100)μmol/L、(2.82±O.75)mg/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RDW、MPV和cTnI的测定值分别为13.70(12.00-15.20)%、9.4(7.42-12.31)fL、(5.63±1.39)μg/L;非ACS组RDW、MPV和cTnI的测定值分别为12.60(11.20-13.83)%、8.2(6.24-10.97)f1J、(0.04±0.01)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RDW、MPV和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3.5%、78.8%和98.1%;其诊断界值分别为13.15%、12.45fL和0.06μg/L。结论RDW和MPV可以与cTnI及其他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作为ACS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轻微肝性脑病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现状。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6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55例,采用数字连接试验及数字符号试验,并进行肝肾功能常规和凝血机制检查以及彩超和(或)CT检查,计算MELD评分。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临床轻微肝性脑病患病率分别为11.9%和52.1%;MELD评分对轻微肝性脑病患病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出轻微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对消化性溃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近两年门诊和住院确诊非肝病者245例、慢性乙型肝炎692例及乙肝肝硬化492例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和消化性溃疡发生部位的差异。结果非肝病组PU发生率(14.2%)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肝肝硬化组(20.2%,30.1%,x2=4.21,P〈0.05;X2=21.86,P〈0.01),而乙肝肝硬化组患者Pu发生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0.1%VS20.2%,x2=15.16,P〈0.01)。三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U、DU及CU发生部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也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IL-8水平用于评价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住的HBV-ACLF患者110例,根据住院60 d内是否病死分为生存组(n=64)及病死组(n=46)。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检测血清IL-8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8水平用于评价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病死组患者血清IL-8水平及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测HBV-ACLF患者60 d病死情况时,IL-8的AUC为0.817,MELD评分的AUC为0.811,IL-8联合MELD评分预测60 d病死情况的AUC为0.841。入院时高IL-8水平(≥349.7 pg/ml)患者60 d总体生存率著低于低IL-8水平(<349.7 pg/ml)患者(36.4% vs. 80.0%,Log-rank P<0.001)。结论 血清IL-8水平作为评价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小球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6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等分为安体舒通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安体舒通30mg/(kg·d)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8只同龄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MASSON染色分析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ro)含量。结果SHR对照组CVF[(7.78±0.28)%]、Hypro[(491±35.0)μg/g],CTGF(14.87±0.73)、TGF—β1(18.31±0.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36±0.41)%,(321±53.8)μg/g,8.40±0.67,12.04±0.71,P〈0.01];相对于SHR对照组,安体舒通组则显著降低[分别为(6.35±1.12)%,(429±53.7)μg/g,13.02±0.92,16.37±1.24,P〈0.05]。结论安体舒通能明显改善SHR肾小球纤维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和抑制CT—GF及TGF-β1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Child-Turcotte-Pugh( CTP)评分对肝硬化患者手术预后的评估.方法 入选70例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计算术前MELD评分和CTP评分,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不同分组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衡量各评分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23例(32.9%,23/70)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组(23例)MELD评分和CTP评分分别为(19.58 ±5.90)分和(8.84±1.87)分,无并发症组(47例)分别为(12.27±2.94)分和(6.10±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患者按MELD评分进行分组:< 14分组(30例)、14~ 23分组(28例)、>23分组(12例),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3/30)、35.7%(10/28)和83.3%(10/12),三组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CTP评分进行分级:A级(29例)、B级(25例)和C级(16例),三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3%(3/29)、36.0%(9/25)和68.8%(11/16),三级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ELD评分与CTP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874,P< 0.01).MELD评分和CTP评分判断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 (95% CI:0.84~0.95)和0.852(95% CI:0.83 ~ 0.9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5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TP评分均能准确预测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应用宜相互结合,以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张怡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149-15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中生长相关性癌基因-1(GRO-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EMs组)及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GRO-α及VEGF的水平。结果(1)在EMs组中,GRO-α、VEGF的水平分别为(108.77±20.58)ps/ml、(199.67±99.26)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1.07±18.96)pg/ml、(115.46±32.39)pg/ml(P〈0.05~0.01);(2)在EMs组中,III—IV期患者的GRO—α水平为(117.65±20.81)pg/ml高于I~II期患者的(99.43±16.05)Pg/ml,而III—IV期患者的VEGF水平为(154.82±54.55)pg/ml,低于I—II期患者的(246.894-114.34)pg/ml(P〈0.05~0.01);(3)在EMs组中,GRO-α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r=0.439,P〈0.05),而VEGF与r—AFS评分无相关(r=~0.210,P〉0.05);(4)在EMs组中GRO-α、VEGF之间无相关(r=-0.05,P〉0.05)。结论腹腔液中GRO-α、VEGF的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GRO-α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肖霞  何振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468-1472
目的探讨TGF—β1与HGF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HGF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泼尼松治疗组(C组)、姜黄素50组(D组)、姜黄素100组(E组)、姜黄素200组(F组),应用气管内给予博莱霉素制作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7、14、28d时分三次取材。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中HGF及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A组28dTGF—β1的光密度值(0.693±0.028)及灰度值(0.96±0.10)最低。B组28dTGF—β1光密度值(1.586±0.020)及灰度值(1.77±0.15)最高、F组28dTGF—β1光密度值(0.881±0.032)及灰度值(1.19±0.12)与B组比较最低。而HGF的光密度值及灰度值的检测正好相反。F组28dHGF的光密度值及灰度值最高。B组与D组的HGF和TGF—β1光密度值及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抑制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可通过增高HGF的活性同时减低TGF—β1的活性来实现,这种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水平,研究sTREM.1对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及28例漏出液胸水中sTREM1,免疫浊度法检测其胸水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sTREM1水平为[(1255.2±248.6)ng/L],较恶性胸腔积液组[(125.6±22.4)ng/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184.5±36.5)ng/L]及漏出液组[(92.5±20.8)ng/L]显著升高(P〈0.05),根据ROC曲线,取sTREM-1〉425ng/L为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953,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90.3%、91.9%、93.2%和93.3%,诊断效能高。结论测定胸水sTREM1水平有助于区分细菌性胸腔积液与其它原因的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面部烧伤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护理。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60例面部烧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面膜结合皮肤护理,对照组给予普通面膜结合皮肤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各疗程皮肤色差得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小于观察组(93.33%)(P<0.01);对照组治疗前与1、2、3个疗程末皮肤色差分别为(2.01±0.78)分、(1.98±0.69)分、(1.76±0.62)分、(1.13±0.54)分,观察组分别为(2.05±0.82)分、(1.40±0.50)分、(1.03±0.38)分、(0.49±0.22)分,两组治疗后1、2、3个疗程色差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面膜结合皮肤护理用于面部烧伤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之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分度诊断及相应处理效果,探讨改善ICP孕妇妊娠结局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ICP患者的分度诊断及相应处理措施临床资料,按ICP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甘胆酸水平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两组:轻度组ICP患者76例,重度组ICP患者16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轻度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期待孕周高于重度组[(37.12±1.54)周VS(35.06±2.49)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重度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轻度组(93.8%vs53.9%,P〈0.05);(3)重度组患者的低体重儿、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转入NICU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5%、43.8%、25.0%、37.5%、6.3%,18.8%)高于轻度组(7.9%、11.8%、6.6%、11.8%、0、3.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及相应的处理,能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