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季容易反复发作的一些慢性疾病在夏季治疗。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说气血充足的人身体才会健康,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气血不足,我们如何轻松判断自己是否气血不足呢?所谓"气",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而中医所说的"血"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西医讲的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其二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气血如果不足,可以在人体的一些细节中发现出来,只要分辨出这些小细节,就能认清人体气血的运行状态,有助于预知疾病、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季容易反复发作的一些慢性疾病在夏天治疗。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秋冬季节,天气主寒,寒性凝滞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寒邪易伤阳气,人体没有阳气温煦,气血循环不足。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二者不能分开"。如女性痛经及经期延长,脾胃虚弱者胃痛胃胀,以及心脑血管患者突发胸闷、胸痛、头晕、心梗、中风等,都与此相关,但常常被人所忽视,众所周知补气血首重食疗,以下汤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清 《现代养生》2015,(4):21-22
天气越来越冷,冬季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冬天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会高发,又要注意什么呢?寒冷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心血管疾病有多种,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在冬季高发主要原因是: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水清 《现代养生》2015,(2):30-32
天气越来越冷,冬季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冬天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会高发,又要注意什么呢?寒冷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心血管疾病有多种,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在冬季高发主要原因是: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从而刺激  相似文献   

7.
进入冬季,很多中老年人出现了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等不适感,还有一部分人患了感冒。这是因为气温降低会引起人体血管收缩,容易导致各脏器供血不足,从而造成人体缺氧。中老年人本来就属于缺氧人群再加上天气变化的影响,其缺氧程度当然会大大加重。缺氧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而且还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角度来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冬天更易外中"风邪"而诱发中风。缺血性、出血性中风都会在冬季高发。寒冷刺激人体神经,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极易升高,而致硬化的脑血管极易破裂,出现脑出血;其次,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流不畅,又能使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浓度升高,加上气候干燥,容易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而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9.
程凯  小君 《健康》2011,(1):34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三方面因素导致的:首先是阳气不足-人体是阴血和阳气平衡的整体,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如果一方下降,就会出现不良的反应,怕冷其实是阳虚生内寒的结果;其次是由于人体血虚、血运不畅所导致;最后,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相对躯干而言,手足位于身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因此容易出现手足冰...  相似文献   

10.
林治平 《健康指南》2021,(12):32-33
冬季包含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在这个季节里,寒邪最易伤人阳气,导致风寒感冒和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高发.老年人在冬季的饮食养生上应该特别注意些什么,才能让我们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呢?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调补气血是中医治病养生的主要环节.“气”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血”是指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气血不足即...  相似文献   

12.
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引起早衰病变.气和血可以在人体的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  相似文献   

13.
谢瑾 《健康》2021,(1):10-11
降雪对空气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雪后牛室外气温降低,与室内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呵护好心脑血管的健康。1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天气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进而加重心、脑负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破裂,冠状动脉易痉挛,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寒则凝,凝则滞,滞则不通",寒冷可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导致发病.因此,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需要预防此类疾病. 饮食养生 天气寒冷,阳气潜藏,寒邪易入,中医认为此时对阳气的养护重在养肾,应多吃温阳散寒、养血补肾的食物,有助于益气通阳、预防感冒,如生姜骨头汤、生姜羊肉汤等.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葱白是很好的通阳食材.风寒感冒的很多经典食疗方均有葱白入药,如葱豉汤等.  相似文献   

15.
健康提示     
23点前睡觉胜吃补药秋冬进补有助于我们将阳气敛藏与体内,养精蓄锐,拥有好的身体和精神。专家建议:最简单、最便宜、最好的进补就是不晚于23点睡觉。夜晚之于人体就相当于冬季之于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觉。23点是子时,也就是人体的冬天,睡着了阳气才能藏入身体,醒着阳气浮于体外,这个时候睡觉了,人体的阴、精、气、血、阳气都补了,因此,提醒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形容青年男子"血气方刚"。那么,到底什么是"气"和"血"呢?"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某种意义上,它们相当于人体的能量。手脚冰凉、头发长得慢、怎么睡觉都睡不够,吃东西容易塞牙……很多人已经对这些生活小细节习以为常,其实这些症状都是气血亏的表现。所谓"气",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气"就像是人体的"汽油",推动五脏六腑的运行,使体表保持正常温度,防御各种病毒入侵。中医所说的"血"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西医讲的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其二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中医  相似文献   

17.
施善葆 《现代养生》2003,(11):14-14
冬季是一年四季最冷的季节。祖国医学认为,冬季是储藏的季节,河水结冰,田地封冻,草木凋零,百虫蛰伏,地户闭塞,阳气伏藏,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的景象。 那么,冬天人体处于什么状态呢?人体内的血液,升温则流通,遇寒则凝滞。因此,冬季人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塞,所以,冬季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另外,血流滞缓,多种毒素易留存体内,故冬季时许多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增高。冬季养生尤须注意:  相似文献   

18.
宋平 《现代养生》2012,(20):72-73
中医认为,气血乃人体生命的根基,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髂、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食物到胃中消化成糊状,其中,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入血,废弃物经由大肠排出体外。血液主要负责承载和运输营养物质,而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气不足,则血不畅。气血如同一条高速公路,只有这条高速公路交通畅通,脏腑才能得已滋养。否则,营养送不进来,脏腑得不到滋养,任凭我们吃得再好、再多的营养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9.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自然界阳衰阴盛,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对于中老年人.寒冷的冬季使得生活起居更为不便,宿疾容易复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病也容易受冬季剧烈气温变化的影响.出现突发情况,以至于很多老年人常有冬季不好过的担忧。  相似文献   

20.
《rrjk》2010,(5)
<正>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引起早衰病变。气和血可以在人体的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以便及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