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小儿腹泻ABC     
张亚明 《健康世界》2011,(12):90-91
今天上午是我的专家门诊。说来也巧,来就诊的大多是一些腹泻的孩子,町能与天气转冷、轮状病毒“上市”有关。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秋、冬季节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从今天这些就诊孩子的情况来看,不少家长在秋季腹泻的治疗和护理上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
顾中一 《益寿宝典》2012,(10):36-37
这年头还在大鱼大肉 从夏日的高温到秋天的一丝凉意,变冷的空气容易使血管收缩,进而出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于是为了平安度过秋天,健康地迎接冬天,人们自古以来就对秋季的养生十分重视,“贴秋膘”这一民俗也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3.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黄帝内经》 俗语云:“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的湿热积累了湿浊、毒素,使人抵抗力下降,秋气渐盛之际,接踵而至的冷空气,使一些胃肠道、呼吸道和以脑血管等疾病高发。为了安度秋季、以健康的身体迎接冬天,秋季养生被提上重要日程,“春捂秋冻”、“贴秋膘”、“滋阴补肺”……健康养生,这样做对吗?看看专家怎么说。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古夏的煎熬后,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款款而来。在秋季婀娜的脚步中,一些潜伏在其美丽外表下的疾病也悄然而至,不少抵抗力弱的人开始受到疾病的“偷袭”。近日,笔者从医院门诊部了解到,腹泻等胃肠道疾病,中风等心脏血管疾病,感冒、鼻火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用“多事之秋”这句成语来提示秋季保健,再恰当不过了。秋乏、秋燥、秋膘、秋愁是令人讨厌的秋季健康“偷袭者”。故中医提醒:  相似文献   

6.
张国玺 《药物与人》2006,19(10):48-49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秋天贴秋膘”的习俗,就是指自秋季开始应该适当地从饮食上进行补益以增强体质。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比较差,摄入的食物少而机体的消耗多,秋季进补,既可弥补夏天的耗损,又可为寒冬储备热量,所以人们便把秋季补充营养变成了一种习俗。  相似文献   

7.
张健 《医药与保健》2008,16(3):52-52
“春捂秋冻”,适当“春捂”是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养生需要。春季由于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弱,人们适当多穿些衣服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春捂”也是一种抗热锻炼,  相似文献   

8.
钱进 《大众健康》2012,(4):69-69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谚。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人们早已认识到,过早脱去厚衣服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立秋,是秋季的起点。虽然谓之“秋”,但却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从前人们因为夏天天气太热,农活儿太累,消夏能力有限,常常热得没有食欲,也没有睡意,所以日渐消瘦,没精神也没力气。秋天到来之后,得多一点油水,赶紧找补回来,谓之“贴秋膘”。“贴秋膘”的观念该更新了膘,指的是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那层皮下脂肪,贴膘就是长肉的意思。古时人们难得吃肉,体内缺少“油水”;再加上夏季新陈代谢旺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健康月刊》2009,(10):22-22
秋季气候的变化令人鼻腔干燥,喉部发痒,还出现干咳、便秘等“上火”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爆”。因此营养师建议,季节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饮食,做一些滋阴润燥的菜肴有助改善“上火”症状。  相似文献   

11.
酷暑过后,终于迎来了凉爽的秋天。经历了炎炎一夏的“煎熬”,这时人们也该“胃口大开”了,所以才有了“贴秋膘”一说。清代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体重减轻的即是“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原来很早以前,老百姓就已经认识到秋季进补的重要性了,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只以胖瘦判定是否应进补,而进补的方法也不过是吃肉罢了。到底需不需要“贴秋膘”,一直是近几年大家…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俗说“春困秋乏”,秋乏是人体为适应自然界气候季节变换产生的一种生理性调节反应,如不注意调节缓解,严重时也会诱使一些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秋天,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日生,常常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气候。此时,若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医学专家告诫人们: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就会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多事之秋”如何养生呢?笔者根据秋季的特点,参照前人的经验,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盼 《食品与健康》2010,(10):37-37
金秋时节.气候多风干燥。而秋季最适宜补肺。因为百脉汇合于肺.肺部濡润.一些疾病也随之远去。外在皮肤才能光彩照人。隆顺榕建议您秋季进补应选用滋阴润肺、养颜护肤之品,助您健康度燥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在报刊、电视的健康版面中,耳闻目睹的“代谢综合征”——这一10年前人们很少知道的疾病,有关报道越来越多。许多关注健康的人们也很想了解这种疾病,本为此浅谈关于代谢综合征的一些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6.
健康日记     
3月4日 农历二月初二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农村重要传统节日。龙乃鳞虫之长,龙出来则百虫都要藏起来,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它寄托了人们五谷丰登的愿望。健康提示 此时,气温虽有所上升,但春意尚浅,天气乍暖还寒,多有反复,不宜多减衣服。我国民间也有“春捂秋冻”的习俗,特别是儿童和老人更应该注意保暖防止伤风、感冒等疾病。  相似文献   

17.
秋收之季宜养“收” 秋季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风送爽.又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一个季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  相似文献   

18.
通常人们对“春捂秋冻”的科学解释是这样的:春季里,由于冬天的“惯性”所致,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只有适当多穿一些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否则,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同时,  相似文献   

19.
话秋凉     
<正> “春捂秋冻”,是前人根据春秋季节冷暖交替的气候特点所总结出来的保健养生经验。 所谓“秋冻”,从狭义上讲,是指秋天气候变凉了,但不要急于穿得太多、捂得太严,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秋季睡眠盖薄被,用冷水洗脸、洗澡,秋季游泳等。  相似文献   

20.
日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雾天气,不仅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起雾时气压低,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染物刺激人体的一些敏感部位,引起咽喉炎、气管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对于老年体弱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