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臂丛阻滞、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及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三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C组采用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统计各组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C两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及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苗级 《中国校医》2020,34(2):131-132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研究组则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30 min后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给药30 min之后研究组5级运动阻滞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的总优良率(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6.2%,P<0.05);且研究组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对照组(24.1%,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性高、效果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并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比较.方法 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取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照组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JOA评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3%(48/52),对照组有效率为83.3%(4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6,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活动受限、压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和1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重建椎间隙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椎间植骨融合,无并发症出现,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7±1.02)分,术后JOA评分(13.01±0.75)分;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2±1.35)分,术后JOA评分(13.98±0.62)分.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颈椎活动不受限,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相比较,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观测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H/h)及活动范围(ROM)、患者颈部神经恢复情况的JOA评分、患肢疼痛的VAS评分的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7.5±1.9)个月.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植入节段的H/h比较(2.5 ±0.3 vs 2.6±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OM(10.3°±3.1°vs7.1°±1.9°,P <0.05)、JOA评分[(8.5±2.3)分vs (14.3±3.7)分,P<0.05)]、局部疼痛的VAS评分[(7.4±2.1)分vs (0.8 ±0.2)分,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活动度,并能恢复局部神经功能,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较对照组(81.63%)高(P0.05);研究组提起重物(0.89±0.32)分、疼痛强度(0.85±0.13)分、个人护理(0.76±0.22)分等NDI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2.02±0.14)分、(2.06±0.21)分、(2.09±0.16)分〕低(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肌膜疼痛症状,提升临床疗效,恢复患者颈椎功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一点与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锁骨及肩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一点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评估两组麻醉后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术中阻滞效果,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锁骨外2/3部位和肩部感觉阻滞时间分别为(13.8±1.2)、(13.5 ±2.2) min,均短于A组的(15.7±2.0)、(15.8±2.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肩关节阻滞评分为(1.2±1.5)分,少于A组的(2.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良率为96.7%(29/30),A组优良率为86.7%(26/30);霍纳综合征B组7例,A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及肩部手术中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一点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颈椎间盘内压力的影响,以提供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9例),于射频消融前后分别测量颈椎间盘内压力,并于术后1周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其疗效,探讨颈椎间盘内压力的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后,3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内压力较术前降低(1.84±0.96)kPa(P=0.000),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升高(3.27±1.35)分(P=0.000);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内压力较术前降低(1.72±0.92)kPa(P=0.000),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升高(2.78±0.67)分(P=0.000).相关分析表明椎间盘内压力的降低程度与JOA评分的升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以降低颈椎间盘内压力,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需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解剖定位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麻醉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试验组麻醉药物剂量少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起效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0.
吕有文 《现代保健》2009,(22):37-38
目的观察在三种不同的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骨折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随机平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A组为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横突点阻滞麻醉组,C组为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横突点阻滞麻醉组。结果C组的麻醉效果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都明显好于A组与B组。结论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横突点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最有效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减压加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与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短期疗效的不同.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加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B组17例,采用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 21(13.20±2.91)个月.A组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后1d,术后1、3个月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较术前或术后1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86°±1.90°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60°±2.02°,B组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89°±2.00°增大到末次随访的10.76°±3.14° (P< 0.05).在末次随访中,A组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02±1.98)、(20.18±18.80)分]均明显低于B组[(4.15±2.36)、(30.39±1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 In-Space经皮植入棘突间撑开系统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疼痛度及JOA评分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推拿疗法治疗,研究组40例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疼痛度、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为(41.09±3.17)d,明显比对照组短(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JOA(19.69±3.34)分与VAS(1.99±0.60)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 <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JOA评分及降低VAS评分,还能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4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分别为(47.89±6.93)、(49.12±5.54) m/s和(43.69±4.97)、(42.35±5.14) m/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分别为(41.15±4.36)、( 39.89±3.67) m/s和(37.57±3.08)、(36.56±2.81) 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物理治疗,并联合中医推拿、针灸辅助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2.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和ODI评分分别为(3.53±0.38)分和(10.65±2.28)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和随访期内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仅在椎间隙高度R值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患者恢复快、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耗时短、脊柱稳定性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30例进行试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中药内服外敷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配合针灸推拿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针灸推拿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94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基于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奥平栓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奥平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5.74%(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3.37±6.40)分和(39.68±5.4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45±6.68)分和(47.01±6.14)分,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与流血量、流液量分别为(8.41±0.24)d、(16.52±1.47)mL、(14.58±2.06)mL,与对照组的(13.58±3.21)d、(37.23±2.54)mL、(34.33±2.61)mL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糜烂患者应用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了阴道流血时间,减少了阴道出血量与流液量,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4.1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分别为(5.8±0.5)d、(9.4±1.3)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变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对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研究对象为本单位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推拿疗法用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联合电针疗法用于治疗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分别为20例、13例、8例和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中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分别为12例、11例、10例和1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6.74%,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1.85±0.77)和(3.91±1.3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电针仪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研究对象为本单位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推拿疗法用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联合电针疗法用于治疗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分别为20例、13例、8例和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中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分别为12例、11例、10例和1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6.74%,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1.85±0.77)和(3.91±1.3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电针仪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