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利用IGRT技术采集的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前三次的摆位误差,研究宫颈癌的摆位重复性。方法:入组17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的前三次进行锥形束CT扫描,配准获得患者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的变化和对三天之内的数据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以获得宫颈癌摆位的重复性规律。结果:数值绝对值矫正后,平移的误差中沿着患者头脚方向的误差大于另外两个方向的误差。任意两组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摆位中应特别注意沿身体头脚方向的平移误差。治疗中的摆位重复性无规律。再次摆位并没有减少摆位差。应进行多次的CBCT扫描及体位矫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千伏级锥形束断层扫描(kV-CBCT)量化分析胸腹部肿瘤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摆位误差的准确度。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疗科行胸腹部VMAT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行k V-CBCT获取实时摆位3D扫描验证图像,并采用灰度自动配准结合人工核对的方法,与计划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取摆位误差并纠正。结果 78例患者行k V-CBCT纠正胸腹部VMAT摆位误差,在X、Y、Z轴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k V-CBCT验证胸腹部VMAT可有效提高摆位误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实施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随机选取肿瘤放疗中心的70例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23例,胸部肿瘤27例,腹部肿瘤20例,分别采用热塑头模和体模固定,全部行CT模拟定位,患者在放疗期间第1周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大分割放疗者每次均做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将采集的CBCT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CT图像进行比较,并分析摆位误差。结果胸腹部摆位误差最大,头颈部摆位误差最小。结论 IGRT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为精确放疗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X线图像引导系统配合六维移动治疗床在头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对35例头部肿瘤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每次治疗前均行X线图像扫描,应用红外线标记摆位后,采用ExcTrac X线图像引导系统拍摄双斜位交叉X线射野照片,与重建的数字射野影像图像进行匹配,得到等中心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及绕三个方向中心轴的旋转误差。结果 35例患者共获取202幅图像。红外线标记摆位纠正摆位后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均低于纠正前。结论治疗前借助X线图像引导系统拍摄扫描图像,可以减少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进行六维模拟矫正,评估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误差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5例,为每例患者在医院鼻咽癌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库(636例)中随机提取33次摆位误差;根据这组摆位误差在Pinnacle3计划系统中,利用误差六维校正方法,进行每一治疗分次的模拟,并自编程序进行剂量总合成;评估治疗分次剂量、总剂量与相应的计划剂量的差异。结果5例患者误差校正后的靶区总剂量差异较小(基本<50 cGy),危及器官中脊髓、脑干有明显的剂量增加,最大可达到254 cGy和346 cGy;腮腺除了1例有剂量减少外,其他均有增加,最大达到102 cGy。结论基于福建省肿瘤医院摆位误差数据库进行摆位误差校正后剂量合成,所有靶区总剂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小,危及器官剂量差异较大,应充分评估脊髓、脑干、腮腺的剂量,控制摆位误差,减少对危及器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胸部肿瘤斜野照射治疗首次摆位射野参数不符进行探讨,通过患者体表标记和升床标记提高摆位精度。方法:选择加速器治疗的40例胸部肿瘤斜野照射的患者首次摆位核对升床,照射野与模拟定位时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患者首次摆位与模拟定位射野参数核准时升床高度误差为3~8mm;按医嘱升床及射野参数摆位,射野边界误差为3~9mm。结论:通过模拟定位射野参数摆位与体表标记不符的现象,寻找摆位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在大孔径定位CT机进行首次复位后,其机载系统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与定位CT进行匹配比对产生的两组摆位误差差异,及首次摆位误差对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29例,在大孔径定位CT机下进行放射治疗的首次复位,将采集的图像分别用大孔径定位CT的机载系统以及TPS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比对,获得两组首次复位的摆位误差,记为CT组和TPS组,将首次复位摆位误差导入TPS分析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偏差。结果两组左右、升降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S组进出摆位误差大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学方面,CT复位组的计划相对于原计划,肿瘤靶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孔径CT定位机对鼻咽癌患者进行首次复位时,其机载系统的配准方式为手动,而TPS为自动结合手动配准,摆位误差的配准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摆位误差对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偏差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袋固定技术和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摆位精度的作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一组30例使用真空负压袋固定,另一组30例采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中心点移位情况.结果:两组x轴、y轴方向移位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z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由于呼吸动度、胸廓变化、皮肤(松弛)牵拉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从而提高了治疗摆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真空负压袋固定技术和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摆位精度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患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一组30例使用真空负压袋固定,另一组30例采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中心点移位情况.结果 :两组x轴、y轴方向移位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z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由于呼吸动度、胸廓变化、皮肤(松弛)牵拉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从而提高了治疗摆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应用CT加速系统和千伏级锥形束CT图像引导鼻咽癌放射治疗对摆位误差差异性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所有患者均采用S型热塑性面罩固定体位。将参与本次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分为CBCT组和CTVision组,每组患者各17例,CBCT组每周行CBCT图像引导治疗分析一次,CTVision组行CTVision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分析一次。两组各分析6次,分析过程中对摆位误差大于3mm的患者进行在线校正,并将获取数据进行两两对比,明确组间数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CTVision组在LR、SI和AP方向的摆位误差与CTVision组比较并无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CTVision和CTVision图像均可有效校正鼻咽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CTVision和CBCT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系统在精确放射治疗中提高摆位的精度,减少摆位的不确定性的作用。方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30例)和胸部肿瘤患者(40例)用CBCT扫描,其中头颈部肿瘤患者扫描90次,胸部肿瘤患者扫描113次,统计患者前后、头脚及左右方向的摆位偏差。结果: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前后方向的最大偏差值为6 mm,3个方向中〉3 mm偏差的均在10%以下;对于胸部肿瘤患者的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最大,〉5 mm的达21.51%。前后方向的误差≤5 mm,左右方向〉5 mm的为4.53%。结论:采用CBCT图像引导系统对患者体位实时修正,极大的提升了放射治疗的精度和疗效。相对于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PID),CBCT对患者的累积剂量的影响更小,图像分辨率更高,图像匹配更精确,但是和普通螺旋CT相比,其分辨率和扫描范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s Portal Image Device,EPID)在宫颈癌真空体膜固定效果,分析放疗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的24例宫颈癌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周1次进行拍摄EPID,然后通过iView GT软件配准,得到X轴(左右方向)、Y轴(头足方向)、Z轴(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拍摄正侧位野共拍摄232张,分别为(2.26±1.32)mm、(3.32±1.88)mm、(2.54±1.51)mm,有200张其中误差值≤3mm,占86.2%(200/232)。有225张误差值≤5mm,占96.9%(225/232)。结论:应用电子影像系统测量宫颈癌真空体膜固定摆位误差,可以提高摆位精确度,并采取有效的质控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低剂量扫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11月于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放疗科接受IGRT的45例体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医科达公司Synergy?直线加速器自带的kV-CBCT系统及XVI软件,于放射治疗前采用低剂量扫描模式获取患者的kV-CBCT容积影像并自动重建成三维CT图像,再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从而获取左右(X)、前后(Y)、上下(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并纠正。结果45例患者共实施了727次kV-CBCT扫描(226次胸部摆位误差、126次腹部摆位误差、375次盆腔摆位误差),胸部、腹部和盆腔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均<0.5 cm,其中,胸部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0008±0.2897)、(-0.0414±0.4428)、(-0.0194±0.2163)cm;腹部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0571±0.2651)、(-0.0999±0.4476)、(-0.0108±0.1972)cm;盆腔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0413±0.2561)、(-0.1016±0.4451)、(0.0948±0.2626)cm。结论低剂量扫描模式可获得与标准模式下一致的摆位误差范围,同时能有效降低kV-CBCT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头颈肩面罩固定下颈、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效果。方法放疗前先采集定位片图像为参照,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入组30例患者共进行了120次治疗重复摆位,采集验证片120张比较每次摆位的体位误差。X轴(左右方向)3 mm以内误差有29例(96.67%),3~5 mm误差有1例(3.33%);Y轴(头足方向)3 mm以内误差有28例(93.33%),3~5 mm误差有2例(6.67%);Z轴(前后方向)3 mm以内误差有27例(90%),3~5 mm误差有3例(10%);X轴、Y轴、Z轴3个方向误差超过5 mm者未发现,我们对误差在3~5 mm患者进行重新摆位验证。结论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体部固定架在胸腹部肿瘤放疗摆位中的重复性和精确性.方法:将50例胸腹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碳纤维中空体部定位架组(24例)和多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定位体架组(26例),在放疗前均拍摄射野验证片以了解摆位的重复性,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多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定位体架组与碳纤维中空体部定位架组相比,射野中心点在X和y方向上的偏差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Z方向上的偏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碳纤维中空体部定位架定位技术相比,多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定位体架定位技术精确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对于精准放疗摆位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CT定位前,利用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定膀胱充盈度,每次治疗时膀胱容量达到定位容量时再放疗;对照组自主憋尿后行定位及放疗。每周1次CBCT扫描,分别测得患者左右、背腹和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左右、背腹、头脚三个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71 ±0.48) mm、(1.43 ±0.68) mm、(1.97 ±0.52) mm和(1.79 ±0.54) mm、(1.61 ±0.80) mm、(3.10 ±1.01) mm。观察组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t = –3.837,P < 0.05);通过摆位误差计算出的外扩边界分别为4.611 mm、4.051 mm、5.289 mm和4.853 mm、4.585 mm、8.457 mm,观察组在头脚方向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充盈度一致性有利于减少放疗时的摆位误差,减少外扩和正常组织受照,因此有助于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空袋体位固定两种不同标记法运用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采用真空袋实施胸腹部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于真空袋上标志激光定位标志点同时在病人皮肤上标志定位参考点,对照组没有在皮肤上标志定位参考点。通过拍摄定位片与放射治疗前、后射野验证片上的相关点的偏移情况与对照组测量比较,探讨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两种不同标记法完成放射治疗过程的摆位误差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增加病人皮肤标志定位参考点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是91.3%和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加病人皮肤标志定位参考点有利于摆位重复性的提高,可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在CBCT扫描后进行六维方向的配准相对于传统四维方向配准在位移误差纠正方面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25例,使用VARIAN的edge直线加速器先进行CBCT扫描,再分别在四维方向和六维方向与计划中的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获取204组对比数据,其中以六维方向配准而获得的腹背方向的位移误差为(-1.15±0.23)mm、头脚方向的位移误差为(-0.53±0.24)mm、左右方向的位移误差为(0.37±0.18)mm,水平旋转方向误差为(-0.05±0.07)?;而以四维方向配准所获得的腹背方向的位移误差为(-1.22±0.22)mm、头脚方向的位移误差为(-0.43±0.26)mm、左右方向的位移误差为(0.31±0.17)mm,水平旋转方向误差为(-0.02±0.06)?四者P值分别为0.840、0.764、0.822以及0.784,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六维方向配准还有俯仰方向以及左右旋转方向的数据,此二者的角度偏移误差分别为(0.32±0.05)?、(0.17±0.07)?,由于四维配准在此二轴方向皆为0?,所以两者P值为0,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六维配准对于患者体位的位移误差纠正的精确性有着显著的优势,以及配合六维床可以直接对六个方向进行纠正后治疗,能更好地保持治疗时的体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乳腺托架联合头膜固定术与乳腺托架固定术的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的126例乳腺癌术后保乳治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试验组采用乳腺托架头膜联合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单纯乳腺托架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结果试验组摆位误差在X、Y、Z轴分别为(2.20±1.06)mm、(3.04±1.08)mm、(2.64±1.25)mm;对照组摆位误差在X、Y、Z轴分别为(4.00±1.89)mm、(3.69±1.19)mm、(4.30±1.96)mm。两种不同固定术的摆位误差比较,X,Y,Z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摆位误差小于对照组。试验组X,Y,Z轴方向在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率分别为93.7%,90.5%,88.9%,而X,Y,Z轴三方向同时合格通过率为85.7%;对照组为88.9%,90.5%,82.5%,而X,Y,Z轴方向同时合格通过率为69.8%。两组比较X,Y,Z轴三方向同时通过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同时合格通过率高。结论乳腺癌放疗者使用简易乳腺托架头膜联合固定术,可降低摆位误差,提升摆位重复性,有利于提升摆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真空气垫进行技术改进,增加水平调节板,以提高偏瘫及其他行动不便的胸部肿瘤患者进行适形放疗时的摆位精度和重复性。方法:将30例偏瘫肺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增加简易水平调节板,对照组不增加简易水平调节板进行适形放疗。结果:在真空气垫下增加水平调节板,对偏瘫及其他行动不便胸部肿瘤患者进行适形放疗时可以提高摆位精度和重复性。结论:该技术在保证放疗精度的同时,使摆位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