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伟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12):739-739,743
目的分析严重危害内蒙古满洲里市居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和死因。方法采用2012年满洲里市死因监测报告系统报告的死亡资料及人口资料,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ICD-10分类,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我市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满洲里市2012年居民报告死亡率为614/10万,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因,占全死因的95.27%。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比例最高,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老年人为高死亡率人群,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6年西平县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2006年西平县人群健康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结果2006年西平县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81.91%;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西平县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辉县市居民人口学特征、死因现状及其规律,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人口构成及全死因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分析方法对该市人口、死因构成及PYLL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辉县市劳动力人口占66.23%,老年人口系数为6.62%,少儿人口系数为27.15%;居民期望寿命为72.5岁;总死亡率为6.13‰,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减寿顺位前5位死因为损伤和中毒、肿瘤、脑血管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心脏病。结论辉县市属成年型社会,但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较重。当前危害该市居民健康和导致"早死"的疾病主要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目前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2005年,三峡库区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87.96%;引起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PYLL合计为20406.43人年。结论三峡库区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8-2014年新疆石河子市居民死因,以期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地区统计局的人口资料部门获取本地区2008-2014年居民信息,对居民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石河子居民期望寿命不断增长且男性的平均期望寿命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3,P=0.01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3,P=0.027)。石河子市居民人群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4,P=0.032)。2008-2014年造成石河子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0.00%以上。女性死因中有33.64%的患者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男性死因中有25.67%的患者为肿瘤死亡。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不同。结论石河子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且男性与女性的首位死因不同。应当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域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乳山市居民死亡水平和构成。方法以2006~2007年全人口死因监测资料为基础,描述人群死亡流行特征。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其他肿瘤居死因谱前5位,2006~2007年乳山市人群总死亡水平低于山东省同期水平,男性人群死亡水平高于女性,5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概率和风险增大明显。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已经成为威胁乳山人群健康的最主要"杀手",且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正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从103.41万人上升至105.54万人,5年间共死亡26 147例,总体粗死亡率为507.6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5.55/10万,各年粗死亡率依次为:512.15/10万、538.61/10万、418.87/10万、583.25/10万、486.75/10万,标化死亡率依次为:590.20/10万、467.94/10万、368.50/10万、491.47/10万、415.4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年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全人群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及中毒,不同年龄阶段主要死因存在差异,0~14岁人群主要死因为损伤及中毒、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15~44岁组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及中毒、肿瘤、脑血管疾病;45~64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及中毒;≥65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心脏病。结论 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遵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及中毒的防控应以44岁以下人群为重点,45岁及以上人群应以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死因监测是反映人群健康水平及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死因统计分析,可反映检测人群健康水平,确定不同时期主要死因及疾病防治重点[1]。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居民人口现状和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动态,为制订疾病预防干预措施、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我们应用人口负担系数和死亡率等指标对2009—2013年闵行区莘庄镇居民人口和死亡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居民的死亡率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关指标对宝山区居民1998-2005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5年,宝山区居民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男性下降幅度大于女性,除1~4岁和25~39岁年龄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他各年龄组死亡率逐年降低;占居前4位的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在其他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同时,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的死亡率明显上升;肿瘤减寿率位居第一,损伤中毒减寿率位居第二;35岁以前人群的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第二位是肿瘤,35~59岁组人群前3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60岁组人群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消化系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仍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对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津市市居民死亡水平现状和死因分布特点,为政府制定人口和卫生政策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津市市2012年居民死亡原因资料,按ICD-10死因分类法整理统计. 结果 2012年津市市居民死亡率为568.39/10万,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外部原因、消化系统疾病为津市市居民的前五位死因.滓市市居民2012年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9.21岁. 结论 慢性病和肿瘤已成为危害津市市居民长寿的主要疾病,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秀洲区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疾病,位居居民死因顺位首位,本文就嘉兴市秀洲区2003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应用死亡率及减寿分析方法对恶性肿瘤分布特征及对人群寿命影响进行分析,以揭示本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分布情况,为制定肿瘤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和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老龄人口日益增多,疾病谱和死亡谱均发生了变化,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死亡比重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用居民多死因分析是一项能较全面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居民健康中的主要问题和确定卫生工作重点,其中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分析可以了解某一死因对不同人群的危害;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可以反映何种疾病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的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了合肥市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合肥市2009年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肥市2009年年平均总死亡率为3.73‰,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37‰,女性为3.05‰。全死因期望寿命为85.21岁,女性高于男性。城市期望寿命低于乡镇。对合肥市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最大,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后,男性期望寿命可提高10.85岁,女性可提高18.20岁。结论近年来合肥市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死因谱发生了变化,影响人群期望寿命的主要死因以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主要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及常住人口信息等资料,运用Excel 2010、SPSS 19.0软件,计算该地区居民主要死因顺位及死亡率变化趋势、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16—2018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639.13/10万,男性为 741.19/10万,女性为 534.92/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35.718,P<0.05);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伤害;总人群及男性人群死亡率有下降趋势(P<0.05),总人群中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男性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有下降趋势(P<0.05),总人群中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P<0.05);0~<15岁、15~<35岁、35~<65岁、65~岁年龄组首要死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伤害、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前五位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AYLL前五位是伤害、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是2016—2018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Excel2007软件,分析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死因数据,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共死亡141 531人,≥65岁老年人群死亡人数占81.28%,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66.48/10万、442.8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47.29/10万,女性为686.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0.76,P<0.001)。前5位死因全人群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91.75%,肿瘤为男性首位死因。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干预工作,特别是慢性病与伤害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6.
对人口病伤死亡资料的分析,是了解人群健康水平及疾病流行情况的重要手段,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是评价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防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笔者将通州市2000年居民病伤死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现况,分析各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南京市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年南京市居民粗死亡率5.89‰,男性死亡率(6.54‰)高于女性(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期望寿命为82.17岁,男性为80.19岁,女性为84.28岁。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型。死因构成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其去死因期望寿命分别为8.62、4.12、1.70、0.92、0.51岁。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居居民减寿死因前3位。结论肿瘤、心脑血管等主要慢性病和损伤与中毒是影响南京地区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泉州市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Excel 201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与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泉州市居民死亡率477.98/10万,标化死亡率441.58/10万,男女死亡比值为1.43∶1.死亡年龄分布呈现"√"形特征,5~9岁儿童死亡率最低(11.0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全死因的80.02%,死亡率382.50/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2%,前5位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为1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是全人群及65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论 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泉州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宝坻区2005—2011年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评价居民健康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宝坻区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中的死亡人口数据,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各死因构成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分析,将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 Reg系统数据,采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 Reg 2005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天津市宝坻区居民死亡率为617.17/10万,其中男性为660.38/10万,女性为573.21/10万。前5位主要死因顺序除2005年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外,2006—2011年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是宝坻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延缓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是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最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2004年居民病伤死亡水平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昆明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分布及特征,为制定卫生政策并采取相应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昆明市2004年发生的全部死亡居民进行普查,死亡资料使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 Reg 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昆明市居民死亡率为6.39/‰(标化率为5.04‰),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郊县高于市区: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唤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中老年死亡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损伤与中毒是儿童和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第1位原因。结论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肿瘤和损伤与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以降低居民死亡率,提高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