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沟通是实现医院管理职能的重要途径,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医院战略的执行力和效率,密切医院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管理内耗,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畅通沟通渠道、培养沟通能力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是医患沟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要求全院各科室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程序执行医患沟通会。结果: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开展2年多来,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管理服务的满意率、对健康知识获得率都较前有所提高。结论:医患双方均认为沟通会的建立畅通了沟通渠道,增进了医患的相互理解。同时运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将有助于推动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60例患者医疗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降低医疗投诉、改善医患关系可行性建议。方法:对某院近年的患者医疗投诉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投诉数量、内容、科室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发生医疗投诉的主要原因是服务缺陷;其中责任心、服务态度问题、缺少沟通为主要投诉内容,门诊、急诊、医技等临床一线是引起医疗投诉的主要部门。结论:将患者投诉作为信息资源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医患危机预防模型,探索管理新思路,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服务理念与专业素质,注重沟通艺术,优化服务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60例患者医疗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降低医疗投诉、改善医患关系可行性建议。方法:对某院近年的患者医疗投诉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投诉数量、内容、科室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发生医疗投诉的主要原因是服务缺陷;其中责任心、服务态度问题、缺少沟通为主要投诉内容,门诊、急诊、医技等临床一线是引起医疗投诉的主要部门。结论:将患者投诉作为信息资源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医患危机预防模型,探索管理新思路,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服务理念与专业素质,注重沟通艺术,优化服务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医患关系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实践中,为了加强医患沟通,让百姓在了解医院的同时,能够更加理解医院,笔者所在医院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医患沟通模式,即开放医院。通过这种全方位畅通与医院外部环境沟通的渠道,促进了医患之间的和谐,也创造了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6.
医患关系是患者与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没有医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的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有效的医患沟通可大大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及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和降低脱失率。  相似文献   

7.
李庆瑜  叶耀华 《现代医院》2008,8(2):107-10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呈现出空前的敏感和激昂,尤其是对医疗质量、安全医疗及其配套服务和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作为医生和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近几年来,因医患矛盾突显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跌至历史低谷,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症结既有社会的客观原因,也有医院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促进医患沟通,构建信息平台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管理》2017,(3):32-34
目的通过了解住院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情况,探讨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为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省某公立三甲医院某时段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住院患者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住院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9.1%;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住院患者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各项评价指标中,医院膳食、住院费用和反映问题的渠道等三个方面满意度较低。结论改善医院膳食,合理制定诊疗费用,保障医患沟通渠道畅通,提升医院管理服务水平,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刘玉敏 《药物与人》2007,20(9):74-75
说起医患关系,已是医疗体系内老生常谈的话题。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近年来,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多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英智康复医院作为中瑞合作的外资医院,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做出了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完善沟通渠道主动接受监督提高医院社会满意度准确把握广大患者和社会群众对医院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十分重视社会、患者满意度评价和沟通,把患者呼声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第一信号,把患者需要作为深化改革的第一选择,把患者满意作为衡量医院工作的第一标准,全面完善沟通渠道,积极进行医患互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医院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满意度。医院分别采取邀请社会监督员来院暗访;委托中国医院社会化评估机构本着科学、公正、中立原则对…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管理》2015,(4):54-57
摘要: 目的:实现医疗投诉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切实提升投诉管理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创新医患管理服务模式与管理思路。结果:我院分析医疗投诉原因,构建医疗投诉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医疗投诉标准化管理规程,搭建医患沟通桥梁,可持续性管理医疗投诉,患者满意度有效提升。结论:PDCA循环促进了投诉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可持续性,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医患关系的紧张状况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畅通,不能及时、有效、便捷地处理患者的投诉,也会加重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彼此不信任的局面。以顺利处理患者投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建立患者投诉处理组织机构、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以及相关的考核考评机制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以便更好地解决患者投诉,化解医患矛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的紧张状况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畅通,不能及时、有效、便捷地处理患者的投诉,也会加重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彼此不信任的局面。以顺利处理患者投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建立患者投诉处理组织机构、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以及相关的考核考评机制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以便更好地解决患者投诉,化解医患矛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县级医院投诉管理机制的实践,总结有益经验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达到不断提高处理医疗投诉、纠纷能力,重塑医患信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滥用医疗投诉权事件的投诉渠道、投诉对象、投诉内容和诉求进行描述性分析,概括分析滥用医疗投诉权的原因,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方法:以某三甲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发生的133起滥用医疗投诉权事件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投诉渠道、投诉对象、投诉内容和投诉要求。结果:投诉渠道主要为12345和医院行政投诉,其中12345(12320)政府热线占比62%,医院行政投诉占比30%,信访占比8%。投诉对象主要为医护人员,投诉内容涉及医护问题,医患关系问题,制度、环境、流程及费用问题。诉求主要为给予解释、重新诊疗、退费(赔偿)、赔礼道歉和处分当事人。结论:准确掌握医疗投诉权被滥用的原因,有利于加强医疗投诉管理,提高医疗投诉处置能力,减少医疗投诉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B/W/S结构临床科室医疗信息平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提供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方法:系统基于三层B/W/S结构开发,选用Windows 2003 Server为网络工作平台,选用MS SQL Server进行数据库管理,Web服务器选用The Apache Tomcat 5.5,通过JSP(Java Server Page)技术来实现Web服务。结果:临床科室医疗信息平台提取整合患者在住院中与愈后期间的健康信息,直接面向Internet,有效实现病情主诉、诊断、约诊以及回访等功能。结论:实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7.
医院投诉管理是及时处理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从运营成本、机会成本、隐性成本等角度,对医院投诉管理的卫生经济成本进行分析,以说明卫生经济学分析的重要性,并建议在制定卫生政策、进行资源配置时,进行卫生管理的系统性整体考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自助的门诊“一站式”服务流程优化效果,通过门诊信息化建设,提高门诊医生工作效率,缓解门诊病人“看病难”的压力。方法进行门诊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构建门诊“一卡通”系统(自助办卡、充值、缴费、打印等),推行“一站式”服务;比较信息化前后的就医流程、工作效率、就诊耗时、医疗投诉、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门诊信息化后与信息化前相比,就医流程得到明显的优化,医生工作效率明显提升,门诊病人就诊时间显著缩短,医疗投诉下降,满意度明显改善(P〈0.01);信息化后门诊和住院业务指标增长明显;通过优化流程、环境美化、服务人性化,缓解了医患压力,增加了社会和谐度。结论推行基于自助的“一站式”服务,促使医患双方受益,得到了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值得在妇幼保健院门诊及综合性医院门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cative behaviour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and patien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perception of the coping behaviour of the patient, the severity of the complaint and the pres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other hand. From 20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 15 consultations per GP were videotaped and analysed using the Roter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Doctors and patients rated their perceptions on questionnaires. The finding was that doctors and patients used predominantly task-oriented (instrumental) behaviour, with some exceptions. With older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low social support the GPs used more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mainly consisting of social talk and mutual agreement. In the case of complex problems, the GP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ient. Within the domain of instrumental communication,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 were observed. Although doctors and patients exchanged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medical issues, patients gav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lifestyle and emotions, which the doctors did not verbally explore. In consultations where the patient perceived the complaint as severe, he or she was more focussed on the medical content. When the GP considered psychosocial issues important, doctor and patient communicated about lifestyle, emotions and social relations. This doctor-patient correlation was not found when patients perceived their problem as psychosocial.  相似文献   

20.
While the complaints process is intended to improve healthcare, some doctors appear to practise defensive medicine after receiving a complaint. This response occurs in countries that use a tort-based medicolegal system as well as in countries with less professional liability. Defensive medicine is based on avoiding malpractice liability rather than considering a risk-benefit analysis for both investigations and treatment.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this style of practice is low quality in terms of decision-making, cost and patient outcomes. Western medical practice is based on biomedicine: determining medical failure using the underlying, taken-for-granted assumptions of biomedicine can potentially contribute to a response of shame after an adverse outcome or a complaint. Shame is implicated in the observable changes in practising behaviour after receipt of a complaint. Identifying and responding to shame is required if doctors are to respond to a complaint with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will eventually improve the outcomes of the complaints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