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十五"期间尘肺病发病状况,为进一步预防控制尘肺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2005年诊断的尘肺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尘肺病行业分布、病种分布、工种分布及尘肺病晋期、死亡情况.[结果]河南省"十五"期间新发尘肺病例1 931例,其中Ⅰ期1 502例,占77.78%,晋期病例264例,死亡33例.尘肺病集中于煤炭行业,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主采煤工、主掘进工、粉碎工为高危工种.发病年龄以40~50岁年龄组最多,发病工龄集中于1~10年.[结论]河南省尘肺发病情况依然严峻,职业健康监护覆盖面有待提高,应加大乡镇粉尘作业企业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十一五”期间职业病发病现状,分析疾病谱特征、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 汇总2006至2010年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结果 该省职业病发病数逐年上升,导致上升的主要疾病为尘肺病;重点职业危害因素是粉尘(矽尘、煤尘)、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有机溶剂(二硫化碳、正己烷)、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汞)和噪声;重点地区为徐州、苏州、无锡和盐城市;重点行业是煤炭、化工和轻工.结论 江苏省“十一五”期间职业病发病情况未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职业病防治工作艰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某工业型城市女工职业病发病现状和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研究地区2006 - 2017年女工职业病报告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按职业病种类、地区、经济类型、行业、规模等进行分析。结果 8 360家用人单位共有接害女工67 066人,占女性职工总数的67.2%;2006 - 2017年共诊断报告各类女工职业病216例,尘肺病137例(占63.4%),重点发病地区为博山区、张店区和淄川区,重点发病行业为制造业,女工职业病例在私有企业及小型企业分别占38.4%和32.4%;女工职业病发病平均年龄45.7(41.1~50.1)岁,平均接害工龄13.4(7.0~19.9)年。结论 该地区女工职业病分布呈现区域和行业聚集性,尘肺为职业病主要病种,且尘肺病发病趋于年轻化,尘肺潜伏期缩短。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力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女工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十一五"期间郴州市职业病发病、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为"十二五"期间控制和减少郴州市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上报的各类信息转换成Excel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计算职业病发病率、构成比,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合格率,职业健康体检率、检出率。结果 "十一五"期间,郴州市共报告职业病新发病例839例,发病率174.07/万,其中尘肺病占60.91%,急性职业中毒(含生产性农药中毒)占14.06%,慢性职业中毒占23.60%,物理因素等其它职业病占1.43%。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3.68%,较"十五"期间下降(P<0.01),而监测合格率上升(P<0.01),职业性健康体检率和目标疾病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十一五"期间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较"十五"期间下降了55.61%,郴州市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2006—2020年重庆市涪陵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2006—2020年重庆市涪陵区职业病报告卡,提取病例及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诊断信息等,采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6—2020年重庆市涪陵区共报告新发职业病8类443例,发病例数除2012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外(236例,53.27%),其余年份发病较为平稳。男性441例,女性2例,以职业性尘肺病为主(409例,92.33%),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0.55岁,平均接害工龄为2年(2,12),用人单位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247例,61.29%)。尘肺病病例以壹期(236例,57.70%)、矽肺病例为主(343例,83.82%)。行业分布前3位分别为建筑业(246例,60.15%)、采矿业(80例,19.56%)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4例,13.20%)。除尘肺病外其他类型职业病以职业性化学性中毒(14例)和职业性耳鼻口腔疾病(13例)居多,其中又以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10/14)及噪声聋(12/13)居多。结论尘肺病仍然是重庆市涪陵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控制增量,保障现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今后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噪声作业和氟作业危害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广西2002年职业病发病报告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广西2002年职业病发病现状。方法 对广西2002年职业病构成、行业分布、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工人健康监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02年度报告职业病159例。其中,尘肺新发病人66例,占报告职业病的41.51%,居各种职业病之首;急性职业中毒56人,占35.22%,发病率仅次于尘肺;广西尘肺病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及有色金属、水电工程和建筑材料行业;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分布在化学品生产及运输、食品加工、农药生产和销售部门的个体承包、私营企业;由于职业健康检查率低,78.92%的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没有得到职业健康检查,可能尚有患职业病的病人没有被发现。结论 尘肺病和急性职业中毒是广西当前主要的职业病,应着重对这两类职业病发病的重点行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广西职业病发病实际情况严峻,有关部门对此应有充分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彻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蔼成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417-1419
目的了解"十五"期间湖南省职业病发病状况,为"十一五"期间控制和减少湖南省职业危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上报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监测率、合格率、体检率、检出率、患病率。结果"十五"期间,湖南省共发生职业病新病例7227例,其中尘肺占总数89.79%,慢性职业中毒占4.20%,急性职业中毒占2.08%,物理因素等其他职业病占3.92%;至2005统计年止,尘肺累计病例52445例,现患尘肺40818例,尘肺现患率8.11%。劳动卫生监测率呈下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职业性体检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略微下降。结论湖南省职业危害仍不容忽视,防治的重点是煤炭、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材、乡镇等行业。  相似文献   

8.
汇总2006—2015年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按职业病种类、地区、企业经济类型、行业、规模等维度分析淄博市职业病发病现状,探讨疾病谱特征、发病规律和特点,寻找防治策略。2006—2015年淄博市职业病新发病例2 120例,主要为尘肺病,共1 676例(占79.1%);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重点发病行业为煤炭、建材和机械行业;重点发病地区为淄川区、张店区和博山区;公有经济的企业中职业病人1 502例,占72.0%;中型规模的企业中职业病人676例,占50.0%;职业病病例诊断年龄多集中在35~54岁之间。淄博市的煤工尘肺、矽肺、职业中毒和噪声聋为重点职业病,我市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作业场所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职业健康促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策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宜兴市近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职业病诊断、事故调查和职业病报告卡等资料,对2003-2012年宜兴市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新发生职业病501例,职业病发病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尘肺病439例、职业中毒25例、其余种类的职业病37例,主要分布在地质矿产、煤炭和化工等行业.结论 尘肺病仍然是本市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职业病防治重点.应加强对地质矿产、煤炭和化工行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1—20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行业分布、企业类型分布以及重点职业病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该省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该省职业病诊断和调查处理资料,对全省近10年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517例,占10年总报告人数的36.11%。在各类职业病报告人数中,尘肺病有1 085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75.77%;其中男性1 049例,占96.68%;女性36例,占33.2%。尘肺病新发病例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35~45岁年龄段,占38.81%;大型企业尘肺病报告病例有506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46.64%;小型企业351例,占总数的32.35%;中型企业201例,占总数的18.53%。非公有制企业尘肺病报告病例630例,占尘肺病报告总数的58.06%;公有制企业尘肺病例455例,占总数的41.94%。2001—2010年贵州省慢性职业中毒154例,占总数的10.75%;急性职业中毒有110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7.68%。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化工、冶金、地质矿产6个行业共有各类职业病1 153例,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80.52%。结论贵州省职业病危害以尘肺和职业中毒为主,防治重点为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化工、冶金、地质矿产6个行业。重点人群则应以青壮年为主。政府应加强社会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各企业应加强今后职业病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