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190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412例)和足月儿组(≥37周,618例)。对比分析各组RDS患儿资料。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RDS发生率分别为25.26%、7.77%和4.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Apaga评分、产前使用皮质激素、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和呼吸困难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使用PS和使用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S在34周胎龄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不同胎龄RDS患儿临床特点各不相同,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管理、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45例RDS新生儿,以胎龄为依据进行分组,可分为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足月儿(胎龄≥37周)3组,每组各有17例、15例、13例。对3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入院时间、住院天数、产前激素应用频率随胎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P0.05);早期早产儿多胎妊娠、不明原因早产、胎盘异常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晚期早产儿,足月儿最低;足月儿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P0.05),而胎膜早破、母亲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低于这两组(P0.05),出生窒息发生率低于早期早产儿(P0.05);早期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率最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时间及吸氧时间最长,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以白肺、支气管充气、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足月儿以气胸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愈率分别为66.67%、93.33%、92.31%,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明显低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P0.05)。结论在围产期高危因素、产前预防、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不同胎龄RDS患儿存在明显不同,选择性剖宫产严重影响足月儿RDS的发病,因此胎龄因素的考虑对RDS的诊断、治疗十分关键,且剖宫产指征的严格掌握有利于RDS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儿80例依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44例和晚期早产儿36例,正常足月儿37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出生24h内采集清晨新生儿空腹时股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19+细胞和NK细胞含量,免疫球蛋白(Ig)IgG、IgA、IgM含量。结果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IgG、IgA、IgM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足月儿,且早期早产儿IgG含量低于晚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19+细胞和NK细胞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早产儿上述指标较晚期早产儿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弱于正常足月儿,且出生胎龄越小免疫功能越低下,应给予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同样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SGA)儿和适于胎龄(AGA)儿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围生期早产儿管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688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胎龄与出生体重,将其中151例SGA儿纳入SGA组,537例AGA儿纳入AGA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常见并发症及其母亲孕期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1)SGA组早产儿出生体重较AGA组低,住院时间较AGA组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性别构成比及娩出方式(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GA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较AGA组低,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低血糖发生率较AGA组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SGA组早产儿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及子痫发生率较AGA组高,胎膜早破发生率,则较AGA组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剖宫产母亲产前,使用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SGA儿的RDS发生率比较,以及AGA儿的RD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中,SGA儿较AGA儿有更多围生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更长。需加强对晚期早产儿中SGA儿的管理及随访,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早产儿BP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宫内感染、医院感染和BPD的罹患情况,以及其母亲的年龄、妊娠期合并症、产前激素使用情况和分娩方式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55例早产儿,116例发生BPD,BPD发生率为45.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OR=3.722,95%CI:1.527~9.068)、宫内感染(OR=4.285,95%CI:2.013~9.120)、医院感染(OR=2.636,95%CI:1.089~6.379)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胎龄(OR=0.395,95%CI:0.255~0.610)是早产儿发生BPD的保护因素。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胎龄、宫内感染和医院感染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0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以及早产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季节、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体质指数、受孕方式、胎产次、妊娠期并发症(包括产前发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生长受限)及产前激素使用情况等潜在影响.纳入同期住院的97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病例.结果 早产儿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6.81±16.64)nmol/L,足月儿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40.49±12.75)nmol/L,早产儿组显著低于足月儿组(t=-2.45,P=0.02);早产儿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和充足的比例分别为26.00%、53.20%、16.40%、4.30%,足月儿分别为0、76.30%、21.60%和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维生素D缺乏组早产儿母亲的年龄大于偏低组(t=2.15,P=0.03),缺乏组的母亲体质指数小于偏低组(t=7.74,P<0.01),缺乏组的血钙含量低于偏低组(t=-2.31,P=0.02).夏秋季节出生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好于冬春季节(χ2=6.8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母亲年龄(OR=1.28,95%CI:1.19~1.37,P<0.01)、母亲BMI(OR=0.82,95%CI:0.75~0.89,P<0.01)、冬春季节出生(OR=0.57,95%CI:0.33~0.97,P=0.04)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母亲年龄、体质指数及冬春季节出生是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NEC分为非NEC组和NEC组。统计记录所有早产儿临床资料,包括新生儿一般资料、母亲情况、喂养因素及预防性应用益生菌等资料。分析上述因素在早产儿NEC中的作用,并分析早产儿NEC的临床特征。结果 200例早产儿中有25例(12. 50%)早产儿发生NEC,175例(87. 50%)未发生NE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胎次、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胎儿窘迫、母亲合并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污染、产前应用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NEC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并发窒息、呼吸衰竭、感染性疾病、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喂养方式、开奶量、预防性应用益生菌与非NE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出生低体质量、新生儿并发窒息、呼吸衰竭、感染性疾病、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过量奶量开奶是诱发早产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 05);纯母乳喂养、预防性应用益生菌是预防早产儿NEC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 05)。NEC多发于早产儿,以便血、腹胀、嗜睡及胃潴留为临床表现;腹部X线片可见肠壁间积气,肠管扩张。结论 NEC多发于早产儿,发病与出生低体质量、新生儿并发窒息、呼吸衰竭、感染性疾病、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过量奶量开奶等密切相关,预防性应用益生菌、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降低NEC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246例早产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跟踪测定所有早产儿母亲产后14 d的每日泌乳量,统计泌乳量不足发生率,并应用影响因素综合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析泌乳量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产后14 d内所有早产儿母亲的泌乳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泌乳量不足发生率较高,达49. 1%(121/246)。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母亲年龄≥30岁、产时孕周≥30周、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EPDS评分≥10分、产后开奶时间≥6 h、泌乳Ⅱ期启动时间≥72 h、吸奶频率≥6 h/次、液体入量≤3 000 ml/d的研究对象泌乳量不足发生率更高(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母亲年龄、产时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EPDS评分、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吸奶频率为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该关注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以保证早产儿出院后顺利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影响NICU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3例极低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脑损伤情况分为脑损伤组(66例)和非脑损伤组(97例),比较两组产妇、早产儿一般资料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产妇无激素用药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者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率较高(均P0.05);呼吸暂停、窒息、肺出血者、低氧血症、血小板减少、酸中毒、动脉导管未闭、低碳酸血症是脑损伤影响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产前激素用药史是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产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合并窒息、酸中毒、动脉导管未闭是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影响因素包括产妇产前激素用药史、产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合并窒息、酸中毒、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中期与晚期早产儿出生时铁代谢状态及其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早产儿进行研究,根据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分为早中期早产儿组(23例)和晚期早产儿组(59例)。分析早中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出生时铁代谢状态及其贫血的相关因素。在两组早产儿出生第1天检测其铁蛋白等铁代谢相关参数,同时收集两组早产儿至生后4周时贫血的发生率、红细胞输血率、医源性失血量、感染和自身性免疫性溶血等临床数据。结果与晚期早产儿相比,早中期早产儿出生时铁蛋白(175.4±78.3μg/L vs.213.5±71.1μg/L)、总铁结合能力(25.1±7.0μmol/L vs.29.5±8.7μmol/L)和血清铁(12.2±4.8μmol/L vs.15.3±5.1μmol/L)水平更低(均P0.05),而MCV(109±5.8 fl vs.105.8±6.3fl)和MCH(37.5±2.1 pg vs.36.3±1.8 pg)更高(均P0.05)。早中期和晚期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比较(9.30%vs.7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期早产儿红细胞输血率更高(39.13%vs.5.08%,P0.01)。同时早中期早产儿比晚期早产儿医源性失血10 ml/kg者更多(65.22%vs.3.39%,P0.01),自身免疫性溶血发生率更高(13.04%vs.0,P0.01)。结论与晚期早产儿相比,早中期早产儿铁储存水平较低,自身免疫溶血发生率更高,医源性失血量更多,红细胞输血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卢红艳  常明  吴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47-4549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医院产科出生且生后即转入新生儿科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儿生后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对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母亲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指数、母亲产前应用激素、破膜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复苏10个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37例早产儿符合研究标准,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24.8%。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OR值排序,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复苏及母亲绒毛膜羊膜炎。破膜时间长短与脑损伤无关。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生后有窒息复苏史也为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出生时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异常高危险因素,并观察常规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于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室住院的晚期早产儿,根据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66例)和充足组(3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晚期早产儿出生时25-(OH)D水平异常的危险因素,对缺乏组予以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缺乏组冬春季出生晚期早产儿为90.9%(60/66)高于充足组27.78%(10/34)(χ2=40.413,P<0.001);母亲孕龄为(29.91±4.13)岁,大于充足组的(28.04±4.19)岁、(23.21±3.01)kg/m2,(χ2=2.134,P=0.035);母亲体质量指数(BMI)为(26.97±2.57)kg/m2,大于充足组的(23.21±3.01)kg/m2, (t=6.53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冬春季出生(OR=2.659,95%CI 2.303~3.015,P<0.001)、母亲孕龄(OR=3.425,95%CI 2.064~4.785,P=0.002)、母亲BMI(OR=2.136,95%CI 0.491~3.781,P=0.006)为晚期早产儿在出生时25-(OH)D缺乏的相关高危因素。缺乏组的晚期早产儿3个月龄时25-(OH)D水平为(51.25±3.87)nmol/L,高于出生24 h内(25.31±3.57)nmol/L(t=40.025,P<0.001),且与充足组3个月龄时无明显差异(t=0.992,P=0.324)。结论 冬春季出生、母亲孕龄、母亲BMI是影响晚期早产儿25-(OH)D水平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早产儿25-(OH)D水平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地塞米松预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出生的675例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产前应用地塞米松(6mg/次或静推10mg/次,每12小时注射1次),对照组未应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NRDS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675例新生儿中,新生儿出现NRDS病症的共71例,晚期早产儿43例,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发生12例;足月儿28例,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8例。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发生NRDS新生儿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对预防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明显,对具有高危妊娠的产妇建议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NRD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液学指标的特点,为早期发现并治疗各种相关疾病,降低晚期早产儿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5月北京地区26家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及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的875例晚期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结果白细胞计数平均为(12. 27±4. 81)×109/L,异常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血红蛋白含量平均为(166. 50±27. 88) g/L,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为导致红细胞增多的高危因素,贫血发生率随胎龄增长而降低;血小板计数平均为(261. 65±89. 32)×109/L,增高是由于存在感染性疾病,降低可能与宫内/生后感染、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有关。结论对于晚期早产儿尤其是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晚期早产儿应密切监测各项血液学指标,以早期发现并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于1 500 g早产儿出生窒息的产前、产时和胎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2016年新生儿科诊断为窒息的出生体重小于1 500 g的早产儿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未发生出生窒息的出生体重小于1 500 g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析母亲或产时或胎儿可能为潜在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生体重小于1 500 g早产儿出生窒息、显著的产前高危因素是母亲年龄30岁、经产妇、受教育程度低(中学及以下)、产前出血或胎盘早剥,而定期产检、母亲社会经济地位较好(中产阶级)会降低出生窒息的风险。显著的产时高危因素是臀先露,显著的胎儿因素是产前胎儿有心率或心律异常,如果胎儿无异常情况则出生窒息的风险显著降低。结论母亲年龄30岁、经产妇、产前出血或胎盘早剥、臀先露、产前胎儿有心率或心律异常是小于1 500 g早产儿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程度高(大学及以上)、定期产检、母亲社会经济地位较好(中产阶级)、胎儿情况无异常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晚期早产儿各种合并症发生率,探讨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点,为建立有效的临床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体重在1 000~2 500 g的无感染新生儿及健康足月儿共200例,根据出生时胎龄将晚期早产儿(34~36+6周)100例作为观察组;足月儿(37~41+6周)10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3~4周,并在出院后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儿呼吸系统并发症、晚发型败血症、病理性黄疸、贫血、颅内出血、低血糖症、动脉导管未闭、喂养不耐受等合并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22.0%、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11.0%、颅内出血发生率9.0%、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18.0%、病理性黄疸发生率43.0%、贫血发生率13.0%、低血糖症发生率28%、喂养不耐受发生率7.0%、再入院率10.0%,死亡率1.0%,均高于足月儿(P0.05)。晚期早产儿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合并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死亡率、再入院率均高于足月儿,需引起广大儿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1例晚期早产儿为观察对象,根据1周岁时发育商评分(DQ评分)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和神经发育异常组,并对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与小于胎龄儿、体重2 500 g、胎儿宫内窘迫、休克、新生儿重度窒息、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母亲血糖未控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于胎龄儿、新生儿重度窒息、机械通气、颅内出血、母亲血糖未控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是晚期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以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生后早期需加强监护和随访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8.
晚期早产儿是指胎龄34~36+6周的早产儿,在产科及儿科临床工作中此类患儿因接近足月易忽视对其的监护而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尤其对其呼吸困难估计不足,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不少见.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32例晚期早产儿ARDS,治疗效果满意,现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母亲在患儿住院期间的泌乳量,分析其泌乳量不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016年2-12月在该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母亲进行为期2周的每日泌乳量跟踪测定,采用早产产妇泌乳相关因素综合问卷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调查、分析其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中53例(53%)在产后14 d泌乳量500 ml,平均泌乳量为(341.08±89.70)ml。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妊娠期高血压、泌乳Ⅱ期启动时间、EPDS分值是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产后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结论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产后泌乳量水平较低,泌乳量不足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泌乳的相关因素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提高产妇泌乳量,降低泌乳量不足发生率,保障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沐舒坦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孕28~34周面临早产或计划分娩的孕妇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45例,应用沐舒坦静脉滴注,称沐舒坦组;对照组为45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称激素组,两组各分娩早产儿45人,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及早产儿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沐舒坦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11.5%,激素组为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沐舒坦组早产儿肺部感染及脐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结论产前应用沐舒坦能减少早产儿RDS的发生率,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有减少新生儿感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