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达 《大众医学》2009,(11):19-19
老年性聋是指随年龄老化而出现的听力损失。典型的老年性聋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多伴耳鸣及言语识别力下降。老年性聋的发病与个体遗传及生命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噪声、耳毒性药物、疾病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不同组织和各种器官都进行着缓慢的老化过程,累及听器官而出现双耳听力对称性进行性下降, 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聋称为老年性聋。目前人类社会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寿命也日益增长,老龄人口逐渐增多,老年性聋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我国亦开始走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997年,我国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组织对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发现60岁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老年人听力状况,探讨与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定居杭州市区和周边乡镇60岁及60岁以上的来该院就诊的老年人随机进行病史调查、耳部检查及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共调查365人,城区居民110人,乡镇255人,男185人,女180人.有247人(67.67%)出现听力减退,老年性聋为主;其中4级111人(30.41%),3级85人(23.29%),2级45人(12.33%),1级6人(1.64%),0级118人(32.33%).城区组:疾病聋7人(6.36%),老年性聋51人(46.36%),噪音性聋10人(9.09%);乡镇组:疾病聋32人(12.54%),老年性聋147人(57.65%),噪音性聋10人(3.92%).老年性聋患病率乡镇组高于城区组,噪音性聋城区组高于乡镇组(P值<0.05).结论:老年人听力减退主要原因为老年性聋,噪音、耳疾、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是加重听力减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老防耳背     
陈伟  李潮 《健康博览》2012,(5):24-25
常说的“人老耳背”就是指老年性耳聋,不少老年人对听力下降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自然现象无法改变,事实上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也有着不同的原因,如果能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可以延缓听力下降,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与老年聋病人交谈,急不得 老年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但发病年龄不尽相同,早的在40岁后就开始,多数则在50~60岁后才发生。  相似文献   

6.
突聋袭来     
张桂秀 《药物与人》2006,19(3):55-55
突聋与老年听力减退所引起的耳聋完全不一样,听力下降是人步入老年后的生理衰退现象,但是突聋不仅可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在中年人身上也很常见。庆幸的是在诸多耳聋中,突聋是最有希望治好的耳聋,不过这还取决于你对此病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聋又称特发性突聋、特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属于耳科急症之一,全球发病率在5~20/10万人左右。突发性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50岁为多发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助听器验配及调试,采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OI-HA)评分评估患者的助听器验配效果,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验配效果良好组(IOI-HA评分≥25分)与验配效果较差组(IOI-HA评分<25分),比较两组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70例老年性聋患者的IOI-HA评分为18~34分,平均(25.97±2.64)分;42例(60.00%)验配效果良好,28例(40.00%)验配效果较差;验配效果较差组的患者及家属双方意愿验配、助听前言语识别率>80%占比均低于验配效果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社交情况、文化程度、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验配意愿、助听前言语识别率是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主要受验配意愿、助听前言语识别率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助听器佩戴的作用,从而提高佩戴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存在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164例病例资料。 结果 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60例,确诊率为36.6%。104例未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原因是:较好耳听阈加权值<26 dB (37/104),噪声作业工龄<3年(29/104),主客观听力检查结果不相符(27/104),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 (7/104),噪声作业强度<85 dB (A)(4/104)。164例病例中,有149例(90.9%)分别经市、区、街道三级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报告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最终经医学观察有55例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符合率为36.9%,不同级别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客观听力检查是鉴别夸大聋和伪聋的有效手段;应重视劳动者噪声聋诊断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夸大聋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耳聋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病理表现为内耳神经组织的萎缩退化,如耳蜗螺旋器的毛细胞发生退化,以及听神经、听觉中枢的退化。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耳聋是指凡年龄在60岁以上,而无其他原因的双侧对称性进行性感觉神经聋,即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的实质是听觉感受器对声音信息的敏感性下降,听觉感受器又称螺旋器,它位于内耳的蜗中。  相似文献   

12.
在老年人中出现的非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即为老年性聋。人体随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衰老现象,如头发变白、牙齿脱落等。老年性聋则是因听觉系统衰老而引起的听觉功能障碍,其发病年龄及发展速度,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如环境噪声、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肪饮食、吸烟酗酒、耳毒性药物或化学试剂、感染、精神压力加重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回顾疑似噪声聋病例的诊断过程, 分析未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 为噪声的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听力检查、职业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 对2015年3月《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实施以来收治的83例疑似噪声聋患者进行诊断。
结果 83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者中, 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47例(占56.6%), 其中重度噪声聋2例, 中度4例, 轻度41例。36例(占43.3%)诊断为无职业性噪声聋。未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 主要有纯音听力测试结果不符合诊断标准、伪聋或夸大性聋、接触噪声时间不足3年、药物中毒性耳聋等。
结论 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中, 诊断医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懂得识别伪聋或夸大性聋, 注重结合客观听力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同时也要重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为该市预防与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 收集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所监测的噪声作业员工为77 319人, 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 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17%。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检出率以大型企业最低,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均以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员工最高。
结论 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对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调查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 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糖尿病51例听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对听力的影响,探讨老年性糖尿病与老年性耳聋的关系.方法对5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46例健康老人进行纯音听力测试,空腹血糖、血脂、尿糖、血压、眼底及耳部检查.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听阈均显示随增龄而升高,但糖尿病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各年龄组糖尿病患者听力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控制状况与听力明显相关.糖尿病并发症平均听阈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两组之间高频听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是加重老年耳聋的因素,糖尿病聋耳是一种类似老年性耳聋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控制糖尿病病情,控制血糖水平,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5月天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耳鼻喉科收治的55例老年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配戴4通道以上的全数字助听器,均为初次配戴。助听器配戴前进行宣教配戴助听器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纯音测听报告合理选择助听器类型,重点对最大声输出和增益等参数做合理调整。采用助听器效果国际调查问卷(IOI-HA)评价助听器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助听3个月后,55例患者的IOI-HA评分均值为21~33分,总均值为(27.6±3.1)分。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助听器验配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验配意愿、助听后平均听阈、助听前言语识别率,与单/双耳助听无关。结论:老年性聋助听器验配效果与老年患者的助听前言语识别率有关,识别率越高助听器验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护理干预在伴眩晕的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92耳)伴眩晕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平均听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听阈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伴眩晕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比较新版《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与旧版《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07)对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诊断结局的差异和一致程度。
  方法  收集42例临床医学观察的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分别应用新版GBZ 49—2014标准和旧版GBZ 49—2007标准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  42例患者平均年龄(42.87 ± 7.38)岁,平均工龄(11.65 ± 7.08)年。根据新版GBZ 49—2014标准诊断,结果为轻度噪声聋23例,中度噪声聋4例,不能诊断15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为64.29%。根据旧版GBZ 49—2007标准诊断,结果为观察对象27例,轻度噪声聋7例,中度噪声聋4例,不能诊断4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为26.19%。新版GBZ 49—2014标准下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高于旧版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版标准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29,P < 0.05),主要表现在轻度噪声聋的诊断不一致。
  结论  新版GBZ 49—2014标准与旧版GBZ 49—2007标准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结局上存在差异,是技术革新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某医院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情况, 对其诊断要点进行总结, 为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5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在工种、年龄、接噪工龄和噪声强度区间内的分布情况, 对未被诊断为病例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 所有申请者均经多方面、多种途径检查, 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23例, 其中轻度17例, 中度5例, 重度1例, 观察对象5例。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P < 0.05)。纯音测听结果未达到诊断标准、伪聋或夸大聋是未诊断的主要原因。
结论 申请诊断者职业接触史的确认和纯音测听真实性的判断在临床上是难点, 需要结合现场调查、五官科会诊、临床观察和客观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学生致聋原因,选上海19所聋校1168名学生作调查探讨,初步认为:聋生听力丧失可发生任何年龄,出生6个月以内患病率低;但1—4岁失听患病率最高达64.6%,后以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聋生听力逐渐丧失略高于立即丧失。有残余听力同时有语言保留者,占有残听者78.6%,无残余听力而尚存语言保留者,占无残听者21.4%。聋生听力语言全丧失者半数以上(51.8%)是不可逆的;5.82%聋生如经正规教育、语言训练等,则语言机能将会有所进步。先天致聋因素较复杂,近亲结婚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后天致聋因素主要为各类急性传染病和氨基糖甙类耳毒性抗生素,尤其是链霉素(双氢)、卡那、庆大、新霉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