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欧美国家的统计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6%~12%发生痴呆。8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有20%~40%发生痴呆,其中半数以上为老年性痴呆。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000万人患老年性痴呆[1]。在我国,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全国6个城市10个中心的109名医师参加了对42890名老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65岁以上居民痴呆患病率为6.9%,其中老年性痴呆为4.2%,我国南方地区65岁以上居民痴呆患病率为3.9%,其中老年性痴呆为2.8%,估计我国现有痴呆的老年患者超过400万人,老年性痴呆约占1/3。老年性痴呆的…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东丽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本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指导。[方法]以居委会为依托,对东丽区福山里和丰年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普查,筛查率为84.10%。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区高血压患病率45.46%,新发病率为10.29%。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41.99%,低于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48.53%(χ2=7.645,P=0.006)。1级高血压患病率20.25%,占到41.3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第二(14.39%),占30.5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从低到高依次为60~70岁(11.66%),70至80岁组(17.91%)和80岁及以上组(27.97%)(χ2=56.59,P=0.000)。女性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17.65%)高于男性(11.84%)(χ2=11.808,P=0.001)。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33.39%,治疗率仅27.40%。男性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均高于女性(P值均﹤0.05)。[结论]该区高血压防治应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宣传,规范高血压的治疗,特别强调对60岁及以上家庭主妇的健康宣教。进一步扩大高血压防治的年龄覆盖范围,重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某县毛南族与汉族老年人高血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毛南族、汉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流行现状和主要危险因素,为农村地区防治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平塘县593名农村老年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4.9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2,P=0.209);毛南族与汉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6,P=0.072).男女之间各级高血压患病无差异(χ2=0.926,P=0.629);民族内部男、女之间各级高血压患病无差异(χ2=0.899,P=0.638;χ2=1.176,P=0.55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59%,两民族各年龄组之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7,P=0.000).本民族内部各年龄组之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1,P=0.000;χ2=14.561,P=0.001);毛南族汉族体质指数、吸烟、烹调用油的种类、职业、劳动强度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227,6.814,16.313,14.506,12.510;P=0.000 0,0.009 0,0.000 0,0.000 0,0.002).[结论]高血压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重视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管理,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意识,改善生活方式,是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银川市农村常住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疾病患病情况。[方法]2008年,随机整群抽取银川市某农村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调查575人,检出MS患者50例,患病率为8.70%;超重或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脂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0.61%、8.70%、18.61%和39.30%。MS患病率,男性为10.05%,女性为8.00%(P0.05);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分别为2.13%、20.83%、6.22%、12.41%、27.42%(P0.01);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者分别为16.00%、6.25%、3.72%(P0.01)。60.87%的调查对象患有1种以上代谢紊乱,这一比例男性为68.34%,女性为56.92%(P0.05)。[结论]银川市农村部分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低于本地区城市职业人群,但60%以上患有1种以上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老年痴呆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明显增长,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有1.32亿,而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大约为5%,65岁以上患病率为5%~10%,85岁以上患病率为20%~50%[1]。随着年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淀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现况。[方法]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440人进行询问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海淀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29.09%,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0.32%、28.4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675)。文化程度、体重、血压、血脂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有关。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慢性病者。[结论]海淀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积极控制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遏制代谢综合征快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横断面调查,以探究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和认知改变的地区差异。[方法]于2006年9~12月,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太原市矿区和大同市矿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认知功能和生理指标。太原矿区共凋查1713人,从中筛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作为一组病例来源,大同矿区共调查1420人,从中筛出MCI患者作为另一组病例来源,经年龄性别匹配后进行不同地区(太原-大同)的病例-病例研究。资料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太原市矿区MCI患病率为5.43%,大同地区MCI患病率为5.77%;不同地区间病例比较结果显示:知识(t=4.305,P=0.000)、算术(t=2.454,P=0.016)、填图(t=2.419,P=0.018)、短期视觉记忆(t=3.026,P=0.003)几个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地区间MCI患病率不同,在不同地区同质MCI的认知功能改变存在一定差异,故制定不同区域MCI预防措施时应考虑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清华  郑建中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29-3030,3033
[目的]抽样调查某地区老年人群痴呆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地区≥60岁人群1826例进行抽样调查,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筛查,再由临床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1826例老年人共确诊痴呆患者64例,患病率为3.5%;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2.3%VS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人群确诊例数分别为46例、18例,发病率分别为2.5%、1.0%(P﹤0.01);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确诊例数分别为42例、22例,发病率分别为2.3%、1.2%(P﹤0.0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确诊例数分别为38例、26例,发病率分别为2.1%、1.4%(P﹤0.01)。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1%、1.0%和0.4%。[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是该地区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女性、年龄、卒中病史及文化程度为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60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现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老年人保健政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VIP)和Pub Med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2003年2月—2014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篇中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39 000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60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35.8%(95%CI=30.2%~41.4%),慢性病患病率为52.7%(95%CI=41.9%~63.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60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分别为30.8%(95%CI=22.5%~39.1%)和43.8%(95%CI=35.6%~52.1%),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53.3%(95%CI=26.4%~80.3%)和53.3%(95%CI=45.8%~60.8%);东部、中部、西部地区≥60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分别为34.2%(95%CI=21.9%~46.5%)、30.3%(95%CI=16.7%~43.9%)和37.9%(95%CI=34.3%~41.5%),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61.9%(95%CI=43.0%~80.7%)、41.7%(95%CI=7.5%~76.0%)、51.1%(95%CI=44.5%~57.7%);Egger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中国老年人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大力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应列为老年保健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西部项目地区农村老年人两周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健康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个项目县的14 656名≥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并运用单水平logistic回归和多水平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地区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28.53%,两周患病疾病种类主要为高血压(39.23‰)等慢性病,发病时间构成主要为慢性病延续到2周内(61.16%);多水平模型显示,女性两周患病率(19.91%)高于男性(14.88%)(χ~2=50.426,P 0.001);少数民族两周患病率(16.93%)低于汉族(18.92%)(χ~2=8.683,P=0.003);与医疗机构距离较远(2 km~或4 km~)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低于0 km~组(P 0.05)。2周内有跌倒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49.66%)高于未跌倒的老年人(16.71%)(χ~2=87.129,P 0.001);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26.25%)高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11.72%)(χ~2=451.492,P 0.001)。结论性别、民族、与医疗机构距离、是否跌倒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中西部项目地区老年人两周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水平模型比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韩务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48+1958
[目的]了解中牟县2000~2009年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年平均为7.30/10万,发病年龄主要是7岁以下儿童(73.72),发病季节高峰在1~5月,2~3年为一流行周期。流动人口发病比率逐渐加大。[结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空白人群、人口流动。建议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是当前控制麻疹发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拉萨市区健康成人的血红蛋白情况。[方法]对2009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1359例健康成人检测血红蛋白(HGB),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人群血红蛋白平均水平汉族移居者较藏族世居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6g/L±24.16g/L和160.9g/L±23.41g/L,P=0.000),其中男性较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2g/L±20.04g/L和148.15g/L±16.9g/L,P=0.000);该人群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总发生率为5%,其中男性较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6%vs0.15%,P=0.000);藏族世居者较汉族移居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vs2.3%,P=0.000);各年龄段40~49岁发生率(1.78%)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该人群女性贫血发生率1.56%,藏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贫血发生率0.22%,藏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结论]健康藏汉族人群血红蛋白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高原适应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00~2009年我国儿童孤独症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超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92-4194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儿童孤独症领域的研究状况。[方法]依据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收录的儿童孤独症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2000~2009年共发表论文638篇,发表在218种期刊上。文献主要分布在《中国特殊教育》等6种医学专业期刊上。在标注作者的636篇论文中共计1752作者人次,合作度2.75,合作率68.24%。作者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产作者40人,但核心作者尚未形成。[结论]儿童孤独症研究领域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核心期刊已形成,是获取该领域信息的重要来源。已有众多的高产作者。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学、诊断和评估、治疗、康复等11大方面。这些文献外部特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了解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居住区大气中铍的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优化改良。[方法]按照国家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对我国现行的居住区大气中铍的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了优化改良,并对改良后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5ng/ml,测定下限为0.2ng/ml,测量范围为0.0002~0.005μg/ml,对空气中铍的测定范围为0.002~0.05μg/m3(采样体积为1m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5%~4.2%(n=6)。回收率为98.0~106.0%。[结论]改良后的方法比原标准方法更加简便易操作,提高了方法灵敏度、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社区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治疗和控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调脂药治疗率和血脂达标率。[方法]对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社区45~74岁居民应用标准问卷进行调查,并测定其血脂水平。分析一个应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法。[结果]有效调查人数2263例,其中血脂异常患病率22.9%,治疗率36.6%。血脂达标率17.5%,调脂药治疗者血脂达标率47.9%。高体重指数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RR=3.79.P=0.000).且调脂治疗后血脂达标率低(RR=0.44,P=0.000);低家庭收入血脂异常居民调脂药治疗率低(RR=1.95,P=0.000)。[结论]本社区45~74岁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和调脂药治疗者血脂达标率低可能与体重指数高有关,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药治疗率低可能与家庭收入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亚市10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三亚市2000~2009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表及网络直报系统中所获得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9年三亚市法定报告甲、乙传染病发病率为350.61/10万~320.0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24.26/10万。10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70.31/10万上升到156.03/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88.00/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7.20/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单峰下降,高峰为2004年237.25/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年发病率为212.35/10万~212.35/10万。[结论]三亚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以及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方法]分析1997~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与特征。[结果]1997~2009年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105例。疫情为高度散发,波及全区的每一个乡、镇、街。4~5月为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20~50岁的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89.52%。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户籍。发病与职业和居住环境有关。[结论]鼠带毒指数与发病高峰相关,做好灭鼠工作应是遏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吉县白内障的流行特征,为白内障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6~2009年间,以我国目前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盲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对西吉县年龄≥50岁的居民进行白内障患病率的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吉县白内障患病率为7.90%,其中回族患病率5.44%,汉族患病率10.98%。[结论]白内障仍是高龄者的致盲眼病,西吉县50岁以上白内障患病率较高,致盲率高,汉族患病率高于回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廊坊市市直部分医保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方法]以在廊坊市中医院进行体检的部分廊坊市直医疗保险参保人群12 224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本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8.77%,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BMI、高血脂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本市市直医保人群中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国内地居民2000-2009年被动吸烟率,并分析其在性别、城/乡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场所等因素间的差别.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居民吸烟的调查研究,再从中筛选出有关被动吸烟的研究报告.各资料间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模型或随机模型进行合并分析,采用秩相关检验法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共入选相关文献19篇,累计不吸烟人数为195 349人,被动吸烟人数为70 781人,总被动吸烟率为47.04%(95%CI:38.88%~55.27%).将被动吸烟率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年份、研究地区和被动吸烟场所进行分层分析,男、女性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4.80%(95%CI:34.07%~55.79%)和49.09%(95%C:39.62%~58.59%),P<0.05;城市、农村地区合并的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6.10%(95%CI:28.88%~63.82%)和47.55%(95%CI:17.85%~78.25%),P<0.05;研究年份在2000-2004年被动吸烟率合并为47.59%(95%CI:38.31%~56.95%),2005-2009年为46.90%(95%CI:33.19%~60.87%),P<0.05;东、西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1.38%(28.88%~54.47%)和74.38%(95%CI:59.08%~87.10%),P<0.05;家庭、工作场所、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率分别为73.03%(95%CI: 60.41%~84.00%)、14.72%(95%CI:8.83%~21.82%)和25.90%(95%CI:5.65%~54.24%),P<0.05.结论 合并的被动吸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研究年份为2005-2009年的被动吸烟率低于2000-2004年,西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高于东部地区,家庭内被动吸烟率高于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among inland resident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9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 urban/rur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tc.. Methods Electronic search strategy was carried out, using WanFang database, 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VIP database, CBM and PubMed database to collect data on smoking, and passive smoking status, among residents in China.Fixed effects model or random effects model was employed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tests for homogeneity. Publication bias was assessed by rank correlation test. Al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R 2.8.0. Results Nineteen studies were selected with a total of 195 349 non-smokers and 70 781 passive smokers involved.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was 47.04%(95%CI: 38.88%-55.27%). The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was stratified by factors as sex, urban/rural, year and areas of the study, and areas where passive smoking was studied.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passive smoking were as follows: 44.80% (95%CI: 34.07%-55.79%) and 49.09%(95%CI:39.62%-58.59%) ,P<0.05 for male and female;46.10%(95%CI:28.88%-63.82%),47.55%(95% CI: 17.85%-78.25% ), P<0.05 for urban and rural, respectively.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passive smoking were 47.59% (95% CI: 38.31%-56.95% ) in the study year of 2000-2004 and 46.90% (95%CI: 33.19%-60.87% ) in 2005-2009 (P<0.05).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passive smoking for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were 41.38%(28.88%-54.47%) and 74.38%(95%CI: 59.08% -87.10% ) (P<0.05), and 73.03% (95%CI: 60.41% - 84.00% ), 14.72% (95%CI: 8.83%-21.82% )and 25.90% (95% CI: 5.65% - 54.24% ) for family, workplace and public place,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The pooled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was higher in females than males, in rural than in urban and in the western area than in the eastern areas. The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in the study year of 2005-2009 was lower than of 2000-2004. The pooled passive smoking rate in the family was higher than in the workplace or in pub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