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某钢铁企业原辅料运输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职业卫生检测及工程分析等方法分析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效果。[结果]本项目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一氧化碳、噪声及高温。其中12个岗位的粉尘和3个岗位的噪声测定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率分别为44%和50%;焙烧作业区一辅料岗的高温测定值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内容不全,缺少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职业健康体检未覆盖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人。[结论]该钢铁企业原辅料运输生产项目需进一步加强职业危害个体防护措施,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并确保各项制度和设施的运行正常,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压依赖性外向钾通道(voltage-dependent potassium channel,Kv)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致血管内皮细胞毒性中的作用,以验证钾外流与纳米SiO2致细胞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正常培养为阴性对照组,单独加入20μg/ml纳米SiO2为阳性对照组,在20μg/ml纳米SiO2基础上添加不同剂量的Kv通道阻断剂氯化四乙胺(TEA-Cl)或4-氨基吡啶(4-AP)为实验组,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6(IL-6)释放量。用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测定正常HUVECs及染不同浓度纳米SiO2时Kv电流变化,验证纳米SiO2对血管内皮细胞Kv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正常细胞组)比较,纳米SiO2(阳性对照组)导致内皮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LDH活力、TNF-α和IL-6释放量明显增加。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加入钾通道阻断剂TEA-Cl或4-AP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但高剂量阻断剂组反而降低。钾通道阻断剂也导致LDH活力降低,但在最高剂量时甚至达到阳性对照水平。只有高剂量TEA-Cl使TNF-α释放量明显减少,而4-AP自低到高剂量使TNF-α释放量逐渐降低,呈剂量-效应关系。TEA-Cl和4-AP均可明显降低纳米SiO2诱导IL-6释放量。膜片钳电生理实验中,内皮细胞Kv电流表现延迟整流特性,4-AP对该电流的抑制作用明显。与阴性对照(正常细胞组)比较,纳米SiO2导致外向钾电流明显增大,激活曲线左移,斜率因子降低(P<0.05),表明Kv活性增加,通道开放速率明显增高。结论纳米SiO2可引起细胞炎性反应,Kv开放引起的钾外流增加在该毒性效应中可能起着活化细胞、激活炎性体的早期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南京市放射诊断机构、设备基本情况和X射线诊断频度现状,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卫生行政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工作方案,放射诊疗机构在"江苏省放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填报相关调查表,再将汇总后的X射线诊断人次数除以2019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数,获得南京市X射线诊断频度。结果 南京市拥有各级放射诊断机构347家,其中三级医院27家,二级医院52家,一级医院159家,未定级医院109家,放射工作人员3 270人,各类型X射线诊断设备1 285台,其中69.23%设备和44.57%的放射工作人员集中在三级医院;全市各类X射线诊断设备中,X射线摄影(DR)机数量最多(37.59%),其次为牙科机(20.70%);全市X射线诊断总数8 563 487人次,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占55.28%,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占35.98%;南京市X射线诊断频度1 007.47人次/千人口,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556.90人次/千人口,CT诊断频度362.46人次/千人口,其他诊断频度80.03人次/千人口,介入治疗频度8.08人次/千人口;X射线诊断检查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62.23%),城区高于郊区。结论 初步掌握了南京市放射诊断机构基本情况和X射线诊断频度现状,一级及未定级医院在放射工作人员配置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城区医疗资源优于郊区,卫生行政部门需加强宏观调控,以保障患者及受检者健康安全,减少公众集体剂量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集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和肇庆市4个地区的大气PM2.5,将PM2.5分别以1、10、50、100、200、300μg/ml剂量对肺泡巨噬细胞染毒24 h。检测一氧化氮(NO)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生成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及细胞存活率。以肇庆作为对照,观察PM2.5对各指标的影响。经剂量与效应指标回归分析,以斜率评价各地区PM2.5的效应大小。结果不同地区大气PM2.5致肺泡巨噬细胞释放TNF-α、NO、MDA的水平和LDH的漏出率均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SOD的活力和细胞的存活率随染毒剂量升高而降低。深圳和东莞大气PM2.5对肺泡巨噬细胞胞内的SOD活力的抑制程度高于广州和肇庆(P<0.05)。深圳和东莞大气PM2.5致肺泡巨噬细胞内MDA的生成量明显高于肇庆(P<0.05)。广州大气PM2.5致肺泡巨噬细胞生成TNF-α量最高,其次为东莞,均明显高于肇庆(P<0.05)。广州大气PM2.5致肺泡巨噬细胞内LDH的漏出率最高,其次为东莞和深圳,均高于肇庆(P<0.05)。剂量高于100μg/ml时,广州、深圳和东莞大气PM2.5致肺泡巨噬细胞存活率低于肇庆(P<0.05)。回归分析显示,广州大气PM2.5对肺泡巨噬细胞的TNF-α、LDH漏出率、NO释放量的效应最强,肇庆大气PM2.5对肺泡巨噬细胞的LDH漏出率、NO释放量和细胞存活率的效应最低。结论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强,广州、东莞、深圳地区大气PM2.5的毒性效应总体上强于肇庆地区。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大气PM2.5致大鼠肺损伤的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动物实验比较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方法采集广州、东莞、深圳和肇庆4个城市的大气PM2.5。将雄性SD大鼠分为3个染毒组(10、3和1 mg/kg)和1个对照组,每组7只。4个城市的PM2.5均按此分组并染毒。气管滴注PM2.5,对照组滴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48 h和28 d后处死动物,收集左侧肺和一定量的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和测定灌洗液中总蛋白(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肇庆地区大鼠体重增长率较高,东莞地区最低。PM2.5主要导致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炎症等。与对照组比较,PM2.5导致肺泡灌洗液中TP、LDH、IL-6和TNF-α水平增高,SOD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州PM2.5组LDH的漏出量最高,深圳PM2.5组肺泡灌洗液中SOD活力最低,东莞PM2.5组肺泡灌洗液中IL-6释放量最高,肇庆PM2.5染毒48 h组SOD活力均高,LDH、TNF-α、IL-6均较低。结论本次采集的四城市大气PM2.5可致大鼠肺组织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反应。广州、东莞、深圳PM2.5对上述效应指标的影响强于肇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效应,探讨颗粒成分和粒径对其心血管的毒性效应.方法 选择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标准石英作为染尘颗粒,其中nano-TiO2和标准石英分别作为nano-SiO2的成分对照和粒径对照.将剂量为5.0、10.0、20.0、40.0 μg/ml的3种颗粒分别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不含颗粒物的DMEM培养液为对照组,24 h后收集培养液上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量.结果 与0μg/ml剂量组比较,各剂量nano-SiO2染尘组和10.0、20.0、40.0 μg/ml nano-TiO2染尘组及标准石英染尘组的LDH活力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0 μg/ml剂量组比较,5.0、10.0、20.0 μg/ml nano-SiO2染尘组和40.0 μg/ml nano-TiO2染尘组及20.0、40.0 μg/ml标准石英染尘组的SOD活力明显增加,40.0μml nano-SiO2染尘组的SOD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0μg/ml剂量组比较,10.0、20.0、40.0 μg/mlnano-SiO2染尘组和各剂量nano-TiO2染尘组及40.0 μg/ml标准石英染尘组的TNF-α释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0μg/ml剂量组比较,10.0、20.0、40.0 μg/mlnano-SiO2染尘组和20.0、40.0μg/ml nano-TiO2染尘组及40.0 μg/ml标准石英染尘组的IL-6释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10.0、20.0、40.0 μg/ml nano-SiO2染尘组的LDH活力明显高于标准石英染尘组,10.0、20.0、40.0 μg/ml nano-TiO2染尘组LDH活力明显低于标准石英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μg/ml nano-SiO2染尘组SOD活力明显高于标准石英染尘组,40.0 μg/ml nano-SiO2染尘组和20.0 μg/ml nano-TiO2染尘组SOD活力明显低于标准石英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10.0、20.0、40.0 μg/ml nano-SiO2染尘组和5.0、10.0μg/ml nano-TiO2染尘组的TNF-α释放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石英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10.0、20.0、40.0μg/ml nano-SiO2染尘组和20.0、40.0 μg/ml nano-TiO2染尘组的IL-6释放量明显高于标准石英染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颗粒都能够对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其中以nano-SiO2的作用最强,nano-TiO2和标准石英的细胞毒性表现不一.颗粒物毒性与其成分和粒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6家医疗机构的抽样调查,对南京市放射诊断的总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估算全市普通放射诊断和CT扫描的应用频度。方法 根据哨点监测工作方案,将本市医疗机构按医院级别分为三层,再随机抽取26家医疗机构。通过调查表,对机构基本情况、放射诊断设备基本情况及放射诊断检查频次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6家医疗机构放射诊断检查频次为1 043 307人次,占门急诊总量的15.76%。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放射诊断检查频次占门急诊量的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二级医院的比例最高(32.17%)。常规X射线诊断在所有级别医院的放射诊断检查中的构成比最高,占放射诊断检查的70.81%。CT扫描检查全部分布在二级和三级医院,占放射诊断总数的25.82%,摄影检查占常规X射线诊断检查的比例最高,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中均超过97%。在一级医院中透视检查的构成比为27.72%,高于三级和二级医院。利用此次调查结果和卫生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估算南京市2017年普通放射诊断应用频度为954人次/千人口,CT扫描应用频度为246人次/千人口。结论 面对南京市放射诊断的发展现况,需更加重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医疗照射的防护,加大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放射诊疗活动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广州、东莞、深圳和肇庆4个城市的PM2.5。试验细胞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PM2.5分别以10、50、100、200、300μg/ml剂量染毒,作用于细胞24 h,测定细胞NO释放量、SOD活力、LDH漏出量及细胞存活率(MTT试验)。以肇庆作为对照,观察PM2.5对各指标的影响。经剂量与指标回归分析,以斜率评价不同城市PM2.5的效应大小。结果各城市PM2.5致细胞NO释放量和LDH漏出量随剂量增加而升高,SOD活力和细胞存活率随剂量升高而降低(P<0.05)。广州和深圳PM2.5在高剂量时致NO释放量明显高于肇庆(P<0.05)。广州、东莞和深圳PM2.5致SOD活力降低的程度在各剂量组均强于肇庆(P<0.05)。深圳PM2.5致LDH释放量明显高于肇庆,广州、东莞在高剂量时高于肇庆(P<0.05)。广州、深圳PM2.5致细胞死亡率高于肇庆(P<0.05)。回归分析表明,广州PM2.5致LDH漏出和细胞死亡的毒性效应最高,深圳PM2.5对NO释放和SOD活力降低的毒性效应最高,肇庆PM2.5对NO、SOD、LDH的细胞毒性均处于最低水平。NO释放量、LDH漏出量与细胞存活率呈负相关,SOD活力与细胞存活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城市PM2.5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表现不同。NO、SOD、LDH与细胞存活率有关联,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识别、检测某石化公司油品储运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 依据相关标准及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中各单元的职业病危害控制设施分布较为合理,运行良好,苯、溶剂汽油的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结论 油品储运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应以防治急性中毒和完善应急救援措施为重点,规范操作,加强安全管理,避免职业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15-2017年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计进行检测。单次监测结果超过1.25 mSv时,使用《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核查登记表》进行异常剂量调查,在EXCEL中对异常剂量及其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本中心监测的个人剂量异常数据共计166人次,大部分异常剂量在5.00 mSv以下(72.29%),导致剂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计遗留于放射工作场所内、佩戴过期剂量计、佩戴剂量计自身接受放射性检查,占异常剂量总数的75.90%。结论 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放射工作人员正确规范佩戴和使用个人剂量计,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