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食物中毒事件中所采集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快速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采用现行标准检验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运用标准检验方法在22份食物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株,7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到5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食物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1份,粪便样本中检出6份;所分离到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4种PFGE带型,指纹图谱相似度为93.48%~97.44%。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同一克隆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PFGE可有效用于食物中毒的分型研究及溯源分析,实时荧光PCR可作为现行标准检验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联合应用荧光定量PCR/RT-PCR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一起学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为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经过进行调查,采集病例粪便/肛拭样本及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和鉴定。提取样本RNA,以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检测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诺如病毒核酸。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PFGE分子分型分析,以BioNumerics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采集43份样本,经常规培养鉴定和荧光定量PCR/RT-PCR分析,副溶血性弧菌阳性6份,分离株血清型均为O3∶K6,除1株来自食品样本的菌株与其他菌株同源性为52.1%外,其余5株同源性为100.0%。结论本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导致。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结合PFGE分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确定和溯源食物中毒的病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在食物中毒中病原学基因诊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和肛拭增菌液进行快速检测,同时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和细菌生化鉴定仪的生化鉴定,及日本生研株式会社生产的肠炎溶血性弧菌型别免疫血清(K型别)分型。结果:在这一起食物中毒的患者中,实时荧光PCR检测6份粪便和肛拭增菌液,其中,4份阳性,并从PCR阳性的增菌液中分离到4株副溶血性弧菌K6型。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原菌的DNA,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在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发生在自贡市某县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方法按照GB4789.4-2016和WS271-2007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在1份粪便样本,1份患者肛拭子样本和6份食物样本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到的8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得到同一种带型,图谱相似度为100%。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诊断,确认此次食物中毒由同一克隆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所致,PFGE能够在食物中毒事件的追踪溯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集患者和厨工肛拭子、末梢水及物表涂抹拭子共90份。通过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确定病原菌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病原菌毒力基因eaeAi、paHs、tl、ts、tx1与stx2存在情况。其中4株病原菌全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I酶切后,通过PFGE获得电泳图谱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90份标本中22份样品分离出携带eaeA基因的EPEC。BioNumerics分析结果显示4株EPEC PFGE带型完全相同,表明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带eaeA基因非典型EPEC引起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明致病菌。方法对14例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例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及7份剩余菜肴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tdh、trh和toxR基因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3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PFGE分子分型试验,4份患者标本的分离株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均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K9,毒力基因tdh阳性、trh阴性和toxR阳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带型相似度为100%。7份剩余菜肴均未检出相关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分析,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所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中毒原因、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资料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患者肛拭子、剩余食品、原材料等28份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从可疑食品蛋糕和6个患者中共分离到7株肠炎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PFGE条带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属同一克隆株。结论 这是一起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网购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T4789-2003和WS/T9-1996附录A,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检出的两种致病菌分别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2份患者和食品、环境标本中,分离出4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奇异变形杆菌。检测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结果均为阳性;7株奇异变形杆菌的PFGE分型结果为不相关关系。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分析,证实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荧光PCR和PFGE在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PCR和脉冲场电泳(PFGE)在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调查中的应用。[方法]对中毒样品进行荧光PCR检测,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基因组DNA经NotI酶切,通过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部分样品荧光PCR检测结果呈阳性,同起食物中毒菌株PFGE图谱一致。[结论]荧光PCR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病原体。PFGE具有很强的菌株同源性分析能力,适用于食物中毒病原菌学鉴定和传染源溯源。荧光PCR和PFGE在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空肠弯曲菌所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为突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实施调查,可疑样本先用多重巢式PCR快速筛查22种常见胃肠道病原,锁定目标病原后,将病原菌分离鉴定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同步检测.对检出的空肠弯曲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es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有病例91例,采集样本49件.从27件病例样本中分离出15株空肠弯曲菌,PFGE分为2种带型,其中14株带型完全一致,另1株为另一带型,2种带型相似性为66.7%.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和PFGE分析,判定此次事件为一起空肠弯曲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结论 传统分离培养检测方法结合FilmArray多重PCR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PFGE分型技术可快速、准确确定和追溯病原.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PCR和DNA分子分型在菌痢暴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和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在菌痢暴发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对一起菌痢患者的24份肛拭增菌液进行快速检测,同时从患者肛拭中分离的5株福氏4型志贺氏菌采用脉冲场凝脉电泳的方法进行了分子分型。[结果]在这一起菌痢疫情中,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24份肛拭增菌液.5份阳性,并从PCR阳性的增菌液中分离到5株福氏4型志贺氏菌,而且5株志贺氏菌的脉冲场凝胶(PFGE)图谱显示DNA条带完全一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原菌的DNA,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PFGE具有分型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能直观地判断致病菌的亲缘关系,及时查明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在志贺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菌株分离、生化鉴定和血清型确定参照GB/T4789.4-2008方法进行,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菌株药物敏感性,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沙门菌invA基因,用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7份样品检出10株肠炎沙门菌;经耐药性分析,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他啶等15种抗生素均为100%敏感,对呋喃妥因70%耐药;invA基因阳性率为100%;经PFGE分型,10株源于食物中毒患者和涂抹物样品的肠炎沙门菌带型一致,为相同菌株。结论:invA基因可作为沙门菌病快速诊断基因;PFGE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分子分型方法,能用于沙门菌食物中毒细菌同源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标本以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的鉴定以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GB/T4789.7—2008),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毒力基因(toxR、trh、tdh、tlh)的测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3份食物标本和5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8株菌分属于不同的血清型。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8株菌的toxR和tlh均阳性,trh均阴性,tdh为粪便标本均阳性,食物标本均阴性。8株菌共产生6种PFGE带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分离于粪便标本和分离于可疑食物标本的菌株之间,其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多种O抗原群混合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一起由西式糕点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对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为溯源提供依据,也为今后处理此类事件提供借鉴。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和剩余食物标本,分离致病菌并对病原菌分离鉴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所分离的5株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PCR方法对其毒力基因inv A、ipa B和sef A进行检测。结果 2份剩余的肉松面包和3份患者粪便标本均检出肠炎沙门菌,血清型为9,12:g,m:-。5株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完全相同,同源性为100%。inv A、ipa B和sef A 3种毒力基因均被检出。结论结合本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菌株分离鉴定结果和PFGE检测结果,证实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污染肉松面包引起,且菌株均携带多种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病原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食物中毒原因,并了解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根据流行病调查和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按照GB4789.4-2010[1]、WS271-2007[2]、B-K琼脂扩散法[3]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共采集8份样品(2份肛拭物,6份剩余食物),除1份剩余食物外均检出斯坦利沙门氏菌,检出的7株斯坦利沙门氏菌对16种抗生素未见耐药情况。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检出的斯坦利沙门氏菌未出现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快速检测,为食物中毒调查和应急处理提高依据.方法:采集16份相关标本,其中病人肛拭3份、粪便标本1份、呕吐物1份、剩余食物3份、食物加工人员手涂抹液1份和工作台具涂抹液7份,前增菌后,提取核酸,在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上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副溶血弧菌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和筛查,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利用Vrr: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可疑菌进行生化反应检测,以及进行血清学试验.结果:11份标本沙门菌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其他细菌荧光PCR检测阴性;该11份荧光.PCR阳性标本分离的菌株经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鉴定为沙门菌,99%的概率,血清型都为AF、O9、Hg、Hm,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应大力整顿熟食市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健康教育,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技术对一起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类似事件处理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病例、可疑污染食品、环境样本;使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进行病原筛查及毒力基因检测;使用常规培养技术进行样本病原菌分离;使用PFGE进行菌株分子分型;应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对食品分离株和病例分离株进行聚类分析;将食品分离Vp菌株中携带tdh基因情况和食品增菌液中toxR和tdh基因扩增ct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件病例粪便样本和2件可疑污染食品分离到Vp菌株(toxR+/tdh+/trh-,O3:K6血清型),且PFGE图谱成簇(相似度93.94%);1件可疑污染食品分离到Vp菌株(toxR+/tdh-/trh-),与另外5株Vp的PFGE图谱不成簇。2件分离到Vp(tdh+)菌株的食品样本,其增菌液2种基因(toxR和tdh)实时荧光PCR检测ct值接近;分离到Vp(tdh-)菌株的食品样本,其增菌液toxR基因扩增ct值小于tdh基因较多。结论本次事件为一起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食品增菌液实时荧光PCR检测对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快速诊断和病原学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新邵县一起食物中毒病因,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表型检验和毒力基因的鉴定、耐药性检测,利用分子分型技术探讨其多态性,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依照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和文献报道的方法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分型、耐药性检测;并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份病人血培养为阴性,3份病人肛拭检出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一致、均带有侵袭性invA基因的莫斯科沙门菌,PFGE图谱显示为同一克隆。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确定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莫斯科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鸡爪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溯源和耐药分析,为查明这起食物中毒的源头及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品和患者粪便等标本,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经增菌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对检出的7株沙门氏菌株采用标准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凝集试验,菌株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7株沙门氏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从鸡爪中检出沙门氏菌1株,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沙门氏菌6株,通过生化仪鉴定和血清凝集试验显示7株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同为福尔斯布特尔血清型,PFGE显示7株沙门氏菌株同源性为100.0%,药敏结果显示这7株菌株均对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耐药。结论该起群体性腹泻、发热、腹痛事件为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大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大众食用购买的熟食前应尽量加热处理后再食用,这是预防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小作坊、饭店等生产经营场所的监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脉冲场电泳(PFGE)在不同角度和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为明确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并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检测要求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方法用各种采集样品进行PCR检测,并且用检测到的肠毒素进行同源性调查研究。结果 3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检测出肠毒素及其相应的编码基因,并用PFGE证实了3株菌属于同一克隆,但本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比较与另一次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具有同源性。结论 PCR快速有效的鉴定病原菌,PFGE能准确地追溯其同源性,为食物中毒病原菌鉴定提供快速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