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策略对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12月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的中度BPD患儿31例,采用前瞻性方法,出院后均以 0.9%氯化钠2 ml+布地奈德1 ml雾化吸入 bid×1月。然后根据随机方式,将出院1月后~矫正胎龄12月时雾化吸入策略分为3种:长期吸入组(n=11)、按需吸入组(n=10)及无吸入组(n=10)。分析雾化吸入策略对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内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及发热、上感及肺部感染频次、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次数及矫正胎龄1月及12月潮气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按需吸入组及无吸入组相比,长期吸入组患儿1年内发生喘息及发热、肺部感染频次、入住PICU次数及健康状态时活动后气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吸入组患儿上感次数明显减少(P<0.05)。31例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后,三组间潮气量(VT/kg)、 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呼出25%潮气容积时段的平均呼气流量(TEF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按需吸入组及无吸入组相比,长期吸入组矫正胎龄12月时达峰容积比(VPEF/VE)明显升高(F=36.36,P<0.05);长期吸入组矫正胎龄12月VPTEF/VE较1月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布地奈德吸入策略可减少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频次,改善VPTEF/VE,但对呼吸系统症状急性加重或恶化的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期联合使用吸入性布地奈德和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BP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滨湖医院选取胎龄<32 周且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60例,随机分成咖啡因+布地奈德组(n=30例)和咖啡因组(n=30)。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后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BPD 发生率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咖啡因+布地奈德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咖啡因组(t=2.09,Z=2.36,P<0.05),咖啡因+布地奈德组的BPD发生率较咖啡因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使用吸入性布地奈德和枸橼酸咖啡因能够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及吸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BP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行早期干预对早产小于胎龄儿的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为早产高危儿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小于胎龄儿做为观察组(n=103), 分别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早期干预, 将此前在本院住院的早产小于胎龄儿但并未实行早期干预措施的患儿做为对照组(n=89), 记录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指标, 并于关键年龄行0~1岁20项神经运动评估(INMA)及贝利婴幼儿发育(BSIDⅡ)评估, 将两组患儿上述检查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矫正年龄6、12月龄时, 体重、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12月龄时两组间头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0, P=0.032)。矫正年龄18月龄时, 体重、身长及头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 -3.381, -2.627, P<0.05)。矫正年龄6月龄时体重及头围的追赶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χ2 =3.891、4.444, P<0.05), 矫正年龄18月龄身长的追赶率观察组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16, P=0.034);矫正年龄6月龄前行INMA提示观察组矫正年龄4月、5月时INMA异常率较对照组低(χ2 =4.401、4.786, P<0.05), 矫正年龄12月龄及18月龄时运动发展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45、3.492、2.427、2.437, P<0.05)。结论 对早产小于胎龄儿进行早期干预, 可以促进其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 有利于早期实现追赶生长, 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实现此类高危儿健康生长轨迹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及潮气肺功能动态变化,为识别BPD患儿远期不良预后以期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BPD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根据BPD分级分为Ⅰ级BPD组和Ⅱ、Ⅲ级BPD组分别为45例、35例,并选取同期住院且胎龄、体重相当的非BPD患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情况及住院次数、喘息、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情况,并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肺功能参数的不同。 结果 矫正1月龄、6月龄时,三组患儿体重、身高、头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F=7.616、10.942、24.381;矫正6月龄:F=3.795、9.569、4.481,P<0.05)。矫正年龄1岁内,三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次数、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0、19.212、7.384,P<0.05)。三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在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F=7.861、9.909、7.021、6.825;矫正6月龄:F=9.399、6.545、7.287、5.538;矫正1岁:F=6.962、8.099、4.752、8.549,P<0.05),其中,矫正1月龄时,Ⅰ级与Ⅱ级、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6月龄、1岁时,仅Ⅱ、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PD患儿更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患病率高,潮气肺功能阻塞程度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入院并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在出院后给予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不予吸入任何糖皮质激素。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三组患儿随访前后潮气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随访后喘息反复发作的情况。结果 完成随访患儿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干预后两组患儿潮气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干预前上升、FeNO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1个月咳喘反复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可在短期内有效防治毛细支气管炎感染后咳喘复发,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储雾罐吸入方式可以替代雾化吸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预后,并具有便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以期为B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生后24 h入院胎龄<28周且存活≥28 d的102例超早产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n=77)和非BPD组(n=25)。结果 102例超早产儿,发生BPD者77例(7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肺动脉高压、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与超早产儿发生BPD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肺动脉高压(OR=25.595,95%CI:1.155~567.379),总用氧时间(OR=1.676,95%CI:1.250~1.893)是超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超早产儿的BPD发生率较高,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用氧时间,且在早期采用全面和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BP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INSURE技术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影响, 为降低BPD发生率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选取于2014年1月—2018年12月出生后1 h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2 周、出生体重1 000~1 500 g、诊断为RDS的患儿83例, 分为改良组35例(INSURE技术联合布地奈德, 即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和常规组48例(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连接有创机械通气):2)设计临床调查表, 记录一般资料、BPD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率、转归等。结果 1)改良组给药后6 h PO2高于常规组, 呼吸机和总用氧时间均较常规组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1、3.633、3.484, P<0.05);2)改良组BPD、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3.920, P<0.05), 其他合并症发生率和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URE技术联合布地奈德早期可明显改善氧合指数, 缩短呼吸机和总用氧时间, 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 同时也明显降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 短期内未增加其他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诊断脑白质损伤,出院后在本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随诊至矫正胎龄12月的131例早产儿的资料,分为母乳喂养组(n=69)和人工喂养组(n=62)。比较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期间日增体重、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院内感染率、以及在住院期间所患疾病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矫正2、6、12月龄体重,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发育商和小儿神经运动心理发育评分。结果 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率(25%)和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白质软化发病率(11%)比人工喂养组低(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χ2=4.431、5.380,P<0.05);矫正2月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发育商(95.5±8.8)较人工喂养组(91.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8,P<0.05)。结论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脑室白质损伤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罹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随访结局。方法 以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NRDS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BPD分为BPD组和对照组(非BPD组),研究患NRDS的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并在出院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其1岁内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发生次数、再住院率及部分患儿2岁以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共纳入79例患儿,其中BPD组32例,对照组4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人数及母亲患妊娠子痫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母亲年龄、是否有分娩前胎膜早破及妊娠期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患儿生后1年内患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儿1岁内再入院率、2岁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胎龄(≤28周OR=23.00,95%CI:6.767~78.172;>28~32周OR=4.518,95%CI:1.359~15.020),与机械通气>7 d(OR=4.380,95%CI:2.581~6.146)为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论 胎龄及机械通气>7 d可能为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BPD可能导致患儿婴幼儿期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而是否会导致患儿远期肺功能的改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情况,分析BPD发病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BPD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出生的1 4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BPD分为BP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PD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1 426例早产儿中,BPD患儿88例(6.17%),其中轻度23例(26.14%)、中度49例(55.68%)、重度16例(18.18%);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妊娠高血压、长期二手烟接触、过度劳累、宫内感染、羊膜炎及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贫血、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用氧时间、最高给氧浓度>40%均与早产儿BPD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宫内感染(OR=3.300,95%CI:1.367~7.967)及新生儿胎龄<28周(OR=4.162,95%CI:2.379~7.281)、出生体重<1 500 g(OR=4.591,95%CI: 2.926~7.202)、肺出血(OR=2.654,95%CI: 1.329~5.300)、贫血(OR=5.836,95%CI: 2.129~15.993)、机械通气(OR=4.033,95%CI: 1.953~8.175)是早产儿BPD发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BPD发病与产妇宫内感染、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及有无肺出血、贫血、机械通气有关,临床应根据产妇、新生儿情况制定相关防治措施,以减少BPD发生,改善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早期肺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160例原发性AOP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治疗后早期肺功能指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和β-内啡肽(β-EP),比较两组治疗前、校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正压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治疗24、48、72 h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RR)、吸呼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流速(PEF)、25%/50%/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GFBP-3显著高于对照组,β-E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25% VS. 43.75%,P<0.05);校正月龄6、12个月,观察组的Gesel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辅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AOP能够保护患儿肺功能及神经功能,促进其智能发育,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沧州地区农村不同类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岁以下沧州地区农村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哮喘预测指数分为阳性组45例和阴性组57例。另选30例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分阶段于喘息发作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喘息缓解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参数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 在喘息急性期阳性组、阴性组的TPTEF/TE、VPEF/V、VT、Ti、T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TPTEF/TE、VPEF/V均明显降低(P<0.01)。在缓解期阳性组、阴性组的TPTEF/TE、VPEF/VE比急性期均升高,仍低于对照组,且阴性组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期阳性组的TPTEF/TE、VPEF/VE较缓解期升高,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阴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沧州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患儿,阳性组喘息缓解3个月后仍持续存在肺功能损害,较阴性组肺功能损害持续时间长,恢复慢,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可为早期识别哮喘并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防治哮喘的发生提供一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38例,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32例)和非BPD组(106例)。收集所有早产儿的出生与治疗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与非BPD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应用率、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产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2.912,χ2=24.089、5.208、8.586、9.4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是BPD的保护因素(28~周OR=0.143,95%CI:0.035~0.579;30~<32周OR=0.210,95%CI:0.047~0.939),机械通气(OR=5.459,95%CI:1.991~14.963)、新生儿感染(OR=4.075,95%CI:1.031~16.106)、产前感染(OR=3.375,95%CI:1.051~10.833)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感染、避免早产、减少机械通气是减少合并NRDS、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的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婴幼儿反复喘息危险因素及其与潮气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择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反复喘息≥3次住院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期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采用CareFusion公司肺功能仪对两组婴幼儿呼吸频率(RR)、 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V/ kg)、 吸/呼比(Ti/Te)、达 峰 时 间 比 ( TPTEF / TE) 及 达 峰 容 积 时 间 比( VPEF/VE)进行测定。结果 1)湿疹(OR= 5.86,95%CI:1.72~22.06)、被动吸烟(OR=2.16, 95%CI:1.36~5.29)、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OR=7.83, 95%CI:2.56~30.31)、居住地城市(OR=3.12,95%CI:1.17~12.46)、临近马路(OR=2.05,95%CI:1.08~3.03)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对照组比较,喘息急性期、缓解期的RR均显著增快(均P<0.05);与喘息急性期比较,喘息缓解期RR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喘息急性期组、喘息缓解期组TPTEF/TE、VPEF/VE均显著降低(P均<0.01);且经积极治疗后,与喘息急性期比较,喘息缓解期TPTEF/TE、VPEF/VE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湿疹、被动吸烟、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居住地城市、临近马路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潮气肺功能是婴幼儿哮喘早期监测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