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环境累积剂量测量系统技术水平,通过比对提高监测能力。方法 依据国家《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GB 10264-88)对TLD元件监测技术进行质控考核。结果 两组比对剂量评定值与约定真值的绝对偏差均小于10%、两组不确定度均小于10%。结论 四川省环境累积剂量监测技术符合《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标准要求,且仪器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热释光剂量测量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热释光剂量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以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环境热释光剂量测量分析结果为例来说明热释光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热释光探测器的分散性、热释光探测器的稳定性、测量系统刻度因子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 热释光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热释光探测器的分散性、热释光探测器的稳定性、测量系统刻度因子等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在开展热释光剂量测量时要严格控制这些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个移动式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实验室自校准方法。方法 利用自备辐照器对热释光探测器进行定量照射,然后用已经检定的实验室标准剂量测量系统检测获得个人剂量当量值Hp(10),以此剂量当量值Hp(10)作为约定真值,用相同的受照探测器在便携式热释光剂量读出仪上进行读数,并计算出校准因子。结果 用上述方法校准的便携式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以及实验室标准剂量测量系统,对同一批受照的热释光探测器进行监测,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上述便携式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实验室自校准方法结果可信,并且简便、快速、易行,是解决现场个人剂量应急监测装备校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了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检定与质量控制程序。方法 在精密筛选探测器和保持读出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在标准辐射场照射(LiF:Mg,Cu,P)探测器,通过读出系统得出计数并计算出校准因子;在标准辐射场照射一约定值验证校准因子;用自备辐照仪进行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质量控制。结果 获得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校准因子:1.76×10-3 mSv/计数;通过了标准盲样的验证;确定了自备辐照仪照射量与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读出计数的关系。结论 通过对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校准、验证及质量自控,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使个人剂量监测更加规范和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海关FG9056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进行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方法 利用FARMER-2570/1剂量仪和0.6cc电离室测量加速器输出量和加速器X射线束流分布;用BH-3103型数字γ辐射仪测量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用SG-102G型臭氧测量仪测量臭氧含量;用FJ-377热释光剂量仪及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加速器室、探测器室、扫描大厅、防护门的辐射水平,集装箱内物品一次扫描所接受的剂量。结果 加速器距靶1 m处的输出量为23.1 Gy/min,束流中心分布在离地1 m~4 m之间;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符合防护要求;加速器室、探测器室、扫描大厅内臭氧含量在0.06~0.16 mg/m3范围之间。结论 该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达到辐射防护设计要求,符合相关标准,但设计可能过于保守,造成一定程度的防护过当。  相似文献   

6.
几种常用辐射探测器对医用X射线防护监测适用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辐射探测器对于医用X射线防护测量的适用性。方法 根据不同辐射探测器的物理特性、医用X射线防护测量的不同目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分门别类选择相应合适的探测器。结论 闪烁体探测器对于检漏型防护测量比较合适,热释光剂量计对剂量监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关集装箱检查系统工作期间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法 用环境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检测集装箱检查系统周围环境的累积剂量。结果 全部测量结果接近环境本底水平。结论 三种类型的集装箱检查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组织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开展热释光累积剂量(TLD元件)盲样考核,验证全国各省级辐射机构的实验室监测能力,有效促进全国各省级实验室放射性监测水平和数据质量的提高,增强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方法 根据《能力验证结果的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CNAS-GL02)的数据评价方法。结果 本次盲样考核合格率为79.6%,大部分实验室的测量值为满意结果,但还存在不满意结果。结论 本次盲样考核反映了当前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测量技术水平,已建议相关实验室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将有效提高整个辐射监测网络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验本院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的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方法 参加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结果 本院监测系统盲样比对结果合格,单组和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优秀,表明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措施良好。结论 本院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能够满足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解决工业企业领域开展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遇到的监测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方法 对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遇到的问题,包括管理佩戴、辐射类型、回收测量周期、剂量片混用、异常数据处理、监测结果对比、质保与质控等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 给出各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法。结论 对于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仍将长时间使用且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量γ刀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探讨提高放射治疗剂量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使用PTW公司UNIDOS型剂量仪、31010型0.125cc电离室、60019型半导体探测器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制的RTP-H1型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检测模体,按照《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82-2017)中的测量方法对1台奥沃公司生产的头部γ刀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进行测量。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在±5.0%以内的评价为合格。结果 该γ刀4个准直器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为:-0.31%(18#准直器)、-1.58%(14#准直器)、-0.48%(8#准直器)和0.45%(4#准直器)。结论 所检测的该γ刀4个准直器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全部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483号技术报告,使用电离室探测器测量吸收剂量时,电离室探测器有效收集体积的边界和被测照射野边界的距离应满足侧向带电粒子平衡的距离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离线分析的EBT3胶片和在线实时分析的辐射荧光屏对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照射野剂量分布的质控测量差异,选择更适合的设备质控测量的探测器系统。方法 针对主动式点扫描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在布喇格峰展宽为3 cm,射程分别为7、16、29 cm条件下,通过放疗计划系统规划100 mm×100 mm的质子和碳离子照射野,分别利用EBT3胶片和辐射荧光屏探测器测量各种条件下的照射野大小,EBT3胶片图像获取在照射24小时后通过平板扫描仪获取,辐射荧光屏图像在束流照射过程中由相机实时拍照获取,通过照射野剂量分布曲线的半高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种质子和碳离子射程条件下,通过对比分析,不论物理意义方面还是统计学方面,两种探测器测量质子重离子照射野剂量分布,结果一致性好,精度相当,辐射荧光屏探测器在结果处理时间上更有效率。结论 两种探测器都满足质子重离子照射野剂量学参数测量要求,在照射野剂量分布的指标测量方面,能够在线实时测量分析的辐射荧光屏探测器比EBT3胶片更符合放疗质控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岭澳核电站运营后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气态流出物排放对周围陆地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在大亚湾核电周围陆地环境布设25个TLD监测点,每3个月左右回收热释光剂量计并测量,长期观测核电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变化。结果 2011—2020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得到的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76.7~207.1 nGy/h、均值为(123.3 ± 5.7) nGy/h,年均值变化相对偏差范围为2%~12%,TLD监测结果、剂量率瞬时测量结果与20世纪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调查结果、核电运营前的本底水平一致。结论 不同TLD监测点环境天然辐射水平差异较大,核电站周围50 km范围内的总体环境γ辐射水平没有变化,核电运行气态流出物的释放未对外围环境辐射水平产生累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OSFET探测器在全身放疗质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在源轴距360cm处使用电离室对MOSFET探测器进行标定,同时根据体模入射面、出射面与中间层面的剂量换算关系,利用标定后的MOSFET探测器检测行全身放疗患者的辐射剂量,控制并减少相应误差。结果10+MOSFET探测器中,有7个最大偏差均〈3%,另3个经再次重新标定后,最大偏差亦〈3%,均可用于临床测量。结论在全身放疗中应用MOSFET探测器能够起到监测治疗剂量、控制误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开展江苏、河南和湖北3省常用临床治疗条件高能电子线水中吸收剂量的核查工作。方法:采用平行板电离室和指型电离室完成高能电子线水中吸收剂量的测量,剂量核查使用的热释光剂量计(TLD)在电子线下照射。TLD系统使用60Coγ射线校准。结果:DEAG/DUSER的平均比值为1.012,最大值为1.056,最小值为0.961。结论: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要求,TLD扩展不确定度(k=2)≤5%。核查结果表明,参加此次核查的医院高能电子线合格率为94.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参加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了解本省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方法 按照《2018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方案》要求准备热释光剂量计,邮寄回考核组盲样照射后,由参加比对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5组比对结果单组性能偏差在-0.07~0.02(均符合|Pi| ≤ 0.10),同时综合性能偏差B2+S2 ≤ 0.30,故而实验得70满分,因检测报告得9分,总分未达到评定优秀的要求,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结果为合格。结论 宁夏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运行良好,检测结果准确、误差范围较小,可满足国家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P Plato  J Miklos 《Health physics》1985,49(5):873-881
Approximately 80 processors of personal dosime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use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s (TLDs). Recent demands that dosimetry processors be able to measure radiation doses to within +/- 50% of the correct value have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TL elements within each TLD. The phosphors for these TLDs are manufactured by three companies. A dosimetry processor faces three options concerning the quality of the TL elements purchased; trust the supplier's quality control program, screen new TL elements and discard those that are extremely bad, or use element correction factors (ECFs). The first option results in dosimetry processors failing the +/- 50% accuracy requirement due to excessive variability among the TL elements. The second option still permits large precision errors that come close to the +/- 50% accuracy requirement. 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third option and presents a 10-step procedure to produce ECFs. The procedure ensures that the ECFs represent only variations among the TL elements and not variations caused by stability problems with the TLD reader. Following is an example of ECF production for 3000 TL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分散性为±1%探测器计量检定结果的分析,验证CTLD-J 4000型胸章式个人剂量计能否适用于不同能量的放射诊疗场所。方法 根据《个人与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系统》(JJG 593-2006)的要求,将准备的剂量计送至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进行检定,分析结果。结果 热释光剂量监测系统的线性、能量响应符合检定规程要求;通过确定剂量计不同槽内探测器计数比值,能够区分不同能量的光子,从而科学选择刻度因子,计算人员有效剂量。结论 CTLD-J4000型胸章式个人剂量计能够鉴别能量,适用于在不同能量放射诊疗场所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In the United Kingdom a dosimetry service that measures and assesses whole-body or part-body doses arising from external radiation must successfully complete a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of the performance tests for routine whole-body, routine extremity/skin and special accident dosimetry, carried out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by the AEA Technology Calibration Service at Winfrith, and DRaStaC, the AWE Calibration Service at Aldermaston, are presented. The test involves irradiating groups of dosemeters to known doses of gamma radiation and determining the bias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each dose group.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ass criteria specified by the UK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or routine whole-body dosimetry, both the film badge and thermoluminescent dosemeter (TLD) perform adequately for irradiations between 0.6 and 30 mSv. For higher doses up to 250 mSv, where the slow emulsion of the film is used, the film badge shows poorer performance with a tendency to overestimate the dose. For routine extremity/skin dosimetry there is a wider spread of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esults than is seen for routine whole-body dosimetry. This is to be expected since the results will include dosemeters that are based on 'disposable' TLDs and ones based on lithium fluoride powder in sachets. For special accident dosimetry the dosemeters are tested between 0.26 and 6 Gy. For the highest dose group the film badge invariably underestimates the true dose, whereas the TLD has a tendency to overestimate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