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根据线粒体Cytb基因部分序列,对从入境集装箱中截获的疑似鼠样本进行鉴定种类。方法提取样本中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线粒体Cytb基因扩增,对目的片段测序,通过blast比对进行同源性比对。从Genbank获取宁波口岸常见8个鼠种24个样本的Cytb基因序列作为参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5.0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样本DXR1110与小家鼠同源性最高,DXR1203与褐家鼠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鼠种间形成独立分支。结论Cytb基因分析是进行鼠种鉴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线粒体Cytb基因部分序列,对从入境集装箱中截获的疑似鼠样本进行鉴定种类。方法提取样本中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线粒体Cytb基因扩增,对目的片段测序,通过blast比对进行同源性比对。从Genbank获取宁波口岸常见8个鼠种24个样本的Cytb基因序列作为参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5.0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样本DXR1110与小家鼠同源性最高,DXR1203与褐家鼠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鼠种间形成独立分支。结论Cytb基因分析是进行鼠种鉴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线粒体控制区基因(D-loop)检测技术,对口岸输入性鼠形动物进行鉴定,为口岸鼠形动物的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口岸截获的鼠形动物尾骨中提取DNA,扩增D-loop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D-loop基因扩增出长度大约580 bp的条带,在GenBank上比对发现序列与巴鲁大家鼠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与巴鲁大家鼠序列聚在同一分支。结论通过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可推断该截获鼠形动物可能为巴鲁大家鼠。经过文献搜索,此前国内未报道过该鼠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鼠形动物鉴别较为客观、高效的方法,以作为专家经验的补充。方法对珠海口岸常见的4种成年鼠形动物的5个外形指标(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后足长)进行分析。以统计学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的试探。结果分别以全模型法(强迫引入法)和逐步选择法建立分类函数,并建立BP神经网络来对种类进行分类鉴定,用训练样本数据进行回判时,分别得到96.0%、96.5%、95.5%的正确率,3种方法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模式识别方法能较好地鉴别珠海口岸的常见鼠形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口岸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和分子特征。方法对2010年福建口岸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汉坦病毒检测,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M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 2010年福建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839只,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8.52%;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阳性率5.84%,均为汉城型(SEO),阳性鼠种为褐家鼠和黄胸鼠,阳性率分别为8.96%和3.09%。汉坦病毒检出呈较明显的冬春季高峰。用M基因片段(nt2001~2301)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将福建口岸SEOV分为S2和S3两个亚型。结论 S3亚型SEOV为福建口岸优势流行亚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编著黑龙江省中俄双边口岸地区的鼠形动物名录。方法 2006-2009年中俄联合监测小组对中俄黑龙江边境中方6个口岸、俄方3个口岸地区进行鼠形动物本底调查。结果黑龙江边境6个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为1目3科11属13种,俄方对应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为1目3科8属10种。结论在世界疫情疫病日益肆虐的情况下,该鼠形动物名录为中俄口岸地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及相关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建口岸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为建立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扩增并测定在福建口岸采集的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蚊种COI基因扩增片段长度约500bp,A+T含量为65.61%~68.73%。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蚊种COI基因同源性为98.1%~100%,三蚊种间基因同源性为84.4%~87.7%;COI部分基因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蚊种COI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阿蚊属与伊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亚科位于系统进化树另一分支。〔结论〕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可应用于福建国境口岸三蚊种的区分,弥补形态特征信息量不足等传统分类鉴定方法的缺点,为建立外来或新发现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辽宁各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做好口岸鼠类监测工作,为口岸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一采用ELTON夹日法,每月中旬连续放夹3d.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各类鼠形动物266只,隶属于2目2科4属5种.结论 辽宁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优势鼠种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其次为小家鼠(Mus musculus).本次调查初步了解辽宁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为辽宁口岸鼠形动物和鼠传疾病的防制、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鼠形动物防控、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夜法调查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繁殖及体表寄生虫等情况。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984只,隶属于2目2科3属8种,其中施氏屋顶鼠是广州地区口岸首次发现;优势种为臭鼩鼱和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为2.26%;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9~11月和6月。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浙江省常见鼠形动物。方法在浙江省嘉善县、龙游县、云和县和宁海县捕获野外鼠形动物,取鼠耳标本提取DNA,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COI)基因测序。将测序获得序列与Gen Bank中的序列进行Blast序列同源性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进化树鉴定鼠形动物,并与传统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扩增出22份COI标本,其中18份标本构建的进化树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3份标本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臭鼩鼱(Suncus murinus)重新鉴定为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幼年黄毛鼠(Rattus losea)、幼年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重新鉴定为幼年褐家鼠(Rattus rattus);1份形态学鉴定为幼年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的标本(编号:NH-1)在Gen Bank中同源性较低,有待进一步鉴定。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能有效更正传统形态学鉴定可能造成的错误,两种方法联合可提高鼠型动物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鉴定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鼠类调查中新发现的鼠类。方法将新发现的6只鼠类,采集肝脏组织,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COⅠ和Cytb基因并测序;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分析鉴定鼠种。结果 6个样本成功扩增出COⅠ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样本序列与索氏仓鼠同源性最高,均大于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索氏仓鼠聚在同一分支,从而确定该样本为索氏仓鼠。结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口岸鼠类调查中新发现的鼠种为索氏仓鼠(Cricetulus sokolovi),是甘肃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兰州中川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鼠类的组成,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鼠种进行鉴定。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中川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采用笼夜法采集鼠类,提取鼠肾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测序结果在DNA条形码专用数据库BOLD中进行比对,确定鼠种。利用Mega 6.0构建分子进化树。对于形态学和COⅠ基因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一步通过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118份样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性COⅠ基因片段,115份样本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3份样本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有差异,经Cytb基因序列比对及形态学反复鉴定,确定初步形态学鉴定结果有误,采用分子鉴定结果。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鼠类进行有效鉴定,是对形态学鉴定的有力补充,为口岸病媒生物的快速识别和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地区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现状及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危害.[方法]在珠海7个口岸采用鼠笼诱捕法常年进行监测.每月捕鼠1次,每次每个口岸布鼠笼100个,捕获活鼠(包括其它鼠形动物)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7个口岸监测点中,有5个监测点发现2目2科3属3种9只鼠形动物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均为Ⅱ型抗原),阳性率为2.69%.在7个口岸中鼠形动物EHF阳性率最高的是九洲口岸,为13.6%.3种HEF阳性的鼠形动物中,阳性率最高的是褐家鼠为2.1%.[结论]珠海口岸地区有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存在,且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鼠形动物分布广.珠海主要船(货)运海港口岸九洲口岸和陆路拱北口岸鼠形动物HEF抗原阳性率远比其他口岸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新沙口岸2006—2007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掌握鼠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妊娠变化等情况,为口岸开展卫生检疫工作、建立预防机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在新沙口岸范围内(包括新沙港区、中兴码头区、马士基集装箱公司),采用夹(笼)夜法定人、定时、定点进行鼠形动物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15只,经鉴定为2目2科3属4种,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57.78%,年平均鼠密度为2.10%,年妊娠率达22.72%。〔结论〕持续性地实施鼠类防制措施,能保持鼠害在低密度水平,但仍然需要密切监控,倍加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嘉兴港区内鼠形动物密度、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病原体携带情况,为指导口岸灭鼠工作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法对嘉兴港区进行鼠形动物密度及种群分布调查;采用鼠笼法对捕获的鼠形动物采血样和肺、肾样做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检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0只,经鉴定隶属于3目4科6属6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平均鼠密度为0.23%。送检的12份样本经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均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嘉兴港区鼠密度已达国家无鼠害口岸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上海口岸汉坦病毒在鼠形动物宿主中的携带情况和相关的体外寄生虫种类。方法2008-2009年每季度对上海市周边的崇明、金山、乍浦等口岸鼠形动物宿主调查1次。通过鼠笼、鼠夹诱捕鼠类,检测其血液和肺组织标本的汉坦病毒。采用ELISA检测血清HFRS.IgG抗体,IgM捕捉ELISA法(MacELISA)检测HFRS—IgM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组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并通过RT.PCR检测汉坦病毒基因并分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32只,其中啮齿目4属4种,食虫目2属2种,还有鸟类3种,体外寄生虫有革螨4属4种,蚤2属2种,吸虱1属1种;用各种检测方法未从血清和肺组织样本中检出汉坦病毒。结论上海口岸鼠形动物样本中未分离到汉坦病毒,所捕获的动物其体外寄生昆虫和螨的数量偏少,大麝鼢为上海口岸优势小动物之一,发现黑线姬鼠体表有耶厉螨淮河亚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沙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等情况,评价该口岸的鼠形动物防制工作效果,为今后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10-2009.11采用ELTON夹日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45只,经鉴定分为2目2科3属4种。优势种为臭鼩鼱,占66.12%,小家鼠占17.14%,褐家鼠占10.61%,黄胸鼠占6.12%。2009年密度显著增长,峰值为2009年8月出现的2.73%。对捕获的鼠形动物采集体表寄生虫,共检出螨类2只和虱26只。经鉴定,2只螨类均为纳厉螨。结论通过科学系统地监测,掌握了南沙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等情况,为指导港区开展媒介生物防控工作、防治媒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茂名口岸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及体表寄生虫分布情况,为传染病防治、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2年1~12月,采用笼捕法,对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及鼠体携带寄生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401只,经鉴定,种群组成有2科4属6种,以褐家鼠、板齿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水东港区与进港公路地区分别为13.5%和31.2%。鼠体染虫率较高。[结论] 茂名口岸地区鼠密度和鼠体染虫率均较高,应积极开展灭鼠除虫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浙江省口岸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及鼠密度变化,为口岸鼠形动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温州海港、舟山海港、台州海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4个国境口岸,采用鼠夹法调查鼠类密度,并鉴定种群和进行消长观察。结果浙江口岸共布放鼠夹27 660只,有效鼠夹26 881只,共捕鼠形动物127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平均密度为0.47%,鼠密度高峰为6月(0.75%)和9月(0.65%)。年均鼠密度已从2013年的1.10%降至2015年的0.26%。主要种群以臭鼩鼱为主,占54.33%;其次为黄毛鼠,占22.83%。结论浙江省口岸鼠形动物密度有所下降,种群构成也发生较大变化,建议口岸加强鼠形动物的生境改造,并根据消长情况选择恰当时机灭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福州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以及入出境船舶截获鼠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差别,对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在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之间,实施13岸鼠形动物调查及船舶鼠形动物笼日法监测,并对截获的鼠形动物携带鼠疫菌采用国标法检测抗原、抗体,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RNA,用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DNA。结果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373只,年平均密度0.0326只/笼·d,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7—11月份鼠密度较高,其中9月份达到高峰,12月份最低,鼠形动物活动为单峰型。鼠疫菌抗原、抗体均为阴性,肾综合征出血热RNA阳性55份,阳性率15.90%,钩端螺旋体DNA阳性14份,阳性率3.70%。结论福州口岸鼠体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阳性率高,有传播相关传染病的风险,有必要对口岸采取灭鼠措施,并对鼠间、人间相应传染病感染情况实施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