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排异反应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0例(11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患者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0例(11只眼)患者排异反应发生后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百力特眼水)抗炎,抑制免疫反应治疗1月,再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术后1d、3d、1周、1月、1年患眼视力≥0.3者分别为2眼(18.2%)、8眼(72.7%)、10眼(90.9%)、11眼(100%)、11眼(100%),视力恢复满意,且未再发生排异反应.控制排异反应过程中主要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水肿.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处理排异反应疗效肯定,视力恢复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如果问,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很多人都难以回答.但在邵逸夫医院眼科的姚玉峰教授这里,答案却很精确——那就是6微米. 为什么是6微米?这要从姚教授从事20多年的角膜病研究说起.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往往需要重新移植眼角膜才能让患者重见光明.而普通角膜移植手术的最大问题,则是新鲜眼角膜的稀缺和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3.
如果问,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很多人都难以回答.但在邵逸夫医院眼科的姚玉峰教授这里,答案却很精确——那就是6微米. 为什么是6微米?这要从姚教授从事20多年的角膜病研究说起.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往往需要重新移植眼角膜才能让患者重见光明.而普通角膜移植手术的最大问题,则是新鲜眼角膜的稀缺和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在经过20多年的专注研究后,姚玉峰教授独创了一种新的角膜移植技术——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排异反应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 10例 ( 11只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出现严重排异反应患者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0例 ( 11只眼 )患者排异反应发生后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 1%百力特眼水 )抗炎 ,抑制免疫反应治疗 1月 ,再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 ,术后 1d、3d、1周、1月、1年患眼视力≥ 0 3者分别为 2眼( 18 2 % )、8眼 ( 72 7% )、10眼 ( 90 9% )、11眼 ( 10 0 % )、11眼 ( 10 0 % ) ,视力恢复满意 ,且未再发生排异反应。控制排异反应过程中主要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 ,继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水肿。结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处理排异反应疗效肯定 ,视力恢复迅速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药疹有一定潜伏期,多在服药后6~1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剥脱性皮炎潜伏期一般在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感染性角膜病变全角膜移植的显微手术技巧改进及其疗效.方法 对用药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性角膜病变25例(25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全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6~18个月,25眼中20眼视力有提高,5眼维持术前视力,其中指数及以上视力由术前的2眼(8%)提高到术后的16眼(64%),最佳矫正视力达0.70;术后眼压正常,3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25眼中角膜植片维持透明22眼(88%),半透明1眼,混浊1眼,角膜血染1眼;22眼(88%)感染得到控制,3眼(12%)术后2周至4个月原感染复发,并形成眼内炎,最终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 全角膜移植术是抢救严重感染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挽救眼球而且能恢复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行新鲜羊膜移植角膜溃疡25例(25眼)。结果:术后平均随诊6个月,25例角膜溃疡炎症均得到控制,没有发生急性排异反应,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角膜留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斑翳。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方便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2月间5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排异反应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与慢性排异的病理学表现不甚相同,在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汇管区炎症、肝细胞变性、小叶间动脉损伤和肝组织纤维化的病理组织学表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是肝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的诊断金标准,而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则是治疗肝移植后排异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1例(12只眼)角膜疾患行治疗性角膜板层移植术,结果:12只眼病灶全部切除,术后植片成活率100%,治愈率100%,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角膜板层移植治疗角膜溃疡、巨大胬肉,皮样瘤等角膜疾患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角膜真菌感染所致溃疡的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为翼状胬肉术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灶均非全层)16例(16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结果 16例患者治愈率为100.0%;随访观察12~18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从0.1度上升至0.2~0.6度,无复发。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的术式,具有及时控制感染和复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165-1166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变化及视力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照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较同期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移植肾的活检病理对临床抗排异方案制定的指导效果.方法 选取1998年10月-2005年12月行肾移植手术的51 2例患者,对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具体情况及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中,35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占6.8%; 31例发生急性细胞型的排斥反应,占6.1%;25例发生中毒性肾病,占4.9%;9例发生急性血管性的排斥反应,占1.8%;6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占1.2%;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及急性细胞型的排斥反应患者率相对更高(P<0.05).结论 移植肾的活检病理对临床抗排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外周血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6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IL-6及CRP水平,与6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者术后IL-6、CRP水平变化与并发症及再狭窄发生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术前外周血IL-6及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发生并发症及再狭窄者与未发生者相比,IL-6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IL-6及CRP水平变化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及评估病情的敏感指标,其可能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眼病的复明手术。方法通过对12例穿透性角膜植术成功控制了感染,保存了眼球,提高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体会。结果患者术后透明愈合率67%,半透明及浑浊者33%。术后脱盲率100%,术后脱残率83%。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性眼病最有效的复明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3~ 11月 ,我们共观察了 4919例无偿献血者 ,期间发生献血反应 115例 ,占 2 34 % ,经对症处理及护理 ,均在数 10分钟内恢复正常。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15例献血反应中 ,男性 84人 ,占 73 0 4% ,女性31人 ,占 2 6 96 % ,男女之比为 2 71∶1。均为首次无偿献血者 ,年龄 19~ 47周岁。献血者均为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教师 ,体格检查合格。2 .献血者采血时取坐位 ,用一次性塑料采血器采血 ,每次采血 2 0 0毫升。3.反应观察方法 :从献血开始至献血后 1小时 ,均做严密仔细地观察 ,包括血压、脉搏和心率 ,尽早发现献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脓毒症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过去由我院收治的且最终存在的40例脓毒症患者,再抽取同期由我院收治的同年龄段但最终死亡40例脓毒症患者,分别将两组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24小时后、治疗72小时后三个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计算得出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上述三项指标水平的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治疗开始前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24小时后和治疗72小时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各组数据与治疗开始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水平在治疗开始前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24小时后和治疗72小时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各组数据与治疗开始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三项指标在治疗前阳性例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小时后和治疗72小时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组内数据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两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比较,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的可靠性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猝死?什么叫冠心病猝死? 猝(读cù,醋)是突然的意思。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近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关于猝死的标准目前还不统一。有的认为发生症状至死亡在半小时内为猝死,有的则认为在1小时内、6小时内或24小时内死亡叫猝死。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之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猝死的原发病很多,有冠心病史或能够排除其他病因造成的猝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EFIIMS)数据,评价中国AEFIIMS运转质量。方法通过中国AEFIIMS,收集截至2014年9月15日报告的2013年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国2013年AEFIIMS共收到137 560例AEFI个案,比2012年增加了30.37%。中国共有2933个县(区、市、旗,下同)有AEFI报告,占总县数的94.58%;48小时内报告率为98.82%;在12 141例需要调查的AEFI中,48小时内调查率为99.46%。AEFI报告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比为3.56∶2.58∶1;男、女性别比为1.39∶1;≤1岁占72.68%。2013年AEFI估算报告发生率为25.60/10万剂,其中严重AEFI 0.21/10万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66/10万剂,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0.10/10万剂。在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为主。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天。在所有AEFI中,治愈和好转占99.08%。结论中国AEFIIMS敏感性有较大提高,但西部地区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仍是薄弱地区;AEFI以小年龄儿童为主,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接种后≤1天;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估算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张传清 《工企医刊》1998,11(2):86-87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CRP是某些疾病特别是伴有组织坏死,炎症损伤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急性期肝脏胞质分裂诱导合成的产物,正常人CRP水平极低,一般<12.5mg/L。在急性期时相反应中,6小时后血清浓度可升高,并可在数小时内高达数百倍。本文简单介绍在冠心病(CAD)心绞痛、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日照市孕产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为孕产妇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2年1 873例输血孕产妇进行调查,输血后1560 min内观察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发生情况,输血24 h后观察延迟性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输血反应56例,占2.99%。其中,过敏反应35例,占62.50%;发热反应17例,占30.36%;延迟性溶血反应3例,占5.36%;输血后紫癜1例,占1.79%。结论孕产妇输血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