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了解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对真人和卡通面部表情的识别情况,为孤独症儿童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从南昌市2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机构筛选出10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对照组为心理年龄匹配组和生理年龄匹配组(各10名).通过呈现标准化的实验材料,记录被试儿童的各种反应指标.结果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愤怒表情识别率为(0.63±0.24)%,低于生理匹配组的(0.84±0.09)%和心理匹配组的(0.78±0.10)%(F=4.665,P=0.018).组内比较表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均对喜悦表情的识别率高于对悲伤、愤怒、恐惧等负性表情,对高强度图片识别率高于低强度图片(P值均<0.05).正常儿童在喜悦、悲伤、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识别反应时比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更短;被试儿童均对高强度图片的识别反应时短于低强度图片(P值均<0.05).结论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愤怒表情的识别存在缺陷;不同强度的情绪图片会对儿童的情绪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个性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间的差异,预防由于父母个性问题而导致的孤独症患儿养育环境不良的发生。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对67例孤独症儿童和67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个性特征比较,内容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结果孤独症组儿童父亲的内-外向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内向、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孤独症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明显不同,均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征。提示社会工作者及专业人员应该更多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及其家庭有序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的差异。【方法】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Go/no-go task)和Stroop色字任务分别对26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20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抑制功能的行为学测试,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执行no-go任务中的误按数及平均反应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Stroop色字任务中两组错按数及平均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智商因素后,两组儿童在no-go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存在部分抑制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眼动技术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情绪面孔识别的眼动轨迹。方法 选取ASD和典型发育(TD)被试随机呈现QQ糖图片和5种情绪面孔图片,使用眼动仪记录眼动指标,考察ASD组和TD组在不同情绪类型和兴趣区域的眼动轨迹的差异。结果 1)ASD患儿对情绪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低于TD组儿童;2)相比TD组,ASD组更多的观看面孔非核心区,更少的注视嘴巴和眼睛;3)孤独症注视眼睛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对嘴部的注视与社交能力呈正相关。结论 1)ASD儿童具有与TD儿童相似的眼动模式,但是注视时间更短;2)ASD以注视嘴部作为完成社交相关任务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孤独症儿童在双任务情境下的执行功能差异,探究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执行功能间的差异。方法 运用图片工作记忆卡片、心理旋转、昼/夜stroop和手部游戏任务对48名孤独症儿童进行执行功能测试,并设置高低音频组作为双任务探测模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低音频组间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任务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花费的时间存在差异,即高音频刺激时孤独症儿童需更多时间完成任务(P<0.05);孤独症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在执行功能的得分和花费的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儿童对高音频刺激较为敏感,声音刺激可能是影响其完成执行功能任务的原因之一;孤独症儿童的执行功能能力显著弱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眼动模式,探究视觉搜索模式能否作为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参考指标。方法 2017年3-7月记录15名ASD儿童和17名性别、年龄、智力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在执行视觉搜索任务时的眼动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区分ASD儿童和正常发育(TD)儿童的分类模型(将被试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时的注视点、注视时间及注视轨迹等眼动指标作为分类器的特征),并评估分类模型的区分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1)当目标物不存在时,ASD儿童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TD儿童(F=3.76,P<0.05);2)将视觉搜索的眼动模式作为特征可以有效地对被试类型进行识别,正确率为78.13%,特异性为70.59%,敏感性为86.67%;3)被试在分类器中的特征组合分数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总分呈现显著负相关 (r=-0.497,P=0.030)。结论 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眼动模式可作为未来ASD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表情识别特点及情绪启动对其表情识别的影响。方法 以图片与声音相结合作为情绪启动刺激, 以表情图片作为靶刺激, 对不同启动条件下表情识别率进行4×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对高兴、悲伤、愤怒、恐惧表情识别存在差异(P<0.01);四种表情在无启动与正启动下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兴、悲伤表情负启动与无启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愤怒、恐惧表情无启动识别率均高于负启动。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对高兴、悲伤表情识别较好, 对愤怒、恐惧表情识别较差, 对高兴和悲伤表情识别没有产生情绪启动效应, 对愤怒和恐惧表情识别没有产生正启动效应, 但产生了负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不同情绪状态与场认知风格对儿童冒险行为的影响,为提出有效干预和教育措施,防范儿童因冒险而造成的意外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编制的《镶嵌图形测验》筛选出50名场独立型与50名场依存型被试,再分别进行积极与消极情绪诱导,最后进行进行冒险行为任务,对不同条件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场认知风格对儿童的冒险行为有显著影响(t=2.08,P<0.05),场独立型儿童更倾向参加冒险行为;儿童进行冒险行为时的情绪状态对儿童的冒险行为有显著影响(t=2.27,P<0.05),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倾向于参与冒险。 【结论】 儿童的场认知风格与进行冒险行为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儿童冒险行为,场独立型儿童更倾向参加冒险行为,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倾向于参与冒险。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是以社会性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以及兴趣范围狭窄与行为刻板重复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文章以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能力为基点,从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知觉障碍、情绪理解障碍、情绪表达障碍及情绪调节障碍四个方面分析孤独症儿童情绪能力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并且根据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幼儿园不断有孤独症儿童出现,且大多来自知识分子家庭。2003年至今我园出现的5例孤独症幼儿中就有3例是来自双博士家庭。面对自己孩子在语言、记忆、思维、社会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同龄人明显的差异,几位家长尽管心急如焚,但谁也不愿面对孩子罹患儿童孤独症的事实。宁宁的家长认为像他们这样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及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父母,孩子不会有问题;而丽丽的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后,送孩子来园时匆匆离去,不愿和老师正面接触,亲子活动时也不愿与自己孩子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经典的formalin诱导的条件位置回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条件探索一种新的痛情绪测量。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回避。方法:雄性SD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条件性位置回避(CPA)模型。结果:SD大鼠足底皮下注射CFA会引起持续的炎性疼痛,可以产生稳定的条件性位置回避。足底注射生理盐水(NS)组和空白对照(naive)组不能产生条件性位置回避。结论:CFA诱导的CPA模型可以作为痛情绪量化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社区已出院的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治疗及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社区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各调查评定1次,比较两组的效果,并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8周的社区护理干预,干预组较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家庭健康指导,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措施,治疗1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动作、精细运动、言语能力、适应性、社会交往等各项指标发育商(DQ)值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组各项DQ值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观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及时有效地干预治疗,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的预后改善明显,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水浸束缚应激后,肉眼计算胃粘膜溃疡指数(UI);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结果1.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1 TXB2: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48.53±8.26)比阴性对照组(98.18±39.24)显著降低(P〈0.01)。1.2 6-K: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974.95±109.11)比阴性对照组(654.50±221.31)升高(P〈0.01)。1.3 UI: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36.1±36.49)比阴性对照组(69.00±33.27)明显降低(P〈0.01)。2.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与奥美拉唑组比较,除6-K外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通过舒张血管.增加胃粘膜血流量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肾上腺髓质对应激的反应:抑制由应激引起的儿茶酚胺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妇女对其子代甲状腺功能、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7月-200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妇女及30例健康妇女的子代分别作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甲减妇女确诊后均给予甲状腺激素(优甲乐或甲状腺片)替代治疗。动态测定(至少每月1次)60例甲减母亲妊娠期间的甲功三项(FT3、FT4、TSH),根据母亲的甲功三项水平将婴儿分为甲减控制良好组(甲功三项控制在正常水平、TPOAb阴性)、甲减控制不佳组(妊娠期间甲功三项有任何异常或TPOAb阳性)。测定三组母亲的婴儿在0、12、24、36个月时的甲状腺功能(FT3、FT4、TSH)、发育商、语言和功能构成、身高及体重等指标。比较三组的甲状腺功能和智力、身体发育有无差异。结果新生儿期甲减控制不佳组的TSH显著高于甲减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血清FT4、FT3、水平显著低于甲减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P〈0.05)。12个月、24个月、36个月三组的TSH、FT4、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控制不佳组的发育商在新生儿期、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均明显低于甲减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P〈0.05)。甲减控制不佳组的体格发育在新生儿期、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均滞后于甲减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妇女经合理、规范治疗后,在妊娠期间维持甲状腺功能在正常水平(TSH〈2.5mlU/L,TPOAb阴性),其子代的甲状腺功能、智力及体格发育与健康妇女的子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存在甲减或亚临床甲减的妇女其子代可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并较长时间表现有智力和运动、体格发育滞后。提示筛查和积极治疗妊娠早、中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优生优育十分必要,加强对患甲状腺疾病母亲及其孩子的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舱前协同护理对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治疗的HIE新生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协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协同组给予舱前协同护理,对所有患儿应用神经行为测定(NBNA)、发育量表(MDI)、心理运动发育评分(PDI)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疗效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协同组患儿NBNA、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舱前协同护理可有效提高高压氧综合治疗HIE新生患儿的疗效和预后,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心理状态,并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其影响。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02名正常人及30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组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0.05),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POEM手术后SAS和SDS得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POEM手术能明显缓解A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股沟皮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一2011年1月117例行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治疗,为A组,49例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治疗,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大小、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均全部治愈,在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妒〉0.05),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时间上B组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腹股沟皮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恢复决、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适合基层推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里干预对急诊患儿临床工作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普主组和干预组各40例。普通组的患儿采取常规的接诊诊治和护理方式,干预组在患儿就诊时及时进行综合性护理,并时患儿采耳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情绪波动情况。结果对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后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中的患儿白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SAS、SDS得分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患儿得分均少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比较显示干预组的家属非常满意的人数高于普通组,而不满意人数少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影响急诊患儿的情绪,使患儿的情绪得到提高,有助于医患关系和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微生态制剂(嗜酸乳杆菌散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方法:收集小儿肺炎104例,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嗜酸乳杆菌散剂);对照组仅予抗生素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肺炎继发性腹泻8例,发生率16.7%;对照组肺炎继发性腹泻19例,发生率33.9%。结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与年龄,疾病本身和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微生态制剂(嗜酸乳杆菌散剂)可降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