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某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对其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其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予以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开展检测与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车间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为:二氧化锡(C_(TWA)2 mg/m~3、el2.5),丙酮(C_(TWA)6.7 mg/m~3、C_(STEL)6.7 mg/m~3),丁酮(C_(TWA)4 mg/m~3、C_(STEL)4 mg/m~3),苯(C_(TWA)0.6 mg/m~3、C_(STEL)0.6 mg/m~3),甲苯(C_(TWA)1.2~6 mg/m~3、C_(STEL)1.2~8 mg/m~3),二甲苯(C_(TWA)3.3~3.9 mg/m~3、C_(STEL)3.3~5.2 mg/m~3),异丙醇(C_(TWA)0.3~3 mg/m~3、C_(STEL)0.3~4 mg/m~3),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经对其局部通风设施的通风进行检测其防护效果达到防护要求。结论该企业对车间各工作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的,使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作业工人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重庆市某汽车内饰系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苯、甲苯、二甲苯、粉尘、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醛,38.6%的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_(EX,8 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大值为92.7 d B(A),超标岗位为喷胶工、装配工、摩擦焊工;化学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中苯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21~4.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3.1~3.4 mg/m~3,达到50%~100%职业接触限值(OELs);甲醛最高浓度(C_(MC))为0.1 mg/m~3,三氯甲烷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1.0~6.8 mg/m~3;四氯化碳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2.9~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2.2~3.3 mg/m~3,浓度水平为10%~50%OELs;其余化学物因素浓度小于10%OELs。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对苯职业接触水平进行评估。[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中1983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工作场所职业性苯接触水平的相关文献,中文主题词为"苯""工作场所""浓度""暴露",英文检索词为"benzene""workplace""concentration""exposure",按照本研究制定的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118篇文献进行Meta回归分析。采用SAS 9.3软件,以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回归方程进行回归推算,分析各行业苯职业接触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文献数据显示,1983—2014年我国各行业工作场所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和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的中位数分别为6.26、1.87 mg/m3。苯C_(STEL)的中位数居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与制鞋业(以下简称"皮革制鞋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为26.63、15.99、7.98 mg/m3。除1998年、2000年外,2000年之前苯C_(STEL)均高于10 mg/m3。1983—2014年皮革制鞋业、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化工原料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的苯C_(STEL)以每年8%~31%的速度下降,石油加工业的苯C_(TWA)以每年46%的速度上升(P0.05)。[结论]文献报道的我国皮革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原料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的苯职业接触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甲苯回收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为职业病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采用定点短时间方法采样.噪声测定依据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规定按工人巡检路线确定噪声测定点,每处工作场所选3个测点取平均值记录,并根据工人停留时间计算8h等效连续A声级.结果 甲苯回收操作工接触的苯、甲苯、二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为2.9 mg/m3、13.2 mg/m3、<3.3 mg/m3,甲苯工房苯、甲苯、二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值为7.8 mg/m3、26.4 mg/m3,<3.3mg/m3,氯化钙配制锅旁的盐酸监测浓度最大值为1.2 mg/m3,各岗位工人接触噪声8h等效声级为60.3~83.1 dB(A).结论 某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甲苯回收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苯、甲苯、二甲苯和盐酸的浓度及噪声强度监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GBZ 2.1-2007及GBZ 2.2-2007.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电镀工人六价铬低水平接触情况及其接触途径。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法,以某电镀企业95名电镀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测定铬和六价铬水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研究对象六价铬个人接触水平和血铬水平,测定其工作场所桌面、工作服等表面六价铬污染量。结果该电镀企业非镀铬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的C_(TWA)均0.010,六价铬C_(TWA)的M为0.001 mg/m~3;镀铬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六价铬C_(TWA)的M分别为0.013和0.019 mg/m~3。7名镀铬工人六价铬个体接触C_(TWA)的M为0.017 mg/m~3。工作场所工作面六价铬污染量为1.6~7 860.2μg/m~2。电镀工人血铬水平M为1.29μg/L。镀铬组工人血铬水平高于非镀铬组(M:3.73 vs 0.87 g/L,P0.01)。非镀铬组工人中,工龄10年组工人血铬水平分别高于其他3个工龄组(P0.05)。结论电镀作业存在六价铬的低水平污染。直接镀铬作业和工龄是影响电镀工人血铬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赛马类企业工作人员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为提高国内高标准生物安全区内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以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工作场所的生产岗位为研究对象,利用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化学分析的国家标准方法,对空气中的化学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样和测试分析。结果对不同工作场所空气中10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测定,氨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_(TWA))为0.057~2.370 mg/m~3,硫化氢的最高接触浓度(C_(ME))为0.53 mg/m~3,硫酸C_(TWA)为0.009~0.014 mg/m~3,氢氧化钠C_(ME)为0.04~0.09 mg/m~3,氯化氢及盐酸C_(ME)为0.05~0.12 mg/m~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_(TWA)为0.03~0.09 mg/m~3,二氧化氮C_(TWA)为0.03 mg/m~3,一氧化碳C_(TWA)为0.1 mg/m~3,臭氧C_(ME)为0.51~0.64 mg/m~3,百菌清C_(ME)为0.02 mg/m~3。除跑道维修部电焊岗位臭氧C_(ME)超出最高容许浓度(MAC)限值外,其他岗位均符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的跑道维修单元中电焊岗位具有臭氧超标的轻度危害作业风险,建议移动式排风装置排风口设置于作业点下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家具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职业危害情况,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作业人员呼吸带高度进行了毒物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定点检测。对于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根据工人实际接触时间、频次和工人在具体作业时间段采集的C_(STEL)计算得出。结果该家具制造企业的涂胶工接触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小值为0.17 mg/m~3,最大值为0.25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179 mg/m~3;热压成型工Ⅰ接触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小值为0.20 mg/m~3,最大值为0.23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195 mg/m~3;热压成型工Ⅱ接触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小值为0.16 mg/m~3,最大值为0.21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171 mg/m~3,均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建议在涂胶、热压成型岗位增加局部排风,使作业场所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为涂胶、热压成型岗位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毒口罩,并指导、监督劳动者正确佩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铁路油罐车蒸汽洗罐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作业者的接触情况,提出控制和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和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浓度检测,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和超限倍数分析评价作业者的接触情况。结果在满负荷作业时苯、二甲苯(C_(STEL))分别为85.8和118.0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6和0.2倍;最高温度、湿度分别为44.7℃和80%;检测的所有毒物(C_(TWA))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存在安全操作、局部通风、现场毒物检测及应急救援措施不到位的情况。结论车辆段油罐车蒸汽洗罐作业存在急性职业中毒和中暑隐患。蒸汽洗罐作业属于密闭空间作业,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建立作业准入制度,加强作业场所的局部通风和应急救援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对易发生急慢性职业病中毒与突发事故的岗位提出合理建议,使劳动者职业健康得到保障。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调查,并对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现场调查评价。结果对工作场所毒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一氧化氮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0.01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01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15 mg/m~3,均不超标;6个检测点的二氯丙烷的C_(STEL)值均0.6 mg/m~3,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3个检测点一氧化碳的C_(STEL)分别为1.1~1.5、0.6、0.02~0.04 mg/m~3,CTWA分别为1.2~1.6、0.6、0.02~0.04 mg/m~3,均未超标。煤尘及煤渣尘的C_(STEL)在0.4~1.2 mg/m~3之间,C_(TWA)在0.1~0.2 mg/m~3之间,未超标;工作场所个体噪声测量结果显示,车间各岗位噪声强度范围在71.0~76.0 d B(A)之间,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5 d B(A)。另外,对于高温控制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在24.5~30.5℃之间,未超过相应的接触限值。结论该公司在工人工作环境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给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在职业健康监护项目中未对新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在卫生管理方面对于有毒物质的警戒标志和警戒线设置不全,在应急救援设施上未设置防毒面具等应急救援设施,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因此,应进一步改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加大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公司高档家具生产线升级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情况和拟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2018年12月,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粉尘、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丁醚、紫外辐射、噪声和高温等。木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2~0.4 mg/m~3,超限倍数0.10~0.27;甲苯TWA1.2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1.2 mg/m~3;二甲苯TWA3.3 mg/m~3,STEL3.3 mg/m~3;乙酸乙酯TWA 3.9~56.6 mg/m~3,STEL 6.2~66.6 mg/m~3;甲醛浓度为0.110~0.130 mg/m~3;环己酮TWA0.1 mg/m~3,超限倍数0.1;噪声(8 h等效A声级)68.3~87.9 dB(A);紫外辐射0.164~0.228μW/cm~2;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30.5~31.4℃;工频电场0.001 kV/m。类比企业各岗位中,除个别岗位噪声和WBGT指数不符合相应限值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值均符合标准。拟采取的防护措施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本项目在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补充措施后,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