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微波固化范围能否覆盖整个目标肿瘤是其能否取得根治性疗效的关键,本研究探讨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对于提高其固化范围的作用及其在肝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58例肝肿瘤患者(49例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5cm且肿瘤数目≤3)接受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探讨其固化范围及其疗效。结果 58例患者共96个肿瘤[肿瘤直径介于1.2~4.8cm,平均直径为(3.8±1.1)cm)]接受微波水冷式微波固化术,水冷式微波固化范围为(5.2±1.4)cm(固化范围介于3.6~6.3cm),共89个肿瘤取得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2.7%。全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结论水冷式微波固化术能产生较大固化范围,对于直径≤5cm肝肿瘤基本能达到完全固化的目的,是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冷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1例肝脏恶性肿瘤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冷极射频消融(RFA)治疗,共计病灶176个。治疗后经彩超和CT检查确定患者肿瘤的完全射频消融率,治疗后1月复查增强CT显示消融区域超越肿瘤、边缘清晰、无增强者定为肿瘤无活性(完全消融),肿瘤边缘模糊、有增强、彩色超声检查局部显示有血流者定为部分残留(不完全消融)。结果71例患者共176个肿瘤结节,直径〈3em的113个肿瘤结节中80.5%(91/113)完全消融,直径在3—5cm的35个肿瘤结节中60.0%(21/35)完全消融,直径〉5cm的28个肿瘤结节中28.6%(8/28)完全消融。1年后随访,71例患者中肿瘤稳定者28例,进展者33例,死亡10例,治疗总临床受益率约39.4%。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极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段,对肿瘤直径〈3cm的小肝癌效果十分肯定,为肝脏恶性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CT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微创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国产ECO-100经循环微波刀,经CT定位引导后在基础+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毁损。结果 72例89个肝癌瘤体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PMCT),全部瘤体原位毁损,随访8例复发,其中4例于原肿瘤区边缘复发,3例肝内其他部位复发,1例肺部转移,局部复发率为4.49%,所有PMCT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三维立体定位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作为肿瘤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确切、定位精确、重复性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之间419例肝功能损伤处于ChildA级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0cm)患者。其中经原位射频消融治疗287例,手术切除治疗132例。经对比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0.31%、64.88%、37.85%,射频消融组存活率分别为92.75%、72.87%、46.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5);分层分析显示,对于直径≤3.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7.91%、72.10%、61.21%,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7.32%、48.25%、37.2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9);对于直径3.0~5.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9.28%、73.25%、42.56%,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3.56%、49.35%、23.1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6)。结论对于肝功能处于ChildA级小肝癌病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效果相近,可在某些情况下可替代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共23例,病灶总数24个,其中病灶直径≤2.0cm者3个,2.1~3.9 cm者17个,4.0~5.9 cm者3个,≥6.0cm者1个,经冷循环微波刀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经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后肿瘤直径≤2.0、2.1~3.9、4.0~5.9、≥6.0cm的病灶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3、17、1、0个,不完全坏死者分别为0、0、2、0个,部分坏死者分别为0、0、0、1个.治疗中15例患者消融区域有不同程度疼痛感,3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4例患者术后出现Ⅰ~Ⅱ度皮肤烧伤,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或痊愈.结论 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肾上腺转移瘤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引导下的局部热消融技术作为一种微创的肝肿瘤治疗方法,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中的一种常用手段。2005年我科引进微波消融技术,2005年11月~2007年8月,我们对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术(MWA)治疗,效果满意,现将配合该技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在TACE后3周进行RFA治疗,并在RFA治疗4周后利用多期增强CT观察肿瘤的消融状况。结果肿瘤完全消融55例(78.5%),肿瘤未完全消融15例(21.5%)。其中,肿瘤直径超过65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只有20.1%,肿瘤直径在45-65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为54.3%,肿瘤直径在30-45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为93.5%,肿瘤直径在30mm以下的患者完全消融率为100%。单发肿瘤患者完全消融率为85.2%,多发肿瘤患者完全消融率为48.9%。结论肿瘤的直径和数量是影响TACE联合RFA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贺卓 《药物与人》2014,(5):263-264
目的:分析评价临床上经皮射频消融(REA)与手术切除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1月一2011年1月患有小肝癌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组,分别进行肝切除术或经皮射频消融作为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术后1、2、3年内的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结果:术后一年RFA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及1、2、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在短期内效果相近。对于肝功能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肿瘤切除困难的患者,可选择RFA治疗,且并发症少,这种替代选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肝功能以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了在我院肿瘤科进行住院治疗的7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经皮微波消融组,每组各39例。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经皮微波消融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3年,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肝功能以及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的第1年、第2年、第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升高,ALB、VEGF、AFP水平降低(P0.05),且经皮微波消融组患者的ALT、AST、VEGF、AFP水平低于手术治疗组,ALB高于手术治疗组(P0.05)。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血清AFP和VEGF水平为影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治疗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和手术切除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大致相同,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清标志物水平,是影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频率为2450MHZ微波治疗机,14G深部组织间插入型电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30例,观察疗效。方法:肿瘤直径3cm以下单结节型15例,3cm以上多发15例,微波功率60W每次60s,使电极尖端部2.5X1.5cm范围内可凝固坏死。3cm以下2~5次。3cm以上反复多次,直至完全凝固坏死。经增强CT评价坏死范围。根据坏死率(TN),缩小率(TR)判定疗效。结果:坏死率显效46.6%(14例),有效93%(28例)。缩小率有效21例(70%),肿瘤局部得以良好控制。结论:如配合肝动脉拴塞(TAE),肝动脉注药(TAI)治疗,可减少残存,控制复发,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评价蛇毒试验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中国蝰蛇毒试剂(CRVVR)及中国蕲蛇毒试剂(CAAE)对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60例肝肿瘤病人的凝血象进行检测,并将蝰蛇毒磷脂时间(RVVCT)、蝰蛇毒复钙时间(RVVRT)、蕲蛇毒时间(AT)与传统肝功能指标及凝血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蛇毒凝血时间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肿瘤时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异常检出率高于传统凝血试验,与肝功受损程度呈正相关。肝癌病人中AT延长的阳性率高于AFP。结论蛇毒凝血试验对反应肝损害程度及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种类构成特点,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某医院病案数据库中2003-2010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资料,运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某医院2003-2010年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病例数为4340例,病例数逐年增加,其中2003年最低为213例,2010年最高为862例.前10位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总数的77.63%,分别是支气管肺恶性肿瘤、肝胆恶性肿瘤、大肠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白血病、甲状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肿瘤、鼻咽恶性肿瘤;肿瘤患者存在着年龄和性别差异,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19∶1.结论 某医院2003-2010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前10位恶性肿瘤中以消化道肿瘤为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恶性肿瘤晚期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及诊治特点. 方法 对135例恶性肿瘤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消化系统肿瘤共80例,肺癌共18例,肾癌5例,急性白血病共27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2例;实验室检查中全组病例均有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115 g/L 108例,D-二聚体阳性92例;135例患者中治愈41例,显效52例,总有效率68.89%;自动出院18例,死亡10例. 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合并DIC的病因以消化道肿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较为多见,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常是并发DIC的危险信号,常常颅内出血是影响恶性肿瘤合并DIC预后的不利因素;恶性肿瘤诱发的DIC在疾病初发期,早期抗凝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DIC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余晓红 《工企医刊》2011,24(2):22-23
目的 为探讨鼻腔后端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鼻腔后端出血在鼻内镜下采用微波进行热凝、气化治疗.结果 68例患者1次治愈,术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 认为采用微波技术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后端出血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尤其是其操作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癌疾病特点,评价彩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肝癌的优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诊治的80例肝癌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切除治疗的对照组(n=40)以及彩超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的观察组(n=40)。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肝癌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临床疗效、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组间围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1.80±10.50)min、术中出血量(25.50±10.50)mL以及输血量(22.50±10.50)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术后相关并发症(肺炎、胸腔积液、切口感染、胆瘘)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B超引导微波介入、手术切除均可用于治疗肝癌疾病,而就手术整体效果比较,前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肿瘤完全消融率高、手术损伤小、术后安全性高,患者的满意度高,是肝癌疾病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富源县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71-1273
目的分析研究2009年富源县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富源县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富源县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发病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09年富源县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638例,发病率89.94/10万。发病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颅内肿瘤、结直肠癌;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0.82/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为肺癌、肝癌、胃癌;颅内肿瘤、结直肠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78.95/10万,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颅内肿瘤、结直肠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富源县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构成比以肺癌为主,且不论男性女性,肺癌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男女均以预防控制肺癌、胃癌、肝癌为重点,特别是女性肺癌。  相似文献   

17.
王建平 《职业与健康》2009,25(9):1007-1008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解决恶性肿瘤患者便秘痛苦的作用。方法对发生便秘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按摩、缓泻药物的循证护理方法予以治疗。结果78例患者2d内排便58例,4d内排便17例。超过4d排便者3例。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的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便秘所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静脉滴注利奈唑胺600 mg、1次/12 h,根据治疗情况连续使用7~21 d;观察治疗疗效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患者临床治愈43例,有效12例,进步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71%,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29%.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