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培龙 《家庭医学》2006,(11):15-15
高热惊厥在临床上以6个月~4岁的小儿较为多见,常在体温上升至38℃以上发病,凉厥发作时间较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异常体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阵挛性抽搐,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无异常。然而,有些小儿患高热惊厥后,可有经常发作转为癫痫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298例首次热性惊厥发作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并分析患儿脑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298例首次热性惊厥发作患儿中男性占64.43%,6个月年龄≤1岁、1岁年龄≤3岁分别占31.54%、34.56%,38℃体温≤39℃、39℃体温≤40℃分别占44.63%、25.50%,发病季节7~9月占37.25%,单纯性热性惊厥占64.76%,有癫痫家族史占11.41%,有热性惊厥家族史占17.45%,全面性发作占64.43%,发作次数≤2次占52.68%,发作持续时间5 min占64.43%,脑电图异常占56.04%,上呼吸道感染占77.52%。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龄、高温、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2次、发作持续时间越久是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脑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主要是年龄为6个月~3岁的男孩,发病季节集中在7~9月,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大龄、高温、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2次及发作持续时间越久是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脑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热性惊厥(Fs)患儿脑电图(EEG)异常发生率为2%~86%不等,这与做EEG检查时患儿惊厥缓解后的时间及患儿年龄有关。最近美国儿科学会指出不应将EEG作为评价单纯性Fs患儿神经系统的常规检查。现复习EEG资料以评价复杂性Fs患儿惊厥发作后EEG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复习1995年1月1日~1997年8月31日出院诊断为Fs的病历资料,凡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且在Fs发作后1周内做过EEG检查的复杂性Fs患儿进入研究,复杂性Fs诊断标准为满足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发作时间延长(>15分钟),局灶性发作和反复发作。既往有热惊厥、有颅内感染征象、有急性或既往有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预后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并探讨影响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EP)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96例患儿EEG正常118例(60.20%),异常78例(39.80%)。EEG异常率与患者年龄、惊厥家族史、发热温度、热性惊厥类型、发作类型、发作次数及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P0.01)。196例患儿有78例(39.80%)复发,8例(4.08%)转为癫痫。脑电图异常组热性惊厥复发频率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电图对观察热性惊厥患儿的脑功能状态、预后评估及早期发现癫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者128例,占76.2%,有热性惊厥家族史30例,占17.9%.脑电图异常率为61.9%(104/168),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有关(P<0.01或<0.05).14例患儿多次脑电图检查一直有棘波、尖波以及棘-慢波、尖-慢波发放.异常脑电图患儿随访2年,其中9例(5.4%)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小儿特定年龄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的重要因素;脑电图持续异常对小儿脑功能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部分可转化为癫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惊厥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及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新生儿惊厥住院并且行VEEG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VEEG异常特征和程度、新生儿期VEEG异常程度与婴幼儿期有否惊厥和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结果 ①收录符合条件新生儿共61例,新生儿期VEEG轻度异常29例(47.5%),以阵发性异常和复合异常为主;中度异常24例(39.3%),以阵发性异常为主;重度异常7例(11.5%),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暴发-抑制1例(1.6%).新生儿期VEEG严重程度与以后惊厥发作无相关性(rs=0.177,P=0.168),与神经发育不良显著相关(rs=0.486,P<0.001),婴幼儿期仍有惊厥发作与神经不良预后显著相关(rs=0.799,P<0.001);②出院后随访到39例,2例死亡,癫痫19例,其中治疗后仍有惊厥发作14例,有神经发育不良16例.新生儿期VEEG与婴幼儿期VEEG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s=0.913,P<0.001);③新生儿期VEEG背景活动异常明显者以后神经发育不良发生率最高(87.5%).随访VEEG有背景活动异常和复合异常者100%有神经发育不良;阵发性异常和成熟性异常者神经发育不良率分别为50.0%和33.3%.结论 新生儿惊厥VEEG异常程度及背景活动对判断神经发育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4例新生儿惊厥的脑电图进行分析,以评价脑电图(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价值。64例中EEG正常11例(17.19%);异常53例,异常率为82.81%,其中轻度异常EEG30例(56.60%),重度异常23例(43.40%);26例EEG有惊厥放电(40.63%)。异常EEG与病因及描记时间关系密切,而与发作类型关系不大。临床惊厥发作与EEG惊厥性放电之间关系与病因及描记时间有关。围产期脑损伤在1周之内描记EEG重度异常发生率高。EEG对HIE引起的惊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俊萍  王俊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81-3382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因急性胃肠炎(GE)合并无热惊厥的17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17例患儿中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24个月,1~2岁共14例;秋冬季多发,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易控制;脑电图未见痫波发放,发作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6例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17例头颅CT无异常;出院后15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GE可伴发无热惊厥,惊厥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易控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于永慧 《家庭健康》2006,(11):16-17
高热惊厥及其症状 高热惊厥是指由高热(体温在38.5℃以上)而引起的惊厥.小儿初次发作一般在6个月至五六岁.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患儿。多突然出现、发作短暂.发作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它是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兴奋性易于泛化,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惊厥或可疑惊厥发作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EEG检查,同时记录原始视频脑电图(VEEG)。记录一般资料、发作情况、aEEG、VEEG结果及预后。结果共纳入51例新生儿,其中35例新生儿监测到发作性事件,12例为非癫痫性事件,23例为经VEEG确诊临床电发作或电发作。aEEG监测到阵发性异常19例,以VEEG为标准,aEEG识别惊厥患儿的敏感性为82.6%(19/23)。aEEG异常28例(54.9%),其中轻度异常18例,重度异常10例;轻度异常以阵发性异常为主,重度异常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aEEG重度异常患儿背景活动均异常(100.0%),背景异常率高于轻度异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异常患儿运动发育迟缓率高于背景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EEG不同异常程度患儿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诊断新生儿惊厥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早期筛查新生儿惊厥的重要依据,并且预测远期运动发育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因轻度胃肠炎合并惊厥入院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出院后随访,排除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热性惊厥、癫痫、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惊厥患儿。结果 在观察期间共有21例符合标准,惊厥多表现为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停止后均未抗惊厥治疗,随诊期内复发者2例。结论 该病高发于1~2岁幼儿,无性别差异,在病程早期发生,多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11月因惊厥或疑似惊厥入住该院新生儿四科(足月儿ICU)的141例患儿进行a EEG监测。结果 141例患儿中51例患儿a EEG正常(36.1%),惊厥发作90例(63.9%),其中66例患儿为电发作(73.3%),24例患儿为电临床发作(26.7%);单次惊厥20例(22.2%),反复惊厥56例(62.2%),惊厥持续状态14例(15.6%)。90例惊厥发作患儿中背景活动正常33例(36.7%),轻度异常37例(41.1%),重度异常20例(22.2%)。结论 a EEG的应用为新生儿惊厥尤其是亚临床惊厥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及时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是临床筛查新生儿惊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64例新生儿惊厥的脑电图进行分析,以评价脑电图(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价值,64例中EEG正常11例(17.19%);异常53例,异常率为82.81%,其中异常EEG30例(56.60%),重度异常23例(43.40%);36例EEG有惊厥放电(40.63%)。异常EEG现因及描记时间关系密切,而发发作类型关系不大。临床惊厥发作与EEG惊厥性放电之间关系现因及描述时间有关。围产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13年1月-2016年2月住院治疗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48例进行临床观察,收集患儿年龄、性别、惊厥发生年龄、出现时间、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类型、首发时脑电图特点、家族史、影像学特点等数据,病愈后进行2~39个月随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在48例患儿中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33个月;男女比例5∶7;腹泻1 d出现惊厥者11例,腹泻2 d出现惊厥者9例,腹泻3 d以上出现惊厥者28例;腹泻后仅有1次惊厥者32例,2次惊厥者10例,3次以上惊厥者6例;惊厥持续时间小于5 min者34例,持续5 min以上者14例;48例患儿中38例为全面性发作,10例为局灶性发作。惊厥发作1周内脑电图异常者15例;48例患儿中7例有惊厥家族史;影像学检查中7例存在异常,余41例未见异常。随访6例复发,占12.50%,其中脑电图异常者5例,考虑诊断癫痫。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存在复发,初期脑电图异常可能为高危因素,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发作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惊厥患儿按照发作病因分为热性惊厥组60例和癫痫组60例,同时选取54例同期正常体检的非惊厥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患儿惊厥发作后)血清中的NSE和IGF-1进行检测,并分析血清中NSE和IGF-1水平在不同程度惊厥发作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中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儿童,癫痫组患儿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高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且均较对照组高,惊厥发作次数≥3次组高于惊厥发作次数3次组且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中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癫痫组患儿低于热性惊厥组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低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且均较对照组低,惊厥发作次数≥3次组的患儿低于惊厥发作次数3次组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呈负相关(R=-0.436,P0.05),血清NSE、IGF-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0.666。结论惊厥发作后血清NSE、IGF-1共同参与了惊厥发生的过程,并与惊厥发作的类型与发作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惊厥后脑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丽芃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57-3258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 lsion,FC)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首次FC患儿出院后通过门诊和/或电话随访进行FC问卷调查,将复发FC患儿设为观察组,无复发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惊厥发作情况、家族史、围生期异常、发作前合并症、体重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FC复发率为27.42%;复发平均(2.1±1.4)次;7例转为癫痫(8.2%);复发相关因素:男性、首次发作年龄小、体温低、惊厥发作情况明显严重(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表现为复杂型惊厥、脑电图异常表现为散在慢波增多,双侧不对称)、有阳性家族史、存在合并症,与围生期异常体重无关。结论:FC复发率较高,少数可转为癫痫,对具有上述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自我管理,必要时预防用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常健  陈银波  梁东  李海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64-196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腹泻与惊厥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0月~2004年3月我科确诊的31例轮状病毒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儿均伴有无热惊厥,神经系统检查和血液生化均正常;多数惊厥时间不超过4 m in;发作形式包括强直痉挛性发作(21例)、失神发作(2例)和部分性发作(8例);11例脑电图异常患儿均于7~10 d恢复正常;随诊1年后无1名患儿诊断癫痫。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道外神经系统并发症,但预后良好,不必进行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动态脑电图变化。方法:对167例热性惊厥患儿的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小儿热性惊厥动态脑电图异常改变与年龄、体温、家族遗传史、出生史、发作持续时间、反复发作密切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改变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儿童中5%~6%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本身常是由于脑器质性病变或功能异常引起,在短时间内多次发作对脑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FS)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因素,为有效预防复发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该院2005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28例F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发作时体温、发作形式、发作持续时间、惊厥家族史、脑电图、头颅MRI、FS复发情况、是否发展为癫痫等。结果 428例FS患儿中,男242例,女186例,男女比例为1. 3∶1,平均发病年龄(3. 0±1. 2)岁,高发年龄为1~3岁,首次FS发作后154例(35. 98%)复发(复发1次79例,复发2次53例,复发3次22例),其中15例(3. 50%)最终发展为癫痫。FS复发与发病年龄1岁、首次发作时体温38. 5℃、部分性发作、首次发作持续时间≥15 min、惊厥家族史、头颅MRI异常有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P0. 05),复发与性别、脑电图无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P0. 05)。结论 FS首发年龄6个月~6岁,高发年龄为1~3岁,发作时体温大多高于38. 5℃,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发病年龄1岁、首次发作时体温38. 5℃、部分性发作、首次发作持续时间≥15 min、惊厥家族史、头颅MRI异常是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