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1是由曲霉类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食用植物油作为中国居民重要的膳食组成部分,其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直接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目前,对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健康风险评估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现状以及风险评估情况。旨在了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现状,促进我国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烟台市城区食用植物油安全水平和污染程度.方法 按照GB./T 5009.37-2003、GB/T 5009.22-2003、GB/l24893-2010对2011年烟台市散装和定型包装的花生油、大豆油、调和油、玉米油以及色拉油进行了常规项目和16种多环芳烃的监测.结果 样本抽样合格率为93.33%,2份散装花生油存在酸价和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现象;多环芳烃类物质抽样样品平均含量为66.94 μg/kg,含量是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色拉油,散装产品高于定型包装的产品.结论 烟台市食用植物油总体质量状况优良;散装产品黄曲霉毒素B1、多环芳烃类物质检出率较高,需要加强监管和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初步调查分析市售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市售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调和油共246份的植物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黄曲霉毒素B_1测定。结果调查分析的6类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只在花生油和菜籽油中有检出,超标样品全部为花生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_1的平均含量为16.2μg/kg,最高浓度为288μg/kg,其检出率及超标率分别为88.1%和11.9%。散装花生油与定型包装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_1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P0.05);但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9,P0.05)。结论市售植物油黄曲霉毒素B_1的总体污染水平不高,但花生油的检出率和超标率较高,散装花生油较易受到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其超标率高于定型包装花生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1年对中国八省(区、市)不同销售场所销售的部分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进行评价。结果从食用油种类分析,菜籽油和花生油苯并[a]芘含量最高,分析可能与其生产加工方式有关。从样本类型分析,散装植物油苯并[a]芘含量高于定型包装产品。结论中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为花生油和菜籽油)仍存在苯并[a]芘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5.
食用植物油营养价值高于动物油,其溶点低呈液态易被人体吸收,是人们烹调中最为喜欢的食油之一。食用植物油如贮存保管不当,存放时间过久,就会发生酸败,此外,植物油原料霉变致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在提取精炼过程中残留的溶剂和加入的抗氧化剂都会危害人体。为了解食用植物油的卫生质量,以确保食用卫生安全,长期以来我们不定期的对我市食用植物油进行抽样检测。以下报告1994-1996年对65家186份油样的检测结果。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对本市各食品商场,生产厂家随机抽样及部份厂家送样。种类有花生油、调和油、粟米油、多维营养油、…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某部采购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了解黄曲霉毒素B1在不同种类食品间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个食堂3大类食品(谷物、植物油和酿造类)共计68份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定量测定,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黄曲霉毒素B1 ELISA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在0.99以上,样本加标回收率在96.22%~115.09%之间;68份样本合格率为98.53%;谷物、植物油和酿造类食品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值分别为0.168 7、0.125 7、0.323 1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6,P0.01),其中谷物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类。结论该部采购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合格率高,但仍有个别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应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重视食品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河南省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卫生标准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河南省各地市的大型商场、小型超市、农贸市场随机采集米面制品(小麦粉、玉米面、米粉)、食用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坚果(花生、葵花籽、西瓜子)、调味品(酱油、食用醋、辣椒、花椒)等四类食品共862份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2份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综合检出率为44.9%,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41.3%,合格率为92.8%。黄曲霉毒素含量最高的是花生,高达44.8μg/kg。结论市售食品中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现象,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以减少其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现状。方法以南宁为中心,按照东、南、西、北、中随机选择5个地级市,分别在农贸市场、油坊和农户家采集食用植物油样品183份和花生米17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AFB1含量,分析污染状况。结果食用植物油样品AFB1总体超标率为25.14%,其中北部城市较低(8.57%),其他4个地市较高(25.71%~31.58%);其他城市样品超标率与北部城市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市中的食用植物油AFB1符合国家标准GB 2761—2011的规定;油坊和农户家散装花生油AFB1污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广西城乡散装花生油中AFB1污染比较严重,需要加强监管和防霉去毒技术指导,防控可能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和毒性。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二十余种,分B系和G系两大类。在世界不同地区均发现这些毒素存在于供人们食用的食品中,主要污染粮食和油料作物,其中花生、花生油、玉米最易受到该毒素的污染。为监测我国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十多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黄曲霉毒素分析质量控制考核,我单位作为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点参加了此次食品中黄曲霉毒素G1、B1、G2、B2分析的考核。1材料与方法1·1样品玉米粉(考核样品)…  相似文献   

10.
HPLC同时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常见种类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为建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指标提供数据,并为大众的健康饮食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曲霉毒素B1的平均含量为参考选择黄曲霉毒素含量较多的常见食物种类,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荧光检测器分析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结果:花生酱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最多,平均为2.41μg/kg;大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次之,平均为0.15μg/kg;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平均含量为0.04μg/kg。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物中黄曲霉毒素其重现性较好,而且可以一次分别测定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从结果看来尽管多数食品中均含有黄曲霉毒素,但是其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其中花生酱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这些数据均可以为大众的健康饮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揭阳市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情况,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食用植物油按照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按照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进行判定。[结果]检验298份食用植物油样本,合格292份。合格率97.99%。各年的合格率分别为97.26%、98.39%、96.92%、98.15%、100.00%,不同年份植物油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砷、溶剂残留、黄曲霉毒素均合格;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超标5份和2份。不同单位植物油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种类植物油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影响食用植物油卫生质量多为酸价和过氧化物值得关注,重点应加强食用植物油的卫生监测监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015—2017年全国市售1309份食用植物油样品中的总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进行检测并对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检出率为81.83%,平均值为1.21 mg/kg。其中茶油中3-氯丙醇酯平均含量最高(4.71 mg/kg),其次是花生油(1.36 mg/kg)和菜籽油(1.12 mg/kg),最低的是葵花籽油(0.54 mg/kg);2-氯丙醇酯检出率为82.84%,平均值为0.39 mg/kg。其中花生油中2-氯丙醇酯的平均含量为0.40 mg/kg,显著高于调和油(0.30 mg/kg)和大豆油(0.25 mg/kg),与菜籽油平均含量(0.66 m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缩水甘油酯超标率为19.90%,平均值为0.68 mg/kg。调和油中缩水甘油酯中的平均含量(0.78 mg/kg)显著高于花生油(0.54 mg/kg),其余品种平均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食用植物油普遍存在氯丙醇酯的污染,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污染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分析浙江省居民常用食用植物油中4种生育酚异构体的含量,并对居民从不同品种食用油中维生素E(VE)的膳食摄入量进行估算。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正相色谱法,SunFire Silica色谱柱(4.6 mm×250mm,5 m),流动相:正己烷-叔丁基甲醚(90:10,v/v),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94 nm,发射波长328 nm;检测了浙江省市售120份10个品种的食用植物油中四种生育酚异构体含量,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2000年版)》中推荐的脂肪摄入量和浙江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报告估算居民从膳食食用油中的维生素E日摄入量。结果 4种生育酚异构体的测定能够实现基线分离,食用油中都存在4种结构的生育酚异构体,但异构体种类分布和含量相差悬殊,生育酚总量以大豆油中最高,达949mg/kg,但有效生育酚总量(α-TE)以葵花籽油中最高,为362mg/kg,大豆油等7种植物油中α-TE相近,在150~190 mg/kg之间;以米糠油和橄榄油中稍低,在80~120 mg/kg之间。按浙江省居民日摄入30g脂肪的量估算,每天可从膳食油中摄入VE在2.4~10.9mg,可占VE推荐摄入量的17%~78%。结论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植物油是居民摄取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之一,食用不同品种的植物油,VE的摄入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上海、沈阳两地食用植物油卫生指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欣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7):320-323
[目的 ] 为修订我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 对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现状进行调查 ,将现行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与国际法典委员会 (CAC)标准进行比较 ,并对 1999~ 2 0 0 1年上海、沈阳两地食用植物油产品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修订我国现行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建议。  [结果 ] 我国现行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分别适用于三种食用植物油品种 ,且项目指标设置不全。  [结论 ] 建议对我国现行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进行合并 ,对过氧化值、酸价、铅、砷等指标值进行调整 ,并增加农药残留、标识等项目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018年河南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为食用植物油的监管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抽取市售预包装食用植物油样品333份,根据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含量。结果 总体来看,DBP检出率为44.4%,检出值范围为0.10~55.8 mg/kg,超标率为21.6%;DEHP检出率为50.2%,检出值范围为0.15~39.2 mg/kg,超标率为3.6%。从食品细类看,芝麻油中塑化剂(DBP或DEHP)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34.1%。从企业规模看,产自小微型企业的超标样品占超标样品总数的97.3%。从区域类型看,抽样地点为乡村的样品超标率为24.6%,高于城市(21.6%)3个百分点。结论 河南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DBP和DEHP污染情况严重,尤其是芝麻油,应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小微型企业食用植物油生产环节的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吉林省内销售的饮料和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残留量的监测,了解吉林省内销售的饮料和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非法使用和残留量的现状。方法:在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抽取包括碳酸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果冻、乳化剂、果蔬汁、酸奶、乳化香精、果酱、方便面、食用植物油等11种类107份样品,采用GC-MS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类残留量。结果:在碳酸饮料等10类样品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而食用植物油则不同程度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结论:吉林省内销售的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残留量含量较高,有必要对其加强迁移监测和危害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量化级别餐饮企业餐饮用油的信誉度,并从中探索餐饮用油管理方面的关键点。[方法]2008年3月,在广州市城区抽取111家不同食品量化分级餐饮企业进行餐饮用油管理情况调查,并采集食用油油样进行检测。[结果]现场调查情况显示在调查的111家企业中,餐饮用油进货来源规范、索证完善及餐饮用油进货建立台帐并详细登记方面,A、B、C级餐饮企业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P=0.00),餐饮用油供货由固定供货商送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P=0.06)。检测使用中的食用油111份,声称为常用的植物油的占72.97%;检测其中108份中常用的植物油占13.89%(P〈0.01)。声称的与检测的用油中常用的植物油所占比例,A级企业分别为7/7、3/6(P=0.07),B级企业分别为82.61%、26.09%(P〈0.01),C级企业分别为67.90%、7.60%(P〈0.01)。[结论]广州市城区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饮企业餐饮用油的信誉度A级企业较高,B级与C级企业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常见野生食用菌中镍含量,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定点采集云南省常见野生食用菌品种,按GB/T5009.138-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食品中镍的测定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结果]36种172件常见新鲜野生食用菌中最高镍含量为3.1mg/kg(黄扫把菌,楚雄),均值为0.18mg/kg,有135件共计78.5%样品的镍含量低于平均水平。[结论]与文献比较,云南省常见野生食用菌的镍含量总体高于蔬菜,与粮食相当,远低于豆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了解睢县超市销售及餐饮业的食用油卫生质量,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T5009.37-200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和《食品掺伪检测方法》中的食用油冷冻试验法进检验。结果:超市销售食用植物油各项合格率较高,但餐饮业食用植物油的问题较为突出,花生油和菜籽油的掺假掺杂率分别为57.02%和41.18%,特别是食堂、超市花生油的掺假掺杂率分别达60.49%、49.64%。棕榈油的过氧化值超标率为25.00%。结论:应加强对餐饮业,尤其是食堂食用油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