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4种传染病发病数的周期性、传染率及其季节性的变化模式,为4种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百日咳、猩红热、风疹、腮腺炎这4种有代表性的儿童易感传染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易感者-感染者-恢复者(time series 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 TSIR)模型,使用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方法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分析这4种传染病传染率的季节性模式;根据不同传染病传染率的季节性模式,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分析对未来发病数的影响效果。  结果  4种传染病的传染率呈季节性变化,最低传染率均发生在7―8月,猩红热、风疹、腮腺炎的最高传染率发生在2―3月。传染率季节性受学生放假、春运影响。有无免疫实施不影响传染率的季节性模式。传染率季节性与病原体的异同存在关联性。  结论  4种儿童易感传染病的传染率均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相应的季节性防控措施对减少发病数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苏州市某区近年来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发病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判断HFMD发病变化趋势,以及推测COVID-19疫情防控对HFMD的影响。  方法  根据2009年1月―2019年12月的儿童HFMD监测数据库,利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建立HFMD数据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1―10月的发病数,将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确定HFMD发病的变化。在最佳SARIMA模型中加入干预变量,确定COVID-19疫情对儿童HFMD发病的影响。  结果  与2019年同期儿童HFMD发病情况相比,2020年1―10月发病数均有下降。2020年1―10月儿童HFMD的发病实际趋势与预测趋势差别较大,发病实际值均低于预测值,2020年2―9月的偏离度均超过100%。在SARIMA模型中加入干预变量后分析显示,干预变量的系数为-135.4(P=0.010),说明儿童HFMD的发病例数平均每月减少135例。  结论  苏州市某区在2020年1―10月的儿童HFMD发病数低于历史同期,推断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应急响应期间严格防控措施和常态化防控措施在有效控制COVID-19疫情的同时,也抑制了儿童HFM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气象因素对曲靖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  方法  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析2017-2019年曲靖市气象因素与HFMD发病的相关性及滞后效应。  结果  2017-2019年曲靖市共报告25 902例HFMD,HFMD日发病数与日均气温、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以气温对HFMD发病影响最为明显(r=0.51);DLNM拟合结果显示,日均温度20 ℃左右时对HFMD发病的影响最大(RR=1.408, 95% CI: 1.064~1.864, P=0.017);日均温度在无滞后情况下,对HFMD产生的影响最大,随后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结论  气温是曲靖市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不同温度对不同人群的滞后效应明显不同,高温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京市0~5岁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病学分布,并探讨气温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为制定手足口病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南京市2011—2016年5岁及以下儿童HFMD的日发病数和日气象变量资料。对HFMD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析HFMD日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  结果  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0~5岁儿童手足口病104 977例,男女性别比为1.49∶1,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3.5/10万,呈季节性双峰分布,南京市溧水区和浦口区为HFMD高发地区;EV-A71阳性、CV-A16阳性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阳性分别占HFMD阳性标本的32.5%,29.1%和38.4%;5岁及以下儿童HFMD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呈非线性关系,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当滞后14 d时,气温对手足口病的累积效应呈倒“U”型,气温为25.7 ℃时效应值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为2.71(95%CI=1.93~3.81);不同人群分析显示,男童和 < 1岁组儿童更易受气温的影响。  结论  南京市≤5岁儿童HFMD流行具有季节性、地区性分布特征,气温对HFMD发病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季节性特征。  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8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其季节性特征。  结果  2009-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共178 063例报告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是71.99/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 584.162, P < 0.001)。累计报告重症病例数为1 216例,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8.772, P < 0.001)。发病集中度M=0.876,有很强的季节性;圆形分布r=0.523,α=209.446°(144.187°, 274.705°)(Z=48 660.177, P < 0.001),发病高峰日为7月16日,流行高峰期为5月2日至9月26日。重症集中度M=0.919,有严格的季节性;圆形分布r=0.592,α=210.688°(152.025°, 269.352°)(Z=426.240, P < 0.001),重症高峰日为8月3日,重症高峰期为6月4日至11月1日;乌海市发病率最高(176.91/10万),不同盟市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48.865, P < 0.001),Moran’s Index=-0.023(P=0.688), 提示不存在地区聚集性;发病人群以≤10岁儿童(98.82%)为主,以散居儿童(48.50%)和幼托儿童(42.31%)为主,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82, P < 0.001)。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HFMD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需继续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对江阴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发病情况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2012-2017年江阴市气象因素对HFMD发病的累计效应及滞后效应。  结果  2012-2017年江阴市共报告HFMD 21 791例,HFMD日发病数与日均气温(rs=0.402,P < 0.001)、日均气压(rs=-0.453,P < 0.001)、日均相对湿度(rs=0.075,P < 0.001)均存在相关性。DLNM拟合结果显示,日均温度11℃时对HFMD发病的累计效应最高(RR=1.473,95% CI:1.099~1.974),并在当天即对HFMD发病产生最大影响(RR=1.090,95% CI:1.045~1.136);日均相对湿度85%时对HFMD发病的累计效应最高(RR=1.346,95% CI:1.154~1.571),对HFMD发病影响在第6 d达到高峰(RR=1.023,95% CI:1.015~1.031);日均气压1 010.0 hpa时对HFMD发病的累计效应最高(RR=1.221,95% CI:1.020~1.463),但在该气压水平并未观察到滞后效应。  结论  气象因素对江阴市HFMD发病存在影响,气温和湿度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潘梦华  黄斌  黎燕宁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0,24(11):1269-1274,1331
  目的  分析2008-2015年南宁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空间聚集及影响因素,为南宁市防控HFMD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南宁市2008-2015年HFMD疫情数据,通过核密度方法分析空间聚集,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气象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结果  2008-2015年南宁市累计报告HFMD 326 785例,年均发病率为505.24/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核密度分析显示HFMD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其中8年均出现聚集的地区是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良庆区和西乡塘区五个区的交界处及马山县的部分地区;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气象因素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大于它们的单独作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均是最强的,交互作用最大q值可达0.71(P<0.001)。  结论  2008-2015年南宁市HFMD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双向作用,中心城区和部分基层地区是防控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时间序列特征提取方法对中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百日咳发病数据进行聚类, 根据聚类结果分析出各地区百日咳不同的发病模式, 为中国实施百日咳疾病防控统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提取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百日咳时间序列的9个全局特征, 利用主成分分析将9个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组成的特征矩阵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选择最佳聚类数划分百日咳时间序列不同的发病模式。  结果  层次聚类最佳聚类数为3类, 即对应百日咳的3种发病模式, 分别为无周期性有季节性无趋势性模式(共9个省级行政区)、无周期性有季节性有趋势性模式(共10个省级行政区)和有周期性有季节性有趋势性模式(共6个省级行政区)。  结论  时间序列特征提取的层次聚类能够很好地将相似模式紧密的分在一组, 并准确的划分出中国25个省级行政区百日咳疫情的发病模式, 聚类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不同省份百日咳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中山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时空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中山市2013―2018年HFMD流行病学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实现时空聚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结果  2013―2018年中山市共报告HFMD病例97 214例,年均发病率为493.40/10万。发病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38%,时间上呈现双峰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6年HFMD发病存在空间正相关。逐年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3―2018年之间均存在高风险聚集区域,主要是位于中心城区西侧的市郊边缘乡镇,聚集时段与发病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结论  2013―2018年中山市HFMD发病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在春夏、夏秋交替之际聚集程度更高,今后的防控工作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发病风险的时空变化,识别新疆HFMD的高风险时空区域,为今后HFM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100个市县(市辖区)HFMD的发病数据,描述数据三间分布的特征;使用本文所提出的时空核估计(spatio-temporal kernel estimation, STKE)方法探测高风险时空区域,并与传统时空扫描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100个市县(市辖区)HFMD年发病率为45.01/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49∶1;0~5岁儿童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占全部病例的80.16%;病例主要来源于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5.76%和43.94%。基于STKE方法识别出的高风险时空区域主要包含了两个高峰时段(5—7月、9—11月)及一个变化的高风险空间区域(新疆东北部),时空扫描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结论  新疆HFMD的发生存在时间、空间及人群差异,建议加大对HFMD高峰时段及高发地区的防控力度,增强家庭、幼托机构等对0~5岁婴幼儿的预防措施,以降低HFMD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国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发病趋势并构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8-2016年我国HFMD月发病数据,使用Excel 2007建立发病率数据库并进行图表绘制,通过SAS 9.1拟合自回归综合移动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 model)。以2008年1月-2015年12月HFMD月发病率作为测试集构建时间序列模型,2016年发病率数据作为验证集检验预测效果,做出模型评价,利用该模型对2017年HFMD发病率做出预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最终构建ARIMA((12),2,0)疏系数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序列,实际值均落在预测值95% CI内,模型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预测值与实际值总体吻合程度良好,均方误差平方根为3.6490,平均绝对误差=2.6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28.24%。  结论  疏系数模型可较好的拟合我国HFMD发病率的时间序列趋势,对HFMD防控策略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广东省中山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报告发病率在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三个纬度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出生队列对2006-2019年中山市丙肝报告病例的影响。  结果  2006-2019年中山市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49/10万。0~<10岁组的年龄效应值呈下降趋势,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危出生队列在1970-1990年,女性在1960-1990年。2000年后男性出生队列效应RR值逐渐升高,女性逐年下降。  结论  中山市丙肝报告发病率较高,需做好高危出生队列人群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2000年以后出生男性的行为干预,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合肥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加有效地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  方法  对合肥市2011-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合肥市流行性腮腺炎共发病9 6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7/10万,其中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40.56/10万。每年春季为发病高峰,5月发病数最多,冬季病例稍有增多但高峰不明显;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于3~13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为1.87:1);病例数最多的人群主要是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4.5%,其次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合肥市9个县区的年均发病率也存在一定差异(χ2=256.845,P < 0.001)。  结论  合肥市2011-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在免疫接种方面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