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甲硝唑与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硝唑及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鼻胆管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血液及胆汁内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 一次性给药0.25h后两种抗生素在胆汁内即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替硝唑在胆汁内药物浓度较平稳,但峰浓度不如甲硝唑高,在24h内两种抗生素胆汁内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 甲硝唑及替硝唑为抗胆道厌氧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对一般感染可每日一次给药,对重症感染可选择甲硝唑,增加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2.
肝功能不全(主要是肝硬变)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都会产生影响。由于肝脏代谢能力的下降以及由于肝硬变所致药物肾清除率的降低,引起以清除半衰期延长为特征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本文就肝功能不全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药代动力学改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危重肝炎患者气单胞菌败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研究危重肝炎患者气单胞菌败血症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对1993年1月-2001年7月住院41例危重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医院感染气单胞菌败血症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培养气单胞菌48株(血液41株,腹水5株,胞水1株,咽拭子1株);嗜水气单胞菌24株,温和气单胞菌21株,豚鼠气单胞菌3株;发病季节主要在每年的5-7月,发病率占总发病的61.5%。2000年1月-2001年7月发生的气单胞菌败血症是1993年1月-1999年7月的4.5倍,x^2值为15.9,P值<0.001;感染休克占30.2%,死亡率19.5%;气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100%敏感,仅头孢曲松敏感率97.1%。结论 气单胞菌败血症是危重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氟喹诺酮、头孢菌素类是目前治疗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及早抗生素治疗,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纠正脱水酸中毒是求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孢菌素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监测分析临床感染性疾病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必要依据。方法 采用VITEK-AMS系统 类标本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814株芏兰队性杆力对玳头孢菌素的总耐药率分别为头孢哌酮最高68%、氨曲南54%、头孢西丁(头孢甲氧噻吩)42%、头孢他啶(头孢塞甲羧肟)38%、头孢噻肟纳23%、头孢曲松(头孢三嗪)23%、耐伊米配能11%。结  相似文献   

5.
矽宁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英  程玉海 《卫生研究》1995,24(4):195-19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全血中矽宁浓度。该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L,平均回收率为96.3%±0.4%,日内及日间的精密度(CV)分别为5.9%及8.9%。全血中矽宁浓度在0.04~1200mg/L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健康男性志愿者7名,口服单剂量矽宁100mg后,其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一次吸收模型。该药在消化道内吸收较快,滞后时间为0.188h,血浆浓度达峰时间为0.695h,全血消除相半衰期(T)为6.263h,表现分布容积为0.3mL/k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口染毒百草枯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方法  分别以100 mg/kg和200 mg/kg的剂量给家兔灌胃染毒,于染毒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样本,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各样本中百草枯的含量,绘制浓度-时间曲线,并用DAS 3.0软件计算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结果  以100 mg/kg剂量的百草枯(质量分数20%)经口染毒后(1.96 ± 2.41)h,家兔体内血液中百草枯浓度达到峰值,之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中峰质量浓度为(2.53 ± 0.84)mg/L、半衰期为(8.41 ± 1.89)h、浓度曲线下面积为(14.10 ± 3.21)mg/(L·h)。200 mg/kg百草枯经口染毒后(1.76 ± 1.10)h达峰,之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中峰浓度为(9.21 ± 4.43)mg/L、半衰期为(15.47 ± 12.11)h、浓度曲线下面积为(76.05 ± 34.30)mg/(L·h)。两组家兔血浆中百草枯达峰时间和平均留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百草枯经口染毒在家兔体内的变化过程符合三室模型特征,获得了不同染毒剂量百草枯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在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健康年轻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MRSA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给15例MRSA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组)和15例健康年轻受试者(健康组)分别静脉滴注1.0g万古霉素,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清中万古霉素的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感染组的消除半衰期(t1/2β)(10.86±2.12h)明显延长(p<0.01),表观分布容积(Vd)增大(p<0.0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p<0.01),肌酐清除率(Ccr)下降(p<0.01),两组血药峰浓度(Cmax)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SA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时,应当监测血药浓度,适当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作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If缶床确诊的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540株,其中G+菌2480株(70.06%),G-菌953株(26.92%),真菌107株(3.0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SA)、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在血流感染病原菌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链球菌所占比例下降。儿科病房分离致病菌1920株,其中G+菌1557株(81.09%),G-菌338株(17.61%),真菌25株(1.30%);成人病房分离致病菌1620株,其中G+菌923株(56.98%),G-菌615株(37.96%),真菌82株(5.06%);两者致病菌构成比有明显差别(χ2=249.32,P=0.000)。万古霉素对本组G+球菌保持强大的抗菌活性,未检出耐药菌株。其余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为替考拉宁、强力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及左氧氟沙星。本组主要G-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严重。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结论近年来本院血流感染患者以G+菌感染为主,主要致病菌呈现多重耐药倾向。临床应依据本地区药敏结果优化抗生素治疗方案,并采用合理手段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抗孕激素作用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吸收快、半衰期长(25~30h)和微摩尔血清浓度高。血清转运蛋白-α1-酸性糖蛋白(AAG)调节米非司酮血清药代动力学。终止早孕的剂量效应与紧急避孕完全不同:10mg米非司酮就可以达到紧急避孕的目的,且具有线性药代学特征。然而,≥100mg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终止妊娠导致血清AAG的饱和且呈现非线性药代特征。表明米非司酮不同的生物学机制介导了不同的临床效果。综述米非司酮在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特别是与临床不同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肝炎患者败血症优势菌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为有针对性优选敏感抗生素,及时有效控制危重肝炎患者败血症及全身多系统感染。方法 对肝炎患者败血症血清中分离阳性细菌132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肝炎患者败血症优势菌为大肠埃希菌37.12%、肝炎克伯菌15.16%、链球菌14.39%、葡萄球菌11.36%、气单胞菌8.3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胞三嗪)、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3.07%、12.05%、10.34%、9.09%、39.28%、30.43%;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28.58%、33.33%、40%、40%;链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14%、11.11%、28.57%、36.36%;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6.67%、50%、40%、50%;气单胞菌属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7.27%、85.71%。结论 肝炎患者败血症大肠埃希菌初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肺炎克雷伯菌优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链球菌初选头孢曲松、气单胞菌优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淋球菌流行株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水平。[方法]利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测MIC确定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22株淋球菌对头孢三嗪等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对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两种方法证明我地淋球菌流行株的普遍耐药,且菌株多重耐药严重,急需加强社区医疗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用药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6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病原菌感染部位:泌尿道5例;呼吸道20例;胆道8例;未明3例;36例中医院感染11例,占30.6%,36例血培养显示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其中18例有肝脓肿,占50.0%,20例有肝内胆管积气现象,占55.6%;36例败血症患者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莫西沙星联合应用,治疗后4例死亡,死亡率11.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有迁移病灶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积气现象,强有力的抗菌药物应用及病原菌迁移病灶的处理非常重要;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NICU新生儿败血症首选抗生素现状和预后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斌  徐灵敏  任艳丽  栾斌  高山  张展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27-2129
调查分析我院新生儿NICU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首选抗生素的现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首选抗生素情况及其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内容:首选抗生素及其5日内换药率和有效率。查阅文献,结合药理学知识,对所用抗生素进行药效学分析。结果:我院NICU 6种首选抗生素及其5日内换药率、有效率分别如下:头孢三嗪/舒巴坦5日内换药率为74%、有效率为68%,头孢三嗪为50%和50%、头孢噻肟为69%和69%、头孢他啶为60%和60%、头孢地嗪为11%和100%、哌拉西林/他巴唑为50%和2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和首选抗生素的更换率成反比,和其药效成正比。6种抗生素中头孢地嗪的疗效最好,因其有独特的广谱强力抗菌活性和免疫增强活性,且副作用少,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抗生素。头孢地嗪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型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结合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脉冲场谱分10型(A—K型),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由高到低为庆大霉素(67%)、阿米卡星(67%)、环丙沙星(64%)、氧氟沙星(64%)、头孢噻肟(50%)、头孢曲松(44%)、妥布霉素(40%)、氨曲南(30%)、头孢哌酮(27%)、头孢吡肟(24%)、哌拉西林(24%)、头孢他啶(23%)、亚胺培南(23%)。筛选出了7株(占2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它们对13种抗生素出现全耐药现象,指纹图谱显示均是同一基因型(D型)。结论: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脉冲场凝胶电泳是一种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流行菌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ICU人住患者各种标本分离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原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占21.3%、铜绿假单胞菌20.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2.0%,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较高。结论 G^-菌中上述3种是ICU主要致病菌;治疗时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用阿米卡星,鲍氏不动杆菌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喹喏酮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Gˉ杆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Kirby-Bauer法检测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从送检的2035例标本中共分离出768株阳性菌,分离率占37.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20株,占80.7%,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占前三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为3.1%。肺炎克雷伯氏菌仅对复方磺胺药物、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其余药物耐药率均低于30%。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对复方磺胺类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性,耐药率高达92.8%。结论加强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又祥  肖雪  陈慧能  汪灏  于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68-2170
目的:了解最近5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产ESBLs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22株产ESBLs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率。结果:医院感染好发部位为泌尿道、脐部、呼吸道和血液。从297例新生儿病例中分离出317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66株,包括大肠杆菌80株、假单胞菌23株、肺炎克雷伯氏杆菌20株;产ESBLs菌株共22株,占革兰氏阴性菌13.2%(22/166),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18株(尿7株,脐5株,血液3株,呼吸道2株,皮肤脓液1株),占全部大肠埃希氏菌22.5%,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4株(呼吸道、尿液、皮肤、脐部各1株),占全部肺炎克雷伯氏菌的20%。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吡肟高度耐药;对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率仅20%~26%。结论:大肠杆菌是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的情况已较为严重,产ESBLs菌显示出对多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近年我市在性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情况下,淋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趋势及可能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淋病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性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自全市性病检测点,淋球菌耐药性监测资料来自每年临床淋病患者菌株的监测,使用琼脂稀释法对壮观霉素、头孢三嗪、环丙沙星、四环素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6年来我市性病年报告发病率及淋病监测发病率逐年下降,淋球菌仍保持对壮观霉素的高度敏感,但对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等几种常用传统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青霉素、环丙沙星及四环素等药物己不宜用于淋病的治疗,加强临床淋病用药指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isk assessment,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genotyping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Korean seafood. The incidence of V. parahaemolyticus in seafood obtained from several fish markets in Korea was investigated from May to December of 2009, except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Two selective mediums (TCBS [thiosulfate, citrate, bile salts, and sucrose] agar and CHROMagar? Vibrio) were used, and the V. parahaemolyticus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vi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Vp. flaE, tl, and toxR).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and their virulence were analyzed via the detection of tdh, trh, ORF8, toxRS/old, and toxRS/new genes. We collected 24 strains of V. parahaemolyticus: 19 seafood isolates, three environmental isolates, and two clinical (human) isolates. Among these strains, two tdh+ strains, two ORF8+ strains, 16 toxRS/old+ strains, and one toxRS/new+ strain were isolated. Twenty-two commercial antibiotic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isolates, and all the strains evidenced resistance to more than four antibiotics. The strains harboring antibiotic-resistant genes such as TetA (25%) and strB (4.16%) were detected via PCR. 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sequence (REP)-PCR analysi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V. parahaemolyticus strains from other species and intraspecific st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