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了解合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合格血片原因及分布。方法:对合肥市各区县医疗机构递送的不合格血片按地区和医院类别进行分类整理、统计。结果:2008~2009年新筛血片总体不合格率为1.02%,其中2008年血片不合格率为0.64%,2009年为1.36%。2008年血片不合格首要原因为血片未透,2009年则为血片无法洗脱。从医院类别来看,2008年、2009年血片不合格率最高均为乡镇卫生院;从地区分布来看,2008年和2009年血片不合格率最低均为市区,血片不合格率最高的地区分别为肥东县(1.93%)和肥西县(2.85%)。结论:合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主要有血片未透、血片无法洗脱、血片污染和血片面积过小。不合格血片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和医院类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不合格血片的原因,为提高血片合格率,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由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退回的96例不合格血片,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结果三年不合格血片检出共96例,检出率为0.13%,三年的检出率有增加趋势(χ_(趋势)~2=27.775,P=0.000);96例不合格血片中,血片污染36例、血片渗透不全29例、血斑凝固13例,分别居不合格原因的前三位。乡镇卫生院不合格血片检出率为0.37%,高于其他医疗单位的检出率(χ~2=37.573,P=0.000);民办医院不合格血片检出率为0.46%,高于公办医院的检出率(χ~2=18.260,P=0.000);采血≤1500人的单位不合格检出率为0.23%,高于采血1500人的单位(χ~2=9.502,P=0.002)。结论稳定新生儿疾病筛查队伍,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技术操作,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合格血片的发生率,提高筛查质量。方法:对2007—2009年度青田县不合格血片的数量及不合格血片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至2009年收集的不合格血片共231例,不合格率2.8%,在不合格血片中由于采集技术原因引起的214例,占不合格血片总数的92.6%,其他原因引起的占7.4%。在全县6家医疗机构中,甲医院由于血片采集技术原因引起不合格血片数量与其余5家医疗机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队伍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筛查质控能力、完善采血制度和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血片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机构递送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进行初筛,对可疑阳性及其未召回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统计。结果:2008~201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阳性总体未召回率为12.72%,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可疑阳性未召回率分别为6.78%、17.56%、11.92%。从医疗机构类别来看,各年度可疑阳性未召回率最高均为乡镇卫生院,最低为市区医院。2008~2010年可疑阳性未召回主要原因为电话无法联系(占62.91%),其次为家长不愿意复查(占35.48%)。结论:合肥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阳性未召回主要原因为联系方式错误或更改以及家长配合检查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制定措施,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质量.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2月出现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结果:2016年1~2月收集血片数为320例;血片不合格数为16例,发生率为5.0%,其中未浸透占56.25%,面积不足占25%,重复滴血占12.5%,标本污染占6.25%.结论: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术、标本贮存环境及管理工作确实存在问题,需提出相关改正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合格率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对不合格滤纸血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6至2010年全市330家医疗接生单位共采集递送血片513040例,其中不合格血片共6 257例,血卡填写错误2 375例,出生不满72小时1 273例,洗脱不全1 226例,采血技术操作不良1090,血斑污染293例.血片不合格率为1.22%,实际召回重采5 528例,不合格血片召回率为88.35%.结论 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筛查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提高筛查血片采集的合格率,重视对不合格血片的追踪召回,保证筛查质量的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合肥市新生儿未做疾病筛查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为后续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城乡分层,以医院为单位整群选取2011年5月1日-7月31日出生新生儿的家长共2 17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家长进行未做疾病筛查原因调查。 结果 新生儿疾病未筛查率为14.05%。其中39%的家长主观上愿意进行代谢病筛查,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未做代谢病筛查;61%的家长主观不愿意进行筛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分娩方式、分娩医院类型、宝宝胎龄、新筛知识问卷得分与未做疾病筛查相关联。 结论 目前合肥市新生儿未进行疾病筛查的现象在各级医院均存在,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家长预防保健意识应成为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筛查率,确保每一新生儿都能得到筛查。方法:对2007-2009年度出生的8 419例新生儿其中未能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共有147人未能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占总出生数的1.75%,在这147人中因血片不合格引起的退片未能召回重采者102人,占未采血总数的69.4%。讨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队伍的培训和稳定,完善采血单位的采血制度,强化质量管理及完善保障制度能提高筛查率。  相似文献   

9.
林淑娟  蚁持缨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64-3166
目的: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原因,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2009年不合格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不合格率为0.97%,筛查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血斑直径小于8 mm占29.5%、血斑未渗透双面占19.6%、血斑渗透不均占18.6%、血斑未洗脱占17.6%、血斑有溶血环占8.8%等,以上原因共占94.1%,出生后小于72 h采血等其他原因占5.9%。2007、2008和2009年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11%、0.95%和0.89%。结论:对不合格标本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责任心,落实规章制度,对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标本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庆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安庆地区各分娩机构出生的活产儿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全省同期进行对比。结果安庆地区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61.74%,血片合格率为98.65%,可疑阳性召回率81.33%,不合格标本召回率37.17%,以上指标市区均高于县(市),全省均高于安庆地区。确诊CH 28例,检出率为76.39/10万,PKU4例,检出率为10.80/10万,CK检出率高于全省,PKU检出率低于全省同期。结论本地区新筛质量亟待提高,应加大新筛宣教、培训及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1.
顾辉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99-2500
目的了解吴中区农村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现状、排放卫生质量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集2006—2009年吴中区16家乡镇卫生院、1家区级医院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吴中区17家医疗机构污水144份,检测总合格率为82.6%。区级医院余氯为(3.485±1.324)mg/L,乡镇卫生院为(2.575±1.0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5)。结论吴中区医疗机构排放污水总合格率不高;区级医院污水消毒处理效果明显好于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机构污水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合肥市2010年婴幼儿听力筛查初筛、复筛情况。方法:利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合肥市婴幼儿进行听力初筛、复筛,对全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婴幼儿听力筛查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合肥市婴幼儿听力筛查初筛38 982例,初筛率80.77%,初筛未通过率8.69%;听力复筛1 178例,复筛未通过率为17.40%。男性婴幼儿初筛未通过率高于女性婴幼儿,左耳初筛未通过率高于右耳,复筛未通过率无性别和耳别差异。结论:TEOAE筛查能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损失,对于初筛、复筛未通过者,需听力检测治疗机构转诊和接诊进一步明确并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四川省10年间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血单位医务人员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经家长知情同意后对出生72 h后的新生儿进行血样标本采集、保存和递送;新筛中心及时验收血样标本,对合格标本进行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筛查,对可疑或阳性结果进行复查,复查阳性者通知确诊。结果 10年来本省新生儿PKU和先天性CH筛查率和覆盖面逐年明显提高,2009年筛查率达到67.50%,市(州)筛查覆盖率达到100%,县(区)筛查覆盖率达到87.29%,采血单位覆盖率达到90.98%;2000-2009年本省新生儿PKU和CH筛查数为1 721 340,确诊PKU67例,PKU发生率为1∶25 692,CH699例,CH发生率为1∶2 573。结论 10年来本省新生儿PKU和先天性CH筛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显示出明显的社会效益,但仍有提升空间,筛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卫生管理体制研究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农村基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在河北、安徽和湖北3省对实行不同管理体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优于以乡为主管理体制,同时应大力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课题还提出了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管理体制、卫生监督体制的的改革建议以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的原则及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汾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参合情况、患者住院率的变化、患者流向及其住院费用进行分析,探讨新农合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新农合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新农合管理中心获取汾阳市新农合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09—2011年新农合住院患者流向及其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汾阳市新农合住院率逐年上升,2011年达7.62%,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比例逐年提高;次均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实际住院补偿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下降趋势。结论汾阳市新农合总体运行平稳,但应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控制住院率和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加大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实际补偿比,降低自付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连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和及时率,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参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每年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共查出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种1175例,漏报210例,平均漏报率为17.87%。2008年、2009年的漏报率分别为16.09%、19.15%。县级、乡镇级和其他(民营和卫生站)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分别为13.30%、19.74%、25.00%,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越低。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22.37%、12.16%,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丙类。2008~2009年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5.81%、3.08%,总未及时报告率为4.20%,其中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其他(民营医院)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3.61%、10.31%、0%,乡镇卫生院未及时报告率明显高于县级医院。[结论]连州市传染病漏报率和未及时报告率仍然较高,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连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