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比较同源卵子行分半IVF/ICSI时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8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治疗第一周期的患者,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根据IVF受精情况分为4组:①组IVF均未受精;②组IVF受精率低下(受精率<25%);③组IVF受精率为25%~50%;④组IVF受精率>50%。比较4组同源卵子IVF及ICSI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结果:共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常规IVF 392周期,均为第一周期。分半IVF/ICSI和常规IVF 4组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组和②组因IVF受精率低,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均高于IVF;④组IVF可用胚胎数、优胚数均高于ICSI组;③组IVF、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半IVF/ICSI可避免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导致无可用胚胎,但同源卵子IVF、ICSI均受精时,ICSI对精子、卵子的操作导致其优胚率低于IVF受精的优胚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巢低反应(POR)者IVF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严重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行IVF-ET治疗POR的246个周期临床资料,比较常规行IVF(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治疗者的正常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根据女方年龄分为35~40岁组和40岁组,分别比较两组行IVF和ICSI治疗的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根据获卵1、2、3枚分组,比较各组内不同受精方式者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整体比较及不同女方年龄组、不同获卵数组中接受IVF与ICSI治疗的正常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SI不能改善非严重男性因素不孕POR者的正常受精率和妊娠结局,女方高龄、取卵数少均不是ICSI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同胞卵母细胞行IVF和ICSI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行常规IVF、ICSI对受精、受精后胚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间非男性因素不孕的夫妇采用同胞卵和同一份精液行常规IVF和ICSI的受精情况、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潜能。结果:50例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中11例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IVF完全受精失败率为22%,ICSI组无完全受精失败。IVF、ICSI均受精组ICSI受精率(82%)高于常规IVF(7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受精组和仅ICSI受精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MI以及精液标本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移植不同受精方式的胚胎着床率、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原因不明性不孕的夫妇选择施行IVF-ICSI split既可避免受精失败所致的周期取消,保证一定的成功率,又可为下一次施行IVF时决定受精方式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尚需要大样本研究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和受精完全失败的关系,为选择ICS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后6 h和20 h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应对受精障碍的优劣。方法:489周期IVF后6 h推测是否受精(6 h组),620周期IVF后20 h确认是否受精(20 h组),比较两组中受精率为0~30%和0的实验室指标。结果:IVF受精率0~30%的周期中,6 h组2PN受精率、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和可移植的胚胎数显著高于20 h组,妊娠率和种植率高于20 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IVF受精率为0的周期中,6 h组补救ICSI后获得的2PN受精率、优质胚胎数、≥5细胞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20 h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F后6 h补救ICSI的结局优于20 h补救ICSI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IVF)、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50IVF加50ICSI3种受精方式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为是否扩大ICSI的应用指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个周期女性原发性不孕患者体外助孕资料,分为A组(119个IVF-ET周期)、B组(29个ICSI周期)、C组(15个50IVF加50ICSI周期),对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指标、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的每获得卵受精率明显高于C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3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4细胞胚胎、细胞碎片<20的胚胎和优良胚胎比率以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完全受精失败率为6.72(8/119),而另外两组均无完全受精失败发生。结论:ICSI不能改善女性原发不孕患者的体外助孕临床结局,ICSI的扩大应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获卵少周期卵体外受精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的807例获卵数≤5的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临床结局。结果:ICSI组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常规IVF组(P<0.05),多PN率显著低于常规IVF组(P<0.05),而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累积妊娠率、活产率、周期取消率、完全受精失败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着床率、妊娠率、累积妊娠率、活产率常规IVF组均高于ICSI组。结论:当获卵数少时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降低多PN率,但并不改善临床妊娠结局。因此,ICSI并不能优化患者周期,获卵少周期卵并不推荐ICSI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辅助激活联合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技术在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中的应用。方法:15例常规IVF受精失败患者卵母细胞接受辅助激活联合ICSI处理(激活组),另15例常规IVF受精失败患者卵母细胞直接行补救ICSI处理(非激活组),记录和分析未受精卵母细胞经辅助激活联合ICSI处理后所获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激活组(15周期,220枚未受精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50%(110/220)、90.9%(100/110)、33%(33/100)及15%(15/100),其中妊娠1例;非激活组(15周期,200枚未受精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5%(170/200)、92.9%(158/170)、9.5%(15/158)及0,无妊娠发生。在正常受精率上非激活组高于激活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方面,激活组显著高于非激活组(P<0.05)。结论:辅助激活联合ICSI可以提高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的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进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和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6-二甲氨基嘌呤(6-DMAP)两种辅助激活方案对反复受精患者受精率低下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受精率低下史的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反复受精患者21例,分别采用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9例)和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6-DMAP激活(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情况、胚胎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既往周期的平均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激活周期的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率、受精类型、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9例钙离子载体激活组患者均行冻胚移植,临床妊娠4例; 12例联合激活组患者移植11例,临床妊娠3例。结论两种辅助激活方案均能显著提高反复受精患者的受精率,增加可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但钙离子载体激活组的胚胎持续妊娠能力优于联合激活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不孕患者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IVF/ICSI-ET治疗的90例EMs不孕患者及276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回顾性分析2组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2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激素浓度、Gn用量、Gn天数及合并男方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Ms组的原发性不孕占比(53.30%)高于对照组(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的MⅡ数、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有效胚胎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有效胚胎率、优质囊胚率、有效囊胚率及临床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对IVF/ICSI-ET后胚胎发育具有负面影响,但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时摄像系统(TLS)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302例不孕症患者的319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将采用TLS培养胚胎的137个周期纳入TLS组,将采用传统培养箱培养胚胎的182个周期纳入对照组。其中,TLS组采用短时体外受精(IVF)的周期数为72个,采用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的周期数为16个,对照组分别为101个和23个。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受精情况及妊娠结局等。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窦卵泡数和获卵数等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者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等进比较。本研究获得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8KY-104)。 结果①2组患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既往周期数、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方案构成比、授精方式构成比、精子浓度、精子向前运动比例、促性腺激素(Gn)用量、基础雌二醇水平和基础促黄体激素(LH)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LS组患者窦卵泡数与获卵数分别为12.0个(9.5~15.0个)与10.0个(6.5~14.0个),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个(6.0~14.0个)和7.0个(4.0~11.3个),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51、-4.618,P<0.001)。③TLS组患者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分别为72.6%、74.7%和45.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7.5%、56.7%和36.8%,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11、19.660、4.192,P=0.020、<0.001、=0.041)。④采用短时IVF时,TLS组患者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74.5%和68.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9.6%和5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16.966,P=0.042、<0.001)。采用ICSI受精时,TLS组患者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7.5%和87.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3.5%和43.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26、7.726,P=0.005、0.005)。 结论采用TLS培养胚胎,可提高胚胎质量,改善受精方式为ICSI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完全失败后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补救ICSI)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解放军第455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常规接受ICSI治疗的359个周期为常规ICSI组(对照组),62例行补救ICSI者纳入补救ICSI组(在常规IVF完全失败后于受精后16~20 h行补救ICSI)。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结果 (1)该中心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共行常规IVF为1 109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62个周期,失败率为5.6%;共行half-ICSI 5个周期,其中1个周期IVF部分受精完全失败,失败率为20.0%。(2)补救ICSI组异常受精率显著高于常规ICSI组、优质胚胎率及可利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常规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32、118.077、16.914,P<0.01),而两组间MII卵的比例、正常受精率及卵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22、0.581、1.647,P>0.05)。(3)补救ICSI组新鲜胚胎移植(ET)有1个周期未孕,移植的2个胚胎为八细胞二级和五细胞二级。(4)补救ICSI组行FET的胚胎临床妊娠率(32.1%)及种植率(16.8%)显著低于常规ICSI组(47.2%和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19、7.155,P<0.05)。结论对不孕患者在常规IVF完全失败后,于受精后16~20 h行补救ICSI FET周期可降低周期取消率,可相对改善胚胎发育速度与患者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获得相对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受精后16~20 h补救ICSI可作为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冻融胚胎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行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移植的3 795个周期,所有患者每次均解冻2枚胚胎,共解冻7 590枚胚胎。按照胚胎复苏后存活程度分为3组,其中A组:2枚胚胎均完整存活;B组:2枚胚胎中有1枚胚胎非完整存活(一半以上卵裂球存活);C组:2枚胚胎中有1枚未存活(一半以下卵裂球存活)。按照新鲜培养周期时的受精方式分为常规体外受精组(IVF组)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组(ICSI组)。按照胚胎分级分为优质胚胎组(Ⅰ、Ⅱ级胚胎)和非优质胚胎组(Ⅲ级胚胎)。按照冷冻液和复苏液是否使用同一种品牌分为同种品牌组和不同品牌组。结果 C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冻融移植周期数及冷冻保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SI组患者胚胎复苏后完整存活率显著低于IV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两种不同体外受精方式对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的影响。方法:将移植冷冻复苏胚胎的患者(均为玻璃化法)分为两组。IVF组:新鲜周期采取常规体外受精方式而获得的胚胎;ICSI组:新鲜周期采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方式受精而得到的胚胎;比较两组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以及冷冻复苏周期的复苏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等。结果:IVF组和ICSI组的复苏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SI组的流产率明显高于IV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和ICSI组原发不孕所占比例、继发不孕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和ICSI组男方因素不孕所占比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不影响胚胎玻璃化冷冻周期的复苏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ICSI后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流产率有升高的趋势,ICSI体外受精方式主要用于原发不孕患者以及男方因素导致的不孕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 IVF 治疗的新鲜周期患者,分为非手术组、手术组、输卵管因素不孕组。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基础卵巢内分泌状态、Gn 天数及用量、获卵数、MII 卵数、受精数、2PN、hCG 日激素、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手术组月经第3天基础激素 FSH 水平明显高于输卵管组和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与输卵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 Gn 天数、Gn 用量、hCG 日激素、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及手术组的获卵数、MII 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低于输卵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组婴儿安全出生比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组临床妊娠比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单侧巧克力囊肿患者54例,非巧克力囊肿侧的平均获卵数(4.1±2.8),明显高于巧克力囊肿侧(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单侧巧克力囊肿剥除手术患者28例,非手术侧的平均获卵数(5.1±4.0),明显高于手术侧(3.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本身影响 IVF 过程和结局。手术剥除囊肿不能改善 IVF 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完全失败后,于授精后16~20h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的211例不孕患者,共计243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受精方式,将23例行补救ICSI者纳入补救ICSI组(23个周期,在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后,于授精后16~20h行补救ICSI),将188例行直接ICSI者纳入直接ICSI组(220个周期,在周期中直接行ICSI)。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及平均获MⅡ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本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共行常规IVF为658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率为5.8%;共行half-ICSI为19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率为26.3%。2补救ICSI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直接ICS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异常受精率及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补救ICSI组新鲜胚胎移植(ET)5个周期,仅1枚8细胞期胚胎于取卵第3天移植获得临床妊娠,但早期自然流产,临床妊娠率为20%(1/5),另外4个周期(4细胞期胚胎第3天移植或8细胞期胚胎第4天移植)均未获得临床妊娠。补救ICSI组与直接ICSI组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15,0.503;P>0.05)。结论对不孕患者在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后,于授精后16~20h行补救ICSI FET周期,可使胚胎发育速度与患者子宫内膜发育同步,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授精后16~20h补救ICSI可作为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周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后不同时期观察受精对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264个周期分两组进行观察,均于取卵后2~6小时授精。A组为实验组(176周期):于受精后5小时左右去除卵丘细胞提早进行受精观察;B组为对照组(88周期):受精后20小时左右去除卵丘细胞观察原核形成的情况。分别统计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结果两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中提早观察受精对胚胎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G-series系列培养基(Vitrolife)与Quinns advantage~(TM)序贯培养基(SAGE)对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体外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体质量指数/获卵数/降调方案等筛选纳入人群,根据培养基及受精方式不同进行分组:采用IVF周期的分为Quinn’s组(289例)和Vitrolife组(99例),采用ICSI周期的分为Quinn’s组(161例)和Vitrolife组(60例)。比较同一受精方式两种不同培养基2PN受精率、2PN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总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早期流产率等的差异。结果不论IVF或ICSI周期,Vitrolife组的总优质胚胎率(IVF:60.62%vs 55.19%;ICSI:57.07%vs49.13%)、囊胚形成率(IVF:46.15%vs 34.93%;ICSI:49.17%vs 32.85%)、临床妊娠率(IVF:68.69%vs55.36%;ICSI:68.33%vs 49.69%)均显著高于Quin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显示,不同培养基和移植胚胎数是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结论与Quinn’s advantage~(TM)序贯培养基相比,使用G-series系列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得到的优质胚胎更多,临床妊娠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影响辅助生殖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或分离术,择期行冻融胚胎移植130个周期辅助生殖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结局分为妊娠组(G1=46例)及非妊娠组(G2=8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移植间隔时间、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及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进一步比较妊娠组(Gl=42例)及非妊娠组(G2=80例)口服雌激素剂量及用药天数的差异此外分析不同用药类型(补佳乐组N1=80例,芬吗通组N2=42例)、不同优胚数目移植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G1组与G2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移植间隔时间、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GI组移植优质胚胎数(1.83±0.570枚)多于G2组(1.30±0.847枚)(t=4.231,P<0.05);移植2枚优质胚胎组临床妊娠率分别高于0枚、1枚优质胚胎组(X^2=11.289,P=0.001;X^2=6.605,P=0.013)。G1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7.76±1.214mm)高于G2组(6.75±1.1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5,P<0.05)。G2组口服雌激素剂量高于G1组(t=-2.675,P<0.05),用药天数相近(P>0.05),N1组不孕年限长于N2组(t=2.516,P<0.05),余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宫腔粘连术后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移植优质胚胎数是影响其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移植2枚优质胚胎能获得相对更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氧(5%O2)培养环境对高龄(≥38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常规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行IVF治疗并于受精后第3天移植的高龄患者(≥38岁)的283个周期,按其培养环境不同分为低氧组(5%O2,共120个周期)和常氧组(20%O2,共163个周期),比较2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低氧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低氧培养环境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优质胚胎率,但并不能改善高龄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重度畸形精子症在不同体外受精方式下对受精率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在该院采用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方式受精的中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受精方式下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的影响。结果采用ICSI受精方式中,正常或轻度畸形精子症组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以及优质胚胎率与中重度畸形精子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畸形精子症组受精率与重度畸形精子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VF受精方式中,正常或轻度畸形精子症组受精率与中重度畸形精子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畸形精子症组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与重度畸形精子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对IVF的受精率有影响,但对ICSI的受精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