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特纳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TS)又叫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发育差,内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原发闭经而导致不育。笔者在临床中发现5例具有不同染色体核型,却有着相似TS体征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  相似文献   

2.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是最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在女性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2 500[1-2],其中X单体型(45,X)约占50%,嵌合型约占20%~30%,其余为X染色体结构异常[3]。临床表现主要为生长迟缓、卵巢功能不全和不孕。卵巢功能不全可始发于孕18周时,约19. 7%的TS患者可出现自发性发育,但大多随后自发停滞,仅约6%有规律周期性月经。为此,对TS患者来说,生殖能力可谓微乎其微[4-5]。为了保障TS患者生殖力,建议尽早对TS患者进行生殖力评估,适时选择生殖力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DSD)患者的遗传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6例性染色体型DSD患者进行G显带染色体分析,对其中18例45,X/46,XY嵌合体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356例染色体型DSD患者中,克氏综合征(KS)210例,Turner综合征(TS)124例,47,XYY综合征8例,47,XXX综合征8例,45,X/46,XY男性3例,Y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18例45,X/46,XY患者中,3例存在微缺失,其中AZFc位点缺失2例,AZFa+b+c位点缺失1例。结论染色体型DSD以克氏综合征最常见,其次为Turner综合征。对45,X/46,XY男性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和选择更优的辅助生殖技术方案,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和漏诊原因。方法:选取1994年3月-2008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妇科和儿科的183例TS患者,平均年龄为14.5±6.2岁,随诊时间为6个月~21年。所有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TPO、TgAb和/或TRAb)检测,细胞遗传学检查及骨龄测定。结果:183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12例(61.2%),甲减或亚临床甲减60例(32.8%);轻度甲亢9例(4.4%),其中6例进展为原发性甲减,3例甲状腺功能已转为正常,正在随访中;另2例甲亢诊为Graves’病。TS合并甲亢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9例桥本病一过性甲亢患者:45,X0 3例,45,X0/46,XX 2例,46,Xi(Xq)3例,46,XX/46,Xi(Xq)1例;2例Graves’甲亢患者:45,X0/46,XX,46,Xi(Xq)/45,X0各1例。结论:TS患者合并甲减比甲亢更常见,如TS合并甲亢可能多为桥本病的一过性甲亢,但不能忽视Graves’病的可能。长期规律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对TS患者的甲状腺异常的及时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青春期前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发育不良型小阴茎的疗效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36例经临床确诊的青春期前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发育不良型小阴茎患儿,年龄9~12岁,平均10.2岁。给予肌内注射HCG治疗,每个疗程总量为10 000U。所有患儿均接受随访,随访期限为3个月。随访资料包括阴茎长度,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所有患儿治疗后阴茎长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长(P<0.01),同时血清T水平上升(P<0.01)。治疗前后LH、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G对青春期前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发育不良型小阴茎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Turner综合征(TS)是一种罕见的女性性染色体疾病,该病患者常表现为身材矮小、性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紊乱和淋巴水肿等。导致TS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心血管疾病。嵌合体核型是TS患者常见染色体核型。由于TS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染色体核型多样及二者不一致性,增加临床对该病的诊断难度。笔者拟就TS患者相关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常见并发症、诊断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重点介绍嵌合体核型T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旨在帮助医师进一步认识TS,减少对该病患者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例携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特纳氏综合征(TS)患者的临床遗传学情况,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在TS患者基因型-表型之间的作用。方法 运用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例携sSMC的TS患者进行检测并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经鉴定病例1 sSMC为假等臂双着丝粒Y,核型为45,X[89]/46,X,+mar[11].ish psu dic(Y)(q11.23)(SRY++,DYZ3++);病例2 sSMC为一罕见环状X,核型为45, X [22]/46,X.ish r(X)(p11.1q13)(DXZ1+,SRY-),rev ish dim(X)(p11.2p22.3), dim (q21q28)[8]。结论 通过细胞遗传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准确鉴定sSMC来源及组成,SRY阳性与否对携sSMC的TS患者表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时间和(或)空间上播散多发性病灶,病程常以缓解与复发为特征,病因不明.发病多见于20~40岁壮年,儿童少见,婴幼儿罕见.儿童大多数急性起病,发病率是0.135 ~0.250/万,在婴幼儿约是0.04~0.14/万.10岁以下患儿发病率0.2%~0.7%[1].发病年龄男女比例:<6岁1:0.8,6岁至10岁1:1.6,>10岁则为1:2[2].MS分为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 remitting MS,RRMS)、继发进展型MS(secondary progressive MS,SPMS)、原发进展型MS(primary progressive MS,PPMS)、进展复发型MS( progressive relapsing MS,PRMS)、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其中,临床孤立综合征常为临床初次发作.本文就MS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和正常女性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青春期功血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76例月经失调患者和25例同龄正常女性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受试者的初潮年龄、临床表现、发病年龄、B型超声结果 、性激素变化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等进行分析.结果 ①青春期月经失调患者中59.21%为多囊卵巢综合征,28.95%为功血;② 3组患者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组胰岛素抵抗者明显增多(t=5.63,P<0.05),青春期功血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少;③多囊卵巢综合征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4.98、3.85,均P<0.05),以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增高更为明显;④多囊卵巢综合征组患者B型超声检查示双侧(或单侧)卵巢体积较功血组明显增大,小卵泡增多(t=9.84,P<0.05).结论 青春期月经失调患者中多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其次为功血.月经失调伴高雄激素血症患者应常规检查血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应重视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女性青春期延迟患者病因归类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16-2018年在该院青春期保健门诊诊断为女性青春期延迟的64例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64例患者中青春期前促性腺激素水平型或正常促性腺水平型患者有20例,占31.25%,主要疾病为特发性青春期延迟、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综合征(MRKH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高促性腺激素型患者有19例,占29.69%,主要疾病为特纳综合征、卵巢早衰等;低促性腺激素型患者25例,占39.06%,主要疾病为功能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微腺瘤等。结论青春期延迟根据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分为3大类,各类临床特征根据病因及染色体不同各有不同,低促性腺激素型与高促性腺激素型患者总体第二性征发育差和身高矮小,总体来说,根据不同病因采取对因治疗,维持第二性征,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Graf法超声对0~6个月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诊断价值, 以期为DDH的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对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1 393例0~6个月婴幼儿行Graf法超声检查, 并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作为“金标准”判断是否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分析Graf法超声诊断结果、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 异常与正常髋关节α角、β角的差异, 以及Graf法超声复查随访情况。结果 1)1 393例行Graf法超声检查婴幼儿中, DDH检出率为5.60%, 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臀位分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臀位分娩(P<0.05)。在被检的2 786个髋关节中, 髋关节异常率4.74%;异常髋关节的α角明显小于正常髋关节, 而β角明显大于正常髋关节(P<0.05)。2)Graf法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准确度为100%, 特异度为99.87%, 敏感度为100%。3)Graf法超声复查随访, 278个Ⅱa型髋关节中有96个转为了Ⅰ型;10个Ⅱb型髋关节有4个转为了Ⅰ型;132个异常髋关节经石膏固定或Pavlik吊带治疗后均转为了正常髋关节。结论 Graf法超声对于0~6个月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酶(TS)启动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8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S启动基因,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检测TS蛋白表达,并计算其免疫反应评分(IRS)。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S IRS为(3.38±2.15)分。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S IRS明显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且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均<0.01)。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S启动基因表现为2R/2R、2R/3R和3R/3R 3种亚型,87例中三者分别为3,23和61例。浸润性和低分化(G3)膀胱移行细胞癌的TS启动基因多为3R/3R,分别高于表浅性及中高等分化的膀胱移行细胞癌(P均<0.05)。结论TS启动基因的串联重复序列数目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及分级呈正相关,癌组织的TS启动基因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青春期PCOS不同临床亚型的脂代谢异常,筛选出青春期PCOS易患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青春期PCOS患者92例及56例某高中女生作为对照组,测定人体测量学参数(体重指数、腰臀比)及脂代谢相关指标。将青春期PCOS患者分为3个亚型:Ⅰ型(完全满足鹿特丹3个标准):月经稀发或闭经、严重多毛、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Ⅱ型:月经稀发或闭经和高雄激素血症或严重多毛;Ⅲ型:月经稀发或闭经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测定人体测量学参数及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PCOS组BMI、WHR、TG、LDL、LDL/HDL、APoB/APoA1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COSⅠ型WHR、TG、Chol、LDL、LDL/HDL、APoB、APoB/APoA1高于Ⅲ型(P<0.05),Ⅱ型LDL高于Ⅲ型(P<0.05)。结论:青春期PCOSⅠ型患者具有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测定LDL/HDL和APoB/APoA1可能对早期发现脂代谢异常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urner综合征(TS)核型变异的类型、临床表征以及治疗结局,为临床对本疾病更好地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24例明确诊断的TS患儿做病例分析,探讨染色体核型的分类、疾病的主要特征、干预方法、治疗效果以及自然转归和治疗结局。结果 1)患儿染色体可分为单体型、单纯嵌合型、嵌合+结构变异型和单纯结构变异型四种;2)患儿均为女童,身材矮小,自然终身高均未超过145 cm;青春期的患儿,仅16%有自发乳房发育,8%有自发月经,单体型患儿自发青春期发育的比例最低;常见体征中,肘外翻和乳间距宽者约占50%,内眦赘皮、皮肤多痣者占30%以上,颈蹼、盾状胸者占10%~20%;10%~20%的患儿合并心脏、肾脏和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单体型合并肾脏畸形的比例最高。3)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前两年身高平均增长7.6 cm和6.7 cm,第三、四年增长缓慢为5.7 cm和4.1 cm;达终身高者较未治疗者平均高10.2 cm,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呈正比。结论 TS核型表现多样,患儿的临床表型、治疗结局与核型有关,单体型患儿性发育程度及终身高的预期较其他类型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S)的检测,探讨其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术后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ERCC1、TS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ERCC1、TS的表达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中位OS、中位TTP之间的关系.结果 (1)ERCC1、TS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0% vs 20.00%,x2=19.87,P<0.01;48.00% vs24.00%,x2=6.25,P<0.05).(2)接受术后铂类方案化疗并随访,ERCC1阴性表达者中位OS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19.10个月vs 10.00个月,x2=8.133,P=0.002),中位TTP亦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15.30个月vs 9.00个月,x2=7.410,P=0.003).TS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17.80个月vs11.00个月,x2=7.001,P=0.008)、中位TTP(11.40个月vs 6.80个月,x2=5.884,P=0.026)均明显长于TS阳性表达者.结论 ERCC1、TS蛋白可能成为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45,X/47,XYY性发育异常是一种由于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性发育异常疾病。报告1例收治的45,X/47,XYY嵌合型性发育异常患者,该患者主因原发性闭经并出现男性化表现就诊,具有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urner综合征)的表现,腹腔镜探查显示一侧性腺为条索状,另一侧外观睾丸样,病理为卵睾型性腺,手术切除双侧附件并予人工周期治疗,有月经来潮。结合本例及检索到的文献报道的女性表型中因原发性闭经就诊的病例共11例,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女性表型45,X/47,XYY性发育异常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Turner综合征表现合并男性化表现多见,应尽早发现并切除发育不良的性腺,防止性腺肿瘤的发生和男性化表现出现。术后进行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同时注重患者精神心理的疏导。  相似文献   

17.
<正> 家族性外胚叶发育不良(Familial ectodermal dy splasia)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综合征,由外胚叶的发育不正常所致。男性患者较多,女性可为携带者,其发病率为0.01‰~0.1‰。其临床表现为容易发热和中暑(由汗腺缺乏所致),甚至不能作体力运动,喜阴凉。1996年9月我们在病残儿鉴定时发现1例家族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患儿,经询问其姨表兄为同类疾病患者。1997年9月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了随访调查,现将本家系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先证者:IV_(19),男,3 9/(12)岁于1996年9月以萌牙迟、怕热、不出汗来我站进行病残儿鉴定。该患者为第1胎过期剖腹产,出生体重3400g。1 1/2岁萌牙,3 3/(12)岁萌出第3颗牙。18月会走。喜阴凉,天气过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对妇女健康的早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多毛、座疮、卵泡发育障碍所致不孕,以代谢异常为核心伴发的肥胖、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子宫内膜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抑郁症、暴食症或厌食症等长期并发症可出现于青春期及青春期后的各年龄段,自然妊娠或助孕成功妊娠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增加[1]。在管理PCOS患者月经和生育问题的同时,必须重视长期并发症的筛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 选择1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拟行PCI治疗)57例和对照组(未能进行PCI治疗)53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检查动态心电图来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TO)和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1月时TO降低,TS增高(P < 0.05)。治疗1月后,观察组TO明显降低,TS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TO增高,TS降低,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I较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改善UAP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RT,有条件者应尽早行PCI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促性腺激素测定在快进展青春期女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016—2018年在苏州市某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确诊为早青春期的8~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随访6~12个月后根据入组标准分为快进展青春期(RPP) 和缓慢进展青春期(SPP),测定晨尿促性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后尿促性腺激素水平,并对晨尿促性腺激素水平和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5例早青春期女童进行调查,女童年龄中位数为8.50岁,其中RPP组女童35例,SPP组女童30例 ,年龄分别为8.50(P25,P75:8.38,8.83)岁、8.50(P25,P75:8.25,8.75)岁,2组女童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4,P>0.05)。2组女童入组时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0.45、-0.52,均P>0.05)均为TannerII期。随访6~12月后RPP组女童骨龄-实际年龄差值(BA-CA)、子宫体积、血清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GnRH激发试验中LH峰值均高于SPP组(均P<0.01),晨起尿黄体生成素(ULH)、GnRH激发后2 h ULH均高于SPP组(均P<0.01)。随访后晨起ULH与基础血清LH、GnRH激发试验后LH峰值、GnRH激发试验后血清LH峰值与激发后2 h ULH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578 6、0.565 6、0.789 5。结论 快进展青春期女童血清促性腺激素升高,尿促性腺激素也随之升高,两者具有相关性。尿促性腺激素测定无创、简便,对快进展青春期有一定诊断意义,有望作为鉴别快进展青春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