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医联体模式下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改革的做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深圳罗湖、安徽天长、福建尤溪、浙江德清等地医保总额预付制的预付层次、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预付水平设定、结算机制和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结果各地区域医联体以人群为总额预算管理单位,对单个供方实行按病种付费、DRG等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为医保基金支付费用总额,预付水平主要基于上年度医保基金支出增长、当年医保基金筹资水平或增长率和支出增长率等确定。结论以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对供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管理要素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协同作用,以区域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有助于实现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与国际上基于价值的医保支付制度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而推行总额预付制是主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北京市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的数据为例,重点从医疗服务量、次均医药费用、总费用、医疗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自付比例6个方面的变化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的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医保对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应由传统的被动支付向管理型支付方向发展。在需方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上.应确定与参保对象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费用分担比例,同时组合应用多种支付方式:在医保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上,应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由单一的支付方式转向混合型支付方式。支付方式改革要辅之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医保谈判机制和注重配套政策支撑等。  相似文献   

4.
医疗保险支付是保险机构同医疗服务供方订立合同,购买医疗服务的过程。保险机构希望通过合同对供方行为进行激励从而控制医疗成本。以合约理论为分析工具,对现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后付制和预付制两种支付机制的效果进行比较。提出,为了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达到费用控制的目的,单一的支付方式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医疗保险机构应综合利用两种支付机制的优势,达到对医疗服务供方行为监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德国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支付方式由总额预付制过渡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付费制度的改革历程,深入探讨其驱动因素,为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借鉴。德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过程较为缓和,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度较高,这使得医保费用得到控制。我国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借鉴德国经验,把握改革的总体趋向,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继续以总额预付为基础,逐步推行按DRG付费制度,同时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规范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终实现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全覆盖,医疗费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越来越重要,加强医保供方控制是国际医保管理的经验,也是我国基本医保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各地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典型经验。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我国支付方式改革应当避开单纯后付制和预付制的缺陷,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并且与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实行新农合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支付方式改革,实质上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充分发挥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的调控引导作用,从真正意义上讲实现了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有利于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增进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提高参合人员的受益水平;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确保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结余留用"一直都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逻辑,意在在预付制的前提下建立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调动医疗机构和医生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2020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统筹地区要落实医疗机构结余留用政策,并做好与医保支付标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间的衔接,做好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财政补助工作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下一步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做出了部署。《指导意见》提出"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医,支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理念上的巨大进步。支付从后付变预付支付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按项目付费是后付制。这种依服务  相似文献   

10.
支付方式改革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医保总额预付制这一付费方式打破了以往医疗机构相对垄断的局面,主动参与控费;在遏制医疗费用增长,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制度实施以来也逐渐暴露出此支付方式给公立医院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宏观层面深度剖析并提出对策,使付费政策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医药医保、医药医疗间关系的渐趋合理,医保与医疗间协调互动关系仍亟待深入讨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优化分别是针对供给方和购买方的重要改革思路,两方面改革均有助于提升医疗体系改革成效,本文基于发挥政策合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研究目标分析了如何建立二者的联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是,应遵循激励相容的改革原则,以改善医疗机构行为作为联动机制的关键政策节点,通过构建互动嵌套的优化机制发挥政策合力。此外,联动机制的良好运转也需外部协同治理。建议应推行健康管理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科学化、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水平以及推动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进一步产业融合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收集临床医学及其他相关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从总体水平、3种健康类型、15种患者类型以及最优服务量决策4个方面,以医学生在不同医保支付方式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量的决策模拟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生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支付方式下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量具有显著差异,按项目付费使得医生提供过多的医疗服务数量,而按病种分值付费能够有效规范医生医疗服务提供行为,做出更多适合病人的最优决策。建议继续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应更具灵活性;医生薪酬标准多元化,健全医生激励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RBRVS具有控制医疗卫生费用过快上涨、以富有激励性的医师费支付消除医务人员行为扭曲的作用,其核心功能与我国当前医改面临的问题十分契合。本文从宏观政策视角对RBRVS展开研究,回顾了RBRVS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应用优势及其支撑条件。在对我国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展开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明晰当前RBRVS在应用中面临未引起卫生政策制订者的足够重视、对RBRVS的激励相容导向关注不足、运行RBRVS的支撑体系薄弱、缺少基于宏观考量的医务人员薪酬支付体系规划等主要问题,据此提出借鉴RBRVS关于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设计精髄、运用医保支付激励达成卫生政策目标、逐步引入按质量付费导向的支付方式、规划契合我国诊疗服务模式的医师费支付方式以及系统评估将其引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的可行性等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决定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提供者,由于患者难以对医疗服务质量做出判断,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医生利他性是保证患者健康福利的关键。已有研究多数支持医疗服务提供者利他性行为的假设,不当的经济激励具有挤出医生利他性的风险。考虑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利他性特点,设计适当的维护医生利他性的激励机制是医院回归公益性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但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利他性测量存在一定难度,从利他性角度设计医疗服务提供方适当激励政策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文从医疗服务提供者利他性的内涵、理论模型和测量方法层面进行评述,并探讨对供方激励政策的启示,以期为完善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供方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福建省尤溪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措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研进行资料收集,采用统计描述和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结果:尤溪县通过试行医联体总额预付制、持续探索完善住院费用按病种付费制度、实行差异化支付政策以及强化医保监督管理职能等,实现了医保基金运行基本平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以控制、县域内就诊率显著提升、基层服务利用逐步增加、医院收入结构得以优化、患者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结论与建议:尤溪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利于激发医疗服务提供者内生控费和质量提升动力、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保障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但支付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升、信息化支撑作用尚未发挥到位、病案首页质量仍难以满足需求,需进行针对性完善,并同步推进其他相关领域改革。  相似文献   

16.
医改进入深水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尤为重要。通过期望理论分析发现,医生行为受到三对激励关系的连续影响,中断或扭曲的激励关系均不利于引导合理的医生诊疗服务提供行为。在这三对激励关系中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生薪酬制度两项改革占据重要地位,且关联度极高,只有两者有效协同,才能实现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激励相容",以达到预期改革的目标,实现医生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17.
Mixed payment systems have become a prominent alternative to paying physicians through fee‐for‐service and capitation. While theory shows mixed payment systems to be superior, causal effects on physicians' behavior when introducing mixed syste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empirically.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ee‐for‐service, capitation, and mixed payment systems on physicians' service provision. In a controlled laboratory setting, we implement an exogenous variation of the payment method. Medical and non‐medical students in the role of physicians in the lab (N = 213) choose quantities of medical services affecting patients' health outside the lab. Behavioral data reveal significant overprovision of medical services under fee‐for‐service and significant underprovision under capitation, although less than predicted when assuming profit maximization. Introducing mixed payment systems significantly reduces deviations from patient‐optimal treatment. Although medical students tend to be more patient regarding, our results hold for both medical and non‐medical students. Responses to incentive systems can be explained by a behavioral model capturing individual altruism. In particular, we find support that altruism plays a role in service provision and can partially mitigate agency problems, but altruism is heterogeneous in the population.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了我国医疗服务供方支付方式改革进展,分析了目前医疗服务支付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医疗服务各方职责关系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改进机制以及缺乏对供方的有效激励与引导等。指出单一的支付方式改革无法解决系统问题,必须通过开展系统、综合性改革才能在支付改革领域取得突破;建议推动经办机构成为战略服务购买者,通过需方筹资改善服务绩效,完善支付制度作为医疗保险战略采购政策工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角度阐述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服务结果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医保支付方式在医改中的功能定位及该项改革工作在实现预期效果方面的有效前提。结果表明,支付方式改革可视作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抓手,但不是改革的核心。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同时满足内外部多个传导前提:(1)区域内公共医疗保障程度需达到一定水平;(2)医疗服务供方的筹资体系相对处于封闭状态;(3)需要辅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4)需要与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相衔接。按病种支付可以缓解当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压力,但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公立医院的逐利倾向。同时改革过程中警惕异地就医可能带来的跨域性医保财政逆向转移的陷阱。  相似文献   

20.
从以数量为基础,到以价值为导向,是医保支付改革的趋势。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开启以公共利益为先的合作共赢模式,从注重费用控制到关注医疗质量和人群健康,从关注单个医疗机构到关注对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在已有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引入按绩效付费、捆绑付费、以人群为基础的付费等新型医保支付方式,驱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