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敏  王礼桂  邢艳菲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29-430,432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市4所中学的1294名中学生,利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的部分条目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8.39%,女性自杀意念的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母亲的职业是“文卫科技”人员(参照组为工人)、冲动倾向、过去1月饮酒的天数、学习焦虑倾向、过去7d玩电子游戏(包括网络游戏)的时间、对人焦虑倾向是中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刘梅艳  苏玲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2):108-109,112
[目的]了解福州市青少年人群中自杀意念的现患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2-4月,在福州市城区抽取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3 043人,有自杀意念者465人,自杀意念罹患率为15.3%。自杀意念罹患率,≤15岁为13.1%,〉15岁为16.7%(P〈0.01);初中生为13.3%,高中生为16.8%(P〈0.01);男生为12.1%,女生为18.6%(P〈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父亲文化程度高、与他人动手打架、感到孤独、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感到心情不愉快、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想离家出走、被恶意取笑、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的中学生容易罹患自杀意念。[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罹患率较高,自杀意念的发生与自身心理特质、家庭、成长及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2000--2012年中国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在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别,为中学生自杀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中国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模型或随机模型进行合并分析,采用秩相关检验法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并对性别和年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入选相关文献40篇,总样本量为320 375人,总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99%(95%CI:16.59%一19.49%)。将自杀意念发生率按照性别和年级分层分析,男、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4.71%(95%CI:13.42%.16.11%)和19.92%(95%C/:19.30%~2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和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6.94%(95%a:15.35%一18.66%)和19.0l%(95%CI:17.23%~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中国中学生不同性别和年级间自杀意念发生率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现况,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区8所中学2193名中学生;利用全国统一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收回,学生不记名自填的调查方法。[结果]该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3.2%,女生高于男生;学生的不良情绪(如孤独、抑郁)均对其自杀意念产生影响;受欺侮与斗殴等校园暴力、学习压力也是造成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离家出走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联系。[结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关键因素制定干预措施,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维护中学生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学位及会议论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中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2021年8月发表的文献。结果 最终纳入43篇文献,总样本量为95 799人,自杀意念者9 367人,检出率范围为1.3%~53.4%,合并值为10.7%(95%CI:8.8%~13%)。亚组分析发现,调查工具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地区、居住地、年级、民族、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特征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 以江西省南昌市和抚州市共3所中学7129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相关行为条目和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3.9%,自杀计划检出率为10.6%,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依恋是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人口社会学变量后,父/母子信任和沟通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OR=0.302~0.515,P<0.001),而父/母子疏离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危险因素(OR=1.103~4.895,P <0.001)。结论 亲子依恋的质量对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系,为中学生自杀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知识问卷、Young网络成瘾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于2016年11-12月对广州市3 22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4.68%,过去12个月自杀意念、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12.51%和2.04%.调整一般人口学因素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联OR值分别为3.88(95%CI=3.04~ 4.96)和2.42(95%CI=1.41~4.13),均有统计学意义;引入抑郁和欺负行为后,网络成瘾和自杀意念OR值下降至2.58(95%CI=1.99~3.34) (P<0.05),而与自杀尝试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均存在关联,可能由抑郁和欺负行为介导.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和自杀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并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Beck抑郁问卷、Beck焦虑量表、Beck无望感量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对华北某医学院1~3年级2 493名本科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自杀意念发生率.采用单因索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5.56%的医学生报告最近1年内有自杀意念,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自杀意念报告率(7.24%)高于非独生子女(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独生子女、抑郁、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结论 心理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自杀意念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东省正常体重中学生体重认知偏移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利用广东省2004年与2007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资料,从中选择12~18岁体重正常的1272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整了年龄、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精神状态、抑郁症状等的影响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正常中学生体重认知偏移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 在调查的12729名中学生中,男性6096名,女性6633名。过去12个月内,广东省正常体重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3.58%(1729/12729),女性(16.15%,1071/6633)高于男性(10.79%,658/6096)(x2=77.71,P=0.00)。调查对象中只有44.93%(5719/12729)能正确认知自己的体重,体重认知偏移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其中43.52% (5540/12729)高估了自己的体重,11.43%( 1455/12729)低估了自己的体重。女生体重认知偏移率(65.58%,4350/6633)明显高于男生(43.39%,2645/6096)( x2= 993.91,P=0.00)。在调整了年龄、城乡分布、母亲文化程度、精神状况、抑郁症状等的影响后,高估自己体重者发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体重正确认知者的1.43倍(OR=1.43,95%CI:1.27~1.61)。结论 广东省中学生体重认知偏移发生率高,体重认知偏移与自杀意念有关,高估体重者更容易发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生命质量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的8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生命质量量表、抑郁量表和大学生自杀意念量表。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及t检验和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生命质量的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生命质量的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生命质量因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个人经济状况、学习压力状况、与他人关系、与朋友关系以及生命质量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OR = 0.57,95%CI:0.38~0.86)、与家人关系(OR = 0.75,95%CI:0.57~0.98)、与他人关系(OR = 0.66,95%CI:0.49~0.91)是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生活压力(OR = 1.74,95%CI:1.18~2.56),抑郁(OR = 23.26,95%CI:7.15~75.62)是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生命质量的大学生比高生命质量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危险因素为生活压力以及抑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受虐待经历对初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 为初中生的自杀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 从2020年6—9月对重庆市的调研数据中抽取25个区、县的初中生数据, 纳入分析10 289人。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进行调查, 并收集人口学信息、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结果  初中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0.93%, 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控制人口学变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后, 情感虐待(OR=2.07)和情感忽视(OR=2.03)的发生与自杀意念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儿童期虐待(OR躯体忽视=1.19, OR躯体虐待=1.60, OR性虐待=1.37, P值均 < 0.05);性虐待(OR=2.29)和躯体忽视(OR=1.87)的发生与初中生自杀未遂的相关高于其他3种类型的虐待(OR情感虐待=1.63, OR情感忽视=1.59, OR躯体虐待=1.50, P值均 < 0.01)。  结论  5种类型的虐待对初中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均有重要影响, 且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 性虐待和躯体忽视对自杀未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2所中专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其人口特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中专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市2所中专学校共2 032名中专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结果中专生总体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6.6%,自杀计划发生率为13.4%,自杀企图发生率为7.5%.各年龄分组比较,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17岁以下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组(P<0.001),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非汉族中专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汉族学生.来自农村学生3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在外工作(打工)对中专生的自杀行为无显著影响.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非汉族、家住城镇和学习成绩差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学习成绩差为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年级为自杀企图的保护因素,而家住城市为危险因素.结论中专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企图发生率较高,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受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应加强对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中学生校园欺凌和自杀相关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校园伤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南昌市和抚州市3所中学共7 129名中学生作为被试,使用Olweus欺负问卷、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中自杀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报告率为21.5%,其中仅被欺凌者为13.7%,仅欺凌者为2.7%,欺凌—被欺凌者为5.1%,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1).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3种自杀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23.9%,10.6%和3.0%.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校园被欺凌、欺凌、欺凌—被欺凌均增加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发生风险(OR值为2.21~3.20,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校园欺凌是自杀相关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减少校园欺凌可能对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现状及童年期不良经历,探索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关系,掌握童年期不良经历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累积效应。方法 2015年5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南昌市城区34所高中按中考录取分数线由高到低排序随机抽取5个学校,共调查高中生884名。结果 884名高中生中125人(14.14%)有自杀意念,55人(6.22%)有自杀计划。logistic分析表明,躯体虐待(OR=3.002,P<0.001),家庭成员有精神异常者(OR=3.465,P<0.001)与自杀意念呈正性相关;性虐待(OR=3.105,P=0.008)、躯体虐待(OR=3.439,P<0.001),家庭成员有精神异常者(OR=5.295,P<0.001)与自杀计划呈正性相关。累积效应分析发现,随着童年期不良经历数目的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发生的风险增加,有三种及以上不良经历者产生自杀意念OR=10.836,产生自杀计划OR=22.660。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有效防控高中生自杀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状况及其与学习负担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杀问卷和学业负担问卷,于2019年2-3月抽取河南省45个样本县(市、区)、793所中小学107 65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小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8.8%,5.4%,3.0%。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寄宿状况中小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1 670.88,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有快慢班、考试频次、课外补习时间、学习压力、近视状况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均有正向预测作用(OR=1.05~1.43,P值均<0.05),课程开设、学习态度、学校态度、自我期望均有负向预测作用(OR=0.44~0.90,P值均<0.01)。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的自杀心理行为应引起重视,学业负担是导致中小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和年龄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自编《中小学生欺凌状况调查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1 19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小学生网络受欺凌与抑郁症状(r=0.22, P < 0.001)和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40, P < 0.001),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38, P < 0.001)。抑郁症状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β=0.33, P < 0.001)。年龄调节中介效应后半段路径(β=-0.01, P < 0.001),且抑郁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结论  抑郁症状在中小学生网络受欺凌影响自杀意念中起中介作用,年龄调节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初中生欺凌受害、心理素质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为校园欺凌防治和青少年自杀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和自杀意念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毕节试验区5所初级中学的3 635名七至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毕节试验区初中生欺凌受害的检出率为28.34%,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22.59%,12.05%和7.54%,不同性别学生欺凌受害及言语、关系、身体欺凌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92,94.29,7.69,P值均 < 0.01)。欺凌受害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正相关(r=0.21),两者与心理素质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0.22)(P值均 < 0.01)。在欺凌受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心理素质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4, P < 0.05)。  结论  心理素质能缓冲欺凌受害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应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兵团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所中学,对17541名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自杀行为、“自感孤独”、“失眠”等定性指标的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杀意念报告率11.74%,自杀计划报告率7.22%,自杀未遂报告率2.55%。心理.情绪/障碍问题:重点学校高中生20.83%“自感孤独”位居其他学校首位。“学习压力”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普通高中32.42%、重点高中32.18%、重点初中28.02%、普通初中27.75%、职业高中15.36%;职业高中生失眠占12.75%、伤心绝望占20.62%,高于其他各类学校学生。结论重点中学是自杀计划的高危人群;重点初中和职业高中生自杀未遂报告率高于全国调查结果;“学习压力”是普通和重点学校高中生主要心理一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