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其与癫痫发生的关系,探讨脑瘫患儿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从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将患儿分为脑瘫共患癫痫组和未共患癫痫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间高危因素、临床特点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30例脑瘫患儿,其中男421例,女209例;脑瘫共患癫痫组患儿155例,未共患癫痫组患儿475例,癫痫发生率24.6%。脑瘫共患癫痫组患儿在宫内窘迫、窒息、多胎及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史方面的发生率高于未共患癫痫组患儿(χ2=4.788、9.368、5.255、12.111,P<0.05),两组患儿在脑瘫分型、头颅MRI分类、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86、14.640、481.5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痉挛型四肢瘫(OR=14.090,95%CI:1.950~101.813)、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史(OR=1.891,95%CI:1.155~3.095)、围生期窒息史(OR=1.527,95%CI:1.034~2.255)可能是脑瘫患儿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瘫患儿共患癫痫的发病率较高,病情重,识别危险因素可以为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 结果 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 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 阳性率在地区(HBsAg: χ2=60.430,P=0.000; HBsAb: 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 χ2=109.341,P=0.000; HBsAb: 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 χ2=70.919,P=0.000; HBsAb: 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 χ2=36.725,P=0.000; HBsAb: 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 结论 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9年房山区老年人伤害发生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慢病中心统一制作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以主动监测的方式收集房山区4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相关信息。用SPSS 18.0对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构成比资料进行χ2检验、Fisher检验。 结果 房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男性少于女性(χ2=5.179,P=0.023),且平均年龄男性小于女性(t=-4.921,P<0.05)。夏季(1 159例,37.46%)、8—10点(774例,25.02%)和16—18点(584例,18.88%)为伤害高发季节与时间。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2 005例,64.80%)。伤害发生原因以跌倒/坠落为主,男性机动车车祸(χ2=12.780,P<0.05)、钝器伤(χ2=12.893,P<0.05)、刀/锐器伤(χ2=32.143,P<0.05)多于女性;女性跌倒/坠落多于男性(χ2=62.748,P<0.05)。伤害发生性质男性锐器伤、咬伤、开放伤高于女性(χ2=62.152,P<0.05),骨折(χ2=46.959,P<0.05)、扭伤拉伤(χ2=14.458,P<0.05)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女性伤害发生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2,P<0.05),男性以“头部”最多,女性以“下肢”最多。 结论 北京市房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在男性与女性间呈现不同的特点,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为主,应制定针对性强且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减少该群体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癫痫患儿的睡眠状况,探讨其睡眠问题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的3~5岁癫痫患儿96例作为癫痫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其监护人的询问,运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对其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CSHQ总分超过54分即为睡眠质量不良。对可能导致癫痫患儿发生睡眠质量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癫痫组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3.33% vs. 10.20%,χ2=15.02,P<0.001)。2)癫痫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发作类型(χ2=7.200,P=0.007)、发作频率(χ2=14.189,P=0.001)及发作时相(χ2=6.667,P =0.036)可能与其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相关。3)癫痫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面性发作(OR=4.996)、发作集中于睡眠时段(OR=4.320)及发作≥4次/月(OR=7.740)是癫痫患儿睡眠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与正常学龄前期儿童相比,癫痫患儿睡眠时长更短,且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应对相关问题及早进行识别、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健康体检中彩色高频超声用于诊断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以150例经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甲状腺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150例患者中均为单一甲状腺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良性甲状腺结节102例、恶性48例。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微钙化用于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最高,为98.1%(χ2 = 45.67,P = 0.001),其次为甲状腺结节纵横比 > 1(92.1%;χ2 = 34.06,P = 0.001)、中央型血流(82.0%;χ2 = 13.29,P = 0.001)、不规则晕环(76.0%;χ2 = 6.15,P = 0.008)和低回声(70.3%;χ2 = 10.63,P = 0.001)。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100.0%、准确度为96.0%(χ2 = 41.830,P < 0.001)。结论 彩色高频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较高,微钙化和甲状腺结节纵横比 > 1用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参考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湖南省1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共收集到7 506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生物标本,沙门菌检出率为9.75%,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68.17%),进食场所86.61%为家庭,18岁以下人群沙门菌检出率(占58.41%)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沙门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χ2=126.700,P<0.001); 发热、脱水病例的沙门菌检出率高于未发热(χ2=309.088, P<0.001)、未脱水病例(χ2=28.291, P<0.001);食用水果及其制品(χ2=19.798,P<0.001)、婴幼儿食品(χ2=14.344,P=0.038)、混合食品(χ2=5.125,P<0.001)、蔬菜及其制品(χ2=4.316,P<0.001)、豆及豆制品(χ2=11.146,P=0.001)的病例检出率高于未食用病例;不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存在差异,二、三季度较一、四季度检出率高(χ2=88.926,P<0.001)。 结论 家庭是湖南省沙门菌感染的主要场所,沙门菌确诊病例的暴露食品主要为乳与乳制品、粮食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提示应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提高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厦门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首诊于厦门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析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共收集病例70 239例,男女比例1.763∶1;1~3岁年龄组伤害发生例数最高,共25 636例(36.5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2.34%);伤害原因以跌倒/坠落(55.46%)和钝器伤(18.69%)为主;伤害性质方面,前四位依次是挫伤/擦伤(48.23%)、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9.51%)、扭伤/拉伤(13.37%)和骨折(11.03%);伤害部位则主要集中在头部(41.44%)和上下肢(32.46%、17.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75.18%)为主;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95.97%);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98.42%)为主。不同性别伤害发生的原因不同(χ2=75.760,P<0.001);不同年龄段的伤害原因、伤害性质、伤害部位、伤害严重程度、伤害意图和伤害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9.204, χ2=1 898.434, χ2=3 385.066, χ2=145.200, χ2=362.855, χ2=17.879,P<0.05)。 结论 不同年龄别、性别儿童的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就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免疫细胞变化的特点,以期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集1 090例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HMFD)患儿EDTA抗凝外周血,经破红、洗涤处理后分别加入CD3、CD4、CD8、CD19及CD16/CD56 5种荧光单抗对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对CD3+、CD4+、CD8+、CD19+及CD16+/CD56+五种免疫细胞含量进行分析。将患儿分为0~6个月、6个月<~5岁、5<~12岁3组,使用SPSS 19.0软件对3组患儿5种细胞含量构成比和升降幅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5岁组患儿占总例数的89.1%,为HFMD高发组;该年龄段患儿CD3+(χ2=9.824,P=0.007)、CD4+(χ2=16.367, P<0.001)及NK(χ2=8.666,P=0.013)细胞含量降低的比例, CD19+细胞(χ2=13.867,P=0.001)含量增高的比例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该年龄段患儿CD3+细胞(F=3.907,P=0.020)含量降低的幅度,CD19+细胞(F=9.952,P<0.001)含量升高的幅度较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5岁是HFMD的高发年龄段,该年龄段患儿免疫细胞的变化更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下降伴随CD19+细胞含量增高提示患儿病情急变,临床宜加强该年龄段患儿的免疫功能监控,调节免疫平衡,及早预防,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