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鼠种构成以及携带HV的宿主。方法 捕捉老鼠,登记分类后解剖,取鼠肺以及血液,进行EHF肺抗原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1995年和2001年捕获的鼠种都以褐家鼠为主,1995年调查鼠类带毒率为2.99%,抗体阳性率5.2%,2001年调查鼠带毒率为1.36%;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 珠海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10年来鼠种构成以及鼠抗原抗体阳性率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将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012年宿主动物监测,室内鼠密度为10.6%,其中褐家鼠占70.9%;鼠携带HFRS病毒率为10.3%,其中黄胸鼠带毒率33.9%(3/9),褐家鼠带毒率3.3%(1/30)。结论将乐县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为褐家鼠为主,HFRS病毒带毒率以黄胸鼠为高,须加强疫情监测,加强以灭鼠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HFRS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更楼乡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鼠类种群分布及抗原携带情况。[方法]鼠密度调查用夜夹法;鼠类带毒率检测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人群隐性感染调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该乡室内鼠密度为16.3%,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鼠密度为23.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褐家鼠带毒率为7.3%,室外黑线姬鼠、褐家鼠带毒率为4.9%和18.2%,室内外平均带毒率为6.44%;成鼠带毒率高于亚成鼠。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7%。[结论]该乡疫区类型为家鼠型、姬鼠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出血热流行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①对所有发病、死亡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依据国标(GB/15996-1995)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EHF(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②鼠密度:采用夜夹法对野外、居民区的鼠种类、密度进行监测,并监测其EHF抗原、抗体的携带情况.结果①人间监测:2003年发病率为13.36/10万,死亡率为0.16/10万.与2002年相比(20.03/10万)发病率下降33.3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0~50岁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0.39.大高峰集中在11月份(35.23%).②鼠密度监测:平均密度3.23%,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③鼠带毒率监测:在鼠类动物中未检出EHF抗原及抗体.结论根据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EHF发病情况等,某地区EHF发病由姬鼠型向混合型转化,经过灭鼠、出血热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发病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山东省2003-2004年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捉HV宿主动物,液氮保存,用直接荧光法检测宿主动物肺抗原,间接荧光检测血清抗体。结果宿主动物HV带毒率分别为褐家鼠6.24%,小家鼠2.55%,黑线姬鼠5.00%,莉腈5.56%,其余鼠种未发现带毒,核酸分析均为汉城型HV;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为优势鼠种;鼠带毒率与人间疫情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r=0.920)。结论山东省HV宿主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锦州市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鼠血膜IgG抗体。结果 2010-2012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2科4属5种,共960只,鼠优势种在村内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平均鼠密度为1.54%,平均鼠带毒率为2.26%。3年中,鼠密度和鼠带毒率均逐年增加,2012年鼠密度与2010、2011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鼠带毒率与2010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锦州地区鼠间疫情呈散发分布,近几年疫情有上升和扩散趋势,应严格监测疫区动态,避免人群出血热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锦州市2008-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特征及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情况,为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前期思路。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利用ELISA法检测人血清及鼠血膜标本隐性感染率,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带毒率。结果锦州地区共确诊1 076例HFRS患者,年平均发病率4.31/10万,3-5月为发病高峰期,以青壮年为主,农民是高发职业人群;共捕获啮齿类动物2 513只,共2科4属5种,优势种在居民区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鼠密度为3.73%,检出HV抗原阳性鼠肺样品103份,病毒携带率为4.09%,各年之间鼠肺带毒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3.579,P0.05),鼠血膜隐性感染率平均水平为13.78%。结论锦州地区HFRS人群发病率及鼠间疫情呈上升趋势,鼠带毒率处于较高水平。应严格监测疫区动态,避免人群HFRS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次报道辽宁省EHF疫区褐家鼠自然携带EHF抗原阳性率(带毒率)为14.2%,自然携带EHF抗体阳性率(感染率)为30.6%。抗原抗体双阳件率为11.9%,自然总感染率为32.8%。自然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然带毒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厦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出血热),出血热宿主动物及其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明确主要传染源种类,为预防和控制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血清检测抗体。结果 2008-2009年厦门市鼠形动物总捕获率为8.02%,属于2目2科6种,以褐家鼠(45.14%)为优势种。宿主动物血清阳性率为13.45%,褐家鼠血清阳性率为21.52%;宿主动物带毒率为2.52%,带毒指数为0.037 77。宿主动物带毒率调查阳性均为褐家鼠,全市褐家鼠带毒率为2.63%,此次监测结果与厦门市20世纪80年代宿主动物调查结果无差别(P>0.05)。结论厦门市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提示应根据褐家鼠的生态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以褐家鼠为主的鼠密度,降低出血热发生和流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周宁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宿主动物种属构成及带毒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周宁县2011-2015年HFRS病例资料.监测宿主动物鼠类: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种类鉴定后取肺组织进行HV抗原检测和分型,计算鼠密度及鼠带毒率.结果 周宁县2011-2015年HFRS年均发病率12.7/10万,10~12月秋冬季为发病高峰(61.1%),病例性别比2∶1,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全县9个乡镇7个有病例报告,浦源和狮城镇发病数占65.3%.共布笼8 750笼次,补获鼠类361只(室内321只,室外40只),鼠密度4.1%(室内5.8%,室外1.3%),带毒率6.7%(室内7.2%,室外2.5%);室内以褐家鼠(64.3%)、黄胸鼠(24.7%)为主,二者携带Ⅱ型病毒,室外以针毛鼠和社鼠为主(8.0%),黑线姬鼠携带Ⅰ型病毒.结论 周宁县出血热疫情仍处高位,应加大灭鼠力度,推广出血热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阜阳市监测点 1 991 2 0 0 0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总结 ,为有针对性地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的要求 ,对人间疫情及鼠间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1 0年间共发病 1 51 96例 ,年平均发病率 1 0 .2 5/1 0万 ,呈逐年下降趋势 ;平均病死率 2 .34 % ;发病季节曲线低谷 (57月 )有抬高趋势 (P <0 .0 1 ) ;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77.1 7% ) ,鼠密度为 1 2 .67% ,带毒率为 7.46 % ;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53 .1 3 % ) ,鼠密度为 8.63 % ,带毒率为 9.56 %。结论 流行强度、疫情的地区季节分布发生的变化表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密切注意流行动态及鼠密度和带毒率的变化 ,以指导防制规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方法本调查在疫区监测点采用鼠密度调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EHF抗原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EHF总抗体的方法进行。结果该疫区鼠类平均密度为9.88%,其中黑线姬鼠(31.65%)为野外优势鼠种,居民区以褐家鼠(46.01%)占主要优势;鼠肺标本的带毒率为3.30%,鼠血总抗体的阳性率为0.73%;病毒抗原阳性数最多的鼠种为大仓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结论该疫区是混合型疫区,且鼠间普遍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居民区有大量野鼠存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大疫情监测和防控力度,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00~2007年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宿主动物及自然人群抗体水平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的变化.方法 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特征,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自然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2000~2007年赣榆县HFRS疫情稳步下降,2007年发病率较2000年下降78.13%;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7.6%,春峰仅占13.8%,春峰与秋冬峰之比为1:4.9;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密度为1.5%),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为1.8%),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句青均检测到带毒,春季褐家鼠、小家鼠带毒指数较高,分别0.0152、0.0068,秋季以黑线姬鼠、句青带毒指数较高,分别为0.0210、0.0083,宿主动物的种类、构成、带毒状况没有明显变化;自然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4.5%,春、秋季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赣榆县2000~2007年HFRS疫情虽大幅度下降,但在江苏省仍属高发地区,秋冬峰显著高于春峰,符合姬鼠型为主混合疫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2年全市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在疫情高发区县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和鼠种监测。结果 2006-2012年全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515例,平均发病率为1.69/10万。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淄川、博山、沂源地区,占全市病例的72.43%,高发地区交替。春季和秋冬季节各有一个高峰,2012年秋峰明显高于春峰。全市平均鼠密度为2.82%,鼠带毒率为4.26%,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带毒率分别为15.22%、3.27%和2.63%。结论 2011年开始淄博市肾综合征发病进入上升期,传染源以黑线姬鼠为主,南部山区是疫情重灾区,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和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掌握赤壁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1999年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对鼠种和人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H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流行性出血热,以长江流域的镇和丘陵地区发病外,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啮齿动物室内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除褐家鼠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外,其余鼠种均检出,阳性率为6.12%.4种鼠均检出抗体,阳性率为8.16%,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达9.86%.结论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加大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应广泛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性、特征,分析口岸鼠类传播HFRS的危险性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4~2007.3,采用常规夹日法捕捉鼠类。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进行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平均鼠密度为1.81%;小家鼠为室外主要优势鼠种(构成比50.77%),褐家鼠为室内主要优势鼠种(构成比4.10%)。小家鼠带毒率5.05%,黑线姬鼠带毒率6.33%,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平均带毒率为5.13%。8月份为鼠类活动高峰期。结论为了防止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保护口岸人群健康,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进行媒介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的带毒情况和抗体水平。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FRS抗原,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汉坦病毒(HV)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抚顺市2013年间共捕鼠421只,鼠种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大林鼠为主,检出IFAT阳性17份,平均带毒率为4.04%。鼠血清HFRS抗体阳性率为12.59%。结论通过对2013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的带毒情况和抗体水平监测分析,了解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潜在流行情况,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05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IFA和ELISA检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状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肺HV—Ag,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鼠血HV—Ab,并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分型,调查5个监测点媒介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结果 2005年共报告病例546例,发病率0.84/10万。共捕获478只啮齿动物,总密度为3.4%,室外密度3.31%,室内密度3.59%。黑线姬鼠是野外的优势宿主(占38.29%),褐家鼠是室内的优势宿主(占46.91%),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6.86%。抗原和抗体阳性鼠为39只,总感染率为8,16%。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的带毒指数分别为3,17%、2.80%。5个监测点间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线姬鼠主要携带Ⅰ型HV,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HV。对17只阳性鼠肺病毒分型,Ⅰ型占41.18%,Ⅱ型占58.82%。结论 湖南省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HFRS疫区,人群隐性感染较高,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实验室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出血热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5年了月第l卷第l期1442广州市越秀区1954~1992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报告/李穗蓉(广州市越秀区卫生防疫站)..·//广东卫生防疫/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一1994.20(1).一30一32 本文对1984~1992年本区鼠种、带毒率、人群发病及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本区E甘F属低发病区,发病季节高峰在3~4月份,职业以工人为多,符合家鼠型流行特点。小家鼠为城区优势鼠种与人类关系密切,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因.E盯流行因素与鼠的密度,带毒率和人群抗体水平有关。实验动物大白鼠及其接触人员均证实有‘HF感染,且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及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九华山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流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方法用夹夜法调查获得该地区宿主动物种类、种群密度相关数据;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动物血清标本中HV抗体和肺标本中HV抗原;根据带毒指数进行预警。结果该地区捕获9种小型兽类动物,其中在黑线姬鼠、社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麝鼩标本检测出肺抗原阳性或血抗体阳性。从2005年到2010年宿主动物带毒率和总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宿主带毒率最高12.00%,2010年宿主动物总感染率最高达12.50%。不同年份宿主带毒指数总体不超过0.05,但2008年室内褐家鼠带毒指数达到0.11。结论宿主动物带毒率上升,麝鼩作为本省新的宿主动物出现,增加了该地区人群感染出血热的风险。必要时开展居民区灭鼠活动,控制室内啮齿动物种群数量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