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与研究所结合对于研究所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对科研条件建设、学科优势的形成和科研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明显的科研与学科优势,科研模式趋向多样化。结论院所结合促进了研究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医院科研实验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医院“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无锡市人民医院整合科研资源,加强科研设备配置,重整了临床医学实验研究所。研究所设中心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重点专科实验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等;中心实验室人员定编,分技术组和科研组;建立研究所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科研实验平台的搭建,医院科研工作成绩显著,促进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院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方针,强化临床科研管理力度,“以人带科,以科促院”,注重抓好科研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本地区形成了较强的,医疗技术优势和实力,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建设与发展。 1 更新观念,强化意识,是临床科研的基础 科研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驱动力。面对新形势,作为医院应积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医院与研究所合并后,"基础与临床结合"运行模式的构建和运行效果.构建了"人才上实行复合培养与流动使用并举;成果应用上,建立基础研究成果到临床验证和应用的内部机制;互相渗透,加强战创伤学科特色的建设;面向部队,建立军事医学研究和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取得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使人才拥挤和青黄不接的矛盾得以缓解;"院所一体"的科研机制得以建立,基础与临床的协同攻关初见成效;建立多个科研合作的外部基地,建成全军训练基地;形成战伤和创伤学科特色与优势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临床科研中的开发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开发与科研管理相结合,共同完成了从科学到社会的良性循环,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和社会化过程,从而符合科技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大大增强了各自的生命力。医学科技开发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应当注意:一是医学科技开发应面向社会,注意社会的需求和方便消费者接纳;二是应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提高科技开发的技术构成与含量;三是作为医院建设工作一部分,应与医院自身的整体发展相一致,成为医院优势特色的延伸。同时应处理好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的关系,形成两者之间的按比例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与互促。  相似文献   

6.
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做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学科建设,其做法主要是:在实施中以人为奉,创建宽松的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把申报基金项目作为支撑点,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正确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加强学科内涵建设,适时适量重组相关学科,使学科特色久盛不衰,促进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医院生存和发展,学科建设是基础,技术创新是关键,人才培养是动力。近年来,我院大力实施技术发展战略,狠抓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建成了4个全军专科中心,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军区研究所等一批优势学科;形成了高位颈椎手术、急危重病救治、冠心病介入诊疗等一系列技术特色;获重大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将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医院管理者必须主动适应新的社会医疗需求,建立新的学科发展模式:追踪医学科学技术前沿,开创新的特色学科;以重点学科为依托,组建优势学科群体;开展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推动学科技术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促进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院所结合 发挥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所和医院相结合的新型模式,使技术,设备、人才的潜力得以更好地发挥,实现优势互补。实践证明.院所结合促进了医院和研究所的双向发展。其体会是:带动了临床科研的发展;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高;为研究所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了研究-临床应用-再研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院整体水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医疗市场的竞争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病人作为消费者角色必然会寻求知名度高或信得过的医院,学科及专家。因此医院要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强学产建设,在实施中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的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把申报基金项目作为支撑点,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正确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同时加强学科内涵建设,适时适量重组相关学科,供学科特色久盛不衰,促进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本文按照医院文化建设内涵属性的要求,主要采用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适应医院具体实际的,对促进医院发展确有益处的医院文化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可以促使医院在落实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医院文化建设考评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当前文化引领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与迫切任务,也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推动医院质量文化构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医院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院部与科室相结合、医疗与管理相结合、规培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人文与医学相结合,以立体式学习努力构建医院质量文化体系,使医院质量、技术、服务实现了整体提升。提出立体式学习应体现个性化,要构建学习型文化和有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摘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管理及医疗质量,维持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基于专业学术团体的协作组网络体系的特点及优势,探讨新的医疗模式下协作组网络体系在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病历作为临床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医院以新版电子病历试点为契机,构建以新版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优化诊疗流程,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医院科学管理水平,推进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管办分开下进行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优化医院战略定位与管理、创新分管领导条块负责、实行按绩激励、建立中层干部契约化管理、实施临床科室分类目标责任管理,探索“四步考核”绩效考核。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执行与督查分设,研究科室投入与科室效益及其战略发展定位相结合的资产运行,实践人才培养与引进“四轮驱动”,提升医院文化导向机制系列改革,创新了医院管理体制,同时医院在医疗、科研、人才、经营、文化建设方面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6.
“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对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经过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已成为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卓越医师培养的主体.应进一步明确大学附属医院人才培养理念,理顺人才培养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实现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工程在医院作为学科管理的意义和措施。方法:把临床(医学)工程职业内容与医疗质量关系、临床工程学科特点、内涵与现时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结合、实际的经验总结分析论述。结果:临床工程是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学科之一,与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学、临床药学等学科并列,以临床诊疗辅助设备、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为载体,为医疗提供信息、方法、手段等的临床工程技术。结论:临床工程在医院作为学科管理的意义是:提高医院内部现代医学装备的技术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工程和管理技术在医疗技术提升方面的作用;可以积极推动临床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临床工程学科建设可采用的措施有:建立适合临床工程学科发展的制度;研究医疗过程和临床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模式;经常开展医院临床工程人员与医疗器械装备厂商的学术与技术互动交流;大力培养临床工程人才和临床工程研究的硬件投入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科学的临床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新技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结合管理实践,通过文献及政策调研、专家咨询、实践验证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临床新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同行函审和集中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了临床新技术管理的有效方法。结论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为临床新技术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部所属医院都是中心医院,编制床位都在200张左右;各医院学科实力、品牌影响、技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建设发展成绩喜人。但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律、广大官兵健康需求和医院现代化建设标准来衡量,各医院学科建设还存在人才队伍不够整齐、制度落实不够严格、学科发展不够平衡、医教研发展不协调等矛盾。中心医院学科建设要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学科建设的动力;坚持规范管理,挖掘学科建设的潜力;坚持人才为先,激发学科建设的活力;坚持文化推动,提升学科建设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