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淮安市蚊种自然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特点及Wolbachia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为蚊媒及蚊媒传染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诱蚊灯法采集蚊虫,对采集的蚊种进行DNA提取,采用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 COI)基因及wsp基因、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在淮安市捕获蚊种5种共计1 640只,Wolbachia在蚊虫样本组的总感染率为28. 05%(23/82)。淮安市蚊种携带的Wolbachia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1. 5%~99. 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0. 7%~99. 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淮安蚊种携带的Wolbachia被划分为Mors、Dei和Pip组。淮安蚊种携带的Wolbachia种群有4个单倍型,Wolbachia的单倍型多样性Hd=0. 597,核苷酸多样性π=0. 120,多态性位点S=151。结论淮安市蚊虫普遍存在Wolbachia的感染,其基因型为Mors、Dei和Pip。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蚊虫种群中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分布及其基因型别.方法 利用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建立PCR检测方法,对蚊科中库蚊属、伊蚊属、阿蚊属和按蚊属部分蚊虫种类进行检测,同时利用Mega 5.2软件对所获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分别从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及未分型蚊种中检测到12条目的基因序列,其中11条成功进行测序,这些序列分别属于A和B2个超级基因组,分布在5个不同的基因族中.结论 广东省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致倦库蚊中均存在A大组(含2个小组)和B大组(含3个小组)基因型的Wolbachia感染,埃及伊蚊和中华按蚊未检测出Wolbachia.  相似文献   

3.
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依据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建立的PCR分组检测方法,对我国蚊科中库蚊属、伊蚊属和按蚊属中一些蚊虫种类进行了检测。结果:库蚊属中尖音库蚊复组4个亚种的实验室种群和伊蚊属中的白纹伊蚊的4个地理株种群均有感染,感染的Wolbachia株属B组中的pip组;同时在白纹伊蚊种群中还发现了有A组和B组Wolbachia的双重感染;而同时检测的三带喙库蚊,刺扰伊蚊,埃及伊蚊的2个地理株,中华按蚊和斯氏按蚊没有发现Wolbachia的感染。结论:本研究应用该方法,成功地对我国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株进行了检测与分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在不同生境、月份使用三种常见诱蚊设备开展成蚊监测,分析评价设备诱蚊效果,为有效开展口岸蚊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莆田口岸2013-2014年蚊类监测采集到的蚊虫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及数据对比分析,评价三种诱蚊设备的监测效果。结果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为调查地域的优势蚊种。紫外灯诱捕库蚊效果明显,灭蚊磁诱捕白纹伊蚊效果明显;CO2诱蚊灯对库蚊和伊蚊的诱捕效果均较明显,既能准确反映蚊虫密度,又能正确反映季节消长。结论 CO2诱蚊灯法可在国境口岸蚊类监测中推广使用,并建议配套完善口岸成蚊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3种生境不同蚊种沃尔巴克氏体的分布。方法 利用沃尔巴克氏体的16S rDNA和主要表面蛋白基因(wsp)的wAlbA,wAlbB基因型序列建立PCR检测方法,对不同种类蚊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进行检测,同时利用Mega6.06软件对所获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共检测广州市3种不同生境的4种常见蚊,用16S rDNA基因PCR扩增检测小区白纹伊蚊的沃尔巴克氏体阳性率为100.0%,检测公园致倦库蚊的沃尔巴克氏体阳性率亦为100.0%。4种蚊沃尔巴克氏体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0.0%~100.0%。wsp基因的检出有3种情况:仅检出wAlbA或wAlbB基因型,或同时检出wAlbA和wAlbB 2个基因型。经PCR扩增,获得14条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441 bp;14条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wAlbA基因序列长度为351 bp;12条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wAlbB基因序列长度为481 b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不同生境不同蚊种的沃尔巴克氏体基因型存在差异。结论 广州市学校、小区、公园3种生境的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普遍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有wAlbA或wAlbB单感染,也有wAlbA与wAlbB共感染;不同生境不同蚊种沃尔巴克氏体基因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蚊虫种群和分布。方法灯诱法和捞勺法。结果2005—2007年间上海口岸共捕获蚊虫6属18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0种,曼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背点骚扰蚊在上海首次捕获。广泛分布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是上海口岸可能骚扰人的常见蚊虫。  相似文献   

7.
目的概述上海市蚊种构成、分布及病原体携带情况,为当地制定蚊虫及蚊媒病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20年(1993-2013年)来上海市的蚊媒相关文献资料,提取文献信息,概述上海市不同调查点的蚊种构成、分布及病原体携带情况。结果中华按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是上海市最常见蚊种。发现机场、口岸的蚊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非口岸地区。上海市蚊虫中存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Ⅰ型和Ⅲ型共同流行。结论机场、口岸是蚊虫入侵的主要窗口。上海本地存在大量适宜媒介,存在潜在的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热病毒传播风险,应加强蚊虫及其携带病原体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云南省思茅市蚊媒病毒性疾病媒介种类。方法采用现场人工诱捕、诱蚊灯诱捕、人工捕蚊3种方法进行媒介调查。结果3种方法共捕获蚊虫5属25种10 23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6789只,占66.36%;中华按蚊占16.81%;吸血蚊虫3835只,吸血率为38.82%。结论思茅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蚊虫的孳生繁殖,明确的虫媒病毒性疾病媒介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一带一路”重点口岸蚊虫专项监测,了解西南口岸蚊虫种群构成及变化,为口岸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2018年、2019年夏季于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和磨憨3个口岸,采用灯诱法、吸蚊器法采集成蚊,形态鉴定后,记录蚊种和数量。结果2018年、2019年3个口岸共捕获成蚊90156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7属31种:按蚊属11种共9645只,占10.70%;库蚊属10种共71312只,占79.10%;伊蚊属6种共4597只,占5.10%;阿蚊属1种共1852只,占2.05%;曼蚊属1种2658只,占2.95%;轲蚊属1种2只,占0.002%;巨蚊属1种90只,占0.10%。3个口岸的蚊种为:东兴16种、瑞丽13种、磨憨23种。2018年共捕获成蚊7属28种,2019年共捕获成蚊6属19种,但黑点库蚊(磨憨1只)、埃及伊蚊(瑞丽1只)、多斑按蚊(磨憨30只)只在2019年监测到。三带喙库蚊在东兴口岸占78.29%(17300只),瑞丽口岸占94.24%(36310只),磨憨口岸占52.43%(15481只)。结论应将蚊虫专项监测与本底监测相结合,防止乙脑、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跨境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的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全年3类环境共计诱捕成蚊30 160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其中库蚊亚科库蚊属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有白纹伊蚊,阿蚊属有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有中华按蚊。年均成蚊总密度为134.2只/灯晚。致倦库蚊种群数量最多占46.94%,中华按蚊占26.23%,三带喙库蚊占12.94%。结论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群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对三峡库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掌握安徽省蚊虫的分布特点及生态习性,为蚊虫及蚊媒疾病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及人工小时法。结果本次调查共诱捕成蚊2086只,分属2亚科4属5亚属10种。夏秋季节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67.79%),淡色库蚊(12.03%)、二带喙库蚊(11.79%)、骚扰阿蚊(5.03%)和中华按蚊(1.58%)为该季节的常见蚊种。不同地区和生境蚊类种群结构差异较大。结论研究区域蚊类种群结构除与气候条件和地理区划有关外,还与孳生环境类型和生境多样性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灭蚊工作中必须根据当地蚊类种群结构,并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有效控制蚊虫和蚊媒疾病。  相似文献   

12.
无锡市2006~2010年蚊虫群落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无锡市近年来蚊虫变化特征,为蚊虫及蚊媒病防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诱蚊灯法和CO2诱蚊法调查蚊虫,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到蚊虫10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为常见蚊种;住区最大优势种为淡色库蚊,牲畜棚最大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5~10月为蚊虫高发期,蚊密度与气温变化趋势显著相关(P=0.000)。结论近年来无锡市蚊种明显减少,淡色库蚊优势度升高,气温可以用于蚊密度的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差异性,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建立口岸常见蚊种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设计l对扩增COI部分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东、海南和云南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等常见11种成蚊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依据COI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1种蚊虫的COI基因扩增片断长度均为650 bp左右,A+T含量为66.51%~69.97%。同源性比较表明,同一蚊种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8%~100.0%;不同蚊种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7.7%~91.8%。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从种的水平上看,白纹伊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等上述所有蚊种均聚集成簇,即同种之间呈明显的聚集,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在属的水平上,库蚊属、阿蚊属、伊蚊属等均聚集成簇,形成各自的单独一支;各属间,阿蚊属与伊蚊属先聚类,再分别与库蚊属、曼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属与上述蚊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本次研究中的COI基因差异可作为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分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为口岸常见蚊种的分子鉴定提供帮助,也可为口岸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分子鉴定方法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针对蚊虫的rDNA核酸序列保守性,设计扩增rDNA-ITS2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蚊虫的rDNA-ITS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同蚊虫的rDNA-ITS2扩增片断长度不同,M2引物对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断分别为447bp-520bp、432bp-438bp、527bp-586bp、439bp-448bp和644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尖音库蚊组和三带喙库蚊聚类为库蚊属,再与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聚类为库蚊亚科,库蚊亚科再与中华按蚊进行聚类,分子进化与蚊虫形态学鉴定的亲缘关系保持一致。[结论]建立的rDNA-ITS2分子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亚科、属和种的区分和确定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对国境口岸范围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蚊类的种群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蚊类防制、蚊媒传染病监测和口岸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诱蚊法,用吸蚊管进行定点、定人、定时人工诱捕,从2002.3~2003.2对珠海口岸的蚊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蚊类6属12种,其中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获成蚊总数的54.4%、37.0%、3.25%。结论珠海口岸全年均有蚊类活动,成蚊密度高峰出现在3月份,从3月至次年1月,成蚊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逐月下降趋势;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为加强珠海口岸的蚊媒传染病监测控制以及鉴别外来蚊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小洋山岛上蚊虫的组成、分布与活动规律。方法用CO_2诱捕器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小洋山地区采获蚊虫经分类鉴定隶属于5属11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5种,阿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季节消长(CO_2诱捕器法)呈波形,蚊虫于5月出现,7月达到高峰,9-10月逐渐减少至消失;侵袭人类以三带喙库蚊(占25.92%)、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为多;活动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为日落后1 h至3 h,白昼为白纹伊蚊;蚊虫的滋生地为下水道和小型积水。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次调查为小洋山蚊虫控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郑州铁路口岸蚊类种群结构、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10月,采用二氧化碳诱捕法、集卵器法进行成蚊与蚊幼虫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145只,隶属2属3种,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总数的97.9%。5-7月份成蚊密度处于高峰期,5月份最高。蚊幼虫平均容器指数为32.46%,5-10月份均处于高水平,以9月份最高。结论近年来非洲、东南亚等地均有蚊媒传染病疫情报道,应根据蚊虫的季节消长,做好口岸蚊类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广州市萝岗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的有效防控及其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和人帐诱捕法对蚊类孳生和栖息地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成蚊2690只,经鉴定隶属2亚科3属6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78.74%,其次分别为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褐尾库蚊;全年平均蚊密度为28.2只/人工·h,全年以在建新办公楼蚊密度最高,为53只/人工·h;成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4~6月份,白纹伊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6~8月份。〔结论〕本次调查得出较为详细的口岸蚊媒本底资料,为今后蚊媒防治工作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当前灭蚊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车检场的卫生监督,消灭蚊虫滋生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CO I基因进行我国口岸常见蚊种分类鉴定。方法在云南、广东两地采集常见蚊虫,提取单只蚊虫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其一段CO I基因序列。分析基因同源性及进化情况。结果共测定了14种蚊虫的序列。同种不同地理株之间遗传距离在0~2.5%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6.6%~18.8%。对40只蚊虫的序列进行基因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首先聚类的是同种不同地理株之间,然后是库蚊属、伊蚊属、阿蚊属分别聚类,然后是3个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属则聚类为不同的分支,和形态学分类相一致。结论 CO I基因可以对常见蚊种进行有效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20.
田波  张松建  马铁铮  全菲  唐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295-1297
目的对北京市机场口岸蚊媒本底情况以及蚊媒病原体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北京市是否存在登革热和疟疾传播的蚊媒,为机场口岸蚊媒传播疾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灯诱法,对捕获的白纹伊蚊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对中华按蚊进行4种疟原虫核酸检测。结果共捕获成蚊22 715只,密度指数为44.54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87.95%;其次是三带喙库蚊,占10.64%;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11%、0.30%。成蚊密度高峰期为8、9月。蚊媒疟原虫、登革热病原携带状况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机场口岸存在登革热和疟疾传播的蚊媒,北京市存在由输入性病例(境外感染病例及外省感染病例)引起登革热、疟疾本地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加强对机场口岸蚊媒密度监测以及蚊媒病原携带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