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AASI)可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新指标,研究AASI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335例,其中男119例,女216例,年龄36~85岁,平均(66.94±7.47)岁,检测身高、体重、心率、体重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等指标.采用Mediech ABPM-04型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计算出AAS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AASI与年龄、24h平均脉压、高血压呈正相关,与身高呈负相关;AASI值女性高于男性[(0.54±0.10)vs (0.51±0.1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ASI与年龄(β=0.009,P<0.001)、性别(β=0.214,P<0.001)、身高(β=-0.27,P<0.001)、高血压(β=0.051,P<0.001)、24h平均脉压(β=0.001,P<0.05)独立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ASI作为一种新的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与年龄、身高、性别、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上升。长期的血压升高会对靶器官造成结构和功能的损害,24h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和评价高血压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靶器官病变程度的最佳因子[1]。本文回顾2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数据,分析24h脉压指数(24h pulse pressure index,24hPPI)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218例入选病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同时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各血压值。计算各动态血压的标准差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根据IMT≤1.0 mm与>1.0 mm分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IMT增厚组中AASI、24 h收缩压变异(24 hSBP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BPSD)、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nSBPSD、nDBPSD)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变异性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较其他因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密切;24h收缩压变异性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收缩压变异性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更佳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方法纳入15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82例,11例无糖尿病、高血压者为正常对照,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AASI,并检测尿白蛋白、肌酐,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检测血脂,血肌酐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AASI、ACR高于非合并高血压者(P0.05)。正常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患者的AASI分别为(0.33±0.07),(0.46±0.12),(0.57±0.10),(0.74±0.08),两两相比均有差异(P0.05)。AASI≥0.55组与AASI0.55组的糖尿病患者的ACR相比增高(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AASI与ACR呈正相关(r=0.692,P=0.000),与GFR负相关(r=-0.16,P=0.042);多元回归分析发现AASI仅与ACR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AASI高于非合并高血压患者,AASI与ACR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75例高血压病人,平均年龄63±8岁.动态测定24h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室间膈、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的结果分为LVH组和无LVH组.结果动态血压变异系数: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在LVH组(0.0830±0.0076,0.1149±0.2537)明显低于无LVH组(0.2677 0.1524,0.3573 0.3667)(P<0.01);LVH组的LVMI 分别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结论伴LVH的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BPV可能对EH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腰臀比(WHR)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及住院确诊的高血压患者2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WHR值(男性0.90,女性0.85)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4例和腹型肥胖组134例。测量两组患者的体重、腰围(WC)、臀围,并计算WHR,采用常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AASI,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腹型肥胖组性别比、体质指数(BMI)、WC、24 h平均收缩压(24 h-m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m DBP)、24 h动态脉压(24 h-APP)、24 h动态心率(24 h-AHR)和AASI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ASI与WC、BMI、WHR、24 h-m SBP、24 h-APP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WC、WHR是影响AASI的独立相关因素(r值分别为0.201、0.288,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WHR与AASI呈正相关,WHR可以作为预测高血压血管硬化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28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时将其分为老年组140例和中青年组88例,老年组根据内膜中层厚度(IMT)又分为IMT增厚组81例,IMT正常组59例.与正常对照组23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AASI,分别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特征,探讨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28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脑血管积分值分为非高危组(≥75分)和高危组(75分),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差异,分析其与脑血管功能积分异常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平均脑血管功能积分为(84.48±16.48)分,异常率26.83%。非高危组脑血管功能积分(93.02±7.02)分,高危组脑血管功能积分为(61.18±1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51,P0.01)。高危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负荷、白天收缩压负荷、白天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清晨高血压比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较非高危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SI是脑血管功能积分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6,95%CI(1.68~5.94),P0.01]。结论动态血压参数变化与脑血管积分异常相关,对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参数分析有利于早期识别靶器官损害,预警脑卒中风险,其中AASI可作为重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水平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尿白蛋白正常组,对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AASI等进行比较。根据AASI水平分为AASI≥0.55组与AASI0.55组,对两组间性别、年龄、BMI、FPG、TC、TG、e GFR、ACR水平及ACR阳性率等进行比较。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ACR、e GFR与年龄、BMI、AASI等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的年龄和AASI显著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1),而e GFR、24 h平均舒张压(24 h ADBP)显著低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1)。AASI≥0.55组的年龄、ACR水平、ACR阳性率显著高于AASI0.55组(P0.01),而e GFR、24 h ADBP显著低于AASI0.55组(P0.01)。ACR与年龄(β=0.351,P=0.000)、AASI(β=0.450,P=0.000)呈显著正相关;而e GFR与年龄(β=-0.150,P=0.037)、AASI(β=-0.587,P=0.00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AS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476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值收缩压(SBP)和血压均值舒张压(DBP)的波动曲线均呈“双峰双谷”状,血压节律呈非杓型者382例,杓型者94例.老年组和高龄组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73.47%和91.21%,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的24 hSBP、dSBP、24 hAPP高于老年组的24 hSBP、dSBP、24 hA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现非杓型高血压表现为主的异常改变,表现为以单纯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不高甚至降低、脉压增大;且随年龄增高,这些血压异常改变的特征更趋显著.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为不同血压波动类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更精细的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更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态动脉硬度指数(AASI)与脉搏波速度(PwV)的相关性,探讨AASI对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价值,并分析AASI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患者100例,进行臂-踝PwV测量,并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AASI。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判定AASI与PwV的相关性。并应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判定AASI的影响因素。结果AASI与PWV和年龄显著正相关(PWV:r=0.516,P〈0.01;年龄:r=0.417,P〈0.01)。AASI与身高呈负相关(r=-0.223,P〈0.05)。多因素逐步分析结果表明,PWV是与AASI关系最密切的参数。结论AASI与PwV相关性良好,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肾及血管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年龄〉1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检测hsCRP、晨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ACR)、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LVH组hsCRP水平和收缩压明显高于非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hsCRP水平和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I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IMT、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4、0.431、0.384,均P〈0.01)。hsCRP是LVMI、ACR及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sCR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评价老年单纯收缩期(ISH)高血压在杓型与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时的血管健康状况。方法按照动态血压仪检测结果,分为非杓型组(74例)、杓型组(78例)和正常血压组(72例),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baPWV、ABI、IMT。结果非杓型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IMT值显著高于杓型组(baPWV1801.614±314.27,1658.674±274.80,P〈0.01;IMT0.964±0.22,0.874±0.19,P〈0.05),ABI值显著低于杓型组(1.034±0.17,1.12±0.18,P〈0.01)。当baPWV〉1400cm/s、ABI〈0.9时,三组检出数依次为61例、59例、41例,以及18例、9例、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1;χ^2=9.74,P〈0.01);三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依次为43例、32例、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P〈0.01)。结论老年ISH患者易出现外周动脉损害,非杓型高血压尤为明显,无创性baPWV、ABI、IMT指标可较好的评价血管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临床症状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病0级)、冠心病、亚临床型患者心脏彩超参数的改变。探讨对其临床干预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的状况。方法对60例无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高血压病(1级)、冠心病、亚临床型患者,以及5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对比。并对病例组给予6个月的临床干预治疗后,行心脏彩超对比。结果病例组左心室收缩功能尚处于正常时,已存在无症状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经干预治疗后,左房内径(LAD)缩小,与治疗前比较,P〈0.05,同时伴有E/A升高。结论心脏彩超是早期诊断无症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重要手段。对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进行早期规范干预治疗,可以使左心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胖伴隐性高血压(M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诊所血压正常的肥胖患者80例和体质指数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h动态血压(ABP)监测,并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根据ABP结果计算AASI,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MH组的AASI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MH组的AASI最高(0.51±0.09),对照组和肥胖组的AASI分别为0.41±0.05和0.43±0.05,与M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H组的HOMA—IR(4.70±0.96)高于肥胖组(2.46±0.65),肥胖组(2.46+0.65)高于对照组(1.98±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H组AASI与HOMA—IR呈正相关(r=0.497,P〈0.01)。结论肥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与肥胖伴MH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高血压伴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及血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将66例高血压伴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运动锻炼,对照组药物治疗同前,并保持平静生活方式:结果通过6个月的运动锻炼,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68±7)、(72±8)]kg;收缩压[(135.4±5.1)、(140.9±5.2)jintoHg(1mmHg=0.133kPa)、舒张压[(81.1±4.0)、(84.7±4.6)]mmHg;纽约心脏学会分级(1.4±0.3)、(1.8±0.4);N-端B型钠尿肽原[(526±126)、(741±189)]ng/L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62.9±6.7)、(59.0±5.6).E/A(1.1±0.3)、(0.9±0.3)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运动锻炼明显降低高血压伴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压、体重,同时改善心脏功能,是简单易行的健康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4周),4周后血压仍不能控制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剂量加倍(10 mg/d);B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 mg/d.A、B两组患者均在加服药前与加服药8周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4 h动态血压,以测量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 A组加服药8周后,24 h收缩压变异度(24 h SSD)、白天收缩压变异度(dSSD)、夜间收缩压变异度(nS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24 h舒张压变异度(24h DSD)、白天舒张压变异度(dDSD)、夜间舒张压变异度(nDSD)均较加服药前降低[(13.22±1.10) mmHg(1 mmHg=0.133 kPa)比(15.97±1.65) mmHg、(12.04±2.21) mmHg比(15.15±2.89) mmHg、(10.22±3.29) mmHg比(12.23±3.21) mmHg、0.093±0.021比0.104±0.017、(11.33±2.09) mmHg比(13.27±1.43) mmHg、(10.64±1.81) mmHg比(12.57±1.43) mmHg、(9.56±1.32) mmHg比(11.23±2.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服药8周后,与加服药前比较,24 h SSD、24 h SCV、dSSD、dSCV、24 h DSD、24 h DCV、dDSD、dDCV、nDSD均显著下降[(10.23±4.72) mmHg比(15.27±3.23) mmHg、0.083±0.032比0.106±0.019、(10.85±3.29)mmHg比(15.09±3.21)mmHg、0.080±0.028比0.096±0.025、(10.13±2.43)mmHg比(13.37 ±3.13) mmHg、0.111±0.035比0.136±0.032、(9.58±2.49) mmHg比(12.29±3.27) mmHg、0.112±0.036比0.123±0.041、(9.46±2.78) mmHg比(11.19±4.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SSD、nSCV及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服药8周后,B组24 h SSD、24 h SCV、24 h DSD、24h DCV、dSSD、dDSD、dSCV及dDCV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SD、nDSD、nSCV及nD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单药加倍剂量和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且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靶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12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坎地沙坦酯片8 mg/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血压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53/61),对照组为72.1%(44/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VST、LVEDD、LVPWT、LVMI、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VST、LVEDD、LVPWT、LVMI、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8.5±1.3)mm比(9.2±1.2) mm、(39.6±4.8) mm比(44.3±3.9) mm、(8.4±1.4) mm比(9.1±1.3)mm、(89.4±9.3) g/m2比(97.3±8.9) g/m2、(8.3±0.3) mm比(8.7±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白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SCr、Ccr、24 h尿白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94.6±25.5)μmol/L比(118.5±38.4) μmol/L、(102±24) ml/min比(96±18) ml/min、(1.05±0.51) mg/24 h比(1.27±0.22)mg/24 h、(155±36) mg/L比(185±4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优于单药治疗,联合用药在逆转左室肥厚、改善颈动脉IMT、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方面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晓萍  许小菊  陆瑞芳  程静 《职业与健康》2013,(22):3047-3048,3051
目的探讨纽曼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康复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10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腹产初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纽曼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24、48h子宫复旧情况)和泌乳功能(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8.24±2.07)h,下床活动时间为(21.36±2.23)h,显著早于对照组的(19.80±2.04)h和(23.04±2.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子宫复旧分别为(12.28±1.99)和(5.08±1.35)e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8±1.96)和(6.48±1.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3.48±1.96)h,显著早于对照组的(24.84±1.8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h泌乳量评分(2.40.4-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护理明显促进剖宫产初产妇术后康复,改善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